马也:美国经济危机大事记(二十二)

作者:马也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214

美国经济危机大事记(二十二)

 

2010年3月

1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发表“中美国”论创始人、哈佛大学教授尼尔·弗格森《美国:脆弱的帝国》,称美国崩溃“可能瞬间发生”。

 

    20年前的事情提醒我们,实际上帝国并非按照周而复始且意料之中的生命周期诞生、成长、主宰、衰落。是历史学家从回顾的角度把帝国瓦解的过程叙述成慢动作。相反,帝国的进程与所有具有调整能力的复杂体系是一样的。在一段长度未知的时间段里,它们的运行看似平衡。然而,它们会在刹那间毁灭。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刊出《中国:新的经济模式?》,说“中国银行业的行为,并不说明中国在遵循某种‘新模式’,它们可能重复西方陷入金融危机的同样错误”。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发表《卖数据绳给中国来绞死我们》,主张美国不应该放松对华技术出口管理。鉴于“中国会不惜触犯法律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目前向国外转移大量先进技术确实表明有必要重新审视当前的出口管制体系,但应该着力于加紧而不是放松管制”。

日本《朝日新闻》发表《中国企业加速收购日本企业》。

美国市场观察网站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敦促中国在汇率问题上采取行动”,“以罕见的直率措辞指出,人民币的币值被严重低估了”。

2日,中新网据台湾东森新闻网报道,由于英镑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债台高筑的英国可能沦为下一个希腊。

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铜版纸和磷酸钾盐征收反补贴惩罚性关税。这是自今年2月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铜版纸发起反倾销调查和美国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征收反补贴关税之后,中国遭遇的又一起欧美贸易保护事件。一些中国专家认为,“虎年伊始,我国多个先进制造行业频遭欧美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和裁决,反映欧美正在将我升级转型中的新型产业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新重点。”

英国《金融时报》刊出《银行存款构成中国通胀风险》。

《金融时报》中文网载文说,根据欧洲铁路行业协会的一项调查,从现在起到2016年,亚洲高速公路有望每年增长9.3%,大部分增长来自中国。“由于中国自主设计和制造的列车运行结果不佳,目前中国正在运行的高铁列车采用的都是从法国、德国或日本引进的技术”,但这种情况也可能改变。

3日,美国《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表《垃圾是美国对华最大出口》。文章说,2004年至2008年,美国对华出口翻一番以上,从347亿美元增加到715亿美元。电子元件、油菜籽和粮食是美国对华出口的传统三大项。“出口增幅最快、目前已跃升第一大出口项的却是垃圾”。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有关数据显示,中国进口的美国垃圾(废铁、废纸等)2004年以后增速惊人,在2006年至2008年期间暴增916%。“值得安慰的是,美国制造至少有一样东西仍保持着优势,那就是制造垃圾。”

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发表《史宗瀚称中国的隐形债务可能导致2012年危机》。史宗瀚为美国西北大学政治经济学家。他说, 2010年中国负债占GDP比重为22%,“令史宗瀚担心的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激增的贷款并未列入中国负债占DGP比例的官方统计中”。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刊登《美国将改变定义贫困的方式,这是近45年来的第一次》,说新定义在考虑家庭收入和食品价格之外,还将考虑开支和实物补贴,包括医疗、育儿、住房和公用事业等开支。美联社报道说,新的标准将使贫困率从13.2%提高到15.8%,从3980万人增加到4740万人。

英国《金融时报》刊出《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变赴美上庭?》,说多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因发布虚假信息遭集体起诉。

德新社自香港报道,澳门2月份赌场营业收入16.8亿美元,同比增长69.4%,为有史以来第二高的月度数据。2月下半月,日收入达到最高峰,为8755万美元,“内地赌客推高澳门赌场收入”。

4日,彭博新闻社网站发表《日本财政大臣应对连奥巴马都不愿触碰的销售税“禁忌”》,说日本正在寻求避免重蹈希腊危机的覆辙,讨论提高销售税,表明财政危机十分严重。

“美国之音”中文网报道,2009年中国对美国的投资剧增,投资重点转向服务业和地产业。

5日,俄罗斯政府日前出台一项投资计划,在未来10年投资200亿美元升级改造汽车工业,打造民族汽车产业,使俄罗斯成为世界级汽车生产基地。

英国《卫报》刊登《日本:坠落天使》,说东京街头表面繁荣,但是“日本缓慢发展的金融危机看来很可能恶化”。

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报道,2009年上海GDP增长8.2%,达到2183亿美元,香港萎缩2.7%,为2107亿美元,上海经济规模首次超过香港。

6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换走生产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普通工人的工资增长低于生产率增长。

数据显示,2009年美国生产率比1980年提高了40%以上。

但是美国劳工部的这种统计,只计算美国工人的劳动时间,尽管美国拥有的工厂和实验室在不断向海外转移,而在衡量生产率的最终的产品计算中外国工人占很大比例。

我们所认为的生产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一直是由外包在推动。

 

文章写道,美国人对他们的经济实力和弱点非常盲目。“依赖不准确的生产率数据,定会招来灾祸”。

英国《卫报》网站报道,高尔夫热在中国骤然升温。

8日,美国彭博新闻社报道,“鲁比尼说,‘极其谨慎的’中国将把人民币升值限制在4%。”

巴西发展、工业和贸易部公布以化妆品和食品为主、包括汽车和家电的产品清单,作为因美国拒绝取消棉花补贴而采取的制裁措施。

9日,法新社华盛顿电,美国实施奥巴马“推动出口战略”,重点关注农产品领域,将向外国壁垒宣战。

彭博新闻社网站报道,2009年美国百万资产家庭增加16%,而2008年减少27%。

德国《商报》刊登《中国市场上没有形成泡沫》。

日本《产经新闻》报道,“中国国内越来越多的人预测人民币将出现升值。否认升值的报道难觅踪影,容忍升值的论调开始出现”。

香港《南华早报》刊登《知名专家学者抛出中国可能让人民币升值的惊人观点》。

10日,法国《费加罗报》发表《西班牙:可预见的衰落》,说西班牙处在严重危机中,“从一个经济样板变成一个危机的国家”。2009年出现33.7%的负增长,2010年还会有1%的负增长,失业率19%,年轻人失业率达到40%。公共赤字2009年为12.5%左右,2010年会在10%左右。这是建筑业成为“单一产品”经济的结果。危机出现前,西班牙30%的人口直接间接地从事建筑业。住宅数目2007年底的每年100万套,已经跌落到如今的10万套。家庭负债从1999年占年收入70%,上涨到2008年初的140%。

俄罗斯报纸网刊登《稀土州》,说美国开发大型稀土矿挑战中国。

11日,奥巴马在美国进出口银行发表演说:

 

存在对外逆差的国家,需要加大储蓄和出口。存在对外顺差的国家,需要刺激消费和国内需求。

正如我此前所说,中国转向更加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会对全球重新平衡做出重要贡献。

 

法新社报道这个演说时评论,这是中美政府近期一系列争论之后“最新出现的冲突迹象”。

境外舆论就国家统计局公布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7%发表议论,称这是“16个月来最高”,“超过预期”。

美国传统基金会网站刊出该基金会亚洲问题研究中心亚洲经济政策研究员史剑道(德里克·西瑟斯)《印度经济在衰退吗?》,认为印度经济在衰退,美国应该引导其进行“市场化改革”。

希腊最大的两个工会再次发起250万人参加的全国大罢工,抗议政府紧缩政策,航空、摆渡、铁路以及银行、学校、媒体全部停业。过去一个月里,希腊已发生多次罢工。

12日,韩国《朝鲜日报》报道,过去20年间,韩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缩水至1/3。

《日本经济新闻》刊文报道,中国地方财政问题愈发严重,预计2010年地方财政赤字将达2000亿元,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的瓶颈。

13日,英国《泰晤士报》网站报道,欧盟国家同意向希腊提供250亿欧元援助,但是“现在还没有达成协议”。

英国《独立报》报道,中国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环境质量仅是局部改善了,总体还在恶化”,可能成为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国家。

14日,香港《南华早报》发表《中国对波尔多葡萄酒的爱好超过美国》,称中国“救了波尔多葡萄酒”。

15日,美国《时代》周刊刊出扎卡里·卡拉贝尔《为债务辩护》,认为美国负债看似庞大但仍属可控,“经济规模急剧扩大,相对于经济规模,以全球标准衡量,债务并不特别高”,只要美元维持低利率,不论债务多么庞大,“都是可以管理的”。

美国《新闻周刊》分析丰田事件,发表《“迷路国家”日本跌至新谷底》。

美国130名众议员联名写信,要求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惩罚中国”。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刊发克鲁格曼《挑战中国》,要求采取惩罚性措施逼迫人民币升值,“美国财政部必须停止和稀泥”,“我们要和中国讲理,不要搞对抗。但我们已与中国讲理多年,至今毫无成果”,怎么办呢?“现在必须挺身对抗”。

美联社自华盛顿报道,中国已经连续3个月减持美国国债,但仍然是美国最大债主。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载文称,中国2月份CPI同比上涨2.7%,存款利率只有2.25%,表明中国实际利率已经为负。这种状况的持续,将是危险的信号。

针对美国棉花补贴政策,巴西政府宣布,开始就在服务和知识产权领域对美国采取报复措施进行磋商,包括停止发放药品许可证和拒付版权费用等。巴西计划在服务和知识产权领域向美国每年多征2.38亿美元关税。按照巴西政府上周已宣布的一份对美国商品的制裁清单,将对美国工业产品每年多征5.91亿美元的关税。

16日,路透社报道援引奥巴马发言人对记者的谈话,称“白宫今天说,奥巴马希望中国采取更为面向市场的机制来处理其汇率问题”。

美国民主党、共和党两党14名参议员提出议案,呼吁奥巴马政府就人民币升值一事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

美国《外交政策》发表经济学家丹·纽曼和前财政部副部长、深圳发展银行董事长弗兰克·纽曼文章《不要干涉人民币》。

星岛环球网据美联社消息报道,“韩国中产阶级持续崩溃,在韩国人口中所占比例持续减少”。中产阶级崩溃导致各种收入均衡指标日渐恶化。

美国众议院健康委员会批准总额达110亿美元的救助法案,以救助在“9·11”废墟工作受感染、患上癌症或呼吸道疾病的救援人员和工人。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和美国《华盛顿时报》网站3月15日和16日分别载文称,美国谷歌高层管理人员中,“99.9%地确信,谷歌将执行关闭在华搜索引擎服务计划”。

17日,美国参议院通过175亿美元的创造就业方案。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社论《中国会听吗?》,称中国不让人民币升值,是一种“挑衅”,这“不但会挤占美国商品的空间,还会挤占其他发达国家的出口,威胁这些国家的经济复苏”。文章把中国置于“需要全世界来教育”的地位,号召各国和国际组织共同逼中国就范。

法新社华盛顿电,《专家:强迫升值人民币可能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法新社华盛顿电,“分析人士说,强迫人民币升值可能适得其反”。

法新社布鲁塞尔电,“在欧盟抱怨中国采取保护主义行为的背景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天对美国要求允许‘被严重低估’的人民币升值表示支持”。

世界银行季度报告将中国2010年GDP增长率上调至9.5%。

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外国企业对华关系恶化》,“美国之音”中文网发表《外企担心在华营商环境恶化》,宣传“中国的民族主义正在抬头”,“中国入世所催生的自由化进程正在逐渐停滞”。

18日,《经济参考报》发表原载美国《大西洋月刊》第3期的《一个新的无就业时代将如何改变美国》,说美国失业率可以略有下降,但是“衡量失业和就业不足的最全面标准”在2009年10月份达到17.4%,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最高的。2009年一年,已经有44%的美国家庭,出现过失业、工作时间减少或减薪的情况。文章提要为:

 

    大衰退可能已经结束,但高失业时期可能才刚刚开始。在这个时期结束之前,它可能会改变年轻一代的生活道路和性格,在今后很多年扭曲美国的政治、文化和美国社会的特点。

 

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在清华大学演讲说,“并非只有美国希望在人民币问题上有所作为”。

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人民币成为替罪羊》,主张在人民币自由兑换而非汇率问题上对华施压。

香港《南华早报》刊出《尽管警告不绝于耳,但中国并非即将破灭的泡沫》。

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亚洲的通胀妖怪跳出瓶子》。

路透社报道,中国对澳大利亚小麦需求大增,说过去5个月里,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约40万吨小麦,成为澳小麦第三大出口国。

美国《纽约时报》刊出《瑞士制造商答谢中国市场》,说“中国消费者救了瑞士表”。

美国《华盛顿邮报》刊出《皮尤报告显示,多代同堂的家庭达50年来最高点》,说这是因为“美国很多家庭要面对失业和付不起按揭的困境”。

俄罗斯《导报》发表俄罗斯央行原第一副行长奥列格·维尤金《危机远未结束》,认为全球经济危机远未结束,俄需要利用间歇期调整政策。

19日,国际劳工组织发表报告称,经济危机已经导致全球丧失160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制造业大约丧失940万个工作岗位,占一半以上。

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关闭位于5个州的7家银行。美国今年破产银行数量升至37家。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2009年共破产银行140家,创1992年以来最高纪录。格林斯潘在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危机》,承认监管不力是导致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20日,德国《青年世界》发表《笼罩在中美国上空的云》。原文提要为“相互依赖让超级大国瘫痪:华盛顿敦促北京让人民币升值,但是中国经济承受不起这样的压力”。

21日,阿根廷工业和旅游部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鞋类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以保护本国制鞋工业。

22日,美国《时代》周刊刊出美国基金会经济增长项目政策主任迈克尔·林德《乏味的时代》,认为人类正生活在“技术停滞时代”。

法国《回声报》发表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努里尔·鲁比尼《欧元区和负债国左右为难》,认为欧洲各国财政刺激计划的推出和私营部门亏损的“社会化”,也就是用加大公共债务的方式来解决私营部门的债务问题,是有风险的,整个欧洲都“面临着进入恶性循环的危险:预算赤字、经常项目收支失衡、外债日益沉重、经济陷入停滞”。

日本《产经新闻》发表《美中货币战令人堪忧》,说从长远看,“人民币缓慢升值对中国来说是上策”。

俄罗斯《导报》发表《瞄准镜下》——

 

    中国出口产品的一半以上是外国公司在中国生产的。中国进口产品中的大部分是原材料和生产出口商品的零配件。因此,廉价人民币是美国、日本、韩国、台湾、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的数百万家公司在生意上有利可图的条件。

美国人在低价人民币中获得了许多好处。美国低价获得了实用的产品,如服装、鞋子、电器等等。实际上中国的政策对美国有利。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当天发布的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二三年里不会出现大波动,但难以维持当前的增长速度。

23日,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在其网站公布《不公平的对华贸易造成国人失业》,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使2001年到2008年间美国失去240万个就业岗位。

《世界新闻报》发表《美国养老金亏空近两万亿》,称美国已有地方政府因无钱偿还养老负债而不得不申请破产。

24日,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钟山与美国财政部长莫蒂西·盖特纳会谈。其后《华尔街日报》网站25日报道,“中美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发出和解信号”。

日本国会通过2010年财政预算,年度新发国债规模约44万亿日元,比上年增加33.1%,占总预算支出比例高达48%。举债成为日本政府最大财源。

葡萄牙信用评级遭降,欧元对美元汇率跌至10个月来的最低点。

25日,欧盟首脑峰会同意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手,援助债台高筑的希腊。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来被视为“不发达国家债主”,此举引起议论。德国《金融时报》称,现在“另一个病人已处于重症监护状态,这个病人就是整个欧洲”。美国《华尔街日报》也说,“欧洲已经是世界的病人”。俄罗斯《新消息报》26日的文章指出,“欧洲还将面临8年危机”。

26日,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显示,2009年世界贸易量缩减12.2%,贸易额下降23%,是二战以来最大的。美国出口额下降18%,中国下降16%,日本下降26%。2009年全球进口也受到重创,美、中、日分别下降26%、11%、28%。2009年中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头号出口大国。该组织说,2010年,世界贸易量有望增长9.5%,

27日,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同美国三大信用卡公司——维萨、美国运通、万事达——讨论了向世界贸易组织起诉中国的可能性,以向中国施压,迫使中国开放信用卡市场。贸易政策咨询师大卫·哈特里奇说:“如果美国政府想对中国来硬的,信用卡是个很有用的案子”。

《日本经济新闻》说,日经股指已经连续上涨7周,比去年3月末上涨了35%,短期内呈现过热状态,2010年上半年可能总体呈现上涨趋势。26日东京股市日经股指大幅度上涨,创2009年以来新高。主要原因是外国投资者大量买入。

28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刊出《中国到处都是人,却没足够的手干活》。

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收购该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100%股权以及相关资产。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中国迄今在收购知名豪华品牌方面的最大手笔。

29日,英国《金融时报》刊登记者艾伦·贝蒂《华盛顿准备迎接棘手的人民币问题辩论》,说美国专家正在探讨压人民币升值的策略,这个“郁积已久的白热化问题”,“有可能再次燃起熊熊烈火”。

法新社自华盛顿报道,“美国批评北京故意压低人民币价值以获得贸易优势;与此同时,世行行长罗伯特·佐里克今天说,中国该调整人民币币值了。”

法国《论坛报》发表《人民币不升值,七国集团就不能摆脱危机》,呼吁日本和欧洲,通过支持美国压人民币升值以摆脱危机。

英国《金融时报》刊登斯蒂芬·罗奇《责怪中国解决不了美国的问题》,认为从谷歌到人民币,美国没完没了地紧盯“中国问题”不放,中国被当作美国一切问题的罪魁祸首,“这反映了政治替罪羊和糟糕经济学的一种潜在的有害组合”。政治压力是基于美国工人的焦虑。它建立在糟糕经济学基础上。2008-2009年,美国与90多个国家有贸易赤字,美中贸易仅占中国贸易总量的12%。

法国《回声报》发表《严重分化的印度》,说廉价劳动力是印度经济增长的秘密法宝,印度经济增长只有3亿人受惠,另外7亿人极度贫困——

 

在印度拉贾斯坦邦的焦特布尔市市郊,有一所工科学校。学校的大门宏伟气派,非常现代,可是从侧面却可以看出整栋楼的陈旧破败。这所学校反映的,正是印度的尴尬。在超级现代和极端破败之间,真实的印度到底是什么样子?

 

俄罗斯《专家》周刊载文称,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金融资本提供者”,“这是世界金融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0日,法新社报道,搜寻人员找到全球最大主权基金——阿布扎比投资局总裁谢赫-阿卜杜拉的尸体。四天前,他乘坐的滑翔机在摩洛哥一个人造湖附近坠落。他的投资局规模达6000亿美元,大量投资于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他本人被美国《商业周刊》列为全球百大权力人物排行榜第27位。分析人士担心,他的意外身亡,可能导致该投资局内部权力纷争和管理混乱,引起市场波动。

日本央行一份研究报告表示,中国不太可能经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所面临的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但资金快速流出,可能导致房地产价格大幅调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在布加勒斯特发表演讲说,“欧洲经济体面临的风险,是掉到第二梯队,不能像美国和亚洲那样跻身第一梯队。”

31日,香港《信报》刊出社评《通胀笼罩亚洲,香港渐次加风》,列举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通胀数据:

 

香港2月份通胀率2.8%,高于1月份的1%。继地铁宣布从6月1日起调高票价,煤气也宣布加价2.8%。年初已经加价的公共事业,则有中电、天星小轮及山顶缆车。

印度批发价格指数涨幅2009年6月为负1%,11月到2010年2月同比涨幅从5.6%跳升到9.89%。

越南通胀率7个月内上升超过1倍,达8.5%。

菲律宾通胀率连续3个月高出4%。

 

韩国中央银行公布,韩国2009年人均个人负债高达1794韩元(1美元约合1130韩元),超过人均国民总收入(GNI)2192万韩元的80%。这是韩国人均个人负债自1975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高水平。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马也
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