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忆家人二战往事:父亲从死神手中救回母亲

作者:普京 来源:参考消息网 2015-05-04 612

 俄罗斯总统普京4月30日在《俄罗斯先驱者》的个人专栏上,讲述了父母在战争中的故事,同时提到了普京夭折的哥哥及生活中令人惊奇的机缘巧合。普京写道:

坦白说,父亲不喜欢甚至抵触战争这个话题。大人之间相互聊天和回忆什么的时候,我只在一旁听着。所有关于战争和家里发生的事情,我都是在大人们的对话中了解到的。但有时候他们也直接对我说。关于战争,我父母讲的都是事实,没有一句话是杜撰的。这些事情后来都得到了证实。

普京忆家人二战往事:父亲从死神手中救回母亲

普京与父母在一起

普京父亲主动要求上前线

    战争爆发的时候,父亲在一家军工厂上班而无需服兵役。但他写了入党和上前线的申请书。就这样他被派往了仅有28人的苏联内务人民委员别动队。队伍被投送到德军后方完成炸桥和破坏铁路等行动。但他们几乎立刻就中了埋伏。有人出卖了他们。法西斯分子在树林中不断搜索,但父亲活了下来,他在沼泽地里躲了几小时,用芦苇来呼吸。父亲还讲过,在沼泽地里他听到了德国士兵从旁走过的脚步声,而狼狗在不断狂吠……

    当时正值初秋,天气已然寒冷。我记得很清楚,父亲曾对我说,别动队队长是个德裔公民。但其实他还是德国人。

    值得一提的是,两年前有人从国防部送来了该别动队的档案。我在新奥加廖沃的家里珍藏着档案的副本,上面记录了小组名单、成员的姓氏和简短介绍。是的,一共28人,队长是德国人,跟我父亲说的一样。

    28人上了前线,仅有4人活着回来,其他24人都牺牲了。

    普京父亲在列宁格勒身负重伤

    后来,幸存者被派到列宁格勒郊外的部队。当时这里是德军包围的最热点地区,战斗异常激烈。父亲说,他在那里受了重伤。腿上的弹片未被取出,伴他走完了一生,从此落下了病根。要想取出小弹片,就得把骨头敲碎。感谢上帝,至少腿保住了。当时确实有截肢的可能,所幸碰上了好医生。父亲因战争残疾而最终分了套房。当时战争早就结束,我已在克格勃工作,但还没分到房子。父亲分房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父亲受伤的情况是这样的。当时,他和战友向德国后方出动,他们爬啊爬,结果爬进了德军的火力点,从那边走出一个健壮的男人,向他们这边看过来……父亲和战友遭到了敌方机枪射击。他说:“那个男人仔细地看向我们,然后接连向我们扔出了手榴弹。”生命是这么简单又残酷的东西。

    那么,父亲恢复知觉后面临的最严峻问题是什么?当时已是隆冬时节,涅瓦河上冻了冰,需要爬到河对岸寻求专业的医疗救助。但父亲已经无能为力了。这个河段被纳粹的炮火和机关枪控制,几乎没有东西可以掩护他爬到对岸。但巧合的是,父亲竟然碰到了在彼得霍夫的邻居。邻居毫不犹豫地把父亲弄到了医院,两个大活人是爬过去的。邻居一直在医院等着,直到确认父亲做了手术。然后他说:“好了,现在你活下来了,我该去赴死了。”于是邻居又返回了前线。

     此后,他们彼此失去了联系,而父亲以为邻居已经不在了。但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一天,父亲回到家后一下哭了起来。原来他在列宁格勒的商店里偶遇了这位救命恩人。这真是百万分之一的几率。

从死神手中抢回普京母亲

     母亲讲述了她是如何到医院探望受伤的父亲的。列宁格勒已被希特勒牢牢围困,人们忍饥挨饿。当时他们有一个3岁的孩子,父亲背着医生和护士,将医院份饭偷偷交给母亲,好让她带回家喂孩子。后来父亲饿晕在病房,医务人员搞清状况后不再让母亲探视。

    后来孩子被抢走了。母亲说,为了不让小孩子们饿死,他们被集中在幼儿园等待转移,这甚至不征求家长的意见。

    这个孩子,也就是我的哥哥,在幼儿园得了白喉病,最终没能活下来。父母甚至没被告知他葬在哪里。

    孩子被抢走后家里只剩母亲一人,当父亲拄拐出院回家时,看到卫生员正在往外抬饿死的人。在这些人里他看到了母亲,但他觉得母亲气息尚存。父亲对卫生员说:“她还活着!”卫生员却回答:“路上她就会‘走’的。”父亲说,当时他举起拐杖冲向卫生员,强迫他们将母亲抬回屋内。在父亲的照料下,母亲活了下来,而且一直活到了1999年,而父亲则在1998年底去世。

     父亲一脉是个大家庭。他有6个兄弟,其中5人死于战争。对一个家庭来说,这是场灾难。母亲家也有亲人死亡。我出生得晚,妈妈41岁才生下我。

     在俄罗斯,家家都有人在战争中丧生。这当然是灾难和悲剧。但令人惊奇的是,他们没有因此仇恨敌人。实话说,直到今天我还不能完全理解。我母亲是非常温柔善良的人。她曾说过:“怎么能去仇恨这些士兵呢?他们只是普通人,也在战争中死去。”

     我们是在仇恨敌人的苏联书籍和电影中长大的,但我母亲却完全没有这样的情感。她的话我记得非常清楚:“能从他们那儿得到什么呢?他们和我们一样,是普通的劳动人民,只是被赶上前线的罢了。”

     这些话,我从小时候牢记至今。

(本文原载于《俄罗斯先驱报》,参考消息译)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