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司法部“中国行动”来势汹汹

作者:张梦旭 张 旺 李司坤 来源:环球时报 2020-07-30 724

美司法部“中国行动”来势汹汹

张梦旭    李司坤

有分析认为,近日中国驻美国休斯敦总领馆被迫关闭、美方抓捕中国学者等事件背后,美国司法部是一大推手。美国司法部2018年底出台“中国行动计划”——这一所谓对抗中国恶意行为的“专项行动”也被一些媒体和学者译为 “中国倡议”——在美国大选年的关键时刻走向前台。推出“中国行动计划”的时任司法部长杰夫·塞申斯和现任司法部长威廉·巴尔对待“通俄门”调查的态度有所不同,但发表对华强硬言论时却都“头头是道”。无论是司法部的“中国行动计划”,还是美国国土安全部新成立的“中国工作组”,这些职能部门的举措、矛头都是针对中国,配合美国对华整体战略。因此,它们被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学者看成是美国现政府对华强硬的“帮凶”和现总统的“竞选别动队”。美国司法部最重要的职责早已不再是“司法”,而是利用近乎无边界的司法权力打压中国企业及中美双方相关人员,进而渲染“中国威胁”。

渲染“中国威胁”成两任部长接力棒

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当地时间7月24日被迫闭馆,美国司法部负责国家安全的副助理部长亚当·希基在当天举行的相关电话简报会上添油加醋地说,所有国家的领事馆都是外国情报机构的行动基地,这一点是广为人知的,但“休斯敦总领馆进行的活动数量远远超出了我们愿意接受的范围”。他还扣上“莫须有”的罪状,称“总领馆推动的人才招募计划可能会产生窃取知识产权的动机或产生利益冲突”。针对此类“中国偷窃美知识产权,开展商业间谍活动”的言论,中方都进行过驳斥。

美司法部“中国行动”来势汹汹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司法部开始对中国采取特别行动。2018年11月1日,美国时任司法部长杰夫·塞申斯宣布,司法部启动 “中国行动计划”,并明确计划目标是反制其所认为的“中国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根据计划,美国司法部将不遗余力地对涉嫌盗取商业秘密、从事经济间谍活动、违反《美国反海外腐败法》及其他美国法律的中国公司展开积极调查并提起诉讼。在宣布行动计划的讲话及随附的情况介绍中,塞申斯提及了多起针对经济间谍活动的诉讼案,以及特朗普政府指控中国存在不公平贸易行为和盗窃美国知识产权的一些报告。“中国行动计划”由司法部国家安全局牵头实施,其他负责人包括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司法部高级官员及美国国内五个司法区的联邦检察官,计划目的包括但不限于:确定应优先处理的商业秘密盗窃案件,及时实现案件成果;对于寻求推进中国政治意图的未经登记的代理人,要求其遵守《外国代理人登记法》,并在适当情况下对其执法;司法部实施《外国投资风险审查更新法案》等。

有意思的是,“中国行动计划”推出一周之后,塞申斯应总统特朗普的要求辞职。按照《纽约时报》等美国媒体的说法,鉴于塞申斯在联邦调查局调查俄罗斯干预2016年总统大选一事中表现过于“软弱”,特朗普对其十分不满和失望。特朗普曾说:“如果他执意要回避,他本应该在就任前就告诉我,我会另择人选。”塞申斯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任亚拉巴马州总检察长,后当选州联邦参议员。2017年,他还担任过特朗普“过渡团队”副组长。

今年2月6日,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主办了一场与“中国行动计划”有关的会议。美国司法部长威廉·巴尔作主题发言的开场白是:“我最初的职业目标是进入中情局,成为一名中国问题专家,因此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时专注于中国研究。我记得在一堂政府课上,我们在讨论哪个外国对手构成了最大的长期威胁——俄罗斯还是中国。有同学说,是中国构成了最大威胁,因为‘俄罗斯想要征服世界,我们可以应对,而中国想要拥有世界,将是更具挑战性的问题。”然后,巴尔就长篇大论攻击中国的政党制度,渲染“中国已成为美国最大的地缘政治对手”,比如:自“中国制造2025”发布以来,美国商务部已在中国希望主导的10项技术中的8项提出商业机密盗窃诉讼,声称“针对某些行业,中国采取了多管齐下的方法,除了传统方式,还利用非传统的情报收集方式,例如让研究生参与大学研究项目”。

渲染“中国威胁”,成了塞申斯传给巴尔的接力棒。出生于1950年的巴尔是美国历史上首位两度正式履职的司法部长。上世纪70年代曾在中央情报局工作,也在里根政府供过职。从1991年到1993年,巴尔曾在老布什政府担任司法部长一职。此后,巴尔一度离开政府,在美国弗莱森电讯公司担任首席律师,还加入过律师事务所。因巴尔多次批评“通俄门”调查,特朗普对他的评价是:“他在最初就是我的司法部长头号人选。”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学者吕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司法部的“中国行动计划”是在本届政府一系列反华主张的基础上形成的,以“保护美国知识产权”等名义强化美国国内的反华气氛。现在看来,美国司法部的最重要职责,早已不再是“司法”,而是利用其近乎无边界的司法权力打压中国。

“服从美国现政府的整体对华规划”

7月23日,美国司法部发布有关“中国行动计划”报告,再度渲染“中国威胁”,如“美国司法部提起的经济间谍诉讼约80%与中国有关,约60%的商业机密盗窃案件与中国有关”。报告列举了从2018年4月到2020年7月,司法部处理的50起典型涉华案件。《环球时报》记者翻阅案情简介发现,司法部似乎将所有与中国有关的案件都打包列入“中国行动计划”之中,如华为孟晚舟案等都赫然在列。记者梳理发现,这些案件主要涉及中国军人隐瞒身份在美国大学做访问学者、中国黑客窃取美国数据隐私、中国窃取美国公司商业和技术秘密等、美国学者(包括华裔)向雇主隐瞒参与“千人计划”、美国(前)情报人员被中国策反等。

除了具体侦办这些与中国有关的案件外,近来美国司法部门似乎已经公开参与并影响美中关系。威廉·巴尔7月16日在位于密歇根州的福特总统博物馆发表对华政策讲话,指责美国硅谷的一些公司向中共进行“企业绥靖”,要求私营部门更加坚决地抵制“中国通过欺骗和霸凌手段接管全球经济的腐败行为”。

美国前劳工部长、现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教授罗伯特·赖克6月28日在英国《卫报》网站撰文说,特朗普的“连任策略手册”中可以采取撒谎、欺骗、滥用职权等25种方法。其中,第3种方法是任命一个更忠于自己的司法部长,把司法部政治化,这样一来,司法部就会对总统更加效忠,而对特朗普的敌人则毫不手软,可以下令对其不喜欢的行业展开调查。第4种方法是,解雇正在调查特朗普的司法部雇员。第13种方法是,制造各种替罪羊,妖魔化或指责包括中国在内的对象。

美国司法部最近两任“掌门人”的对华强硬言论值得警惕。在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袁征看来,“不管谁在美国司法部长的位置上,都得这么干,否则就会被特朗普一脚踢开”。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司法部长必须服从美国现政府的整体对华规划,如果态度不同“就走人”。包括巴尔在内,美国现在一些行政部门的高级官员,对很多中国学者来说,“显得有些陌生,很难说其中有些人此前对华就有多大仇恨或偏见,但他们到了现在的位置,就必须做出对华强硬的姿态”。当美国领导人说“中国学者学生都是间谍”或白宫又抛出什么奇谈怪论时,他们也得跟着采取一些举措。

在中美关系持续恶化的过程中,美国司法部扮演了什么角色?袁征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司法部就是美国现政府的帮凶。”他表示,美国想要打造一个全政府甚至全社会的对华强硬态势,但美国社会是多元的,很难做到上下一体,所以现在就更强调全政府、各部门的步调一致。袁征说,美国这样做,是觉得自己在“学”中国,认为“中国对美就是各部门协调一致”,所以美国也要建立从上到下、甚至包括国会在内的各个部门统一的对华政策。这其中,司法部是实施对华强硬政策非常重要的一个部门。比如最近两年,美国司法部、联邦调查局等机构密切配合,重点调查“千人计划”的参与者。

吕祥认为,美国司法部“中国行动计划”开始于2018年11月,但其针对中美两国科研人员的调查和指控行动却在2020年,也就是在美国的大选年进入高潮。其7月23日发布的相关报告表明,司法部愈发成为现任总统的政治动员工具。吕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该报告看,司法部现在针对的是两个人群:一是通过合法途径在中美间进行正常学术交往的两国科研人员,二是他们随意认定、根本不知道是否存在的所谓在中国境内从事对美网络入侵的人员。尤其在后一方面,荒谬性一目了然。美国西东大学法律系教授陆梅吉(Maggie Lewis)近日也表示,美国司法部的“中国行动计划”有悖美国民权精神。

“抵制美国长臂管辖”

近两年,受美国司法部“中国行动计划”的影响,中国的“千人计划”也被打上“方便中国窃取美国知识产权”的标签。这一说法已遭到美国媒体和一些参与该计划专家的反驳。据《纽约时报》报道,大批西方科学家申请了“千人计划”的资助,其中一些人在接受采访时直截了当地表示:“因为中国有资金!” 2016年获得“千人计划”资助的纽约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蒂姆·伯恩斯说,他从未向中国政府提交过任何有关自己研究的报告,“千人计划与其他国际资助项目类似,只是因为它来自中国,才被另眼相看”。

如果中美打起“司法战”,会对两国关系带来哪些影响?中方又该如何反制?对此,袁征表示,从国际法的角度说,我们不受美国管辖,不会应诉。美国没有管辖中国事务的权力,除非针对中国的个人,且要拿出证据。要警惕美国给中国制造麻烦,损害中国的形象,同时,这种捞取国内政治利益的做法,也会冲击两国关系。

朱锋同样强调说:“美国起诉我们黑客攻击,我们也可以起诉他们。这不是问题,打官司最重要的是有证据。”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国司法部是在用美国国内法,针对中国的某些问题进行长臂管辖。现在的核心问题是一方面我们如何能抵制美国的长臂管辖,另一方面继续中美相关的对话谈判。 举例来说,美国把所谓窃取美国技术的中国黑客看成要打压的重点,中方则驳斥美方毫无根据。中美双方在该问题上谈了好多轮,但现在美国却要绕开谈判……”

针对美司法部2018年提出的“中国行动计划”,相关学者还建议中方企业或人士加强防范。袁征说,防范总比不防范好,不要给人家留下把柄,中国一直在强调,去任何国家都要遵守当地法律。但要警惕的是,美国人未必会这么看,他们会找各种理由调查你。以前有些华裔学者被逮捕、被起诉,如李文和事件,后来发现没有任何问题,人虽然被释放了,但所有的事业都被毁掉了,而且美方也不会轻易作出道歉或赔偿。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4
0
0
0
5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