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关税壁垒,达则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铁律

作者:小声比比的饭爷 来源:炒股拌饭 2019-05-27 1024

穷则关税壁垒,达则自由贸易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铁律

小声比比的饭爷

穷则关税壁垒,达则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铁律

熟悉美国的人都知道老美打过一场举世闻名南北战争。

在各种历史书上,南北战争被描绘成一次为解放黑奴而发动的正义战争,使命光荣又伟大。

小时候读到这段的时候,我还为之感动过。

那时候美国有本流行小说,叫《汤姆叔叔的小屋》。

据说这本书在启发民众的反奴隶情绪上起了重大作用,被当做了诱发美国内战的起因之一。

后来南北战争的北方统帅林肯接见作者斯托夫人时还调侃说,她是“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长大以后才发现,南北战争的原因有很多,唯独和废除奴隶制度没啥关系。

根本没人关心什么黑奴,这实际上是一场因为南北方不同贸易诉求导致的一场贸易战。

不过要说南北战争,还得从独立战争说起。

01

如果说世界上哪个国家和贸易战这三个字关系最为密切,那应该是非美国莫属。

这个国家本就是因贸易战而生,因贸易战而盛。

历史上,美国很多次历史重大节点都和这三个字扯得上关系。

大家耳熟能详的独立战争、南北战争都是以贸易纷争做为开战理由的。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人的开国之战是独立战争。

在此之前,美国是英国的殖民地。

当时这片土地上的所谓美国人,多数都是远渡重洋开拓新大陆的英国殖民者。

独立战争的导火索是那次“波士顿倾茶事件”

按照教科书的说法,这个事件因为殖民地不满英国人给他们关税增加导致的

1773年12月16日,在波士顿的格里芬码头,100多名化装成印第安人的波士顿民众为反抗英国殖民当局的高税收政策,登上了东印度公司的货轮,把342箱茶叶扔下了船。

这些茶叶当时价值92000英镑,差不多是现在的100万美元。这是美国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开始。

事实上,波士顿倒茶事件的发起者是富裕的茶叶走私者。

当时十个美国商人九个搞走私。

因为英国政府把茶税从每磅一先令降到了3便士,导致他们没法从倒卖茶叶中牟利,所以他们偷偷上船把人家茶倒了,还想嫁祸印第安人。

每次各种书籍讲到这场独立战争的时候都拿倒茶事件讲故事,说是因为殖民地对英国高税收的反抗导致的。

这不过是话术的包装罢了,高税收不背这个锅。

其实独立战争不过是曾经享受大英帝国保护,掌握北美殖民地的英国殖民者中的富人和精英们发展壮大以后发起的一场脱离大英帝国的运动。

也可以说是大英帝国和它派到北美的英国殖民者之间的一场内战。

为啥这么说呢?这要从七年之前说起。

在英美独立战争之前还有一场英法战争。

英国在美国独立之前曾经和法国人打了七年仗,而英国这七年实际上是被北美的大财主们硬生生拖进战争的。

18世界40年代末,弗吉尼亚的精英们就开办了以获取富饶的俄亥俄河谷为目标的殖民公司。

当时美国的国父们,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等都参与了俄亥俄公司的土地投机。

1749年,乔治二世把俄亥俄的50万英亩土地批给了俄亥俄公司,不过当时的俄亥俄河谷除了来殖民的英国人,还有法国人和印第安人。

在1713年签订的《乌德勒支条约》里,英国同意和法国在北美和平相处。

随着英国殖民者数量越来越多,他们的野心也越来越大。

到了1754年,在北美地区总共有7万法国殖民者,而英国殖民者已经达到了150万人。

为啥去新大陆的英国人比法国人多这么多呢,因为当时愿意远渡重洋去新大陆闯世界的,多数是英国人。

别看当年英国贼牛X,号称日不落帝国。但是崛起的这些年老百姓其实过得不咋好。

那个年代的英国还是原始资本主义,来上班的工人还不如奴隶,收入只够糊口,资本家也不把他们当人。

奴隶制下奴隶是财产,一个奴隶大概当时值2-3000美金,换算到现在大概上百万人民币了,这么贵的东西给谁都得好好维护。

你家有个上百万的好车,你不也是按时保养洗车,让它保持在最佳状态才能好好为你工作,总不会没事砸两锤子吧。

况且车是消费品,奴隶这种财产保值还能赚钱,所以都是好吃好喝养着,就怕生病不能干活了。

原始资本主义下的工人就比较倒霉了,啥保障没有,一天工作十几二十小时,没社保没养老,牲口都不如,敢哔哔就把你流放到澳大利亚。

不过没人在意这个,反正圈地运动以后英国人多,累死了再招一批了事。

不然去新大陆殖民,死亡率近百分之八十,除了各种怪病,还有可能被北美土著杀了吃掉,你在家过得好你愿意去嘛。

很多人觉得这个完全和自己看到的不同啊,资本主义不是各种福利,美国汽车工人不是典型的中产么。

后来大家看到的其实是改良资本主义,改良过以后手段温和很多。

改良的原因也不是因为资本家良心发现,而是实在没办法。

一个是因为技术进步了,机器设备越来越复杂,搞这些设备的人需要的知识也越来越复杂,没办法累死再简单的招一批继续用了。

另外一个是工人们开始抱团议价,在德国啥的开始爆发革命了。

资本家不怕这个,毕竟资本没有国界,拿钱跑路换个国家一样过。但是国家怕啊,政府开始介入提高工人的保障和改善工作时间。他们的境况才有了改善。

马克思的那本《资本论》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写出来的。里边那句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也是有感而发。

我们接着前面继续说,因为英国人的大量涌入,北美殖民地的英法殖民者的数量和实力对比越来越悬殊。

在这个背景下,富兰克林和其他北美殖民地的领导人频繁前往英国游说议会出兵,夺取法国的北美殖民地。

和所有俗套的战争开场一样,每次都会有个所谓的导火索。

英国议会还在那边摇摆要不要打呢。

1754年,弗吉尼亚民兵上校华盛顿(就是那个美国国父华盛顿)在俄亥俄袭击了法国人和印第安人组成的一只小分队,打响了英法战争的第一枪。

大英帝国赶鸭子上架,只好耗费重金派出军队,奋战7年,最后连法属殖民地加拿大都占领了。

这也是为啥加拿大属于英联邦,很多地方却讲法语的原因,因为原来是法国殖民地。

英国打了七年仗,好不容易才打赢法国,从他们手里拿下了北美的殖民地。

仗打赢了,最高兴的要数富兰克林华盛顿这批人,之前英国派驻弗吉尼亚的总督有个许诺,打完仗会把几十万英亩土地分给他们这批参加反法战争有功的人。

算盘虽然打的好,但是最后土地却没拿到,把他们气个半死。

战争胜利以后,英国著名政治家威廉伯克主张把加拿大还给法国,一个是他觉得富兰克林这批英国殖民者贪得无厌,在北美拿到太多土地,翅膀长硬了,未来可能会脱离伦敦的控制。

另外一个是英法结仇,未来可能招致法国报复,把加拿大还给法国,让法国人牵制富兰克林这批人才是最好的策略。

威廉伯克没有说服英国议会,加拿大也没有还给法国,这里埋下了后面美国独立战争法国人参战的种子。

不过英国人也开始防备富兰克林华盛顿这批二五仔,颁布了领土扩张禁令,宣布俄亥俄土地国有,他们再次无缘这片沃土。

02

花了一大笔钱打仗,仗打赢了,英国人后面发现一个问题,光是殖民地扩大了,税收没见涨啊。

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写过一本《国富论》,在这本书里他曾经讲过,抢殖民地就是为了获得更多财富。

英法打了七年战争,英军背着沉重的军费负担打赢了,收来的税也就勉强和驻军支出持平,打仗增加的债务还没着落呢,要是不能从殖民地再多收点税,那殖民地不是变成了母国的负担,而不是财源了嘛。

英国人想,既然我们出兵帮北美殖民地的英国子民们取得了法国佬占据的土地,那么让北美殖民地出点钱也没啥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1765年,英国的《印花税》法案出台了,印花税在英国已推行70多年,内阁希望同样能延伸到殖民地。

印花税规定,殖民地只要印的写的都得交税,包括各种执照、许可证、契约、委托书、抵押证明、遗嘱、报纸、广告、日历和年鉴-----甚至玩纸牌也要缴税。

当然,这些税和英国本土比起来,额度要轻的多。

1763年,英国人均缴纳税收26先令,而马萨诸塞的纳税人只缴纳1先令。

知道当时的英国人有多惨了吧,又为啥都跑来了新大陆了吧。

在英国人看来,这么温和的政策,应该不会有任何问题。

而且钱也是花在保护殖民地上啊。

不过为啥英国非要收这个税?

因为差钱!!

看过那本《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的同学都知道,每个帝国到后面的问题都是经济和财政的收支问题。

英国人和法国人打了七年仗,再加上和本土印第安人的战争,兜里比脸还干净。

驻军防务和行政费用也是节节攀升。

1748年英国在美洲殖民地的军事防务和民事行政费用是7万英镑,到了1764年激增到了35万英镑

既然是为保护殖民地花了这么多钱,费用当然应该是殖民地出。

英国的北美殖民者不干了,英法战争我们出了不少力不说,刚赶走法国人,就要我们多缴税。

为论证抗税的合理性,以富兰克林为代表的精英们大胆论证,7年战争北美殖民地是被动卷入的,我们根本不想打仗。

压根不提之前他对英国出兵的主动游说。

为啥他这么不要脸呢?

因为国家之间只讲利益交换和实力对等,什么友谊、道义都是嘴上说说用来哄老百姓和知识分子,让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东西。

美国这些开国精英当然清楚这一点,一看对自己没利,肯定推的一干二净啊。

精英们还提出他们在伦敦议会没有代表,所以不纳税的说辞。

那句著名的“无代表,不纳税”就是这个时候产生的。

其实“无代表,不纳税”不过是一句口号。

这些弗吉尼亚精英对去伦敦议会做代表毫无兴趣,要知道,当时的美国人生活水平比任何欧洲国家都高,人口增速也很快,25年就增加一倍,经济增长远超欧洲任何国家。

1765年10月,北美九个殖民地的议会代表,出席在纽约举行的印花税法大会,以维吉尼亚议会“没有代表权,就不纳税”的观点为主导,通过了《权利与不平等宣言》。

要求英王及其议会废除印花税条例;宣称只有殖民地自己选出的议会,才有资格对他们征税。

1766年,在殖民地的激烈反抗下,英国国会废止了乔治•格林维尔的《印花税法》。

《印花税》法案被废除以后,英国政府随之颁布了《蜜糖税》《食粮税》《唐德森税》。

这一系列的征税法案和之前的《印花税》法道理一样,都是为了养活驻守殖民地的英国军队和偿还之前的战争负债。

这些税收主要集中在农业和关税,严重触犯了弗吉尼亚精英们的利益,最不满的自然是弗吉尼亚的农奴主,毕竟他们受到的利益损失最大,

他们的主要生意就是出口和种植农产品,看税收的名字就知道,这玩意主要加在了农产品和关税上。

北美的英国殖民者和大英帝国决裂的时刻就快到了。

英国政治家威廉伯克的担心是对的,英国的北美殖民者随着实力增强翅膀长硬,要单飞了

自己已经兵强马壮富可敌国,还要被大英帝国这个爹管着交钱纳税,给谁心里都不爽。

但是话不能这么说呀,你要和老百姓说,大英帝国征税损害了弗吉尼亚农奴主的利益,富豪们不想交钱,所以要和大英开战脱离他们,老百姓会想关我屁事。

你要换个说法,讲我们是为了反抗大英帝国压迫和强征暴敛,为了大家不被剥削,争取民族独立而战,是不是正义多了。虽然都是打仗,老百姓的感觉立刻就不一样了。

03

农奴主里有个大家都知道的华盛顿非常出名,他被称为美国的国父,这个人的履历很有意思。

1732年,华盛顿出生于美洲的英国殖民地,弗吉尼亚的威克庄园,父亲是一位农奴主。

1752年,20岁的华盛顿继承了父亲的财产成为庄园的主人。

1753年,华盛顿在殖民地的皇家军队服役。

1754年,华盛顿在俄亥俄分叉路口上袭击了法国人和印第安人组成的一只小分队,打响了英法战争的第一枪。

战争的目的是俄亥俄肥沃的土地,可战争结束以后,英国政府宣布土地为王室财产不准开垦,让华盛顿这批殖民精英相当不满。

1758年,华盛顿退役后回到弗吉尼亚当选下议院议员。

后面的故事有点狗血,华盛顿娶了已故好友的遗孀玛莎。

玛莎在18岁时候嫁给了华盛顿的好友丹尼尔并且生了两个孩子。

1757年,丹尼尔死后给玛莎留下了17000英亩的土地。

华盛顿和她结婚后,获得大批黑奴和60多平方公里土地,成为弗吉尼亚最大的农奴主。

以前人们说人的一生有三次机会,投胎,读书和婚姻,华盛顿那个时代也一样。

因为娶了富婆再加上自己能力不错

到1775年,华盛顿作为弗维尼亚议会代表出席第二届大陆会议时,他已是美洲殖民地中最富有的农奴主之一。

大陆会议就是精英们决定和大英帝国开仗的那次会议。

当时出席大陆会议的基本都是和华盛顿差不多的人,各个都是美国响当当的富豪,没一个普通老百姓,基本都是大地主和放高利贷的。

后面仗打赢了搞立宪,主导的也基本是这帮人,他们确定了美国国策最重要的两点,保护私有财产和防止民主暴政。保护私有财产就不不必说了,大家都是有钱人,保护自己的钱最重要啊。

为啥要防止民主暴政呢,因为法国不是刚刚发生大革命嘛,吃瓜群众通过民主投票把有钱人和贵族推上去砍头,这种事情必须避免。选举过程和选上去的人必须可靠加可控。

后面的美国总统选举精英们也是按这个思路设计的。

两党推两个精英上去选举,民众只能在可口可乐或者百事可乐二选一,就任以后通过参众两院看住总统。

参议院大佬多数都是以前出身豪门的贵族,众议院则多数是草根精英。

讲到这里,想必大家应该明白了,独立战争不是什么反压迫战争,也和什么高税收无关,而是美洲大陆的最有钱的那部分英国殖民精英为了摆脱宗主国英国的一场本民族内战,本质上是利益之争。

所有的战争目的只有一个,钱。

虽然话是俗了点,但道理是没错的,就像大家都知道,美国打伊拉克不是为了洗衣粉,也不是因为萨达姆,而是为了财富和石油。

穷则关税壁垒,达则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铁律

洗衣粉这个梗是哪儿来的呢,普京说的。

穷则关税壁垒,达则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铁律

如果你能理解这个观点,那么多数问题就容易看明白的多。

既然是捍卫自己利益,农奴主们都很积极。

1775年的5月10日,一群由农奴主组成的大陆会议代表在费城宣布,为抵抗英国政府向他们征税的一系列法案,他们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

6月15号,农奴主通过了组织大陆抵抗军和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的决议。

7月3日,华盛顿出任大陆军总司令。

7月4日,大陆会议宣告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脱离大英帝国统治,这一天被称作独立日。

7月8日,公开发表《独立宣言》。

10月,大陆会议开始组织海军,海军陆战队11月建立,企图用武力摆脱英国统治。

不过老实说,其实华盛顿率领的这个所谓的大陆军根本没啥战斗力,一群衣衫褴褛没受过战斗训练的乌合之众,人数最多的时候都没超过2万人。

不光装备差,因为没钱,还经常拖欠军饷被服,经常是忍饥挨饿的。

靠这样的部队打赢英国自然是没戏,精英们都是聪明人,都知道唯一的希望只有游说法国。

我们前面说过,英法在前面7年的战争中结了仇,英国抢了法国俄亥俄的殖民地,还占了加拿大。

游说正中下怀,路易十六不但答应援助建交,互通商业,还贷款给美国,并且给予美国打击英军一切必要的援助。

仗打了三年,直到1778年6月,法国全面出兵支援美国打击英军,殖民地才取得了最后胜利。

参战的法军远超美军,离开法国人的支援,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根本不可想象。

至此,美国在法国舰队的帮助下完成独立,大英帝国退出北美。

在这场战争中,当时的美国社会异常分裂,富兰克林家族就是典型,他是美国独立势力的领导人之一。

但他的儿子作为新泽西的总督,仍然效忠于英国国王,父子俩从此决裂。

另外还有个搞笑的事儿,来支援的法国虽然打了胜仗,结果也陷入债务泥潭。

因为打仗的高额负债、财政崩溃、横征暴敛,路易十六上了断头台,这当然是另外一个故事了,不过我们前面提到的各位美国国父后面搞立宪要防止民主暴政就是从路易十六这里得来的教训。

独立战争的实质就是挂羊头卖狗肉。

挂着贸易纠纷和税收压迫的羊头,实质根本就是美洲的英国殖民者实力增强以后为了自身利益想摆脱大英帝国的内战。

和现在教科书写的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教科书原话是---这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

打仗的两边都是英国人,又不是印第安人揭竿而起对抗大英建立美利坚。

不都是一个民族嘛,还民族独立个啥。

牌坊还是美国精英立的好,不管为啥打仗,起码每次都能说得冠冕堂皇指鹿为马。

比如独立战争是为了精英们的自身利益能告诉你为了民族独立。

伊拉克战争为了石油和财富也能说成因为伊拉克藏了管洗衣粉。

04

聊完独立战争可以讲南北战争了。

如果你看过《棉花帝国》,会发觉美国的南北战争和棉花这种不起眼的小作物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直到1600年,欧洲的棉花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当时他们衣物的主要布料是以羊毛和亚麻为主。

欧洲的气候阴冷潮湿,并不适合种植棉花。随着欧洲新富阶层的崛起,来自印度精细美丽的棉布制品逐渐吸引了这批富人,需求也随着越来越大。

有需求就有市场,属于欧洲人的时代来了。

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欧洲各国先后派出工业间谍,到亚洲窃取先进的棉花纺织技术。

工业革命以后,技术有了进一步改进,英国接连发明了飞梭,珍妮纺纱机,蒸汽机等各种先进生产工具。

新机器不断发明出来,生产工具越来越先进,效率越来越高,纺纱量迅速增长,曾经只有富裕阶层能享用的棉布制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变成了大众消费品。

原料成了最大的问题。

欧洲的气候不适合种植棉花,英国制造商的棉花完全来自进口,到哪儿找这么多棉花呢。

这时候欧洲人发现新大陆。

他们先杀死印第安人掠夺土地,紧接着从非洲大陆贩卖黑奴获得链家劳动力,仅仅十八世纪,就有500多万黑奴被送达美洲大陆,广阔的土地和廉价的劳动力让美国这个新大陆成为棉花种植的黑马。

技术来自亚洲,产品销往欧洲,而原料,则来自美洲。

在十八世纪独立战争之前,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主要以种植烟草为主。

独立战争之后,控制着土地和奴隶的美国南方种植园主们,开启了棉花种植的新篇章。

在高涨的价格和庞大的需求下,美国南方的棉花种植面积迅速扩张,棉花种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廉价的劳动力和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一样,都非常的重要。

大批的棉花在这里生长成熟,又源源不断的运往英国换来大量的钞票。

南方变得越来越富裕。

其实在独立战争之前,南方的农奴主们就已经是精英集团的代言人了,美国的那几个独立战争领导人几乎都是农奴主大富豪出身,后面有了棉花就更不用说了。

1820年,美国棉花出口额只有2200万美元,到1860年,棉花几乎疯涨了8倍,达到1.92亿美元。

1800年至1860年间,美国和英国之间的原棉贸易渠道增长了38倍,美国和欧洲大陆之间的贸易量在同期增长了138倍。

南北战争前夕,美国的棉花原料已经占到出口总值61%。

美国南北经济有着巨大差异。

南方主要是种植经济作物,这些东西的生长都需要合适的日照和降水,南方引种成功以后,采用种植园的形式进行管理。

北方引种失败以后转向商业,商业贸易使得美国北方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聚集的地方。

当时的英国是世界的霸主,美国还是小弟。

南方参与了英国主导的世界分工,并遵守其秩序。他们只想像南美一样靠着卖原料过上富足的生活。

而北方由于自然禀赋的差异,则变成了新兴工业资本主义的集团的聚集地。

自从美国独立革命以来,南方的奴隶主就开始不断影响着美国的各种决策。随着种植业越来越赚钱,他们逐渐成为了影响力巨大的利益集团。

05

利益集团和它们栖身的国家只会有暂时的同步,而不会有永远的利益一致。

矛盾由此开始了,南方希望种棉花卖资源赚钱,卖给欧洲,当然是双方关税越低越好。

北方希望发展工业,关税低了产品没法和英国人竞争,想提高关税搞贸易壁垒。

南方说那行吧,老子不干了,咱俩散伙吧。

北方说,散你大爷,挥军南下带着枪炮重武器去说服南方。

南北战争开始了。

为啥北方一定要搞贸易壁垒呢?

自由贸易,公平竞争不行么?

在之前的《韩国折叠--汉江奇迹》部分我们讲过,没有哪个富裕国家是通过自由贸易和比较优势发展起来的,几乎都是通过高关税贸易保护,然后出口导向,在山寨和仿制中积累工业技术,最后工业化富起来的。

在自由贸易的环境里,一个国家产品的海外竞争力主要依赖两大要素:工资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水平。

在美国建国的一个多世纪里,地广人稀使得劳动工资比欧洲高很多,几乎是欧洲平均的四倍。

那时候欧洲是原始资本主义,工人往死里用,比美国奴隶过的还惨。

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有贸易保护,不然美国制造业根本没办法和欧洲竞争。

所以想要和欧洲人竞争,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关税提高,不让老百姓买更好更便宜的进口货,只能支持垃圾国产货。

国产货卖出去就能继续迭代研发,一步步升级逐步赶上先进国家。

英国人最早就是这么干的,后面你看到的亚洲四小龙几乎都采取了同样的路径。

韩国日本甚至国家亲自下场,国家投资企业给廉价贷款,国家购买产品投资研发,帮助资本家产业升级。

虽然手段不同,不过其中必不可少的都是拉高关税,保护国产,投资研发,科技迭代。

日本和韩国后面在国家帮助下攻陷了美国的电子和汽车,完成了产业升级。

美国也是一样的路径,记得美国人写过一本关于第一任财长汉密尔顿的传记,当时他为了发展美国制造业,采取了包括贸易保护,窃取技术,鼓励山寨,仿冒专利等一系列手段促进美国制造业发展。

从美国建国到一战前的150多年时间,英国关税为零的时候,美国最低也超过了40%。

当时英国人天天骂美国臭不要脸,不遵守贸易协定,不尊重知识产权,是不是熟悉的味道?

美国南北当时讨论的焦点就在这里,如果一直低关税,没有贸易壁垒,自己的工业就发展不起来。提高关税吧,英国人肯定要提高关税报复,南方的农作物一点都别想在欧洲卖出去,南方农产主铁定亏得底掉,这是路线之争,也是利益之争。

前一段我们说过,美国的国父们都来自南方的“弗吉尼亚”,南北战争前的总统们也几乎来自那里,史称弗吉尼亚王朝。

南方的总统当然更保护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所以提高关税这事儿只是吵得凶。总统当时有一票否决权,每次北方提出这个议案,直接就被否了。

大家虽然互相不满,但是也没到撕破脸闹分家的地步。

直到来自北方的林肯上台,平衡被打破了。

林肯是激进的贸易保护主义者,竞选时期的多个演讲主题都是控诉放任欧洲工业品自由流入美国市场对本国工业的危害,主张建立贸易壁垒。

他大幅度提高了美国的进口关税,支持了北方向全世界销售工业品的世界政策,触犯了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

这就是南北战争起因。

在各种历史书上,南北战争被描绘成一次为解放黑奴而发动的正义战争,使命光荣又伟大,小时候读到这段的时候,也曾经为之感动过。

长大以后才发现,南北战争的原因有很多,唯独和废除奴隶制度没啥关系,压根没啥人关心什么黑奴。

解放黑奴不过是北方资本家为了占领道德制高点喊的一句口号。

北方资本家总不能告诉老百姓为了提升民族工业我们要搞关税壁垒,把又便宜又好的东西拦在海关之外,让你们买垃圾国货,帮助国货迭代升级吧。老百姓只看眼前利益,不得骂他十八代祖宗啊。

只能拿个充满正义感的解放黑奴的口号来忽悠他们。

电影《鹿鼎记》里有段经典对白讲的就是这个事儿。

陈近南:“反清复明”只不过是个口号,跟“阿弥陀佛”其实是一样的。清朝一直欺压我们汉人,抢走我们的银两跟女人,所以我们要反清。

韦小宝:要反清抢回我们的钱跟女人,是不是?复不复明根本就是脱了裤子放屁,关我鸟事呀!行了,大家聪明人,了解!

穷则关税壁垒,达则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铁律

要知道真正率领奴隶暴动,想要解放黑奴的白人英雄布郎,被美国法庭定性为暴徒判处死刑,至今还没有平反呢。

其实林肯早就说过,我不是也从来没有,主张以任何方式实行白人和黑人种族的社会及政治平等;我不是也从来没有,主张让黑人也有选举权……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保住联邦,而不是废除奴隶制。

事实上直到1963年,马丁路德金做那个著名演讲之前黑人在美国地位还极其低下,一直被当做下等人。那时候都100多年以后了,黑人隔离法案才刚刚被废除。

南北方的资本家都是为了钱,谁管黑奴的死活啊。

黑人们对这件事心知肚明。

以前有个美国笑话,说一个北军军官遇到一个南方老黑人,看老黑人对联邦军也不支持,就批评他:大叔,你知不知道这场战争是为你们黑奴打的?老黑人回答:你见过两条狗争一块骨头打起来,骨头跳起来帮一条狗打架的吗?

本质上,南北战争是农业党和工业党的方向之争,是发生在美国内部的贸易路线之争,也是因为南北方贸易诉求不同引发的一场美国内战。

06

能发展壮大的强国都是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

美国人对自己狠起来那是绝对牛X。

为了在心理上压迫对手,北军烧杀抢掠强奸几乎无恶不作,搞自己人根本不带眨眼的。

“烧光,杀光,抢光”的焦土策略用的更是炉火纯青。

当时这套焦土策略还起了个好听名字,叫总体战,后面日本侵略时候的三光政策大概就是和他们学的。

北军先在地图上把南方最有钱的地方标出来,然后规划最短路径,军队不带粮草,一路烧杀抢掠,通过以战养战的方式摧毁敌方所有人口、后勤、土地、村庄、城市、补给等所有资源,直到南方无条件投降为止。

这里面最凶残的要数“屠夫”谢尔曼将军。

他有句名言:“我们一定要清除和摧毁一切障碍,只要我们认为有必要,就杀死每一个人,夺走每一寸土地,没收每一件财物。一句话----无情地摧毁我们见到的一切东西……”

最后北方胜利,北军烧了亚特兰大整座城,打的南方再没还手之力,就投降了。

北方领导这次战役的谢尔曼将军给民众带来了相当于现在两万亿美元的损失,数百万民众家破人亡。

这次战争有多残酷,其实那部《乱世佳人》描绘的不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

穷则关税壁垒,达则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铁律

由于谢尔曼贡献巨大,功勋卓著,为美国工业发展扫清了障碍,后面一路晋升到陆军总司令。

惨烈的南北战争用近百万条人命换来了美国在贸易政策的转向,这场战争几乎打掉了美国国内人口的6%,死的人比后面一战二战加朝鲜战争死的都多。

不过这场仗没白打,南方大量地主的土地被没收,国家获得了大量廉价土地,有人说这是美国一次深入骨髓的土改,这话一点没错。

说句题外话,很多人以为土改是我们国家特有的,其实发达国家快速发展之前都搞过。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的土改操作形式不同,结果都一样,国家最终获得了发展所需的大量廉价土地和资源得以快速壮大。

战后这段时间也是美国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段。

自此以后,美国奉行的都是高关税壁垒的贸易政策。

在经济学家嘴里,贸易保护理论上各种不好,可老美就是靠贸易保护起家的。

1894年,也就是战后不到30年的时间里,美国已经变成世界第一经济体。

这段时间美国的关税最高超过了57%,最低也没低于过40%。

二战时因为做战争贩子带来的红利,战后美国终于成为全方位的世界第一,这时候才开始鼓吹自由贸易。

穷则关税壁垒,达则自由贸易,真是一点没错,所有发达国家几乎都是这么干的。

说起来老美现在指责别人的那点事儿,他以前都干过。

不管是高关税壁垒从竞争对手挖走技术工人,从更发达的国家走私机器,通过工业间谍窃取技术,还是故意侵犯专利和商标权都做过。

帮助美国偷英国纺织技术的莱斯特在美国被称作制造业之父,在英国被骂成叛国者,至今还一直被唾弃呢。

说到这里,该结尾了

如果回顾几个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你会看到有意思的几点:

每一个成功的国家开始都是靠勤奋节俭克己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当然了,欧美早期主要靠抢劫。

接着依靠贸易保护、高关税壁垒和金融管制政策和强国竞争。

强大之后都毫无例外的给别国推销“自由贸易”和“金融自由化”

最后自己把自己忽悠瘸了,自己掉进了脱实向虚和过度自由化的陷阱逐步衰落。

之前是英国把自己忽悠瘸了,现在轮到了美国,也许在有生之年,我们会看到苏联以后第二个大国的衰落。

全文完。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1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