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连新:核潜艇工程的无名英雄独肾专家李宜传

作者:杨连新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4-09-10 439

作者按:根据彭士禄、钱觉新、郭勇、顾宗炎等人的回忆文章以及1990年的《核潜艇史料集》“人物资料”整理。

杨连新:核潜艇工程的无名英雄独肾专家李宜传

1960年代初期李宜传留影

李宜传是1958年最早进入中国核潜艇研究机构的技术人员之一,由于他长期忘我工作,最后积劳成疾,带着只有一个肾的身躯,倒在核潜艇试验现场,年仅40岁。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至今被人传颂。

李宜传是上海人,1952年参军,1956年毕业于第二海军学校自控专业,1958年进入最早成立的“核潜艇总体设计组”,担任过该组动力科副科长,他是研发中国核潜艇的开创人之一。

李宜传从事核潜艇研究设计工作,主要负责第一代核潜艇核动力装置控制系统和电力系统。他于1968年率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设计队奔赴葫芦岛参加首制核潜艇的设计工作。同年底,他又“马不停蹄”地率设计队赶往四川,参加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工程的设计、施工、调试和运行。

在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工作期间,他的付出比常人更加艰难。那时他拖着刚割去一个肾脏的虚弱病体,不顾劝阻,长期吃住在现场。模式堆中央控制室306号房间是他每天拼命工作的主战场。除开会、出差以外,他那蹒跚的脚步几乎就没有离开过这里。他从安装、调试,直到模式堆满功率运行成功,都在用早已透支的身体去拼。哪怕是病痛使他豆大的汗珠滴在仪器仪表上,也不愿离开。在主控室旁的 307 号房间内,有一张行军床和一把藤椅,是领导和同事们专门为他准备的,便于这个“拼命三郎”在体力不支时能稍微坐靠、躺卧一会儿。由于李宜传长期带病坚持工作,307 房间里充满了一股药味。

这两个房间,就是李宜传的主要活动空间。空间小吗?他说中央控制室可是控制反应堆核裂变、使物理能转变为机械能做功的大空间!“我是派上用场了,我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他决心不造出核潜艇,就绝不离开自己所在的岗位。有一次为了查找故障原因,曾连续工作50个小时不休息。他就这样数月如一日地坚持战斗在第一线。那时,试验现场的大标语赫然写着“活着干,死了算!”。为了中国尽快建成核潜艇,参试人员都在“豁出命”干。

杨连新:核潜艇工程的无名英雄独肾专家李宜传

模式堆中央控制室306号房间的剪影

1971年5月初,李宜传来到了地处葫芦岛的核潜艇总装厂,参加首艘核潜艇的系泊试验。船坞中的核潜艇螺旋桨把海水搅得“天翻地覆”,仿佛一条“蛟龙”迫不及待地要奔向大海。李宜传与其他设计人员一起,发扬不怕疲劳,不怕牺牲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在船坞、艇上、海上和工人、战士们同吃、同住、同试验。

核潜艇进入航行试验阶段,需要转移“战场”,李宜传没有听从总设计师彭士禄和医生的劝阻,仍抱病跟着设计队转战到了大连核潜艇航行试验现场。他说:“不把核潜艇成功地交给海军,我死不瞑目!” 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组建了试航队,他还担任了副队长。1972年,在核潜艇试验试航期间,他因超负荷工作,终于连累带病倒在试验现场,永远离开了他所热爱的工作。

陈志钧回忆:“为了试航做准备,在1970年11底,李宜传就只身先来葫芦岛了解情况。当时葫芦岛已经进入冬初,他穿的很单薄。穿一身已退色的蓝工作服。由于天气很冷他已冻得脸额略显蒼黄,僵硬地站着与我们说话。他是带病出差的。”

顾宗炎回忆说:“我想起了那长眠在海边的战友李宜传副队长。我和他都是二海校毕业,他比我大五岁,我把他看成老大哥。我们同时参加首艇试验,朝夕相处在工作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还在一起切磋乒乓球艺,和艇员们有过愉快的友谊比赛。夜晚,他经常用那略带沙哑的声音给我们讲有趣的故事。他身体不好,但却是那样地乐观,坚持每天上艇处理技术问题。在事业上,他忘我地工作,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由于长期带病辛勤工作,1972年4月,第一阶段试航快结束时,他睡后与往常不同的鼾声惊醒了同一房间的战友,大家急忙起来叫他,但他已昏迷不醒,急送医院抢救无效,心肌梗塞无情地夺去了他那忠于职守、才华横溢的宝贵生命。同志们为失去自己的亲密战友、一位技术精湛的自动控制专家而失声痛哭。大海的涛声淹没了我们的哭泣,我们的心都要碎了。”

钱觉新在回忆文章中写道:“1972年元旦,又迎来新的一年。清晨见到老李很开心,可以用兴高采烈来形容,他告诉我,他只有一只腰子,所以他逃避了上艇试航前的体检,说怕医生不让他上艇。他说:我一只腰子的人已经活到第五个年头了,而且还在核潜艇上,带一只腰子在核潜艇上工作的,全世界恐怕只有我一人!那天我、陈春树主任和他一起退了海灶,上街庆祝了一番。”

钱觉新说:“我见李宜传主任最后一面,说最后一句话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是1972年春节后在武汉炮校,当时他从大连试验现场回来不久,在办公楼的走道相遇我很兴奋给他打招呼,他即说等等,他要吐!一头冷汗匆匆奔去室外……。几天后他又匆忙去了大连试验现场,不久传来他过世的消息。他的唯一愿望就是能穿上一套海军制服下葬。我与李主任结缘相识在中国核潜艇陆上模式堆上,通过核动力的联合调试进一步增进了战斗情谊。”

“独肾英雄舍命去,赤胆精神宜传来”。李宜传看到了中国核潜艇下水的那一刻,但是没有能够看到中国核潜艇服役的那一天,他对核潜艇的贡献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他是在用“今天”自己的生命去换取“明天”国防的强大,他的精神将永远传播。在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坚硬钢板里熔入着一个曾经血肉之躯的“灵魂”,随着核潜艇一同驶向深海大洋。

参考文献:

[1]中国舰艇工业历史资料丛书编辑部, 中国舰艇工业历史资料丛书,核潜艇史料集(1958-1988)[M]. 内部资料,1990.6.

杨连新:核潜艇工程的无名英雄独肾专家李宜传

(作者简介:杨连新,1950年8月生,陕西省米脂县人,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1968年入伍海军。197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反应堆工程专业,任海军驻核潜艇总装厂军事代表室军事代表。1979年任海军装备技术部核潜艇监造助理员,1984年任海军核潜艇部队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1987年于海军指挥学院战役指挥班进修一年。1990年至1993年,海军工程学院核技术管理工程专业学习毕业。1993年任海军核潜艇部队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1996年任海军核安全局副局长,1998年于中共中央党校进修学习一年。5次获全军科学技术进步奖。1999年任中国船用核动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0年退休,为中国核学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著有《核潜艇使用与管理》《国外核潜艇事故》《核潜艇纵横谈》《世界核潜艇图集》《走进核潜艇》《巨鲨猎洋核潜艇》《论说国外核潜艇事故》《见证中国核潜艇》和《中国核潜艇大事记》等书,发表文章百余篇。现任中国核潜艇精神研究工作委员会顾问。)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3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