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带头干!

作者:万前进 来源:中红网 2019-09-29 1153

 吕玉兰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带头干!

万前进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带头干!

吕玉兰。图片来自吕玉兰纪念馆

    15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合作社社长;

    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20岁,担任东留善固村党支部书记;

    25岁,荣获河北省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31岁,任河北省委副书记;

    37岁,任河北省委书记,同年第三次当选为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河北省临西县的东留善固村有个响当当的人物——吕玉兰。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习英雄事迹、弘扬奋斗精神、培育时代新人,近日,中宣部等9部委及单位决定,授予吕玉兰等278名个人、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等22个集体“最美奋斗者”称号。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带头干!

为解决没钱买树苗的问题,吕玉兰上树采榆钱培育树苗,在千亩沙荒地上植树造林。图片来自吕玉兰纪念馆

  造林治沙的“铁姑娘”

  1955年7月,15岁的吕玉兰高小毕业后,坚决响应党的号召回乡务农,立志改变东留善固村贫穷落后面貌。当时,正赶上农村农业合作化建设高潮,吕玉兰不怕苦不怕累冲锋在前,被推选为东留善固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妇女社长。看着村北那片白茫茫的沙荒地,她下定决心:植树造林,改变环境!

  想在千亩沙荒地上造林,可谓困难重重,既没有树苗,也没钱买。为了造林治沙,吕玉兰找老党员商量后,做出了一个几近不可思议的决定:采榆钱自己育树苗!

  为了培育树苗,榆树开花时,吕玉兰带领着七八个姐妹一大早就开始登梯子、攀墙头,上树采榆钱。播种育苗,需要地块。吕玉兰向社里承诺:“第一,搞得不好,如数赔偿;第二,不记工分。”她带着大家早起晚归,把地翻好、整平、耙细,刮成长方形田畦,浇上水,均匀地撒上榆钱,再蒙上细细的潮土。一番辛苦下来,她们还真就种出了四亩榆树苗。

  转眼到了冬天,为了抢抓冬季植树造林时间,吕玉兰成立了“妇女造林队”。她们怀里揣着窝窝头,背上背着树苗,顶着刺骨的寒风,来到三里地外的沙滩上植树。吕玉兰几天顾不上梳头洗脸,凛冽的北风打红了她的眼,冻裂了她的手。时间一长,她脚上的冻疮化了脓,和袜子鞋子粘在一起。

  母亲发现了,再也不叫她下地。可吕玉兰说:“娘,脚冻了不要紧,还可以治。地冻了,栽不了树,就得等下一年哩。”正是凭着这股劲,吕玉兰和姐妹们共栽树11万株。

  现而今,在东留善固村子北边的吕玉兰纪念林里,柳树、榆树、槐树、杨树,枝条摇曳,生机勃勃。“这片林子,是玉兰老书记当年带着姐妹们一棵一棵种出来的,乡亲们忘不了老书记的恩情,后来就把这片林子叫吕玉兰纪念林。”该村原党委书记吕廷祥说,吕玉兰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被誉为“铁姑娘”“一代中国妇女的骄傲”,她带领家乡人民艰苦创业、造林治沙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带头干!

吕玉兰同科技小组在良种繁育基地。图片来自吕玉兰纪念馆

  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哪儿?就在咱们手中!

  在东留善固村的吕玉兰纪念馆里,看着吕玉兰当年用过的锄头、三齿耙、板铁镢、纺车等农具,该村原党委书记吕廷祥说:“当时村民们都说玉兰这个小妮子不简单,敢说敢干、出口成章,不仅在女同志中是佼佼者,就是许多男同志也比不上。”

  1961年初春的一天,冰雪还没完全融化。正在忙着积肥的吕玉兰,突然听到从村东传来一阵喊声:“卫西干渠决口了!”只见渠水带着薄冰,直往麦田里灌。几个社员站在渠堤上,不知所措。急忙赶来的吕玉兰看到一大片麦田被淹,顾不得脱衣解鞋,“扑通”一声,就跳进了齐腰深的冰水里。

  吕玉兰的举动,带动了在场的20多名社员,大家纷纷跳入水中,手挽手筑起了一道冲不垮的人墙。赶来的社员们用麦秸、树枝和草袋全力封堵决口。天快黑时,卫西干渠的决口堵住了。吕玉兰在冰水里,足足坚持了两个多小时。她上岸以后,光着双脚,跑回家中,躺在炕上盖上两层棉被,还瑟瑟发抖。由于受了风寒,她一下子病倒了,在炕上躺了好几个月。队干部吕士周在回忆当时自己的亲身感受时,动情地说:“吕玉兰为了集体的利益,连命都豁出去了。”

  1968年,吕玉兰当选为临西县革委会常委,她的干劲更大了。“咱们做梦都想着早点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在哪儿?就在咱们手中!”她决心向土地宣战,削平土山,填平壕沟,还东留善固冀南平原的真实面貌。

  吕玉兰组织全村“男女老少一齐上,起早搭黑连轴转”,打机井、搬沙岗、填大坑。几年时间,打井40多眼,平整土地4000多亩,动土50多万方;开挖渠道15条,长达30多里;建起两座小型扬水站,村里基本实现了水利化和大地园田化。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带头干!

吕玉兰在农田间作套种。图片来自吕玉兰纪念馆

  全心全意为人民 保持本色第一桩

  1974年,吕玉兰到河北省委上班,但她的户口还在东留善固村,她是挣工分加补贴的省委书记,除了生产队每天给她记一个工外,省委每月发放40元生活补贴。因为工分要到年底才能结算,实际上每月就是靠40元钱支撑着生活。省委主要领导考虑吕玉兰的特殊情况和家庭实际困难,提出每年再给她200元救济,吕玉兰坚决不要。

  有一年春节前,她的秘书冀平送到家100元钱,说是省委给的补贴,并告知,所有拿工分加补贴的工农干部都有,但吕玉兰还是坚决不要,硬是叫冀平给退回去了。

  “她穿的衣服、袜子都是补了又补,你从穿衣打扮上根本看不出来她是省委书记。我们那时候住得甚至比普通职工还差,家里都是旧家具。”吕玉兰的丈夫江山告诉记者,当时吕玉兰经常说“群众到什么程度,我们就到什么程度。我作为领导干部不要比群众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

  吕玉兰在担任河北省委书记期间,从不收礼、不占公家便宜,即使按规定发的生活补助也不要,反而甘愿当“赔本干部”:出差贴路费,上级来人在家吃饭,倒贴自家饭菜。正如她自编的顺口溜:“参加劳动不能忘,艰苦朴素最高尚,全心全意为人民,保持本色第一桩。”

  1966年6月14日,吕玉兰在报纸上发表了自己的体会文章《十个为什么?》。对于当干部“赔本”的说法,吕玉兰在文章中回答说:“当干部就得把心放在‘公’字上,不能把职务看成是特权,不能‘一人当干部,全家沾光’。干革命是不能讲赔本赚钱的,革命需要的时候,连生命也可以贡献。要不,白求恩到中国来牺牲了生命这笔账怎么算?”吕玉兰说,“真为人民服务还找什么‘落头’呢?不觉得赔本是最明白的账,喊‘赔本’、找‘落头’是最糊涂的账。”  

  1993年3月31日凌晨,长期过度疲劳的吕玉兰因病逝世,1993年4月9日,在河北省省会石家庄,省委为她举行了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由省委组织部审阅批准的《吕玉兰同志生平》中,这样评价她:“吕玉兰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7
3
0
0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