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涛: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历史观

作者:夏春涛 来源:学术前沿 2023-05-21 246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历史观

夏春涛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顺应历史大势、坚定自信自立,以历史主动精神奋力谱写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恢宏史诗。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路人和主心骨。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鲜明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由谁领导、走什么道路的重大原则问题。

夏春涛: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历史观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要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奋起直追改变落后面貌,实现现代化。而在当时,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实现现代化是一个全新课题,其难度之大超乎想象,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所有的努力与尝试均宣告失败。中国扫清现代化建设的障碍、阔步迈向现代化并取得辉煌成就,都是在党的领导下才得以成为现实。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不可置疑的历史结论。

中华民族曾在古代创造了辉煌历史和璀璨文明,对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随着西方兴起工业革命并大肆进行海外殖民扩张,以农业文明为主要形态的中华文明渐落下风。清代虽有康乾盛世,但已是落日余辉。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民族危机加剧,人民苦难深重。在1860年至1900年的短短40年间,北京就曾两度遭受外国殖民者的铁蹄践踏。民族危机之下,广大民众和无数仁人志士纷纷投袂而起,一次次抵御外侮、血战到底,一次次苦苦求索、奔走呐喊;统治阶级阵营内部也开始寻求自救之道。向西方学习、努力实现富国强兵成为进步思想潮流。譬如,主持太平天国后期朝政的洪仁玕于1859年提出《资政新篇》,坦然承认中国落后的现实状况,主张效法西方修铁路、用汽轮、开矿山等,倡言与番人并雄,呼吁乘此有为之日,奋为中地倡[1]接着,洋务派官僚以自强”“求富相标榜发起洋务运动,陆续兴办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并创办新式学堂、向海外派遣留学生等,使落后封闭的中国社会出现一些新因素新气象。再后来,光绪帝与维新派人士尝试变法,试图在文化制度等层面推行新政。作为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于1894年创立兴中会,是明确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近代第一人。孙中山先生撰写《建国方略》,勾勒出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设想建设三大世界级港口、修建十万多公里铁路等。直至弥留之际,他仍念念不忘和平,奋斗,救中国

然而,以上种种探索与努力无一不以失败告终。太平天国败亡、义和团运动失败,说明农民阶级无力超越自身局限;洋务运动破产,说明仅从器物层面学西方是行不通的;戊戌变法夭折,说明顽固势力异常强大,即便是有限的改良也难以实施;辛亥革命失败,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2],说明旧民主主义革命已走到尽头。清末维新思想家谭嗣同曾发出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3]的悲叹。长夜漫漫、前途茫茫,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义无反顾地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义无反顾地担负起探索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党团结带领人民迄今进行的一切奋斗、牺牲和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括地说,在漫长峥嵘岁月中,党团结带领人民披荆斩棘、接续奋斗,由此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在中国乃至世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内仍有人幻想通过改良来改变中国命运,提出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乡村建设等方案。这些方案固然有进步意义,但终究治标不治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完成反帝反封建这一历史任务,现代化建设就无从谈起。当时只有中国共产党看清了这一历史逻辑,科学阐释了中国社会性质及其主要矛盾,毅然决然地高举起新民主主义革命大旗。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1949615日,毛泽东同志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庄严宣告: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已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4]

以新中国成立为起点,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现代化建设,由此揭开中国式现代化的序幕。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党的八大郑重宣布:我国已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大预备会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用五六十年时间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就是美国。毛泽东同志强调,超过美国不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必要,完全应该;如果不是这样,那就要从地球上开除你的球籍”“那我们中华民族就对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大[5]1958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决心用15年时间赶超英国。196412月,周恩来同志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把我国建设成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党带领人民奋发图强,虽经历曲折,依然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革命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物质基础。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中央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与时俱进成为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党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打开对外开放新局面,使当代中国充满生机活力。我们党关于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越加明晰,现代化建设进入快车道。邓小平同志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强调这就是我们的雄心壮志”[6]“我们就是要有这个雄心壮志”[7]1990年会见外宾时,邓小平同志郑重表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8]鉴于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一个承上启下的发展目标——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通过改革开放,在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战胜无数风险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在2010年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转为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进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概括提出并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标志着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2023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二是在战略上不断完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战略支撑。三是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进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发表2023年新年贺词的开篇:“2022年,我们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9]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就的《可爱的中国》一文中坚信新中国会面貌一新:“……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恨……”[10]可以告慰先烈的是,经过一代代人薪火相传接力奋斗,近代以来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在现代化大道上高歌猛进,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始终保持着浩然正气、奋进锐气、蓬勃朝气,团结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下丰功伟绩。这段波澜壮阔、令人刻骨铭心的历史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路人和主心骨,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一言以蔽之,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夏春涛: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历史观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率先走向现代化,由此在一段时间内主导着世界现代化道路,掌控着世界现代化理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后,欧美国家的这种地位和权威开始受到挑战,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一种新的选择。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与资本主义社会相比,在经济、科技等方面更加发达,且体现公平正义,致力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不过,由具体国情所决定,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在俄国基础上建立的苏联发展相对滞后。同时期的中国则更为落后,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新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从新民主主义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在现代化建设上,苏、中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均起点低、起步晚,起初并不具备对欧美国家的比较优势,中国尤甚。中国始终高举社会主义大旗,在苏东剧变后依旧咬定青山不放松,创造性地走出并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新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使世界格局呈现东升西降趋势。这段历史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留给今人无尽的思考和深刻启迪。

一穷二白、人口众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倘若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势必会引发严重的两极分化,导致社会剧烈动荡。孙中山先生便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孙中山先生起初十分羡慕西方国家之强盛,但在流亡欧洲时耳闻目睹,不禁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深感忧虑。在1905年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他慨叹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认为中国不能步其后尘,故欲吸收社会主义元素来遏制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倡言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这也是新三民主义的源起。近代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客观上也走不通。清朝覆灭后,民国初年曾煞有介事地移植西方政治制度,设国会、搞多党竞选,结果却是乱象环生:主张成立责任内阁的宋教仁遭暗杀,接着发生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帝制、曹锟贿选,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四分五裂的境地。从外部环境看,西方列强也极不情愿看到中国通过现代化富强起来。在清末民初,中国知识界很推崇学西方颇有成效的日本,兴起赴日本留学热潮,而日本却在近代给中国造成了巨大伤害。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战胜国,但两次都不同程度地失去战胜国的体面,不幸沦为大国政治搏弈和利益瓜分的牺牲品。[11]毛泽东同志就此一针见血指出: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12]20世纪90年代,有人否定一切暴力革命,提出告别革命,似乎中国只要搞改良、走西方道路,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实现现代化,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均属多余。此言实大谬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的中国,首先必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即反帝反封建,然后才能搞建设。没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就不具备建设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或许还有人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何以不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为何仍选择了社会主义?其实,这是我们党的既定部署。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接收帝国主义在华资产、没收官僚资本、组建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特别是通过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成分在新中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上升。因此,新中国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13]我们绝无可能、也绝对不能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开历史倒车,倒向资本主义。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新中国成立,人民终于在政治上翻身做了主人,然而,当时旧中国残余的剥削制度、剥削阶级尚未清理干净,包括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人民又在经济上翻身做了主人。这就从制度层面解决了中国今后走什么路的问题,为我国今后避免出现大的阶级对抗性的纷扰动荡提供了制度保障,确立了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等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在中国这样一个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崭新课题,没有现成答案。不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不照搬照抄苏联模式[14],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然是走自己的路,在摸索中前进。为尽快缩小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奋起直追,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党带领人民筚路蓝缕,掀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并取得伟大建设成就。但由于急躁冒进,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我们在探索中也经历了曲折,乃至随着指导思想上的错误发展,酿成十年内乱,造成灾难性后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正因为有这面镜子,党在随后探索新路时才格外清醒和坚定,深刻认识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能走,也走不通。正是基于对的危害的高度警醒,党的十四大在修改党章时引人注目地强调:“反对一切的和右的错误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在新形势下探索前进极为不易、极不平凡。一方面,要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不能再以阶级斗争为纲,不能墨守陈规、关起门来搞建设;另一方面,实行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绝不能把改革变成改向、把对外开放变成搞全盘西化。我们以开放的胸怀,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但绝不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党的十二大响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十三大正式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确立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我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大局看,党带领人民接力探索砥砺前行,贯穿其中的是三个核心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即中国式现代化)。如何理解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这三者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整体。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路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为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即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一表述,同时又宣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突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意义。

围绕现代化建设,国内长期存在着论争和模糊认识,不时出现噪音杂音。有人挑起姓之争,错误地认为改革开放就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也有人动辄大谈社会转型、标榜与国际接轨,孰不知中西方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不能不加辨别。更有甚者,有人盲目推崇西方现代化理论,荒谬地将全盘西化等同于现代化,公然质疑、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有些西方人则有意混淆视听,恶意攻击我国政治制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正本清源,澄清了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并条分缕析,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具体地说,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一大基本国情,因而我国现代化的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这四条,均顺应了国情,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譬如,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国家与生俱来、无法驱除的梦魇,是西方社会近年来乱象丛生、内卷严重的根源所在。而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是新时代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例,我们由此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再如,西方现代化历程有极不光彩的一面,如早先进行血腥的海外殖民掠夺。20世纪给人类带来空前劫难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西方国家挑起的。美国等西方国家至今仍大搞霸权主义,恃强凌弱。而社会主义中国始终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总之,中西方现代化有相同、相近之处,更存在根本区别。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社会主义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党感召、凝聚人民的一面光辉旗帜,是创造发展奇迹的一面光辉旗帜。

概括地说,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新时代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便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演变的主要线索。说到底,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既不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是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新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什么现代化。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夏春涛: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历史观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党的领导与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互为一体、不可分割的:在党的领导下,必然会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归纳起来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搞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与作为立国之本的四项基本原则的要义完全一致,是我们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把握的重大原则时,都着重强调了这两点。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前两条分别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鲜明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由谁领导、走什么道路这两大核心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把握五个重大原则前两条也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是强调这两条内容。由此可见这两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中国搞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正确历史观。这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认识成果,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习近平总书记202327日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此作了深刻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分析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一以贯之,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党的领导激发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我们党勇于改革创新,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我们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15]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针对性很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坚持正确历史观,坚决抵御历史虚无主义。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能否坚持正确历史观至关紧要,关乎我们能否把握历史大势、继续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在新时代虽已成为过街老鼠、声名狼藉,但并未沉寂,仍以各种新形式滋蔓,话题主要集中在四史领域。当下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具有不变两重面相。不变的是其要害与本质,依旧是借谈论历史之名来影射现实,貌似学术话题,落脚点却是现实政治,其本质是否定现实,尤其是否定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变的是形式和表现手法,它适应性很强,不断变换面目和形式,表现出新趋势新样态。新趋势主要体现在借助互联网,以网站、微信、微博、博客、贴吧、论坛、抖音等作为传播错误思潮的主要平台,具有社群化、裂变式传播特性,迅速影响舆论,造成恶劣影响。新样态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四点:一是泛娱乐化,以戏说”“水煮等轻佻方式恶搞历史,对历史缺乏最基本的敬畏之心;二是手法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制作各种视频,以零散的所谓新史料”“新档案作为重评历史的标尺,迎合大众猎奇心理,打着解密等旗号歪曲历史;三是形式软性化,避重就轻,以笼统的所谓人性、人情来代替阶级分析,将历史主线模糊化、历史事实碎片化,具有欺骗性;四是扩散范围大众化,着重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渗透错误言论,意图瓦解党的群众基础。我们要积极应对,正本清源、激浊扬清,筑牢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防线,决不能掉以轻心。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无比的优越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光辉历程告诉我们:必须顺应历史大势、增强历史主动、坚定历史自信。

党带领人民已走过万水千山,新征程还会继续跋山涉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在新征程将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解析和批判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LSYZD21002

注释

[1]参见夏春涛编:《近代中国思想家文库:洪秀全洪仁玕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51264页。

[2]蔡济民:《书愤》,《民立报》,1912913日,转引自史远芹主编:《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第320页。

[3]《谭嗣同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540页。

[4][12]《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671470页。

[5]《毛泽东选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296页。按:《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也指出,进入21世纪时,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第312页)。

[6][7][8]《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51377357页。

[9]《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人民日报》,202311日,第1版。

[10]方志敏:《可爱的中国》,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7年,第29页。

[11]《夏春涛:从两个复兴看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20141210日,http://www.nopss.gov.cn/n/2014/1210/c373410-26183682.html

[13]胡乔木的《中国在五十年代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一文对此有深入分析,参见《胡乔木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238245页。

[14]19564月,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开篇就强调要对苏联最近暴露出的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引以为戒,表示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要少走弯路。

[15]《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日报》,202328日,第1版。

夏春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晚清史(太平天国史)、历史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著作有《中国国情与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怎样解决作风建设问题》等。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2
4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