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记舆论战:没有胜利,只有结束……

作者:子 午 来源:子夜呐喊 2020-05-07 1920

方方日记舆论战:没有胜利,只有结束……

 

  五一之前,本号因为讨论方方日记的一篇文章,被关了半个月小黑屋,本来不想再纠缠这个事了——

  毕竟,我们这个国家很大,上上下下有很多“正经事”要忙。

  国家层面对内需要保就业、稳增长,对外需要应对美帝国主义的挑衅和围剿;个人层面,降薪、失业、个体行业经营惨淡困扰着很多人。在这个国际劳动节前后,劳动者权益受侵害的事件屡有发生,就连网络小说的苦逼写手们也在马克思诞辰日发起了“55断更节”;B站赶在青年节前夜发布的“后浪”宣传视频被后浪们疯狂吐槽。

方方日记舆论战:没有胜利,只有结束……

  一面是底层民众的困厄,一面是寡头财富的进一步增加,这才是后浪们真正需要关心的事情。

  日记的破烂事本来不值得花费这么大精力去纠缠,但日记毕竟已经成为美帝国主义敲诈中国的工具之一,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在美国政客持续不断地歪曲事实、污蔑中国、敲诈中国的时刻,白宫顾问单独点名表扬方方,那些为方方辩护的来自右边和左边的智叟们,怎么就能熟视无睹呢?

  我们生于中国、长于中国,无限地热爱着这片土地,热爱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爱国有错吗?不必在意来自右边的所谓的“流氓避难所”的污蔑,因为他们早已甘当帝国主义的走狗,期盼中国被“殖民三百年”;至于来自左边的的“国家主义”的批评,保持独立思考、自我反省的能力就可以了。

  绝大部分只是身为韭菜的后浪们,没有一个“一亿小目标”的好爹,能够白手起家迅速走上人生巅峰的“成功青年”更是凤毛麟角。在阶层固化的今天,“奋斗就能成功”、“命苦不能怨社会”只是前浪中的老板们灌给后浪的毒鸡汤。这样的后浪,想搞“国家主义”也没那个本钱,舆论场上空对空的指责,除了撕B没多少实际价值。

  101年前的五四运动的主题是反帝反封建,这两个“反”本来就是息息相关的。今天,反帝仍然是后浪们必须要面对的时代主题——两甲子前的“庚子赔款”最后埋单的还是底层民众,反封建的主题则已演变为反资本剥削,这两者同样是紧密相关。

  我们曾经经历过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工农当家作主,人民群众免费享有教育、医疗、住房的时代;之所以造成现在资本大行其道的局面,一方面是喝足了帝国主义输送过来的新自由主义毒药,另一方面则是方方这一辈的前浪们不遗余力地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行污蔑、攻讦,配合外部资本促使中国的这艘航船不断向右转舵。

  方方日记不过是对她此前四十年扮演的角色的延续,就才是我们批判方方日记的真正原因所在。

  病毒蔓延的危急时刻,我们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上下团结一心、共同抗击病毒;需要的是迅速纠正当权者身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打通梗阻,提高抗疫效能;需要的是节制资本,在流通停滞的状况下,保障底层的民生和物资供应;同时还需要鼓舞全民士气,讴歌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唯此才能迅速渡过这场自然灾难,才能把对社会每一个成员的伤害降到最低。

  方方日记从文本上来讲,虽不是通篇的造谣,只是在记录她本人听到的一些事情和她个人的感想与对时局的批评。早前关注本号的朋友都知道,本号当时同样在很多问题上、包括在李文亮的事件上同样提出过批评意见。但同样是批评,本号与方方在范围、目的与导向上却是完全不同。

  本号的批评既针对权力也针对资本,期盼的是防疫的最终成功;而方方日记除了对权力的批评,很少或根本不涉及对资本的批评,后者才是真正关系底层民生的。在危机来临的时刻,资本只会唯利是图,市场只会导致失序,美国和欧洲出现的状况早已佐证了这一点。只能靠社会主义的手段才能平抑物价、保障民生,保障紧缺物资对民众的公平供应。

  而社会主义制度恰恰是方方这一类人所敌视的,她所向往的是如她这样的精英可以“自由呼吸”的大洋彼岸的制度。由“道”及“器”,她在微博中从向往彼岸的制度,到赞美彼岸的方案及药品。如,她也曾以听说的口吻赞美彼岸的“神药”,也曾转发过“中国道歉”的微博——当然,这些内容在她现在“洁净版”微博和日记中已经搜不到了,所以那些围绕现在的日记文本给方方辩护的左边智叟们是非常可笑的。

  当中国手忙脚乱的时候,她不吝辞藻地大加挞伐;当大洋彼岸重复这个过程,并且做的糟糕十倍、百倍的时候,她却不置一词。并不是她只关心中国,她以前的微博多次赞扬德国、美国这类“灯塔”。她最近的微博即便涉及西方,也往往是吹捧他们的人文关怀以及为他们消极抗疫洗地的内容:

方方日记舆论战:没有胜利,只有结束……

方方日记舆论战:没有胜利,只有结束……

方方日记舆论战:没有胜利,只有结束……

  她在日记中把美国对华舆论战称为“中美政客们在相互指责”,明明是美国政府持续不断对中国的污蔑甩锅、中国被动舆论,能这叫“政客们”“相互指责”吗?完全是颠倒黑白、罔顾事实的胡扯!方方的双标、方方的立场是显而易见的。

  方方一直揪着“追责”的事情不放,湖北官场那么大震动,这不是追责吗?当然,有些人、有些事是可以、也应该继续追责,例如武汉中心医院、又如某些专家……但方方的追责的“野心”远远不止于这些,她所要“追责”的,恰恰是中国的制度,尤其是残存较重社会主义气息的那部分,她的种种批评所针对的也正是这一部分。

  不要想当然地以为方方的批评是为了中国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国抗疫的过程,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离不开仅存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公有制的医院、国有企业的平抑物价和物资保障,离不开白衣战士、民警、基层工作人员身上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牺牲奉献精神,这些恰恰是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遗产。等方方这些人彻底把这些遗产打没了,中华民族还能顺利地渡过下一次危情吗?

  但笔者也不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方方,笔者不认为她的日记就是“有预谋的”,瞄着一个很坏的目标去的,虽然客观上到最后她的日记被国内的公知媒体以及国际上的帝国主义势力利用了。方方日记的风格、导向,更多的是一种阶级自觉、意识形态自觉。

  关于方方家庭在旧社会的贵族背景以及方方本人早先的人生经历,笔者此前的文章已经作过一定的分析,(参见:一个地主后代写给方方的话:“那时的我们,就像今天的你们”)这里不再重复。笔者要强调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资本为祸、官僚主义横行的局面,恰恰是方方这一辈“前浪”们一手促成的,今天,他们不过是想彻底完成这种转变而已。因而,方方日记将矛头对准了权力,却对资本之恶视而不见。

  此次对日记的批评声音完全是草根网民的自发行为,因为对于方方日记造成的后果,对于方方的立场,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就这样,方方以及她的拥趸们就高喊“容不下她的声音”了,如何如何……事实上关于方方日记的这场舆论斗争风潮,权力根本没有参与,反倒是中新网、正义网这样的国字号媒体出来挺方方;方方的日记、方方的微博也都在照常发送——这能叫“容不下方方的声音”、“不能只有一个声音”吗?明明就是方方以及她的拥趸们容不下对于他们的声音进行反驳的声音。

  像笔者这样因为批评方方被删文、“关小黑屋”的不是个例,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明德先生因为揭露别墅事件,到处被删帖——究竟是谁容不下别的声音呢?明明就是一众媒体和某些权力在变着法地庇护方方。

  笔者在半个月前就私下跟朋友讲,别看现在群众情绪很大,但方方最终还是会被保下来。只要方方“服个软”,舆论形式很快有翻转的可能……现在,这种苗头隐隐已经显现出来了:

  一个月前,火速出版的方方日记的英文版和德文版在亚马逊预售页面的推荐文字中,对中国的攻击是很等的赤裸裸,迫于网民的压力,为了平息中国民众的怒火,预售页面的推荐文字最后作了修改,封面中关于“源头”这样的字眼也稍微改了一下,以下是现在的预售介绍:

方方日记舆论战:没有胜利,只有结束……

  而方方最近几天的“关于”系列微博也正在一步步地给自己强行找补、洗地。

  在“关于”之六“关于极左”的微博中,她将极左的范围缩小到几个“左派网站的人”,想分化瓦解她的批评者,更是给“死硬”批评者扣上“政治不正确”的帽子,留给权力去打压;在“关于”之八“关于手机照片”,她的措辞已经发生了非常“巧妙”的变化:

方方日记舆论战:没有胜利,只有结束……

  我们再看看方方日记原文是怎么说的:

方方日记舆论战:没有胜利,只有结束……

  在第八篇“关于”中,方方仍然不肯拿出网友千呼万唤的照片,给出的解释是医生不同意披露照片。到现在扯什么“不同意”,这种事方方干的还少吗?未经同意宣布护士死讯,未经同意挪用别人视频为自己的观点背书……

  就算方方最后拿出了照片,但从“扔得满地的无主手机”到“照片上散落着一些手机”,朋友们,你们读出了什么?你可以说这前后两句话讲的是同一个事情,但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却相去甚远!不愧是作家、不愧是玩弄文字游戏的人!

  “满地的无主手机”这样的文字所渲染出来的“悲情”和“失败主义”是巨大的,除了给读者带来悲伤和痛恨,还能带来什么?台湾绿媒更是把这个内容拿去,编造死亡数字。直到今天微博上、各个社交媒体不还有人在那里说“不相信数字”吗?

  笔者只能说——幸亏中国最后胜利了,如果落到美国当前的局面,那些被方方煽惑起来的民众会怎样?完全无法想象!

  但同样的,最坏的局面没有出现,方方日记也就成了“犯罪未遂”。她对“手机事件”描述的话语改变,实际上不就是在“服个软”,在给自己脱罪吗?她的“关于”系列刚刚出来,有人就说了,“关于”系列主要的不是给网友看的,主要的是给“管”她的人看的。

  看来,她的目的正在或已经达到。

  套用方方在武汉封城结束之后的3月10日日记的标题“记住,没有胜利,只有结束”,她对武汉防疫战的这个表述笔者绝不认同,这等于抹杀了无数人的努力。但这句“记住,没有胜利,只有结束”用来形容方方日记事件引发的舆论战役却是再合适不过。

  正如她在关于之六“关于极左”中所讲的,三年前对于她的小说的批判“不了了之,没有胜负”,日记舆论战同样会“不了了之,没有胜负”。日记舆论战、包括别墅争议的结局,大概率会跟小说事件一样,成为讨论禁区,方方被人保下来——因为有人需要方方,需要她这样的人继续“拱卒”。

  但是,一个重要的差别——小说事件还是左右小圈子“对革命的支持还是反对”之争,日记舆论战的战火却早已蔓延到普通的青年群体,参战的主力已经变成了中间群众,战斗的本身已经让公共知识分子群体的立场暴露无遗,公信力大大丧失,原本不关心政治的人们,终于看清了一条“美女蛇”的真实面目,这也算一种别样的胜利吧。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6
0
0
0
4
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