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中国最大的国际竞争力

作者:祝灵君 来源:北京日报 2017-06-27 506

党的领导中国最大的国际竞争力

祝灵君

党的领导:中国最大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我们党的时代任务,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这一伟大事业、伟大斗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抓住党的建设这个“牛鼻子”,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进行顶层设计,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高线管理与底线管理相结合、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与其他领域改革互联互动、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衔接、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尤其是国家监督有机结合、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融会贯通,形成了伟大工程与伟大事业、伟大斗争相融共进的新格局。

深刻洞察、准确把握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党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讲话中明确指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规律。这表明,抓党的建设,首先要深刻洞察、准确把握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新阶段、新起点。

■我国步入“发展起来”新时期,这是党的建设的历史方位

党的十八大前后,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越世界很多发达国家,GDP排名世界第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标志着中国正步入“发展起来”的新阶段。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我国发展起来以后,不仅要破解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系列矛盾与难题,如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而且要努力解决发展起来以后出现的新矛盾和难题,如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不足等短板。应当说,这些矛盾和难题日趋突出,都是坚硬的“铁”,需要深水攻坚、壮士断腕、背水一战,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打铁还需自身硬,改造客观世界,离不开“党的主观的条件”的改造。这就要求我们党时刻牢记“中国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共产党内,党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的警告,既要使自身“硬”,又要敢于碰硬,具有“打铁”的本领。因此,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建设必须具有“纯度”和“硬度”,才能攻坚克难、履行使命。

■解决党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党的建设的现实关切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提供了前车之鉴。其中之一,就是管党治党不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迅速发展壮大,不断增强影响力和吸引力。当前,我们党拥有8900多万党员,超过了德国的人口,然而绝大部分党员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入党的,缺乏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和艰苦环境考验。面对“四大考验”,一些党员干部身上既存在着“四种危险”,也存在着“四风”问题。一些地方和部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一些党员、干部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严格执行党章,漠视政治纪律、无视组织原则。如何解决好自身问题,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由此,管党治党突出“核心”、“全面”、“严”和“治”,就必然成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现实关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党的建设的动力源泉

十八大以来,我国处于发展的最好时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能否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直接决定“十三大”确定的“三步走”战略能否最终实现。当前,我国处于“三大步”中的第三步,也处于“十五大”规划的“三小步”中的第二步。这既是一小步,也是一大步。这一步迈得好,就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步迈得不好,就会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历史的接力棒交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手中,只能前进,不能退缩,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迈好这一步,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全面从严治党。

■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新变化,是党的建设面临的外部环境

当今中国正在迈入由“富起来”走向“强起来”新的历史征程,全国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聚积新的力量再出发。力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中国对世界的作用力有多大,反作用力就有多大。中国的影响力越大,世界就越会关注中国。一些国家不甘心国际秩序“被改变”,必然会对我国处心积虑地围堵打压。可以想象,当前及今后我国和平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依然会严峻复杂,甚至一些国际因素还会演变为全边疆、全领域安全问题,影响国家总体安全。面对这些挑战,中国必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与世界各国一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要成功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把党的坚强领导变成应对一切外部和内部矛盾、风险和挑战的定海神针。当今世界,国与国的竞争主要是政治制度的竞争,说到底是一国领导力量和国家组织力量的竞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中国最大的国际竞争力。

继续回答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好这个党”这个根本问题,党的建设取得新成就,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的理念,全面从严治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继续回答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好这个党”这个根本问题,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

■在思想建设上,推动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党的集中统一和党中央权威进一步加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思想建党摆在首要位置,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推动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比如,连续举办7期省部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政治局坚持集体学习制度,十八大以来已进行了41次集体学习;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并将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中办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并强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法治建设。这些举措使党的集中统一和党中央权威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补足了精神上的“钙”,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大大增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大大提高。

■在组织建设上,明确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的核心和全党的核心,以党的建设引领和带动党的各项工作的局面普遍形成

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的核心和全党的核心,是针对我们今天面临的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针对管党治党中出现的各种考验与风险,针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长征路上的各种严峻考验,经过全党深思熟虑而做出的符合党心军心民心的郑重选择。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报告指出:“党的历史表明,必须有一个在实践中形成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在这个领导集体中必须有一个核心。如果没有这样的领导集体和核心,党的事业就不能胜利。这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一个重大问题。”明确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的核心和全党的核心,是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必然要求,必将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党中央还高度重视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加大农村基层党建、城市基层党建、国企基层党建、非公和社会组织基层党建以及其他领域党建工作力度,聚焦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强调发挥整体功能。如全党召开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推广城区、街道、社区党组织三级联动,习近平总书记还亲自主持并召开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强调发展党员总量控制,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推进基层党建信息化建设;党中央专门对基层党组织实行专项整治,补足短板。由此,基层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融合度、一体化水平大大提高,基层基础水平进一步提升,以党的建设引领和带动党的各项工作的局面普遍形成。

■在作风建设上,解决了一些群众深恶痛绝的“四风”问题和官场陋习,深刻地改变中国“官场文化”,重塑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大刀阔斧抓作风问题,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央政治局量身定制“八项规定”, 坚持以上率下,坚持领导带头,聚焦“四风”突出问题,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如狠刹公款吃喝风、整治铺张浪费之风、深入推进公车改革制度、从紧从严控制因公出国、持续清理超标办公用房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作用,通过抓一些节点紧盯作风问题,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党内政治生活从中央政治局做起,开好民主生活会,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选人用人方面坚持正确导向,如用八项规定和八项规定精神打破“官本位”和特权思想;强调“当官不要发财,发财不要当官,当官发财是两条道上跑的车”,克服数千年农耕文明流传的“当官发财”理念;坚持“既重视人情,也要过好人情关”,克服“圈子文化”、“人情文化”;倡导军人有“血性”,干部有担当,以“用我们的血肉铸就我们新的长城”的精神培育民族精神;倡导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超越近代以来资本与官僚相结合的官场陋习,等等。五年来,全党解决了一些群众深恶痛绝的“四风”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官场陋习,深刻地改变中国“官场文化”,重塑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大大增强了广大党员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

■在反腐倡廉建设上,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有助于以优良的党风带动和形成优良民风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反腐败工作上升到反腐败斗争,实现法治反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如充分发挥巡视工作利剑作用。目前,党中央已进行12轮巡视,覆盖地方、央企、金融、部门、高校5个板块,实现全覆盖目标。巡视方法推陈出新,出现了常规巡视、专项巡视、“回头看”、机动巡视等;如加强对“一把手”和对重点部门、关键岗位人员监督管理力度;如加大反腐败国际合作,让腐败分子无藏身之地,等等。十八大以来,全党果断处理一大批违规违纪、贪污腐化的党员干部,徙木立信,反腐败动真格,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人民群众齐点赞,党的权威与日俱增,有助于以优良的党风带动和形成优良民风。

■在制度建设上,党的制度建设已经形成了“溢出”效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度建设摆在了突出位置。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新任务,此后在纪法分开、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加强和规范党组和地方党委工作制度、巡视和巡察工作、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党内问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管住“小微权力”等方面大胆探索,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简便、管用的制度。2014年9月,中央制定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深化党的组织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四个方面,共26项具体任务。此外,在增强制度权威方面,立足于遵循党章这个总规矩,严明党章党规党纪,把党内惯例也上升到党内政治规矩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防止和克服“七个有之”,做到“五个必须、五个绝不允许”;在执纪审查方面,首先要查明是否对党忠诚、是否违反政治纪律,党中央先后查处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拉票贿选案、辽宁拉票贿选案;在制度设计上坚持问题导向,把正面倡导与负面惩戒结合起来、把惩戒和激励结合起来,既接天线,也接地气,防止出现“制度陷阱”。目前,党的制度建设已经形成了“溢出”效应,即由党内向党外溢出,从党员、干部向普通群众溢出,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推进形成党治国理政成熟的制度体系和制度文明成果。在推进制度建设过程中,我们党日益走向成熟、走向自信、走向理性。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2016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党建研究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的批示中提出“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建”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域,也要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的新起点新成就新趋势,为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其实,党建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凝聚民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俄罗斯记者采访时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始终与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凡事要与人民商量,小事小商量,大事大商量”、“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等理念。将上述论述加以归纳、概括和提升,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新时期“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基本内涵,即:人民至上,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共创发展成果;把人民当作目的,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表明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同心圆”,党与群众关系是“命运共同体论”,在继承“师生论”、“工具论”的基础上,党群关系理论进入了新境界、新高度。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当今世界,每一个成功的国家治理都需要强大的国家能力,只有那些具有强大领导能力的国家才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才能够有效应对许多不可预测的危局和挑战,才能够凝聚全社会的智慧与力量,才能够在国与国的博弈中抢得先机、争得主动。只不过,有些国家的领导力量是显性的,有些国家则是隐性和潜在的。我国宪法规定,中国共产党是国家领导力量,也是国家治理的核心主体。这个领导力量在任何时候不能削弱,只能加强。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性。他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改革的核心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为发展航船定好向、掌好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还是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的重要思想,是从观察我国历史上王朝兴替的“周期率”、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教训、世界各国老党大党兴衰的规律中总结出来,是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那我们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管党治党,是贯穿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抓党的建设的一条主线,目的是使我们党在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上真正“硬”起来,即硬在精神、硬在能力、硬在作风、硬在纯洁。

■坚持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构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政党兴衰存亡,不取决于当时的社会文化水平,而是取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长期以来,在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党内政治文化,比如: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从传统政治智慧中汲取营养,在血与火的革命实践中培育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在党性修养中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由此形成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使命担当、铁一般的纪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与时俱进的品格,等等。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鲜明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道路上从来没有懈怠,因为唯有不断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才能真正构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促进管党治党从治标转向治本。

总之,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形成新时代党群关系同心圆,这是党的建设的力量支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党的建设的本质特征;必须坚持管党治党永远在路上,这是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必须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构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这是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者为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教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5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