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文稿:历史虚无主义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重要表现

作者:田心铭 来源:红旗文稿 2015-05-12 1766

红旗文稿:历史虚无主义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重要表现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有些宣扬历史虚无主义的人变换手法,在对“历史虚无主义”概念的解释上做 文章,企图把水搅混。我们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透过现象揭示它的实质,确立正确的评判标准,明确回答“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的问题。

一、历史虚无主义是一股“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思潮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针对新出现的否定党和人民的历史的错误思潮而提出来的。“历史虚无主义”这个概念,是对这一错误思潮的概括。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邓小平在1979年3月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因为,他敏锐地观察到“社会上有极少数 人正在散布怀疑或反对这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党内也有人支持。他要求“用巨大的努力”同这个思潮“作坚决的斗争”。他身体力行,明确表示:“现在,我想 着重对从右面来怀疑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进行一些批判。”(《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6页)1980年至1981年,邓小平主持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建 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期间,针对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观点,他强调指出,丢掉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 光辉历史。总的来说,我们党的历史还是光辉的历史。”(《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98—299页)他指出:“如果真搞‘非毛化’,那就要犯历史性的错 误。”(《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第725页)后来邓小平回顾说:“中国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出现一种思潮, 叫资产阶级自由化”。“中国要搞现代化,绝不能搞自由化”。“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3、124页)

  自从这股思潮出现后,我国经历了一场又一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如何评价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 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是斗争的一个焦点,构成了其中一个重要方面。1989 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是矛盾和斗争的一次集中爆发。因此,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中央在回顾这场斗争时,明确使用了“历史虚无主义”这个概念,把“历史 虚无主义的滋长”列为“一个时期以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的表现。(《江泽民文选》第1卷第94页)当时在总结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历史经验时, 有学者(如李文海教授)已经指出:“民族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李文海:《在“如何正确对待中 国传统文化”座谈会上的发言》,《高校理论战线》1991年第1期,第29页)还有评论指出:“对历史的评价决不是单纯的学术问题,其间存在着严重的政治 斗争,甚至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一些国家社会主义阵地的丧失,正是从全盘否定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全盘否定党的领袖人物的历史功绩开始的, 这种否定成了敌对势力进攻的突破口”。“围绕着历史问题的思想理论斗争和政治斗争,今后仍将长期存在,并随着客观历史过程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高校理论战线》1991年第2期评论员文章:《必须正确评价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五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历史经验》)从那时以来,已过去了20 多年,围绕着对历史的评价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历史虚无主义”成了表征这个斗争的关键词。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围绕历史问题的斗争的政治性质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他尖锐地指出:“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 对势力往往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他 用“搞历史虚无主义”来概括、总结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的惨痛经验,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 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他感叹 说:“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

  可见,关于“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的问题,从我们党反对这股思潮开始时起就是十分明确的。它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重要 表现之一,是一股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否定中国革命史,否定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进而否定中华民族文明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错误思潮。这几个否定,就是 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目的。历史虚无主义虽然也存在 于学术领域,表现于学术问题上,但它从本质上说不是一种学术思想,而是一股政治思潮。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抓住它的实质。

二、否定革命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惯用手法和重要表现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复杂的、曲折的。随着斗争的深入,有人接过了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口号,对这一概念做出另一种解释。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理论攻击为“历史虚无主义”,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人民革命攻击为“教条主义的历史虚无主义”。这就使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出现了新的复杂形势。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建党90多年来,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党的一切历史成就和历史 经验,都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把历史虚无主义的帽子扣在马克思主义头上,以此来“虚无”马克思主义,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全部历史。因此,这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一种改头换面的新形式,是它在改变了的社会舆论环境下演化成的新变种,是一种危害极大的错误思潮。对此,我们 必须保持高度警惕。

  把马克思主义说成历史虚无主义是毫无根据的。只要我们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精神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认真学习、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难 看清这一观点的荒谬不实。但是,我们也不可低估历史虚无主义的这一新变种在干部群众中产生的影响。不难发现,受其影响,一些人对“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的 认识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有些人离开对历史的具体分析,以为只要是对历史事物的某种否定,只要是反对或破坏历史上某种事物的观点或行动,就是历史虚无主 义。有的人把五四运动对中国封建文化的批判指责为历史虚无主义。还有的人把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新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错误批评为历史虚无主义。显然,上述观 点已经偏离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本来含义,混淆了不同性质的问题,表现出思想上理论上的混乱。我们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指望说服散布错误思想的极少数人 改变自己的观点,而是要面向广大干部和群众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引领社会思潮健康发展。因此,要把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引向深入,就要回答干 部群众提出的问题,提高识别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澄清思想上理论上的混乱。

  必须明确指出,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进行的批判旧制度、旧思想,推翻腐朽的旧制度的革命决不是什么“历史虚无主义”;恰恰相反,种种 否定、反对革命的观点正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当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现存生产关系变成生产力的桎梏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 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因此,革命的发生是历史的必然,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标志着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社会形态的演 进,都是经过革命而实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和制度基础。这是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遵循社会客观规律推动历史前进、创造历史的伟大功绩,决不能因为革命同传统的观念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彻底 决裂,以暴风骤雨之势摧毁旧制度而视之为“历史虚无主义”。人民群众在成就自己历史伟业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缺点和失误,马克思主义的政 党及其领袖人物也难免犯错误,甚至严重错误。我们必须揭露和批评错误,总结经验教训,并改正错误。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以严肃的光明磊落的态度对待自己的错 误的。党在1945年和1981年分别做出的两个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是证明。党和人民在前进中发生的错误,同历史虚无主义有根本性质上的不同。夸大 这些错误,抹黑党和人民的历史,否定革命,正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惯用手法和重要表现。

  把五四运动指责为历史虚无主义,也是完全错误的。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毛 泽东选集》第2卷第699页)的爱国运动,它表明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而“五四运动的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 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58页)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正如 毛泽东所指出的,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 伟大的功劳。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民的思想获得了解放。没有这种解放,中国就不会有自由独立的希望。五四运动之成为新文化运动,是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所 决定、所要求的,反过来又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五四运动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号召之下发生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 人民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也为北伐战争、为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 五四运动本身是有缺点的。那时中国还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使用的还是形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对于现状,对于 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 (《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32页)这是五四运动中的消极因素,它影响了这场运动后来的发展。但是,这些缺点的存在,并没有改变五四运动的本质和主流,不 能抵消其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伟大历史功绩。无论是1919年5月4日发生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还是以1915年《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创 刊为起点的新文化运动,都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把它们指责为“激进主义”、“历史虚无主义”而予以否定,正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有人指责说,从五 四运动以来,一种从苏俄传入的“外来文化”造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断裂和民族精神根基的缺失。这就从根本上颠倒了五四运动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在中国历史 和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暴露了其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

  历史虚无主义通常是以否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它表现为对历史上某些人物、事件、思想等等的否定。识别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不能不注意到它在表现 形式上的这个特点。但是,我们更要透过现象看清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质。如果忘记了这个实质,仅仅从一种思想或行为是否具有 否定的形式来识别它,那就难免做出错误的判断,甚至完全颠倒事物的性质。

  这是因为,历史中存在着不同性质的事物,也就有不同性质的否定。

  否定的形式是事物发展中的普遍形式。马克思说:“一切发展,不管其内容如何,都可以看做一系列不同的发展阶段,它们以一个否定另一个的方式彼此 联系着。”“任何领域的发展不可能不否定自己从前的存在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329页)唯物辩证法不承认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 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它认为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毛泽东说:“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 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23页)世界总是不断新陈代谢、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共产党人的任务,就在于宣传事物的本来的辩 证法,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因此,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决不是什么“历史虚无主义”。

  但是,事物的运动、变化又具有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人类的认识和社会的一定阶段对它那个时代和那种环境来说都有存在的理由。否定其合理性、必然 性的观点是非历史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邓小平将其概括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 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页)评价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尺度,归根到底是看其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就在于它背离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诋毁社会历史中合理的、具有必然性的事物,否定体现了历史必然趋势的社会制 度和思想理论、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因而也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对立。

  对一定事物的否定,总是内在地包含着对另一些事物的肯定。任何肯定都是否定,任何否定也都是肯定。历史学家龚书铎教授曾指出:“历史虚无主义并 不是对历史完全虚无,而是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它虚无的是中国革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 “但对叛徒、汉奸、反动统治者则不虚无,而是加以美化,歌功颂德,把已被颠倒过来的历史再颠倒回去,混淆是非。”(龚书铎:《历史虚无主义二题》,《高校 理论战线》2005年第5期)另一方面,革命绝不仅仅是破坏。它既是破坏,也是建设。诚如毛泽东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所言:“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 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39页)中国人民已经看到,自从中国人民经过革命把中国的命运操在自己手里,中国就如太阳升 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建设成了一个崭新的强盛的人民共和国。

  因此,对于一种思想或行为,仅仅根据其是否具有否定性的表现形式,不足以弄清它是不是“历史虚无主义”,重要的是弄清它否定的是什么,肯定的又 是什么。围绕历史虚无主义问题的争论,实质上是中国走什么道路,坚持还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之争。只有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煽动推翻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实质,以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人民根本利益为标准,去衡量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才能识别历史虚无主义,在意识形态 领域深入开展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

       原标题:识别历史虚无主义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本文是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11JZD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田心铭
田心铭
13
0
0
0
0
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