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给不良“大V”洗地为哪般?

作者:西征木兰 来源:民族复兴网 2015-04-25 820

中青报给不良“大V”洗地为哪般?  

貌似“理性”的表达不代表立场的正确和观点的客观

  近日,中青报的曹林又出了一篇“熊文”,题为《远离极端化 凝聚可贵的网络共识》。这篇貌似理性的文章,实际也仅仅不过批了一张“理性”的画皮而已。此文的实质则是:企图以批判“极端的表达”来淡化和掩护“理性”的反动立场。

  毫无疑问,本人向来反对极端主义,这里包括“极端的立场”(如:极左、极右)和“极端的表达”。就这两者而言,是形式与本质的区别,表达方式仅仅是形式,而立场则是本质问题。

  立场正确是根本,立场对了,表达上有欠缺,还有沟通的余地。当然,表达方式的激进和极端自然不可取,需要改进。但是,人的性格、脾气毕竟有差别,在表达方式和风格上,也不太可能完全是清一色的温文尔雅、慢条斯理。然而对于立场有问题的人,无论在表达上多么温和,多么“理性”,但,反动就是反动,汉奸还是汉奸,卖国贼依旧是卖国贼。

  微笑着发表具有卖国性质的言论就可以接受了吗?

  态度和蔼的发表反动言论就没有问题了?曹林无疑就是钻了这个空子。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记得茅于轼好像曾被称为“中国绅士”,按照曹林的标准,茅于轼的发言风格应该算是“理性”的,虽然几乎看不到争论和激烈的言辞表达,但是我们要看的是他是否是站在中国国家利益的立场。比如茅于轼认为“保钓”毫无意义,钓鱼岛要不要都无所谓,只要不打仗,其他的都不重要,包括领土主权,包括国家利益。发表这样的观点,不管他多么理性,也不管我们多么理性,都根本不可能达成共识。还有很多反动公知,都是如此。认为只要把自己用“理性”包装一下,就代表着正确、就可以任意的发表反动甚至是卖国性质的言论,这是徒劳的。最终我们要看的还是立场和本质,而不仅仅是外在形式。

  “凝聚共识”绝不等于无原则的妥协与沉默

  当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非黑即白,但是,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必须坚定,旗帜必须鲜明,原则必须坚守,在一些问题根本没有妥协的空间和后退的余地。 曹林认为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上,也没有必要极端,不需要争论,要找到共识点。但,必须清楚的明确一点,凝聚共识是在基本立场一致的基础上进行某种方式的沟通和融合,而不是放弃原则的妥协与沉默。比如关于对伟人和英雄的评价与评论,客观评价当然可以,但是造谣抹黑、冷嘲热讽,坚决不行,这没有中间原则。

  不得不说,曹林偷换概念的功夫还是不错的,但他自作聪明的以为自己用貌似“理性”的语气和举着“客观”的大旗,就可以蒙混过关了,这似乎太过高估自己了。他自以为天衣无缝的每篇文章,最终都被网友有说服力的驳斥过。比如他的那篇批判《辽宁日报》的文章,本人不才,就曾揭露过http://www.weibo.com/p/1001603779032796791663

中青报给不良“大V”洗地为哪般?

中青报给不良“大V”洗地为哪般?

中青报给不良“大V”洗地为哪般?

中青报给不良“大V”洗地为哪般?

中青报给不良“大V”洗地为哪般?

中青报给不良“大V”洗地为哪般?

中青报给不良“大V”洗地为哪般?

中青报给不良“大V”洗地为哪般?

中青报给不良“大V”洗地为哪般?

  辽宁日报发表的那篇《致高校老师一封公开信——老师 请不要这样讲中国》一文,不是一篇极端的文章,而是以事实为根据并且情真意切的一篇应该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同与达到广泛共识标准的好文章、好报道,但却无法得到曹林等人的共识 。所以,社会无法凝聚共识的问题在哪里?事实告诉我们,关键并不是在表达方式的极端与否,而是在于所在立场的正确与否。

  曹林说,极端可以撕裂社会。从他文章的表述来看,他所指的极端貌似是指极端而激烈的表达与沟通的方式。不否认,极端和带有情绪的发言是会影响整体的沟通与融合效果,但,真正撕裂社会的不是那些在发言中带有过多情绪的人,而是披着“理性”的外衣来潜移默化的说教和企图影响人们放弃原则底线、忘记根本立场、淡化国家意识的网络公知派的意见领袖们。极端与否的定义,不在于形式上激烈还是温和,而是本质上的立场是否极端。曹林认为“中间派”很难在当今的网络中存在,那么曹林口中的“中间派”是以什么为标准划分出来的呢?他把自己的标准和立场作为中间点来划分极端与中间派,那么着就需要搞清楚的是,他自己的屁股坐在了哪里。

  “微笑”不等于可以“凝聚共识”,“激烈”也不见的就可以撕裂社会,貌似“理性”并不等于观点正确,不要极端也不等于要放弃原则。“凝聚共识”最终是要以事实求为原则, 以人民立场为根本,以国家利益为前提,否则,再怎么“理性”也是无法凝聚共识的。

  我们不赞成极端而激烈的去表达观点,也一直在呼吁网络上文明表达,理性交流。但更应当警惕和揭露的却是那些危害更大的、目的在于撕裂社会和搞乱中国的披着“理性羊皮”的狼。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4
0
2
0
0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