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明:评《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党员干部读本)》

作者:李慎明 来源:光明日报 2014-02-20 923

  一部增强理论自信的优秀通俗读物

  ——评《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党员干部读本)》

  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社会主义自16世纪初叶问世以来,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既赢得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也经历过思想理论受攻击与歪曲、运动实践被镇压与分化的曲折。作为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一种崭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应对了苏东剧变引发的社会主义危机,把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当前,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和前所未有的机遇挑战,能否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基于此,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篇“大文章”写下去。要担当起这一重任,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又要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编写的《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党员干部读本)》,以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为依据,纵向考察了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详细勾画了社会主义的演进历程,深入阐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脉络。对于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三个自信”特别是理论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主题鲜明、立意深刻。该书通过对“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系统回顾,阐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笃定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该书以“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为主题,运用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大量的历史图片,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角度,系统阐发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地位作用,生动再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飞跃、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进程,全面总结了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准确厘清了社会主义在凯歌行进和如磐风雨中曲折发展的历史轨迹。该书用大量事实材料雄辩地证明了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的挫折是暂时的,社会主义“永远占据着人类道义的制高点”“始终代表人类的前进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得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总趋势”这一结论。

  二、主旨明确、目标清晰。全书以如何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怎样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落脚点。在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多变的当今时代,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又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忠实践行者。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矢志不渝地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而奋斗,才能不断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实现共产主义准备好物质条件和打好思想基础。该书虽然立足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宏大历史视野,但放眼世界、洞悉历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全过程中,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深刻透彻地阐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的合理性、发展的规律性以及胜利的必然性。第五、六两章,全面回顾社会主义在中国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客观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就经验和出现的曲折失误,深刻阐明社会主义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该书不惜笔墨地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如何在革命建设经过反复比较历史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详尽阐述,对中国共产党怎样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中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分析和阐述,有助于深化人们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论断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该书还从历史和实践两个层面,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以及中国模式对世界社会主义乃至整个世界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主线清晰、重点突出。该书以“如何对待科学社会主义”为主线,在对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考察中得出“社会主义从来就是在开拓中前进的”结论。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发展着的活生生的理论,与时俱进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品质。这一论断是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160多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重大的理论实践意义。回顾社会主义发展五百年的历史,在时代、形势和实践发生剧烈而又深刻地变动的历史条件下,能否与时俱进,能否创新发展,不仅是区别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分水岭,而且也成了辨别社会主义运动成败的试金石。该书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世界社会主义每段历史和每一专题的思考和分析,都贯穿着“如何对待科学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后,马克思、恩格斯秉持其关于“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这一观点,根据形势的需要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及时进行新的总结、形成新的认识,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日趋完善;列宁基于其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的理解,根据时代特征和俄国实际,捍卫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一国胜利论”的重要论断,并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和俄国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运动到制度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共产党在遵循“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前提下,积极解放思想,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推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用新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该书不仅阐述了坚持创新科学社会主义的必要性重要性,而且阐释了苏东国家僵化教条对待社会主义的危害,提出“苏东一些国家长期僵化地、教条地对待苏联模式,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活力。”这种具体的、历史的分析,能够帮助读者看到僵化教条地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严重危害,充分认识到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理论、实践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价值。

  四、详略得当、论证客观。通过对资料的全面收集和深入思考,辩证客观地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概括,廓清了一些理论疑云。在15万字的篇幅中,将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阐释清楚,既需要准确选取重点,又要求高度提炼概括。该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对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反思。尤其是结合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进行了通俗易懂、客观公正的概括和分析,从中得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评价和经验,对于廓清理论疑云起到了积极作用。作为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苏东剧变引发了世人广泛而高度的关注。国内外各界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角度,对苏东剧变的原因和教训进行了不同层面的解读,出现了许多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结论,其中不乏有价值的思想,但亦存在许多错误的观点,严重混淆了视听、影响了判断。该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严谨科学的态度,极具针对性地对苏联模式和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行了分析、对苏东剧变的原因进行了阐发。将苏东剧变的现实、直接原因归结为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鼓吹“人道主义和全人类价值”、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奉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放任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采取妥协退让政策等三个方面,同时又把对苏东剧变在一定条件下的社会历史根源概括为“六个长期”,即长期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长期僵化地对待社会主义、长期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长期缺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长期不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和民族矛盾、长期放松执政党自身建设。这些分析和概括,对于正本清源、廓清迷雾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体上说,该书主题鲜明、主旨明确、主线清晰,论述客观、文字简洁、逻辑清晰,是一部融汇了历史事实和理论分析,准确权威的著作,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李慎明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李慎明
李慎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2
0
1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