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知主席难,读懂毛选已中年

作者:李栩然 来源:天下红读书会 2019-10-17 2284

     年少不知主席难,读懂毛选已中年

    1

1925年,夏。

隐约的月色下,一群荷枪实弹的团丁正悄无声息地往山上摸去。

带队的是团防局长成胥生,为人阴险残暴。因为排行老八,大家都叫他八爷。

私底下,老百姓都叫他成阎王。

山路不好走,成阎王坐在轿子里,正不停催促着手下赶路。

大晚上的,他们之所以有觉不睡,加班加点去爬山,不是因为突发闲情逸致,而是因为接到线报,有共产党员正在山上搞集会。

会议的召集人正是成胥生恨之入骨的毛泽东。

山刚爬到一半,成胥生遇到了半路溜回来的“线人”刘剃头。

刘剃头满头大汗地向成胥生通风报信:“八爷,看阵势,今晚山上有大名堂,好多农民都上山了。”

但成胥生只关心一件事,他着急地问:“见到毛泽东了吗?”

刘剃头说:“我跟着他们爬了一阵,好像没看见毛泽东。”

“没看见?”成胥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就说明毛泽东没上山,这些农民肯定是在虚张声势,想把我们吸引上山”。

“我敢肯定,毛泽东一定是在山下搞更大的名堂!” 成胥生最后下了结论。

“八爷,那我们该怎么办?还上山吗?”手下赶紧请示。

成胥生阴笑道:“当然不上山。”

“那我们?”

“在此等候消息,只要毛泽东还在山下,我们就杀个回马枪,包围他家。”

成胥生颇为得意的自言自语道:毛泽东啊毛泽东,想跟我玩花样,你还嫩了点!

同一时间,上屋场。毛泽东家。

毛泽东听到了成胥生没有依计上山的消息,踱着步子分析道:“成胥生没有上当,一定是等着来这里,我们这个会就开不成了。必须得把他引开。”

言罢,不顾劝阻,自己就上了山。刚走到一半,正好被一队巡逻的团丁看到。

毛泽东心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眼见着团丁们急急忙忙跑去报告,毛泽东又往山上多走了几步,这才折返回到上屋场的家中。

原来,毛泽东之所以要用这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之计。

是因为当天晚上,他要组织韶山冲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宣誓,并正式成立党支部。

这是韶山的第一个党支部,这几个宣誓入党的人虽然都是农民,却一个个都有勇有谋、有胆有色。

这几个人的名字,值得记忆一下。他们是毛福轩,钟志申,庞叔侃,李耿侯,毛新梅,后来又被称为韶山五杰。

年少不知主席难,读懂毛选已中年

 2

成胥生听了团丁的报告,以为毛泽东真的上了山,赶紧催促队伍往前走。

好不容易爬到山顶,哪里有毛泽东的身影?

他气急败坏地抓住一个农民问:“大半夜的,你们跑山上来干什么?”

农民装着一副很害怕地样子说:“听说今天出月亮了,我们约着来赏月。”

“赏月?”成胥生气坏了,这才知道又被毛泽东给耍了一遭,只好又催着团丁往山下跑。

成胥生的队伍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回上屋场,立马把毛泽东家围的水泄不通。

他带着人冲进去,却发现毛泽东正和几个农民坐在堂屋里打纸牌,打得热火朝天。

面对气势汹汹的成胥生,毛泽东却像没发现一样,伸手拿起一张牌说:“这么巧,我正盼着来个小八呢,就真来了一张‘8’。”

正在看牌的杨开慧说:“润之,你已经吃了一次小八,又吃?”

毛泽东说:“手气来了,挡都挡不住啊!要和牌了,不要说小八,王八我也要吃了。”

又有人插嘴说:“润之喜欢吃小八,每次吃了小八就和牌。”

毛泽东看了看手上的牌说:“说得对。你们看,我跟小八硬是有缘,这次吃了小八,我又和了。我又赢了一盘,哈哈哈哈。”

成胥生自然听出了这话外之音,这个“小八”、“王八”不就是说的自己吗?

他没有抓住毛泽东开会的把柄已经很气,此时听到这话,气恨中又显得有几分尴尬。

毛泽东好像才发现成胥生,拿着纸牌站起来,十分大度地邀成胥生玩牌,说要和他切磋牌艺。

成胥生心里当然明白毛泽东此时所说的“牌艺”是指什么,但表面装笑,话里有话地说:“润芝先生智慧过人,肯定是玩牌的高手,我玩不过你的。”

毛泽东知道成胥生心里明白了,也话里有话地说:“我看成局长的脑瓜子十分聪明,玩牌肯定是有两手的。”

“惭愧,惭愧。在下有公务在身,不再奉陪”。成胥生自觉站在这里不是滋味,只能告辞离开。

毛泽东笑呵呵地说:“那我就不远送了,天黑路窄,请走好啊”。

成胥生出门坐上轿子,率领团丁灰溜溜地消失在黑夜中,嘴里还在不停念着:“来晚了,来晚了。”

     3

上面的这个故事, 就如同故事会里的内容一样,非常直白简单。

大家之所以读起来会感觉到一股浓浓的民间故事风,是因为这些内容大部分都出自一本书,叫《毛泽东在一九二五年》,作者杨华方。

为了便于大家感受,我原滋原味的搬了一部分过来。

这本书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讲述手法,用一个一个的传奇情节,去描写作为平民百姓的毛泽东怎么带领老百姓,和当地恶霸劣绅反动派成胥生等人斗智斗勇,并多次取得胜利的故事。

要不是书名里就带了毛泽东三个字,我还以为是讲阿凡提智斗巴依老爷的故事。

当然,故事本身还是很生动有趣的,书里的毛泽东谈笑用兵、出奇制胜,把那些团防局长、土豪劣绅们耍的团团转。

连小说中的篇章名都取得像三侠五义、隋唐演义那样,什么“虎落平阳”、“调虎上山”、“联名状”、“金蝉脱壳”,环环紧扣。

看这样的故事,会很轻松,因为我们都知道好人总会胜利,坏人总会被捉弄。

古往今来,就是这样的故事让老百姓们津津乐道。

没办法,我们就喜欢这种脸谱化、通俗化、甚至是庸俗化的表达方式。

简单、粗暴、直接,和起点写爽文一般。

但也正是这样的故事,让历史上真正的毛泽东离我们越来越远。

在这样的故事里,毛主席总是能掐会算无所不能,什么也难不倒他,也不可能有什么给他造成真正的困难。

这估计符合了很多人,小时候对毛主席的认知。

知乎里有个经典问题:有哪些人物一出场你就感觉“稳了”、“放心了”、”赢了”?

高赞的回答只有三个字:

毛泽东。

4

但可惜,故事永远是故事,而现实将永远是现实。

前面讲的故事里的那些人,历史上都是真正存在的。

但真正的历史并不是在小说结束后就戛然而止,从此坏人受到惩罚,好人过上了幸福生活。

小说里记载的那一年,是1925年,毛泽东辞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工作,回到韶山休养。

说是休养,其实根本没有闲着,他利用这一段时间,积极地组织当地农民讲学习,发展党组织,开展农民运动,顺便斗斗成胥生这样的“土皇帝”。

一般人一辈子如果能有像毛泽东这样一段经历,就够写一本书了。

然而,对毛泽东而言,则仅仅是他人生经历里非常微不足道的一段。

甚至于,我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他还有过这样的故事。

杨华方写了23万字的这本《毛泽东在一九二五年》,不过只是毛泽东波澜壮阔的一生中非常短暂的一段经历。

那个和他斗了一整本书的团防队长成胥生,相对于毛泽东后来的诸多对手,王明、博古、张国焘、蒋介石,乃至苏联、美国……

更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紧接着的1926年,毛泽东来到广州,担任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并参加了国民党的二大。

然后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面对白色恐怖,毛泽东愤然喊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取得的”。并由此开启了一生艰难斗争的革命生涯。

一个伟大人物的一生经历中,再精彩的传奇故事也不过只是片段零波;而真正的历史,则是一条波涛汹涌的长河。

2年后,那个陪着毛泽东回韶山,看着毛泽东打牌的杨开慧被敌人杀害,年仅29岁。

除了杨开慧,曾出现在那本书里的毛泽东的其他5个亲人,在接下来也都将全部牺牲。

毛泽民,毛主席弟弟,1943年牺牲,时年47岁

毛泽覃,毛主席弟弟,1935年牺牲,时年30岁

毛泽建,毛主席妹妹,1929年牺牲,时年24岁

毛岸英,毛主席长子,1950年牺牲,时年28岁

毛楚雄,毛主席侄子,1946年牺牲,时年19岁

至于故事里那些有血有肉、性格各异的韶山五杰,最终也无一幸免。

其中四个人都没有活过1928年,最年轻的庞叔侃牺牲的时候才22岁。

最后一位毛福轩,牺牲于1933年。死的时候,身上的遗书里写道:余为革命奋斗牺牲,对于己身毫不挂虑。 

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啊!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

更不是阿凡提智斗巴依老爷,抖几个小机灵,耍几下嘴皮子,就成功了。

那是要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是要把生死置之度外,是要经历无数的牺牲和考验才能达成的。

除了承受至亲牺牲的痛苦,克服身边许多同志倒下的恐惧,毛泽东本人也将经历无数的挑战和考验,九死一生。

他在生死线上来去好几回,经历过被排挤、被打压、被误解,甚至是被开除。

1921年开始,毛泽东其实很长时间都是徘徊在党的领导集体边缘。

那时的中央在大城市,在上海,而他则更多时间在转山沟穿密林,红米饭南瓜汤。

他从来就不是什么“一出场即是巅峰”。

1935年遵义会议之前,党已经先后经历了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王明、博古等领导人。

毛泽东曾经被三次开除中委,八次受到严重警告,但还是继续坚持革命。

1929年的时候,他从红四军的主要领导岗位上被选了下来,在闽西的一个农村里养病。

9月,红四军开第八次代表大会,他疟疾发作,都走不了路了,向大会请假。

大家却觉得他是在闹情绪,发函让他务必参会,否则就要给处分。

最后被担架抬到会场里去,大家才相信他是真的病重。

但他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自己走的道路。

这样的经历难不难?

难。

还干不干?

接着干!

年少不知主席难,读懂毛选已中年

陈毅后来曾说过:“毛主席是一个……受过污辱、冤枉和虐待的人……他被撤过职,受过党内审查,被宣布为机会主义者,蒙受耻辱,被送往后方休养。没有人去看望他,因为谁也不敢接近他。”

正因为有过这些坎坷的经历,毛泽东才会对司马迁那么推崇和认可。

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看来,人受点打击,遇点困难,未尝不是好事。——毛泽东

1927年1月,毛泽东回韶山考察农民运动发展情况。曾经对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说过一段话,他说:“我搞革命是为了无产阶级事业,我所爱、所交的朋友都是穿草鞋的没有钱的穷人。我们的革命还才开始,要彻底消灭封建地主劣绅,打倒军阀,赶走帝国主义,还得三四十年。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也不回韶山来了。”

这以后他就真的再也没有回过韶山。

直到建国后,1959年,已经66岁的他回到韶山,睹物思人,感慨万千。提笔写下了《七律·到韶山》,诗里有两句话,是他一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5

年轻的时候,从来不知道毛主席还曾有过这样的艰难。

一聊起毛主席,大概就像是看前面故事里的人物,觉得他天生就是领袖,英明神武、战无不胜。

更天真的以为,伟大人物都是天生的,有一天九天玄女传授了他们《天书三卷》,于是就可以替天行道,攻无不克了。

却忘了毛泽东也是有血有肉,也不是什么三头六臂。

一直到我大学毕业以后,看了更多的史料和记载。

才真正开始理解毛泽东所经历的苦难,所做出的牺牲。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哪有什么伟大人物是一帆风顺无往不利的?

他们之所以伟大,必定是创立了伟大的事业,经历了伟大的磨难和牺牲。

你只见到他战无不胜,未见到他的呕心沥血;

你只见到他纵横捭阖,未见到他的落魄无助;

你只见到他慷慨激昂,未见到他的无言悲歌。

而他的所有的这些真实经历,实际上就都体现在了《毛选》中。

里面的大部分文章,都是他某一段时间心境的反映,思考的成果和斗争的策略。

只可惜,我们现代很多人都不再看毛选了,或者读了一点就觉得枯燥无味。

大学里的毛概,更是沦为翘课、睡觉、投机作弊的“重灾区”。

谁要是在毛概课上认真做笔记,大概还会被人所嘲笑——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毛概课讲得索然无味,也没有什么记的必要。

最近有个读者,读了我的文章留言说:

二十岁的时候对毛泽东没感觉,三十岁的时候对毛泽东敬佩有加,现在四十岁感觉毛泽东是真伟人也。

 年少不知主席难,读懂毛选已中年

大部分人都是这样,年轻的时候对毛选不以为然;等到真正开始稍微有些读懂毛选,往往已经过了三十岁。

之所以会这样,因为毛选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是浓缩中的浓缩,精华中的精华。

毛选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思想(分析的方法)、政治(组织的方法)和军事(打仗的方法)。

分别对应着如何去思考分析问题,如何去组建和管理团队,如何打败对手、做大做强自己。

而这一切的核心就是不断提升认知。

所以,相应的,没有认知的提升,不经历很多的事情,不面对非常复杂的困难和局势。

你是不会真正理解毛选的价值的。

6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读过《毛选》,但里面很多经典篇目,估计很多人都曾听说过。

比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还比如《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论持久战》。

以及一些你可能已经读过的,比如《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别了,司徒雷登》……这些文章的语言都高度凝练,很口语,直白,但却总是那么一针见血。

在毛选里,你能读到主席的初心:

天下是我们的天下,国家是我们的国家,社会是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可以读到主席对底层人民的深切的关怀和同情:

土豪劣绅、不法地主,历来凭借势力称霸,践踏农民,农民才有这种很大的反抗。凡是反抗最力、乱子闹得最大的地方,都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为恶最甚的地方。农民的眼睛,全然没有错的。

可以读到主席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可以学到如何去分析问题:

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

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学到如何去认识世界的变化:

一切受压迫的民族都要独立。一切会有变化。腐朽的大的力量要让位给新生的小的力量。力量小的要变成大的,因为大多数人要求变。

学到如何正确认识战争的意义:

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与阶级、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政治集团与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形式。

战争不是单纯的打仗,而是政治的一种延伸,只是当时很多人都不懂,片面追求御敌于国门之外,攻占大城市。所以毛泽东提出:

拚消耗”的主张,对于中国红军来说是不适时宜的。“比宝”不是龙王向龙王比,而是乞丐向龙王比,未免滑稽。对于几乎一切都取给于敌方的红军,基本的方针是歼灭战……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

学到如何正确认识组织管理,避免团队涣散:

极端民主化的危险,在于损伤以至完全破坏党的组织,削弱以至完全毁灭党的战斗力,使党担负不起斗争的责任,由此造成革命的失败。极端民主化的来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由散漫性。

而关于小资产阶级的特点,他还有过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

小资产阶级的通病是好作领导工作,否则就认为大才小用,埋没英雄,做一行怨一行,这山望着那山高,大事做不了,小事不肯干。对别人则多疑要苛刻,对自己则无原则的宽容……大家开会,他开小会,上课他要活动,该活动,他要看书……以幻想代替现实。

现在都还可以直接拿来类比某些群体,简直入木三分。

甚至于,连为什么不杀贪官,他都曾经做过非常深刻的分析,说:不杀他们不是没有可杀之罪,而是杀了不利。紧接着便讲了五条原因,讲得非常透彻。

7

毛泽东之所以看问题能够如此透彻明晰,贯穿其中的是四字真言:实事求是。

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够真正客观看待自己身处的环境,正确地去分析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正确地提出科学的策略。

大道至简。

实事求是虽然只有四个字,但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就像毛选里描述的那样:

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

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

殊不知,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才是提高自己认知能力的唯一途径。

只有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才可能去弥补和提高自己。

所以,虽然直到现在,我仍然没有完全读懂毛选。

但却已经明白了,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思想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用来指挥军队,可以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用来管理团队,可以纪律严明、众志成城;

用来经商办企业,可以攻城略地、脱颖而出。

在他面前,30岁的我终于收起了曾经的无知、浅薄和幼稚,甘心情愿静下心来,重新做回一个小学生。

这就是思想的力量。

古往今来,历史上伟大的人物,真正成就一番事业的人。

我们往往学不了。

为什么?

除了历史久远以外,更重要的因为他们不爱写文章。

你只知道他们的逆天经历,但却不知道他们在这些经历中到底是怎么想的。

年少不知主席难,读懂毛选已中年

而毛泽东毫无私心地把这些内容都展示了出来,他如何分析形势,如何面对困难,如何看待问题,如何提出构想,如何定下策略。

他是前行路上的领路人,别人都是看着眼下,而他总是从历史和当前中看到未来,并告诉人们哪里有坑,哪里是坦途。

白纸无言,你能学出什么,就看你能从里面读到几分了。

而当你看的越透彻,理解的越深,就越能感受到他的伟大。

这种伟大不是来自于什么传奇故事,什么宣传洗脑。

而是来自于真正学懂后的朴素认知,来自于由衷的佩服和敬仰。

在北京的毛主席纪念堂,每天排队的人能有几公里长。

有老战士步行几百公里来看他,有外国的元首专程来瞻仰,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工人、学生、农民、小商贩、创业者,他们来自江河,来自草原,来自战场,来自农村,来自工厂,来自社会发展的各条战线。

排队几小时,只为了再去看他一两眼。

谁去组织他们?谁去邀请他们?谁去鼓动他们?

只有他们自己的内心。

林则徐曾悲愤发问:青史凭谁定是非?

我相信,真正的是非,真正的成败,不在别处,就在人民的心中。

仅作此文化作满眼热泪,以为深切缅怀。

伟人千古!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41
0
0
2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