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由央视播出抗美援朝老电影想到的

作者:鹿野 来源:察网 2019-05-21 592

由央视播出抗美援朝老电影想到的

鹿  

鹿野:由央视播出抗美援朝老电影想到的

CCTV6于5月16日到5月18日临时更改节目,播出了《英雄儿女》、《上甘岭》、《奇袭》等三部抗美援朝老电影,引发了各界广泛的好评。笔者也想简单在这里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艺术作品的魅力在于拥有灵魂与自信

除了少数有色眼镜色调浓重的人,恐怕谁也难以否认这几部老电影当中那种强烈的冲击力与震撼力。“经典”之名,是当之无愧的。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前两年台湾前文化部门领导人龙应台在香港演讲时,问台下听众“你人生最早的启蒙歌曲是什么?”一位中年听众答道:是老电影《上甘岭》当中的插曲《我的祖国》。然后,全场开始合唱“一条大河波浪宽”……其影响力之巨大,从中可窥见一斑。

一般认为,判断一部文艺作品好不好,要看其50年之后是否仍然具有生命力。而这几部老电影当中,《上甘岭》拍摄时间最早,是1956年,《英雄儿女》拍摄于1958年,最晚的《奇袭》也是1960年。今天这些电影的播出仍然能够引发广泛关注,很大程度上已经证明了其价值的持久。

那么,这些抗美援朝的老电影究竟好在何处呢?有一句老话说的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只要把它们与当下的某些文艺作品比较一下,自然就清楚了。

比如说,中国八十年代以来虽然很少,但是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创作。像前几年便创作了《我的战争》,同样是取材于巴金的小说《团圆》,可以说是《英雄儿女》的翻拍。但是,即使在当时也没有引发很好的效果,至于今天更是不会有人想到用《我的战争》来代替《英雄儿女》去表现中国人的英雄气概。因为《英雄儿女》为代表的那些红色经典当中,志愿军战士的形象是积极的,斗志昂扬的。其投入作战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保卫新中国,保卫社会主义,反对帝国主义,谋求包括中朝两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解放。相反,《我的战争》这些作品本身就没有很好的表现出中国人的英雄气概,其所展示的志愿军形象是一种消极的,浑浑噩噩的木偶式形象,不知道为何而战,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生命力可言了。

再比如说,近日来相传拍摄过《集结号》的某著名导演又要拍摄关于抗美援朝的电影《长津湖之战》。众所周知,当初的《集结号》就消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的正义性,以致流传着“看了《集结号》,方知组织不可靠”。假如这位导演又沿用《集结号》的思路,在影片中把志愿军的抗美援朝说成一种毫无意义的,甚至是非正义的行为,又怎么可能和“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的《上甘岭》一样震撼人心呢?

一言而蔽之,这些抗美援朝老电影之所以能够拥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持久的感染力,是因为她们拥有灵魂与自信。如果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是不可能感染别人的。

二、先进的社会主义可以战胜落后的资本主义

不知为什么,笔者忽然想起了斯大林的一句名言“落后就要挨打”。今天,不少人把这句话当成了为西方帝国主义侵略扩张辩护的依据,然而如果我们查阅一下原文,就会发现其原意恰恰和今天某些人说的相反。

在斯大林的原话当中,所谓“落后”指的不单单是经济的落后,而是包括了社会制度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落后。思想文化领域的软弱与不自信,本身就是“落后”的一种表现。因此,十月革命之前的一千年旧俄国一直在挨打,从根本上说还是社会制度的落后,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其见了外国特别是西方就软三分。同时,“落后就要挨打”也并不是什么正义的原则,而是资本主义弱肉强食的腐朽性的表现,只是苏联处于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所以才不得不按他们的这种规则行事:

【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但是我们不愿意挨打。不,我们绝对不愿意!旧俄历史的特征之一就是它因为落后而不断挨打。蒙古的可汗打过它。土耳其的别克打过它。瑞典的封建主打过它。波兰和立陶宛的地主打过它。英国和法国的资本家打过它。日本的贵族打过它。大家都打过它,就是因为它落后。因为它的军事落后,文化落后,国家制度落后,工业落后,农业落后。大家都打它,因为这既可获利,又不会受到惩罚。……打落后者,打弱者,——这已经成了剥削者的规律。这就是资本主义弱肉强食的规律。你落后,你软弱,那你就是无理,于是也就可以打你,奴役你。你强大,那你就是有理,于是就得小心对待你。正因为如此,我们再也不能落后了。】

在抗美援朝的时代,新中国的经济相较之美国自然是落后的,但是就根本制度而言较美国并不落后,因此完全可以弥补经济上的不足。之所以中国在抗美援朝当中能够把美国从鸭绿江畔赶回到三八线,很大程度上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对落后的资本主义的胜利。

近日播出的这几部抗美援朝的老电影当中便很明显的反映了这一点。像《上甘岭》当中,在《我的祖国》那嘹亮的歌声响起的同时,也展示了当时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的场面,让人们感觉出这是一个奋发图强、蒸蒸日上的国家。相反,美国尽管在经济领域暂时领先,整个国家却呈现出一副衰败的迹象,人们也不知为何而战。像《英雄儿女》当中所讲的两个炊事员的故事,其实就是根据历史上8个美国兵被刘会来等两个炊事员用扁担俘虏了的真实事迹改编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新中国和美国到底谁“先进”谁“落后”,谁会胜利谁会失败,难道不是很明显的吗?

三、“钢多气少”与“气多钢少”

毛泽东主席曾经对这种状态做出过一个形象的评论,也就是美国是“钢多气少”,中国是“气多钢少”。“气”比“钢”更为重要,所以志愿军可以打败“联合国军”。

应该说,毛泽东主席的确看到了问题的关键。抗美援朝从来不是单纯的战场上的较量,而是包括经济文化在内总体上的较量。1950年时,中国的钢产量只有61万吨,而美国的钢产量达到了8785万吨,是中国的100倍以上。但是,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国却是对于美国占有压倒性优势的。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马上就开展了思想文化领域的改造,让崇拜美国的思想再无容身之地。

就以电影行业来说吧,笔者以前的文章中说过,在三四十年代的时候鲁迅、郭沫若、茅盾、夏衍等文艺界的巨匠都曾经激烈批判过好莱坞电影。但是,由于当时国民党当局的主流媒体普遍把美国好莱坞电影视作“文明”与“先进”的代表,天天给好莱坞打广告,好莱坞电影就长期垄断了中国的电影市场,差不多占了市场份额的80%。新中国成立以后并没有取缔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电影,只是主流媒体的宣传方向发生了变化。报纸和广播几乎天天报道那些看了好莱坞大片之后变成流氓的青年“现身说法”的消息,其他从思想性、艺术性等角度进行批判的文章也非常多。不过一两年时间,人们便把看好莱坞电影当成了丢人的事,红色电影占据了绝对优势。

当然,更加重要的还是新中国树立了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经过那个时代的人都知道,那时绝大多数人是坚信全世界各国最终都要和中国一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正如在《谁是最可爱的人》当中所书写的,志愿军战士普遍希望让整个朝鲜生活在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

【我又问:“你想不想祖国呀?”
他笑起来:“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

虽然最后志愿军并没有解放整个朝鲜,但是当时的人们丝毫也不怀疑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仍然是历史的必然,最多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罢了。所以《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篇名作自50年代初起,仍然连续几十年被选入了中学语文课本。这种坚定的自信也正像毛泽东主席在1954年第1届全国人大开幕式上发出的那铿锵有力的声音:

【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
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
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在这种强烈的气势之下,又有什么样的敌人是战胜不了的呢?

现在,央视又重播抗美援朝的老电影了。笔者个人认为,我们最需要从中学习的就是当时那一股精气神。毕竟,我们现在的钢产量已经是美国的10倍了。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4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