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让我们拥有民族自豪感的元素里,“老中医”算一个

作者:佚名 来源:欧时大参 2019-03-11 373

所有让我们拥有民族自豪感的元素里,“老中医”算一个

近日,中医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正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中,就有不少来自中医领域,在这些委员看来,海派中医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海派文化”特征的上海中医药,在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过程中,不断弘扬海派中医文化的精髓。

传承海派中医文化 

“在以前看中医,石筱山骨伤好,顾筱岩疡科好,韩哲仙治黄疸,……,可谓妇孺皆知,家喻户晓。”陈红专委员表示,“海派中医是近代中医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以当时上海的名医荟萃、流派纷纭、学术争鸣、中西汇通为特征,对于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更承载着丰厚的人文、哲学底蕴。”

陈红专委员特别提到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在馆藏中,就有民国红木出诊药箱,丁甘仁、张聋甏(张骧云)、陈筱宝、石筱山、夏应堂和王仲奇等近代上海著名医家的医案真迹等等。系统全面反映中医药学从形成到繁荣、从继承到创新的轨迹,是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和中医药文化的缩影。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曙光医院主任医师蒋健认为,“民族文化才是独特文化,中医文化不仅是民族文化,还是解除人类痛苦的文化,它唤起的是我们的深层次中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

讲好海派中医故事 

海派中医流派的扎根与传承,更与孟河医派紧密相连。孟河医派著名医家如费伯雄、马培之、巢渭芳、丁甘仁等纷纷走出故土,有多名名医东行上海等地,逐步形成最具代表性的费、马、巢、丁四大家,开业授徒。目前上海三甲中医医院的专家,不少都是孟河医派的传人,像全国名老中医、上海市中医医院终身教授王翘楚先生是孟河医派“马氏流派”传人等。海派中医丁氏内科传人韩哲仙肝病临床传承研究基地也在上海市中医医院。

“现在上海的三甲中医医院,基本上都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这些医院在海派中医的传承和创新中发挥引领作用。”陈红专委员说,“上海率全国之先,探索以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和工作站的形式总结中医名家学术思想、临床实践,并在院校之外探索师承教育,相关经验已向全国推广。”由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主持《海派中医》三十集系列纪录片,主要讲述了海派名老中医从医的经历、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很值得一看。

在陈红专委员看来,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中华文明的结晶,必须以传承为根基,以创新为动力,发展好中医药,让真中医好中药更好为百姓健康服务,讲好海派中医故事,创造海派中医新传奇。

蒋健委员在大学本科、研究生都是学中医,但是出国之后又学了西医系统,“许多人都会有的晚上睡不好觉、无精打采,通过西医检查没有任何疾病,但是有这样那样不舒服,这种情况是比较多见,我个人把它认为是人类第二种系统的疾病。” 蒋健委员透露,其曾经接触过许多到上海来学中医的德国人、法国人,他们回国之后开设了中医诊所,在他们看来有许多解决不了的症状,像抑郁等,用中医的办法可以很好地解决,因此现在中医在海外非常火。

“我并不是说中医不能治病救人,但是在目前的医疗科技下,西医在血液检查、CT、手术等领域有长处。”蒋健委员说,“今天的疾病相比过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的疾病,西医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优势的,但是如果能够结合中医的特长,就会让人们享受到健康生活。”

让海派中医“走出去”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在此次提交的提案中,有一件是《关于“一带一路”背景下,进一步推进建设海外中医中心的建议》。

在吴焕淦委员看来,上海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桥头堡,近年来上海曙光医院、龙华医院、岳阳医院等已经分别在捷克、马耳他、毛里求斯等“一带一路”国家建立海外中医药中心,在当地传播中医文化,病人反响热烈,为中医药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吴焕淦委员建议,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府的沟通协调,推动各国以立法形式在中医医师执业资格、教育学历认证、中药产品准入、中医诊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等方面合理妥善地处理中医药服务及产品的准入限制。

(本文转自新民晚报,作者: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方翔 江跃中)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2
4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