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文采与《孟子》

作者:曹应旺 来源:北京日报 2018-08-28 586

毛泽东文采与《孟子》

曹应旺

毛泽东文采与《孟子》

毛泽东是一位文章大家、诗词大家,非常重视文采。他的文采受到孟子的影响。孟子文章纵横驰骋,汪洋恣肆,经典语录俯拾皆是,极有感染力。毛泽东写文章也好,讲话也好,常常将《孟子》章句随手拈来。下面举几个例子:

1937年、1938年,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的学生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涌向延安。毛泽东给他们三天一小讲,五天一大讲。其中总要讲这样一句:“同志们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绥远、新疆,‘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抗战的事是为了国家。”毛泽东肯定了青年们到延安来的正确选择。“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这是《孟子》一书的开篇语。毛泽东风趣地引用“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是为了烘托“抗战的事是为了国家”,同时很好地活跃了与学员们交流的气氛。

为宣传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6年9月8日,毛泽东致信邵力子说:“语云:越人弯弓而射之,则己弯弓而射之,其兄弯弓而射之,则己垂涕泣而道之。此垂涕而道之言也,先生其不以为河汉乎?‘开发西北’‘建设西北’,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办法则不可。”“越人弯弓而射之”,“先生之志则大矣”,出自《孟子•告子下》。“先生之志则大矣”,后来毛泽东又多次引用。比如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批评速胜论者的错误时写道:“这些朋友们的心是好的,他们也是爱国志士。但是,‘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的看法则不对,照了做去,一定碰壁。”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会议上作口头政治报告时说:“有人说我们党要改改名称才好,他们说我们的纲领很好,就是名称不好,‘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毛泽东对此的答复是:“我们党的名称还是不要改。我们的名称,中国人民是喜欢的。”

1945年7月10日,毛泽东在《赫尔利和蒋介石的双簧已经破产》一文中写道:“在蒋介石的三月一日的演说里,对于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的公意而提出的召开党派会议和成立联合政府一项主张,则拒之于千里之外。对于组织一个所谓有美国人参加的三人委员会来‘整编’中共军队,则吹得得意忘形。”“拒之于千里之外”,即“拒人于千里之外”,出自《孟子•告子下》。

1964年12月12日,毛泽东阅读陈正人关于在洛阳拖拉机厂蹲点的报告时,写了几条批注,其中有一条批注中写道:“不学会技术,长期当外行,管理也搞不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出自《孟子·尽心下》:“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还可以举出多条毛泽东对孟子话的引用。总体来看,毛泽东对孟子话引用之多、内容之广、分布时间之长,是先秦诸子中少有的。毛泽东写文章、讲话中使用的很多词汇也来自《孟子》。比如:“翻然改进,弃旧图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比如说,“为富不仁”“好为人师”“自以为是”。比如说,“箪食壶浆”“心悦诚服”“取长补短”。比如说,“为渊驱鱼”“为丛驱爵(雀)”“明察秋毫”等。

就像对孔子不喜欢劳动等有所批评一样,毛泽东对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思想也是有所批评的。延安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认为大生产运动使知识与劳动团结起来,消灭了过去劳心与劳力分裂的现象。他说:历史上几千年来做官的不耕田,读书人也不耕田,假使全国党政军学,办党的,做官的,大家干起来,那还不是一个新的中国吗?你们将工农商学兵结合起来了。文武配合,知识与劳动结合起来,可算是天下第一。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是不对的,应当改为“万般皆下品,唯有劳动高”。

(作者为原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6
0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