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是谁把习近平推崇的王愿坚赶出了语文课本?

作者:鹿野 来源:察网 2016-10-16 884

是谁把习近平推崇的王愿坚赶出了语文课本?

鹿野

鹿野:是谁把习近平推崇的王愿坚赶出了语文课本?

笔者昨天无意间看到一篇文章《习近平自述文学情缘》。文中提到习近平非常喜欢王愿坚的作品,因为王愿坚的故事对自己很有帮助:

1982年,我到河北正定县去工作前夕,一些熟人来为我送行,其中就有八一厂的作家、编剧王愿坚。他对我很有帮助,为什么呢?他给我讲了很多长征的故事,讲了很多老将军的故事,第一批授衔的老将军,他大部分都采访过。他当时给我讲的一个故事,让我非常有感触。王愿坚说,有一次,我去采访一位吃过草根树皮、经历过九死一生的老领导。正说着话,警卫员进来对老领导说,首长,参汤拿来了。老领导喝了一口,说凉了。小警卫员把参汤接过去,顺手就泼在了外面。王愿坚说,看到这一幕,心里很不是滋味,突然想到我们现在条件好了,“补”的东西多了,按中医的说法,人不能只补不泻,现在是该“泻一泻”了。他的意思是说,不能忘了初心啊,不能忘了打天下时的艰苦岁月,现在条件好了,要警惕脱离群众。我听了这个故事,也很有感触。联系到我们现在的反腐倡廉,为什么要这么做?王愿坚当时就说,近平同志,我没有别的说的,就是希望你真正能够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深入到他们的生活和心灵中去,那可能对你从政很有帮助。

鹿野:是谁把习近平推崇的王愿坚赶出了语文课本?

王愿坚有两篇小说最为著名,一篇是《七根火柴》,另一篇是《普通劳动者》。《七根火柴》讲的是红军长征的故事。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途中,暴雨倾泻在大草原上。一个生命垂危的红军战士把党证和夹在党证里的七根焦干的火柴交给战友,请他转交给党组织。言毕,安然地闭上了眼睛。那位战友追上队伍,为战士们点燃了篝火,然后将余下的六根火柴和党证交给了指导员。作品细节描写感人,表现了革命战士的高尚品格。《普通劳动者》则讲的是参加过长征的一位老红军虽然在建国后身居高位,但是仍然不忘初心,像一个普通劳动者一样要求自己。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军在十三陵水库工地上忘我劳动的“普通劳动者”的形象,文题抓住“普通劳动者”作为林将军思想性格中的本质特点,表现老将军普通而崇高的思想品质,写出了社会主义时代的美和深广的思想内涵。

这两篇小说在6080年代长期被初中语文教材选用,但是从九十年代开始的教育改革逐渐的在语文课本中淡化了王愿坚的作品:1993年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开始不再讲《普通劳动者》这篇课文,但是《七根火柴》仍然是讲读的重点课文。2001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七根火柴》变成了选讲的课。最终在2007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七根火柴》也被删去了,2013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延续了2007版的做法。这样,一个被称为“影响了一代人的重要作家”王愿坚就从初中语文课本中消失了。(这里说的是人教版的情况,其他版本大同小异。)

那么,王愿坚的作品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初中课本里要删掉王愿坚的作品?是谁把习近平推崇的王愿坚赶出了语文课本?无非是文学界有一些人有“红色恐惧症”,对那些描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红色文学作品都不愿意选入课本罢了。

有朋友可能会说,你这么说太政治化了,意识形态色彩太浓了。但是,正如旅法女作家边芹所说的,所谓拒绝意识形态本身只不过是拥抱另一种意识形态而已,就像去政治化本身就是一种政治一样。不信,我们可以把6080年代的语文课本与新世纪以来的语文课本做一个简单的对比,看看哪一个时期更讲政治:

6080年代,语文课本里除了从延安到新中国的红色文学之外,比重更大的是以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学,诗经楚辞到唐宋八大家的古典文学也比较全面,也有莎士比亚,巴尔扎克,马克·吐温为代表的国外著名文学作家的作品。即使是在最讲政治的文革时期,也并没有做到红色文学一统天下,另外的几种文学在多数语文课本中也占了半数以上的篇幅。

然而,在当代的语文课本中,不仅没有红色文学的空间,甚至在国外的一些文学作品也受到了相关因素的影响。一个突出的例子是,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很多人都想起了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这篇在6090年代长期被选用的老课文。可是,这篇课文和《七根火柴》一样,也是在2007年的课程改革中被删除了。因此很多更年轻的,比如说九五后一代中,听到网上谈及《竞选州长》都感觉到十分茫然,不知道早在一个半世纪前马克·吐温这位著名作家就已经对今天的美国总统大选作出了惊人相似的刻画。

取代《竞选州长》的课文是什么呢?是美国总统里根的一篇演说《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讲的是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以后,美国总统里根表示美国的英雄精神不会磨灭。在这个演说中,里根还把航天事业与美国对印第安人进行种族灭绝的西进运动相提并论,认为两者都是应该完全肯定的。为什么要这篇演说来取代马克·吐温的小说呢?难道是因为里根的文学成就要比马克·吐温高吗?恐怕连里根自己也不敢这么说吧!无非是两者所代表的意识形态色彩不同罢了。

6080年代的语文课本呈现多元性不同的是,新世纪的语文课本存在着明显的两个政治禁忌,一是“红色恐惧症”,从延安到新中国前三十年几乎所有的红色文学,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和王愿坚的作品都被删去;二是“西跪族症”,那些批评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包括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这种美国本土作家对西方社会政治进行抨击的作品也几乎都被删去了。

今年9月份,部编语文新教材开始使用。这套语文新教材较原来用的教材略有改进,主要是增加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比重。但是,新世纪形成的这两个政治禁忌并未打破,无论是宣传长征精神的王愿坚还是批判美国政治的马克·吐温都没有回归教材。

习近平喜欢的王愿坚何时能回归语文课本?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写于201610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两周年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19
0
3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