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建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力量问题的思考

作者:马也 来源:《红旗文稿》2011-7 2013-09-26 322

  中国文化力量研究,成为近几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现在,从国家发展、党的建设,到旅游景点、工艺杂耍、地方小吃、明星表演,都在说自己的“软实力”。这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经济力量增长和文化发展、文化多样化的情形,也要求我们加强和深化对文化力量问题的研究。

  一、文化有自己的规律

  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广义的文化,渗透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狭义的文化,涵盖属于社会建设领域的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新闻媒体、出版、医疗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也包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思想、道德、情感等。

  当前,我们既要研究文化怎样反映政治和经济,又要研究文化怎样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在人类历史上,有政治昌明、经济繁荣、文化进步的实例,也有政治经济落后而文化先进的实例。

  西方主流曾制造一种舆论,认为苏共失去执政地位和苏联解体的原因,是经济没有搞好。美国经济学家大卫·科茨研究这个问题的专著,题为《来自上层的革命》。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慎明副院长主编的《居安思危——苏共亡党的历史教训》,结论是“苏共的蜕化变质”。认为问题在于苏联共产党领导集团的意识形态转向,从马克思列宁主义转向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从社会主义转向资本主义,由此发生经济政策的错误和其他一系列错误。意识形态转向的力量如此之大,导致那样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党和强大政治力量、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的国家土崩瓦解,为人类进步事业提供了极为深刻的教训,也成为研究文化问题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新版教材。

  我们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对客观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思维规律——的发现,不属于生产力。技术,指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属于发明,不能直接归结为生产力,而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生产力。比如核技术的发明,和把这种发明运用于物质生产特别是运用于造福人民,其间还有相当的距离。

  在技术层面可以发现,伴随资本主义兴起的,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机械论自然观。由此产生的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基础或者说前提,却是为实现利润最大化而无限制地掠夺自然、掠夺人和人的劳动。结果导致自然生态的毁灭性破坏和劳动者的悲惨境遇。一些欧美学者,已经就资本主义造成自然运行的新陈代谢断裂和社会主义前景问题,出版了一系列著作。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佐佐木力认为,机械论自然观及其衍生的技术,形成“大规模开发——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大规模废弃”的美国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这里的“大规模废弃”的后面,还应该加一个“大规模污染”。这位日本学者认为,本次世界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不仅标志美国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走到尽头,而且标志机械自然观已经走到尽头,需要转型为保护环境的自然观。他为此谈到中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出环境社会主义作为反资本主义的替代方案。

  二、中国文化有自己的规律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民族文化数千年交融而形成中华民族的文化,与国家的长期统一格局相适应。中国历史上有过百家争鸣,也有过独尊儒术,封建社会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从其中几乎随手举出一个派别、一个人物、一部著作甚至不过一句格言,都可以构建一个体系。然而终究没有能够解决长期困扰国家的根本问题即农民问题、土地问题。近代以来,也挡不住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没有阻断中国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悲剧。在旧中国,“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文化反映和维护剥削阶级旧政治和旧经济。中国文化的力量,主要不在这里。现时代,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改变,在新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历史地科学地分析文化现象,充分肯定、继承民主性精华和来自人民大众的文化,积极倡导和支持人民群众的新的文化创造,已经成为历史本身的要求。这才是中国文化力量的主流。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自己的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的继续,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

  所谓民族的,就是坚持国家独立和民族主权,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从第三世界走向社会主义,它的文化不能不具有这样的品格。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文化的民族性,包括尊重、保护、发展国内各民族文化,同时保障各民族文化以自己的特色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存在和内在的丰富性。

  所谓科学的,就是要求反对一切迷信和僵化——从对自己文化的迷信和僵化到对外来文化的迷信和僵化,主张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文化形态的东西,都要在人民的实践中接受检验,根据人民的选择和利益决定取舍。和历史虚无主义不同,我们尊重历史。但是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一切虚无,而是仅仅虚无人民创造的历史,割断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和民族传统的联系并把它一笔勾销。历史虚无主义的文化,本身是反历史和反文化的。

  所谓大众的,是说它不是占人数极小比例的所谓精英的自娱自乐、自吹自擂,而应该是为大多数人民大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自己的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世界进步文化和中国进步文化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汇合。它的起点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马克思列宁主义从这时传入中国,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那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这种中国人民的文化,就其精神方面来说,已经超过了整个资本主义的世界。在中国文化的历史上,中国人的精神由被动转入主动,其意义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会过分。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文化转变的里程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主流和其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种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论和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真正精髓和力量源泉。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马也
马也
0
0
4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