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教授:乡村振兴不是为中产阶级和文青小资提供休闲去处,而是给农民留下最后退路

作者:贺雪峰 来源:学术那些事儿 2023-10-14 708

01

当前正在推进的乡村振兴战略,在地方实践中容易变成战术问题。地方官员普遍希望立竿见影,短期就推动农村实现现代化。中国地域广大,不同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中国现代化必然是一个艰难曲折过程,很难仅仅通过几个战术动作就可以实现现代化。

毛主席说,任何事物都存在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具体到中国现代化上来,当前时期,虽然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仍然是中国现代化的短板,当前中国现代化中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却在城市而不在乡村。

当前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有两个主要矛盾,第一个主要矛盾是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只有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突破西方科技卡脖子工程,在产业价值链上不断攀升,从主要靠消耗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环境资源来获得增长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来获得发展升级,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依托“中国智造”,第三产业获得快速发展,进城农民才可以在城市获得稳定就业和体面收入,也才可以在城市安居。

进城农民在城市安居,他们让渡出农村获利机会,留守农村的农民就可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获取更多收入机会,具有更高生活质量。无论是科技进步、产业升级,还是城市二三产业就业机会,都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民自然会进城以获得这些机会。因此,当前中国现代化的另外一个主要矛盾就是城市化,就是农民进城。当前的农民进城,既不稳定也不全面。农民不是一次性进城,也不是全家进城,而有一个很长时期在城乡之间的往返试探,这个往返试探的时间可能长达几十年。农民进城了,他们大都愿意保留农村宅基地、住房和承包地,以防进城失败时可以返回农村。又正因为保留了农村的退路,农民进城就有了安全感,就敢于在城市打拼。农民年轻时进城,年龄大了也可能返回农村。

在当前时期,中国现代化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城市尤其在于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方面。中国城市产业的成功突围,就可以为进城农民提供大量的在城市里的稳定就业与体面收入,农民就可以在城市安居下来,他们就不再需要保留农村这个退路。农民是否彻底进城不取决于农民的决心,而取决于城市可以为农民提供多少机会。现阶段,城市显然无法为所有进城农民提供足够机会,农民也就必然要保持农村退路,就要在城乡之间往返,就不会随意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就要在城乡两头都占有土地资源。

02

从总体上讲,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城市不断扩张,越来越多农民进城并可以在城市体面安居,就有越来越多进城农民不再需要农村这个退路。具体到每个农户家庭,他们进城是否顺利,却仍然有很大不确定性,这既取功于他们个人努力,又要看运气。城市提供的机会越多,进城农民机会就越多,运气就不会差。即使少数进城农民运气差,国家也比较容易提供社会保障的兜底。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是否进城,如何择业,是否买房,及在哪里买房,以及是否退出农村,这得由农民自己判断,他们要对自己的判断负责。无论如何,在目前阶段,城市无法为所有农民提供足以让他们在城市体面安居的机会,保留农村退路对进城农民很重要。也是因此,绝对不应该有一个政策,强行割断进城农民与农村的联系,绝对不应当借口进城农民在城乡两头占地,试图收回农民宅基地和承包地。

当前有一股十分强烈的呼声,说农民进城了,农村宅基地数量不减反增,这不正常,从而希望通过各种办法来限制农民的两头占地。还有一些地方通过强迫农民上楼来腾退农民宅基地。更有一种声音认为,只有当城市资本与城市市民下乡而农民进城,才可以缓解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是,城市市民下乡最多只是多一个看星星看月亮的地方,进城农民若在城市无法获得稳定就业,他们就只能在城市漂泊流浪。

农民是中国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缺少在城市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农民中还有弱势群体。在当前中国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这个弱势群体尤其是农民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首先需要基本保障,只有有了基本保障,他们才能追求更加体面的高质量生活。

无论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还是乡村振兴,都首先应当是农民这个弱势群体和农民中的弱势群体的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任何将农民排除在外、驱赶进城的乡村振兴,都是本末倒置的,都是错误的。乡村振兴不是要为城市中产阶级和文青小资提供休闲去处,而是要为缺少城市就业机会及难以在城市体面安居农民提供农业收入就业,提供基本保障和最后退路。目中无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排斥农民的乡村振兴,必须坚决制止。一个也许不是很现代却对弱势农民友好的农业和农村,是中国现代化中的大幸!

允许农村现代化比城市慢半拍,让农村农业现代化等一等中国农民,让具有主体性创造性和对自己负责的农民自己决定进城还是返路,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在城乡之间往返,允许农民“进可攻、退可守”,是中国现代化之路一直顺利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完全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03

当前正处于农民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关系正在重组,农村社会结构正在巨变,这个时候,试图通过规划和建议来将农村固定下来,是不可能的任务。

有一种观点认为,之所以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是为了缓解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然而,城乡也许并没有一般想象的那么不平衡,因为农村有着大量自然经济的因素,即使收入少也可以有相对比较高的福利。更重要的是,当前中国城乡二元体制,城市向农民开放了几乎所有机会,而国家限制城市资本下乡占有农民的生存资源,因此,当前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是保护型结构,正是在这个保护性结构下面,农民一方面以农村作为基本保障与保底,一方面又进城务工经商,获取城市发展机会。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不一定非得是在农村。实际上,农民没有“乡愁”而只有“城愁”,他们期待进城,他们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立在从城市获利的机会上,且他们是通过辛勤劳动来实现对城市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很努力,不求不等不靠不要,而是努力劳动与创造。反过来,倒是城市中产阶级和文人小资希望通过到农村建别墅来看星星看月亮,从而同时拥有城市机会与农村恬然生活。

在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只是农民的保底,他们正在从城市获取各种机会,正在进城,他们正通过自己努力实现在城市的美好生活。缺少进城能力的农民,他们现在最需要的是保持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能在农村顺利完成劳动力再生产,而不是被迫进城却难以安居。他们不愿成为漂泊流浪在城市无家可归的人。

农村改革慢半拍,农村发展与现代化慢半拍,将国家主要资源集中到中国现代化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搞现代化的齐步走,等一等农民,对于中国现代化的顺利实现,很重要。

这个慢半拍的半拍时间,大概为十五年。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贺雪峰
贺雪峰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0
0
0
2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