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人的思想:陈永贵与赵小和的三次交锋

作者:张怀英 来源:食物天地人 2024-04-29 517

导语

前三十年的社会主义教育,被有些人黑成是一种“愚民”、“政治狂热”、专制主义的教育。事实是,在那个尊重劳动、热爱集体的年代,劳动人民在实践中体验和领悟着一种更少程度异化、精神更富足的生活道理。这也许是今天经历着“精神内耗”、“内卷”的中青年所向往的。

大寨之所以能成为榜样,不是因为发展条件好,也不是因为国家故意大力补贴以树立典范,而是因为人心齐。大寨人民通过集体的艰苦奋斗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发展中的矛盾。人心怎么才能齐呢?

赵小和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个体在认识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集体与国家的关系时的不断革新的过程。从最初一心只想自己发财,到最后为了抢救集体财产而牺牲,赵小和每一次的“想通”,都让他重新理解“集体”,理解“社会主义”。读完赵小和的故事,或许我们也可以思考:在今天如何才能重建真正社会主义集体。

改造人的思想:陈永贵与赵小和的三次交锋

陈永贵从办初级社起,就遵循毛主席关于“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的教导,把政治思想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正确解决物质与精神、精神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大寨村的中心有一棵大柳树。旧社会,地主、富农经常在这棵柳树上吊打穷人,穷苦人把它叫作苦人树。土改后,贫下中农翻身做了主人,地主阶级被消灭了,有些贫下中农不知不觉地淡忘了过去的痛苦。有道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陈永贵为了使广大群众不忘阶级苦,经常地在大柳树下忆苦思甜,对提高广大群众爱国家、爱集体的社会主义觉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改造赵小和就是典型的事例:

一、第一次“想通”:是集体共同富裕还是个人发财?

贫农赵小和是个苦出身,旧社会他的处境用过去一句常言来概括,真是“天高没有他伸腰的权利,地大没有他立脚的地方”。他9岁死了爹,10岁死了娘,12岁就给地主贾太元放羊,以后又被连羊带人卖到了平定。

昔阳解放后,赵小和被他的哥哥赵大和找回了大寨。当时土改已经结束,他没有赶上土改时诉苦水、追穷根的阶级教育,再加上以前受党的教育很少,养成了自私自利的习惯。大寨办社后,派他给社里放羊。一天,陈永贵到地里劳动,发现羊跑到地里吃庄稼,却不见赵小和的影子。他“小和、小和”喊了好几声,怎么也叫不应。陈永贵觉得这里面有问题,就到山上去找,结果发现赵小和躲在山后一个石岩下编筐筐,却把羊丢在山上不管。

看到这种情形,陈永贵肺都要气炸了。这事若发生在别人身上,陈永贵肯定要大发雷霆。这天他正准备发作,转念又一想:赵小和过去和自己一样苦得很,从小没了爹、没了娘,孤苦伶仃的。他现在把集体的羊丢下不管,自己编筐想挣点零花钱,主要是平时对他教育不够,自己也有一定责任。想到这里,他的火气消下去大半。人们都说陈永贵粗暴,好训人,可是他的性格中更多的却是温情的一面。他心好心软,特别爱怜穷苦人,尤其是对赵小和这样和自己有着相同遭遇的苦命人,更是充满爱心。

气消以后,他走到赵小和跟前问:“小和,你是不是缺钱花?”

小和很干脆地说:“不缺钱,谁还怕钱多?谁不知道手里钱多了自在?人活一辈儿为了啥?还不是为了好吃好穿,图个清闲?”

陈永贵引导他说:“那么在旧社会你能不能吃好穿好?你是不是还想那个旧社会?”

赵小和一听,腾地一下站起来说:“谁还想那个吃人的社会?谁不知道旧社会数俺最苦?”

陈永贵说:“是呀!你既然不想那个吃人的社会,那么想吃好、穿好,钱从哪里来?是靠集体发展生产,共同富裕,还是坑害集体,个人发财,大家受穷,做第二个贾太元?”

经陈永贵这么一说,赵小和心动了,有点醒悟地说:“我学那狗日的贾太元做什么?”

陈永贵说:“你既然不学他,为什么丢下集体的羊不管,自己编筐卖钱?若是在旧社会,贾太元发现你这么干,他会怎么对待你?至少也要把你吊在大柳树上一顿饱打,对吗?”

赵小和从小在这大柳树下不知挨过多少打,一提起这棵大柳树,真是心如刀绞,痛哭流涕地说:“永贵哥,别说了。以后我不糊弄了,一定好好放羊。就看行动吧!”

赵小和在陈永贵的不断耐心帮助、教育下,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羊也放得越来越好。

二、第二次“想通”:既要爱自己的小集体,也要爱别人的大集体

随着生产的发展,大寨村很快富裕起来,就买回一套胶轮大车。村里第一次有了较大的运输工具,社员们高兴极了。为了选一个精明强干又喜爱牲口的赶车人,村里人提了不少人选,最后陈永贵选中了赵小和。

经过几年的成长,赵小和这时已经成了一个爱社如家的好后生。在他那张黑里透红的四方脸上,长着两只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宽宽的肩膀、像钢铁般坚硬的身板,都在告诉人们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劳力。他不仅人高马大,而且心灵手巧,说起话来洪亮有力。

赵小和学会赶车后,对三匹骡马特别喜爱,经常把它们洗得干干净净。人们都说赵小和确实变了,知道爱护社里的财产了。有人开玩笑说:“就是让小和去给社里拉白糖,他也舍不得舔一口。“

有一年秋天,赵小和往和顺送货,陈永贵托他给社里捎买四头耕牛回来。当小和买上牛从和顺往回走时,到了蔡岭上遇到一群牛。他赶着大车和牛走过后,牛群里有一头牛不知什么原因,竟然跟着小和买的四头牛回到了大寨。第二天,陈永贵到牛圈去看,发现多了一头牛,就问小和是怎么回事。小和说:“有一头是在蔡岭上拾下的。”

陈永贵说:“牛各有主家,还能拾得下?你说说到底是在哪里赶下人家的?”

赵小和生气了,说:“我在蔡岭上碰上一群牛,这头牛跟着我回来了,也不是我偷下的。我想赶回来就是咱大寨集体的财产,也不是我个人的。”

陈永贵听了又好气又好笑地批评小和说:“小和呀,你咋能说出这种胡涂话?和顺也好,大寨也好,都在搞集体,你还能光顾自己的集体,不顾人家的集体?人家的牛跟上来,你咋不给人家拦回去?你要不改,就不能让你再赶车了,你真丢咱大寨的人。”

赵小和受到批评后,开始想不通,和陈永贵顶了起来。陈永贵认为小和的觉悟毕竟还不太高,过去只考虑个人,不考虑集体,现在是只考虑大寨这个小集体,不考虑别的集体,算是比以前有了进步,但是还很不够。不过做思想工作要慢慢来,急不得,于是也没有过分批评他。

过后,陈永贵又不断和小和谈心。他问:“小和,你觉得给大寨的地主放羊和给平定的地主放羊一样不一样?”

小和说:“都是地主,哪有什么两样?还不是天下乌鸦一般黑。”

永贵说:“对呀!现在都集体化了,你说咱大寨的集体化跟和顺的集体化一样不一样?爱咱大寨的集体是不是也应该跟爱和顺的集体一样?”

赵小和想了想说:“我想通了,咱不应该坑人家和顺的集体。”

陈永贵说:“那赶回来的牛咋办?是不是给人家送回去,赔情道歉?”

小和说:“要送你送吧,让我给他送,没门儿!是它自己跟着来的,又不是我赶的。”

陈永贵为了照顾小和的情绪,就自己赶着牛往和顺送。刚走到留庄的大马路上,就遇到了和顺的寻牛人,那人已经打听到他们的牛在大寨,正准备到大寨去找。陈永贵把寻牛人引回村,吃了饭,说明了原委,向人家赔礼道歉,临走又赔了人家20多块钱的损失,这才把人打发走。

事后,陈永贵不断用这件事来教育赵小和和大寨的群众要树立集体主义的观念。可是不久,赵小和有一次赶上大车给县农机局拉钢材时,想到村里打农具正缺好钢,就顺手把一根钢材藏起来拉回村里,交给大队。陈永贵知道后,就问他钢材从哪里来的。赵小和说明了来由,并说:“县农机局钢材有的是,不差这一根。”

陈永贵听了又批评赵小和说:“县农机局代表的是国家,咱可不能随便拿国家的东西。”并要他第二天把钢材送了回去。

三、第三次“想通”:只有国家好了,大寨这个集体才能好

发生在赵小和身上的事情,让陈永贵想到了很多问题。赵小和先是沾集体的光,想个人发财,后是沾兄弟大队的光,想增加本大队的财富,现在又发展到讨国家的便宜。出现这些问题正是把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集体与国家的关系没有摆正,看起来都是小事,但关系重大。他抓住赵小和的问题在支部会上和社员会上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弄清了个人与集体、集体与国家的正确关系,对赵小和进行了严肃的批评。

赵小和终于从根本上想通了,他说:“我过去在大寨是放羊,到平定还是放羊,现在回到了大寨,牵上了枣红马,赶上了胶皮车,根本原因是国家的制度变了。国家要是穷了,咱大寨也富不起来,社会主义制度不能巩固,咱大寨的集体经济还有什么戏?”

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从此,赵小和完全变了,变成了大寨有名的爱国家、爱集体的模范社员。

1957年秋季,赵小和赶着一匹马从山上往村里驮玉米,走到山岔口的沟边,马尥起蹶子,一条后腿踏空,眼看就要跌到几丈深的沟里。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小和不顾生命安危,一个健步跨过去,用肩膀扛着马的肚子,使尽全力,把马顶了上来。马脱险了,赵小和的右腿却被压断,昏死过去。经过抢救,小和苏醒过来,第一句话就问马怎么样了。大伙说马很好,他才放心地笑了。陈永贵找来医生把小和的断腿接上,可是在基本痊愈以后,走起路来还是一拐一拐的。陈永贵疑心腿没有接好,带着小和到医院一检查,果真是把骨头接歪了。小和问能不能重新接,医生说,伤口已经长好,拉断了重接,人受不了。陈永贵对他说:“小和,你别急,你是为集体负伤的,村里人一定好好照顾你。”

赵小和摇摇头说:“永贵大哥,我不是怕没饭吃,我是想这样慢慢腾腾地干社会主义,怎么对得起党和毛主席?”

回到村里后,赵小和经过几天几夜的反复考虑,还是决定把腿拉断重接。他知道陈永贵肯定不同意他这么做,就把哥哥赵大和连同几个本家的叔伯兄弟叫到家里商量,要他们帮他把腿拉断,重接一次。大家一听都愣住了,说:“小和,你不要命了?这么做太痛苦,太危险了。”

小和却坚定地说:“我想好了。拉断了重接只痛苦一时,一下就过去了。拐着腿生活痛苦一辈儿,活着有啥意思?”

在赵小和的不断要求下,他们找来了接骨大夫。几个人抱着小和的腿,喊着“一二”,然后一齐使劲,只听“咔嚓”一声,长在一起的错碴骨头被拉开了。赵小和疼得冷汗直流,几乎要昏死过去,却没有叫唤一声。前来接骨的医生万分惊讶,捧着这条断腿的两手不住地颤抖,嘴里不停地赞叹:“我接了半辈子骨,从没见过你这样的硬汉子。”

小和的腿二次接住后,很快就长好了。这个小伙子再次精神焕发地出现在马车面前,甩着鞭子奔驰在社会主义大道上。他经常对人说:“只要我活着,就要拼命干。慢慢腾腾怎么能建成社会主义?”

不幸的是,在1964年大寨灾后恢复生产、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赵小和光荣牺牲了。

当时,大寨的生产建设和新农村建设非常紧张,赵小和负责赶着马车从离村三四里的金石坡往村里拉石头。赵小和经常对社员说:“现在是非常时候,必须拿出非常干劲。没有非常干劲,咋能挽回天灾的损失?”为此,他每天早出晚归,别人一天拉五六回,他拉七八回。有一次,在翻山下陡坡时,惊了牲口,大车出险,小和为了抢救辕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成为大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第一个烈士。

赵小和牺牲后,他前后思想转变的事迹不仅在大寨,也在全县传为佳话。

(作者:张怀英(1925~2005),“七七事变”后参加抗日工作。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村武委会主任、区委书记。1953年担任中共昔阳县委书记。本文节选自《大寨·陈永贵——我的回忆与思考》,小标题略有更改。)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10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