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老兵:被抓5个俘虏后 傲慢的美方代表低下了头

作者:佚名 来源:参考消息 2020-10-16 519

志愿军老兵被抓5个俘虏后 傲慢的美方代表低下了头

每天早晨7点,95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王凤和准时起床,洗漱后,先在自家门前的菜园里转转,除除草、浇浇水。然后吃早饭,收听、阅读当天的时事新闻。

虽已进入耄耋之年,老人耳不聋、眼不花,头脑清晰、身板挺拔,且极为健谈。在他的案头,摆放着已经被翻阅得有些破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一二零师师史》一书,红色的封皮十分醒目,书的最后一部分是“连以上干部烈士英名录”,王凤和几乎每天都会拿着放大镜翻看这本记录着他和战友们戎马生涯的史册。

王凤和说:“这些是我的战友,他们牺牲在朝鲜战场上,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他们。”

志愿军老兵:被抓5个俘虏后 傲慢的美方代表低下了头▲王凤和出国作战前留影(受访者供图)

“祖国的大好河山,我还没看够”

1950年5月1日,海南岛解放。

王凤和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的一名连队指导员,参与了解放海南岛的战役。

“解放海南岛后,我们的部队驻扎在广西北海,后来开始北上。战士们都是小伙子,行军路上,大家都很兴奋,盘算着全国除了台湾都解放了,自己该回老家了,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早点结婚娶上媳妇。”王凤和回忆起当年的情景。

行军途中,美国侵占朝鲜、美军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的消息传来,战士们群情激愤:“我们打了这么多年仗才建立了新中国,任何人再敢侵略,谁也不答应!大家都说,一定要保家卫国!”

王凤和所在部队奉命北上,战士们坐上火车,经过八天八夜长途跋涉,赶赴中朝边境的安东市(现辽宁省丹东市)。在安东经过两个多月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后,1950年10月19日晚,大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踏上前往朝鲜的征程。

“大概是晚上7点多,我们的部队上了鸭绿江大桥,大家对‘出国’感到很新奇,一边走一边聊天,很多战友说,没见过国外啥样子,这回去了要好好看一下。”王凤和回忆说。

连队副指导员王哲厚是山东莱阳人,和王凤和非常要好,他一边走,一边回头顺着鸭绿江桥望向安东。

“你不好好行军,老回头干啥?”王凤和问他。

“咱们祖国的大好河山,我还没看够啊,刚解放,还没好好走一走,看一看,就要出国作战了。”王哲厚告诉王凤和。

“那有啥,等咱把美国人打跑了,回来坐着火车看、坐着飞机看,把这中国大地看个够!”王凤和打趣说。他的一番话,使原本有些凝重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战士们精神抖擞,迈着齐整的步伐,向江对岸走去。

王凤和老人摩挲着出国前他和战友王哲厚合照的一张黑白相片,眼中泪光闪烁。当年的一幕幕重现眼前,老人心潮起伏。

“在第二次战役中,王哲厚牺牲了。他人特别好,也很负责任,他在连队管青年团,管纪律,还管炊事班,每天晚上临睡觉前,大家都躺下了,他还要在连队里到处看一看。打起仗来,也是敢拼敢杀,听到他牺牲的消息,我们都哭了……”王凤和说。

悲痛之余,战士们化悲愤为力量。为战友报仇、保卫好国家,成为他们心中最朴素的信念。这种信念和力量,支撑着战士们战斗到最后。

“67人啊,无一幸免”

进入朝鲜后,所到之处一片废墟,战士们的心情越来越沉重。看着一江之隔的邻国被美军轰炸得不成样子,他们一个个握紧了拳头。

“很多被飞机轰炸过的地方还在着火冒烟,我们一边走,一边想:这就是美国人所说的维护和平?”王凤和回忆说。

很快,王凤和所在部队和敌军不期而遇。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枪。在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顶住美军的狂轰滥炸,歼敌1.5万余人,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志愿军以战略上的后发制人和战役的突击性,给予敌人迎头痛击。

王凤和与战友们乘胜追击溃败的美军。“美军有的背包都扔了,棉衣都扔了,一边跑一边向我们开枪。就在这时候,我负伤了。”王凤和左手被流弹打伤,鲜血汩汩而出。“当时都杀红了眼,也觉不出疼,就觉得手上热乎乎的。”这次负伤导致王凤和小指失去功能,留下终生残疾。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王凤和被送回国内短暂休养,三个月后又重返战场。经过炮火的洗礼,他更加成熟,1951年5月开始担任第40军120师359团1营教导员。

志愿军老兵:被抓5个俘虏后 傲慢的美方代表低下了头▲王凤和讲起朝鲜战场上的往事,仍豪情满怀。(孙仁斌 摄)

除了在战场上和敌人殊死搏斗,平时,战士们还要修筑军事工事,借助地形地势,增强阻击敌人的能力。面对敌军的空袭、炮战,坑道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较常用的军事工事。

1953年2月开始,王凤和所在部队奉命到板门店一带搞坑道防御。5月27日下午1点多,在2连的二号坑道内,2排的33名官兵和46军派来的34名官兵正在熟悉阵地,准备换防。2连副连长高学义守在坑道口观测敌情,突然,几架美军轰炸机呼啸而至,高学义还没来得及向坑道内报信,几枚炸弹落下,坑道被炸出一个10多米深的大坑,高学义则被气浪推出10多米,昏倒在地。

两个多小时后,高学义醒来时,坑道已被完全炸塌,67名干部和战士全部被掩埋。高学义从地上爬起来,急忙向营部报告。得到这一消息,营部的战友们非常愤慨,作为营教导员的王凤和马上起身,要前往现场了解情况。

“营长、副营长要去,我不同意,我在这个营待的时间最长,我最熟悉情况,要去就是我去。”王凤和带领两名战士,挎上冲锋枪,向被炸毁的坑道进发。

途中,三人被美军观察哨发现,敌人随即向他们所在位置发射了一枚烟雾弹。

“不好,快找掩护!”王凤和拉起两名战士快速向附近一处事先挖好的汽车掩体跑去,三人刚躲进去,外面就响起炮弹齐发的声音。

“先前敌人发射烟雾弹,就是给他们的炮兵发信号,他们看到烟雾弹,就开始发射炸弹。炸开的炮弹铁屑比花生米大不了多少,在它附近,连一只蚂蚁都活不下来。”王凤和说。

为避免敌人再次袭击,三人在掩体内一直等到天黑。

“营长和副营长给2连打电话,听说我们一下午都还没到达,都以为我们已经牺牲了……”趁着夜色,王凤和带着两名战士来到2连,看到现场被炸的深坑和被掩埋的坑道,落下了眼泪:“67人啊,无一幸免……”

随即,王凤和在现场决定,从炮排1班、2班抽调士兵,重新组建2连2排。“2排没有被打光,永远不会被打光,我们必须坚守住这片阵地,兄弟部队什么时候来换防,我们什么时候把阵地完整地交给他们!”

“抓到美军俘虏,配合板门店斗争”

1951年7月10日,朝鲜停战谈判首次会议在开城举行。这是中美交战九个月后进行战略调整的结果,直到1953年7月27日双方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谈判一直在谈谈打打中进行。

王凤和回忆说,双方在板门店谈判期间,他所在团就驻守在军事缓冲区附近,但美军经常在缓冲区附近“搞小动作”制造事端。

时任外交部副部长、中央军委总情报部部长李克农受命率领停战谈判工作组,负责谈判工作。1952年7月,谈判斗争越发激烈,面对美国各种破坏谈判的举动,李克农要求志愿军在军事缓冲区附近抓捕美军俘虏,搜集美军破坏谈判的罪证。

志愿军老兵:被抓5个俘虏后 傲慢的美方代表低下了头▲1952年,王凤和(左)与战友在朝鲜板门店附近的坑道口前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在我的印象里,美国人向来是不讲理的,经常耍无赖、说假话,谈判时以势压人,他们总想着靠武力来吓唬人。”王凤和回忆说,谈判过程中,美军经常搞偷袭,甚至打死过我军的一名警卫排长,但在谈判桌上,他们以没有证据为由拒不承认。

“当时我们团负责防御,受命必须在一周之内抓几个美军俘虏,作为谈判活证,直接配合板门店斗争。”接到命令后,王凤和指挥战士们当天夜里就在军事缓冲区附近挖洞,设好埋伏,等待美军“入瓮”。

白天军事缓冲区一般比较平静,美军大多晚间出来行动。一连两天军事缓冲区静悄悄的。到第三天拂晓,小雨淅沥,浓雾弥漫,美军一个小分队偷偷潜入中立区我方一侧,早已埋伏在此的四组中国人民志愿军侦察员将其四面包围,截断退路,五个美国兵遭遇突然伏击,还未稳过神来,便全部成了我军俘虏。

“上级首长非常高兴,说你们抓到五个俘虏,相当于打了一场大胜仗!”老人开心地回忆道,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战场。

后来,团长李林一回来转述说,李克农副部长非常高兴,说我师及时抓到的俘虏,给谈判提供了活证据,给蛮横傲慢的美方代表以迎头痛击,迫使他们不得不低头认错,我军在谈判桌上又打了一个胜仗。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朝鲜板门店签署。王凤和所在部队也接到命令,撤离朝鲜回国。

“当时说27日晚上10点钟停止一切军事行动,上级要求我们回到营部后抓紧准备,限时离开朝鲜。我记得从团部回来的时候赶上下大雨,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敌人的飞机还在轰炸,到晚上10点,飞机没了,爆炸声也没了,一切军事行动都停了下来。”

7月29日,王凤和与战士们冒着雨踏上了回国的火车。

回国后,王凤和在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指挥系学习,1962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68年,作为沈阳军区正团级以上干部在北京接受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就没有今天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中国人热爱和平,但从不怕打仗。不管什么时候,只要祖国有需要,我们军人随时准备上战场!”王凤和说。

人物简介

王凤和,1925年出生,山东临沂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40军120师359团教导员、副团长等职务。后转任师后勤部长、师副参谋长等职务。曾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解放海南岛及抗美援朝等重大战役。荣获朝鲜政府颁发的三级国旗勋章。1962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71年在支援地方社会主义建设中,曾担任辽宁省绥中县委书记、锦州市工交部长等职务。1979年转业到地方工作,1985年离休。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5
0
2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