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尊敬:官话里面有“黄金”

作者:申尊敬 来源:察网 2019-08-04 1112

申尊敬:官话里面有“黄金”

官话的名声不佳有些年头了,提起官话就摇头,表示不感冒者时或可见。不爱听甚至反感官话的人,总认为领导们坐在主席台上讲的话一大二空,干巴枯燥,或者多是些正确的废话,听来味同嚼蜡,有人竟以“台上大讲,台下大睡”的方式拒绝官话。

这无异于制造冤假错案,至少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式的不负责任。官话当然未必句句是真理,也不可能句句都出彩,其中有些不接地气不够精彩的话,在所难免,不足为怪,也不必苛求。

社会在进步,历史很公正,官话自在大浪淘沙中,流传下来的必是精华。鄙薄官话, 甚至笼而统之地对官话嗤之以鼻,至少缺乏凡事皆应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

说话要说公道话,平心而论,官话里面有“黄金”,佳句古来出官家。

流传至今的历代名言,几乎句句出自情操高尚又文采一流的古代官员。例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诸葛亮的这句千古传诵的名言,写在《出师表》里。那可不是浪漫诗人李白在安史之乱后把牛皮吹上天的“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那是身经百战的三军统帅出征前在“血书”里凝重的誓言,宣示了“肝脑涂地,万死不辞”的忠诚,也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自信。这些著名的官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文化的瑰宝。

金子般的官话,是政治家和领导干部实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飘散着真理的香味,滋养着百姓的心田,可以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传颂千古,成为引领一政党、一民族、一地区、一单位的群众同心协力向前进的精神动力,激励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奇迹,让精神变物质。

毛泽东曾经是中国最大的官,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大的智者,他讲的话,自然就是官话,但他又是中国最杰出的文章大家和语言大师,漂亮文章和锦言妙语多得像天上的星星。再牛的国学家和文学家,面对他老人家泰山北斗般的思想语言成就,立刻会觉得自己的著作等身或得奖无数,渺小得如同沙粒 。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著述甚丰。他的文章讲话,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质量极高。“毛式”官话上接天气,下接地气,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常常洋溢着唯他才有的诗性美、哲理美,《毛选》里的文章,篇篇都是思想美文、政治美文。他的文章讲话,总能把思想美、政论美和文学美结合得天衣无缝,有时气势如虹,有时温润和煦,或让人闻之奋起,或使人如饮甘露,或令人茅塞顿开。他老人家的讲话和文章里的官话,不仅句句在理,而且金句迭出,还幽默风趣,生动形象,更让人回味无穷。那些让人叹服的金句,至今绽放着智慧的光彩,散发着神奇的魅力。现在50岁以上的许多人,还能数家珍般背出一串“毛主席语录”或毛泽东诗词,可见其影响的广大与深远,也可见其魅力之大。

用生动精彩的语言为自己的讲话文章画龙点睛,是“毛式”官话的一大特色。他的讲话文章,常有名段锦句。赏读《毛选》和他的若干文集,这样的例子屡屡可见。那一句“为人民服务”,只有短短五个字,简练到了极致,也通俗到了极致,但就把共产党是干什么的,也把共产党的初心和宗旨表述得简洁又透彻,胜过了古今中外无数政治家的千言万语,无疑是官话的典范。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魄,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妇女能顶半边天”……】

毛泽东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讲的诸如此类的官话,没有被岁月的风尘淹没,今天听来依然使人感到十分亲切又深受教益。

官话就一定枯燥无趣吗?毛泽东讲的官话,不仅一点也不枯燥,还常诙谐风趣,又发人深省,但绝无卖弄辞藻之嫌,更无哗众取宠之意。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巧妙地借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老九不能走”这句台词,为当时备受排挤的“臭知识分子”正了名。当年听传达的“老九”们,都被主席的幽默惹笑了,人人听了心里热乎乎,暖洋洋。六十年代初,他号召干部群众“不怕鬼”时说道:

【“难道我们越怕鬼,鬼就越喜爱我们,发出慈悲心,不害我们,而我们的事业就会忽然变得顺利起来,一切光昌流丽,春暖花开了吗?”】

这样的官话,幽默诙谐中闪烁着瑰丽的思想之光,谁不爱听?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以来的许多讲话,站位很高,落点很低,很接地气,春雨般润养人们的心田,屡屡红遍官媒和民间。 2014年5月4日,他在北京大学对青年学子们讲到价值观培养时说: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话虽不多,语重心长,像长辈的亲切嘱咐一样贴心暖心。在2015年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他满怀深情地说: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里,他用朴实的话语讲出了一个关于幸福的真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后来他又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这些催人奋发的话,已经成了新时期的流行语。

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复兴,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和使命,他宣示初心与使命的话语如诗如歌, 荡气回肠。在十九大报告中,他代表党中央讲道: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这些话高屋建瓴,直抵人心,说到了十几亿人民群众的心坎上,年轻人更是纷纷点赞。

古为今用,可以把古诗文言简意赅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更可以提高文章讲话的含金量。领导干部古为今用的水平高与低,可以检验其书卷气的多与少。习近平同志阅读古诗文下过真功夫,苦功夫,他从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典籍中披沙沥金,去粗取精,淘出许多好宝贝,融入他的讲话文章,用以评天下,谈为政, 论敬民,话信念,讲修身,说创新,议任贤,运用自如,妙趣横生。“位卑未敢忘忧国。”“计利当计天下利。”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一勤天下无难事。”“不日新者必日退。”这些沉睡在古籍中的先贤之言,一经总书记引用,就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成为激励干部群众在新时代干事创业的口头禅和精神动力,也创造了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新范例。

“天机云锦任我裁,巧接妙连新意来。”习近平用典, 看似随手拈来,实则大有深意,其妙在于古曲新唱,昭示当前。十九大结束后,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了元代艺术家王冕一首题画诗中的两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意地彰显了大国大党的自信,表达了从容清醒的定力,传递了埋头苦干的意志,让人们看到一个古老民族走向世界的气度、一个走过近百年历程的政党面对未来的胸襟。

领袖们的讲话含金量高,改革开放以来各地领导干部的官话金句也不少。“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干干净净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撅起尾巴干事,夹紧尾巴做人。”“有作为才能有地位。”。脱贫攻坚要“有水走水路,没水走旱路,水旱不通,走科技之路。”在人才问题上“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这些官话朗朗上口,生动活泼,内涵丰富,乐观向上,充满正能量,有的还不失幽默,是官话中的精品。这些新官话,来自在一线拼搏奉献艰苦备尝者,是实践经验的升华,也是他们从改革开放实践中悟出来的从政真经。这些经典官话,彰显了基层干部们面对改革发展难题时的一种态度,一种境界,一种情怀,一股劲头,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一种顽强不屈的敬业精神,一种求真务实的思想方法。如此精辟的官话,我们不嫌其多,唯愿更多。

为官话正名,是必要的。官话要争气,是必须的。官话里面有“黄金”,惜哉如今还不够多。

我们这个党是百年大党,执政已经70年,全人类仅此一家。我们不仅要有自己的一套思想理论,还要有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使其成为我们党统领人心,江山永固的重要软件。而这一套话语体系的核心要素,应当是既精警生动,又深入人心的“黄金官话”。

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党的几代领袖都为这座宝库贡献了许多珍宝,各级领导干部也应该有所作为,做出自己的贡献。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个领导干部,为官一任,给群众留下几段正能量的“金句”,也可称为一种政绩。

含金量高的官话,代表执政党的价值观,代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代表广大群众的心声,是时代的最强音,能够成为百姓的流行语,化为民心的融合剂,产生强大的号召力。这样的官话,多多益善。

官话是讲给群众听的,就得让百姓喜闻乐见。现如今,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变为大众化了,人们尤其是“九零后”“零零后”们对官话的要求变高了,“口味”变刁了,官员同志们也得面对现实,与时俱进,戒套话,说新话,说有自己特色和味道的话,不断提高官话的含金量,让官话“飞入寻常百姓家”。没有喜闻乐见,就没有深入人心,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也会大打折扣。

为官者,口若悬河易,话里含金难。增强官话的思想力、生动性和精彩度,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新课题,官员们也负有为官话这座宝库再添新宝的责任和义务。

领导干部的话风是作风的镜子,正所谓话风即作风。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不接地气,思想就会僵化,语言就会生锈,也难讲出群众听得进、记得住、传得开的话。你讲出来的话群众听了“没感觉”,那就是“说了也白说”。“说了也白说”,岂不是辛辛苦苦做了无用功?

领导干部文章讲话里的金句何处来?来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识万千人。能将这三者融于一身者,不愁口中笔下无金句。古今文章讲话里金句迭出的官员,几乎都是饱读诗书、阅历丰富又交际甚广者。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领导干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官话接地气、贴民心的一条阳关道。毛泽东语言的源头之一,就是生动鲜活的百姓口头语,其妙在于用得恰到好处,结果成了经典,例如“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句民间俚语,就被毛泽东用活了,用神了。如今,这句话又成了更多老百姓拿来说事论理的“普通话”。

领导干部要想话里含金多,读书学习之外,还须走出办公室,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接一接地气,贴一贴民心,听一听民声,采一些平民百姓语言中“含珠带露”的金句,为自己的思想和文章讲话“添彩”。放下官架子,交一些群众朋友,和他们打成一片,拜他们为师,汲取民间语言的精华,文章讲话中的套话就会由多变少,金句就可能由少变多。

讲好官话,不妨远学毛泽东,近学习近平。

2018年8月19日  初稿于西安  新华园

2019年5月8日改于北京大兴

8月2日改于长春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5
0
2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