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为解放新疆和田,这支部队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作者:张 虎 许必成 范进军 来源:解放军报 2019-05-14 2621

70年前,为解放新疆和田,这支部队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许必成 范进军

70年前,为解放新疆和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野战军第1兵团第2军第5师第15团官兵——

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70年前,为解放新疆和田,这支部队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1949年12月5日,第15团官兵开始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军和田。 资料照片

塔克拉玛干,维吾尔语的意思是“进去出不来”,该沙漠位于新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在荒凉和美丽之中蕴含着无处不在的威胁:沙漠属于干燥气候带,昼夜温差大,夏季酷热,温度最高可达60摄氏度;冬季严寒,温度最低可达零下30摄氏度。雨量极少,平均年降水不超过 100 毫米,最低只有四五毫米,而平均蒸发量却高达 2500-3400 毫米;沙漠风多而大,特别是风口地带,狂风到来,飞沙走石。

1

1949年9月底,新疆和平解放,但是在和田地区仍有一小撮反革命分子试图叛乱,上级命令刚刚到达阿克苏的解放军第1野战军第1兵团第2军第5师第15团尽快进入和田解放人民。时间紧急,部队选择史无前例的行军——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12月5日,第15团的1580名官兵,奉命从阿克苏出发南行,历经15个昼夜的艰苦行程,用双脚征服了被西方探险家称作“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在滚滚黄沙之中走出了一条胜利之路,为和田解放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当时,摆在第15团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条是沿公路经喀什、莎车到和田;另一条是过巴楚,顺叶尔羌河到莎车,再转走和田;第三条道路则是沿着和田河,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直奔和田。大部队没有汽车,只能徒步行军。走前两条路,都是通衢大道,沿途有人有水,行军自然方便,但是要绕五六百里路,多走五六天。走第三条路,意味着第15团的官兵要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间穿行,一场沙尘暴随时可能埋没整支队伍。而部队这么多人步行通过它,从古至今还是头一次。

时间,时间,最要紧的就是时间!

为了争取时间,早日粉碎敌人的阴谋,解放和田人民,部队大胆做出前人想都不敢想的决定:选择第三条道路——直线前进,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同时决定,由团长蒋玉和、政治处主任刘月率领一支小分队乘车沿公路先行到和田开展工作。

2

和田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是古“丝绸之路”南路必经之地,内连阿克苏、喀什地区,外与印度、巴基斯坦接壤。解放前,由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压榨剥削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人民生活困苦万分,是天山以南最闭塞的穷乡僻壤。纵然茫茫大漠,滚滚流沙,随时可能吞噬人们的生命,但一想到要去解放水深火热之中的和田人民,解放军官兵都斗志昂扬,二营机枪连战士郭光贵表示:“哪怕两条腿杆子走断了,我爬也要爬到和田去!”

部队要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消息传出后,阿克苏地区的各族人民都不遗余力地支援部队。各族群众给部队准备了许多大米、白面和马料以及100多顶帐篷、300多峰骆驼和200多匹马、驴。有经验的老猎人和商贩,也都争相报名要给部队当向导。各族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和鼓励,极大激发了第15团官兵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必胜信心。

12月5日清晨,天气晴朗,一轮红日刚爬过高高的白杨树梢,广场上、街道旁,成千上万的各族群众敲锣打鼓,跳着舞、唱着歌,欢送部队出征。一声军号响起,第15团官兵雄赳赳气昂昂,以无比高昂的革命英雄气概高喊着“穿过大戈壁,长征见高低”的口号开进了茫茫大漠。

3

在沙漠中行军,许多困难都是难以想象的。

官兵们全副武装,每个人都背负着1支枪、1把刺刀、40发子弹、4颗手榴弹,还有几斤干粮、一个行李卷。机枪连官兵的负重就更多了,在平地上走路都很吃力,何况是在沙地急行军,有些地方流沙没过脚脖子,简直是走两步退一步,几里路下来,浑身大汗。

一旦夜晚宿营,又奇寒无比,汗水霎时化作了薄冰,冻得人瑟瑟发抖。加之夜晚宿营帐篷不够,为了和严寒作斗争,官兵就创造了一些新办法:用柴火把沙地烧热,然后灭掉火,扒去炭灰一偎,就是一夜。还有一种办法是,在中间架起一堆火,由哨兵负责加柴,大家便一个挨着一个躺在火堆四周休息。

沙漠行军最容易坏鞋子,加之当时胶底鞋做得不结实,穿不了几天就大开口,有些战士索性忍痛光着脚走过了大沙漠。

迷路,是最常见的。在这茫茫大沙漠里,既没有道路,又分不出东南西北,稍不小心就会丢失人马。特别是夜间行军,弄不好就会把部队带错方向、遇到危险。团里就想了个办法:由走在前面的侦察连负责点燃篝火,隔一段一堆,队伍便朝着篝火的火光行进。

进入沙漠后,越深入,越难走。和田河是条季节河,夏天有水,冬天就成了干河,只有一些低洼处还残存一些水,也都结成了冰。部队沿着和田河进军,全靠低洼处残存的冰块解决吃水问题,常常只能喝苦水,有时根本找不到水。部队行军走了7天的时候,一直缺水,已经是两天没有喝上水了。第8天,部队凌晨3点多钟就出发了,到下午还是没有找到水。部队一直在抵抗干渴中前进,官兵一个个嘴唇干裂。下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有些战士身上奇怪地长出了一些小红点子,还有几个战士因缺水已经开始虚脱,只能用担架抬着走。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死水潭,尝了一口,是腥臭的苦水,只能继续找。直到天快黑时,才终于找到可饮用的淡水,官兵高兴得在沙漠上蹦了起来,相互拥抱在一起。这一天,部队在沙漠里竟走出了180多里。

沙漠中行军最可怕的就是风暴。部队行军的第10天上午,天空便开始弥漫着沙尘,风扬起沙粒吹打在人脸上隐隐作痛,只有戴上防风镜才能勉强地往前挪动。不一会儿便狂风大作,顿时黄沙滚滚,遮天蔽日,睁不开眼,站不稳脚,辨不清方向。骆驼卧地发出了恐惧的哀吼,不少马驴被狂风卷走,战士们手挽手以免被风刮走。风速在逐渐加大,官兵只能背朝风向原地蹲下。不知过了多久,风小了,太阳出来了,蹲立在沙海中的官兵像一座座沙雕。

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全团官兵团结一致,互相帮助。黄沙蔽日,无路可循,他们就借着指北针的指引摸索着向前走;喉咙冒火,没水解渴,他们就含上一口马尿,润一润嘴唇,接着向前走;马垮了,他们扛起小炮、背起电台,还是照旧向前走;脚烂了,他们裹一块破布,咬一咬牙,你搀着我,我扶上你,还是一股劲地向前走。一口水,他们要端给最渴的同志去喝;一粒仁丹,他们要塞给最弱的那个同志……

刘来宝,个头不高,肩上挑着个磨得精亮的扁担,行军起来精神抖擞。每到宿营地,他总是边做饭边给大家来一段陕西秦腔,连队战士都喜欢他。部队凌晨3点出发,刘来宝每天都比大家早起1个多小时做饭。

战士郭海不仅是一个舍己为人的好战士,还是个出色的鼓动员。一次,部队行军两天没喝上水,官兵在沙漠里走着,只觉得喉咙里冒火,嘴唇干得生疼。郭海为了激发官兵的行军热情,鼓励部队赶快走,跑到队伍前面说起了快板儿:“同志们,快加油!要喝开水别发愁,我这没有前边有,咱们还是快点走!”过了一会儿,他又出现在队伍中间,敲着他的洋瓷碗吆喝起来:“你往这里看哪!你往这里瞧!这就是咱们五连不掉队,帮别人、背双枪的杨三保……”大家不禁按住干裂的嘴唇笑开了。

只可惜,一营二连排长李明,却没能走出这次沙尘暴,永远留在了沙漠……李明患有严重的胃病,从阿克苏出发时,本来决定让他跟着团长坐汽车走,但是他怎么也不愿意,他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不能叫我丢下自己的战士。”行军前几天,他强忍着胃痛,整天有说有笑,帮助战士背枪,给大家讲长征故事、讲南泥湾生产……晚上,胃痛得睡不着觉,他便轻轻爬起来,给火堆加柴,为战士的水壶添水,帮助战士把穿破的鞋子补好……就在部队遭遇大风暴的这一天清晨,李明还依然忍痛跟队行军,后来风沙越来越大,他的胃痛得越来越厉害,没过多久腰就直不起来了。很快,虚弱的他被漫漫黄沙埋没,再也没有起来……

4

 

70年前,为解放新疆和田,这支部队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 资料照片

蒋玉和与刘月所率领的先遣分队,经过4天的乘车行军,于12月6日到达和田。一些反动分子表面上拥护起义、欢迎解放军,暗地里则刺探我方情况,企图对先遣队下毒手,以实现他们叛乱、割据的目的。果然,几天后的一个晚上,一名群众悄悄跑来向先遣队报告了敌人的阴谋。蒋玉和与刘月当即决定派人给大部队送信联系,同时机智地与反动分子展开周旋。

当时, 大部队连续跋涉了12天,已经走出了沙漠的中心地带,到了一个叫阔什拉什(肖尔库勒)的村子,这里有水也有人家,大家都很高兴,原想可以在这里休整一天。就在大家准备吃饭的时候,接到了团长蒋玉和送来的信。得知情况紧急,官兵来不及吃饭,就着手继续向和田进军。

团里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把群众支援部队的马匹集中起来,组织一个骑兵队,由参谋高焕昌率领,以最快速度赶到和田,粉碎敌人的阴谋。当骑兵队12月19日晚接近和田城后,高焕昌参谋带领骑兵队,绕城奔跑了好几圈,制造声势,迷惑震慑敌人。

同时,大部队为了增援和田,不顾长途行军的辛苦和劳累连夜开拔,两天时间强行军400多里。

12月20日,大部队抵达距离和田不到20公里的英艾日克。根据上级命令,大部队原地休整待命,观察和田动静。如果敌人胆敢进行暴乱,火速进入和田坚决回击。

5

第15团官兵用昂扬的斗志,同风暴、流沙、干渴、严寒拼搏,历经千难万苦,连续15个昼夜在沙漠行军1500多里,终于到达和田。

12月22日,部队举行了威武雄壮的入城式。这一天,古老的和田城沸腾了,两万多名各族群众载歌载舞,热烈欢迎第15团官兵浩浩荡荡开进和田古城。12月25日,在和田城边的大广场上,举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和田庆祝大会。从此,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部的这一片沙漠绿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为了表彰第15团进军和田的胜利,12月25日,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和政治委员习仲勋特向第15团发来褒奖电报。电报称:“你们进驻和田,冒天寒地冻,漠原荒野,风餐露宿,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进军纪录,特向我艰苦奋斗胜利进军的光荣战士致敬!”

而后,这支部队执行上级首长的命令,迅速派出一个连队开往祖国边防线,从国民党军手中接过了喀喇昆仑山边卡的保卫任务。接着,又抽调出100多名干部参加地方工作,改造反动政权,建立地方党组织和新的人民政权。1954年,新疆成立生产建设兵团,这支英雄部队的千余名官兵就地转业,在亘古荒原中建立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14师第47团,开始了边疆生产建设。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8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