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为什么反对马克思?

作者:通吃岛岛主 来源:新潮沉思录 2018-08-01 3370

胡适为什么反对马克思

通吃岛岛主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是五四运动最重要的几位领袖。前两位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可胡适却走上了完全相反的道路,反对马克思主义,坚决拥护蒋介石。

在日本侵华的十多年里,他始终坚持认为,日军入侵的原因是中日两国之间有仇恨,所以我们要尽量用和平外交的方式化解仇恨,而不是武装斗争。而对共产党,则应该赶尽杀绝,因为他们是“一群残破无力的土匪”。

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蒋介石不抵抗的行为,被他称为“五年的忍辱不战,所求的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整齐的步伐,充实的力量”;而那些坚持抗日的爱国青年,则被胡适称为“知识幼稚的青年”“情绪太兴奋,忍耐心太薄弱,不明了事实……总疑心政府的领袖有对不住国家的地方”。(胡适:《张学良的叛国》)

胡适为什么反对马克思?

胡适为什么会和陈、李二位走上完全相反的道路?答案就在他的人生经历中。

胡适这样回忆童年: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甚么地方,我总是文诌诌地……大人们鼓励我装先生样子,我也没有嬉戏的能力和习惯,又因为我确是喜欢看书,故我一生可算是不曾享过儿童游戏的生活。每年秋天,我的庶祖母同我到田里去「监割」,(顶好的田,水旱无忧,收成最好,佃户每约田主来监割,打下谷子,两家平分。)我总是坐在小树下看小说……我在这九年(一八九五── 一九零四)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

我在这九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

很正常的童年生活吧?和我们差不多。但是请大家注意,这是1895-1904,不是1995-2004.

胡适作为19世纪的90后,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他的童年和我们这批20世纪的90后的竟然没什么不同。所以童年的胡适对于中国民间的疾苦、中华民族的苦难,并没什么感受。

之后不久,胡适就去了上海读中国公学,同学们大都是原留日学生,他们因为抗议日本帝国主义而临时回国。在上海除了读书,胡同学也学会了喝酒打牌逛窑子,简直比现在的大学生还放飞自我。

胡适的“打牌日记”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其实他日记(以及文集)中“逛窑子”的部分也有很多。都说“黄赌毒不分家”,胡适同学开始是被一个叫何德梅的同学叫着打麻将,慢慢就发展到叫鸡:

从打牌到喝酒,从喝酒又到叫局,从叫局到吃花酒,不到两个月,我都学会了

刚开始胡同学还不太好意思,还有过悔恨。可是身体毕竟是诚实的,一次一次地,他愈发轻车熟路,甚至带着其他萌新去嫖。比如云中鹤,不对,徐志摩就给陆小曼解释,我又犯了每个男人都会犯的错误,但这不是我想嫖,而是胡适之等人硬拉我去嫖的啊。

……晚上,某某等在春华楼为胡适之饯行。请了三四个姑娘来,饭后被拉到胡同。对不住,好太太!我本想不去,但某某说有他不妨事。某某病后性欲大强,他在老相好鹣鹣处又和一个红弟老七发生了关系。昨晚见了,肉感颇富……

不仅仅吃喝嫖赌,胡适同学还酒后滋事殴打巡警,最终被关进局子。潇洒之极啊。

胡适为什么反对马克思?

再过了几年,胡适就考取了公费留学,去美国读书了。

客观地说,胡适在美国读书比较刻苦,不像在上海那么浪荡。他成绩很好,在日记里常常对此颇为自得。

另一方面,庚子赔款给留学生们的钱很多,这让胡适在美国读过了非常滋润的几年。在国内念书时,他还常常拖欠房租借钱赊账,到了美国完全成了大爷,那钱是花也花不完,衣食住行都要高标准。

读了大概7年,胡适就回北大当了教授,然后是文科学长。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胡适成为驻美国大使,中国人民最苦难的时刻,他又回到了美国。当然,安排他当驻美大使也是为了抗日,只不过客观上,中国人民最苦难的时刻,他确实在美国生活。胡适为什么反对马克思?

作为大使的胡适,想到的办法是用演讲的方式激起美国人对日本的仇恨,以此帮助中国。于是他在美国举办了巡回演讲,成为明星。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胡适觉得自己的演讲奏效了,于是辞去美国大使的职位。

如果说这几年他待在美国是为了抗日,那42年之后的事情就没法解释了。

因为胡适并没有回国。

抗日战争可还没结束啊,日本人还在中国的土地上扫荡三光烧杀抢掠,胡适则继续留在美国,全美讲学,顺便搜罗了26所大学的博士学位。

美国当时也在打仗,所以物资也很紧缺,搞计划供应。但胡适已经是学术明星,日子过得相当滋润。赵元任的老婆曾经记录,1944年胡适在纽约讲学,离他家不远,

“因此几乎每天都要到赵家至少吃一餐饭。胡适有个嗜好,喜欢吃大块的肉,可计划供应的牛肉根本不够他吃。杨步伟只好买马肉,每天做红烧马肉给胡适吃,还把多买的马肉做成肉松,让胡适带回去下酒,只是没告诉胡适这些菜都是马肉做的,胡适吃后直呼好吃。后来赵元任夫妇请胡适到哈佛大学教职员俱乐部餐厅去吃“马扒”,胡适吃后说,别的都好,只是马肉有点酸。杨步伟这才告诉他,这几个星期他吃的红烧肉都是马肉做的。胡适摇摇头,才回过味来,连说中国的烹调真好,杨步伟的烹饪更好。”

同样是1942,河南爆发大饥荒,受灾人数超过1000万。

同样是1942,日军加强“扫荡”,在整个华北实行“三光”。男人死在战场上,老弱妇孺被机枪处决甚至活埋。

也同样是1942,著名民国大师,26所大学的名誉博士胡适先生,却远在太平洋另一端。他到处走穴讲座,担任美国学术界多重顾问,同时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渡过了人生中最辉煌的时期。这日子过的,比现在的访问学者们还惬意。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一年后,胡适回国,任北大校长。

胡适为什么反对马克思?

1943年1月3日的胡适日记,记录了他被聘为美国学术界的研究员和顾问。辞去大使后的几年,胡适每天基本上就是读书治学、各种饭局、学术走穴、看戏看电影等等,几乎没有看到任何与中国时局相关的记录。

一个人,童年只专注于两件事,读书、写字,闲暇时间看小说。大了一点就去上海念大学,并且过着吃喝嫖赌的丰富大学生活。然后去美国留学,拿着丰厚奖学金一直读到博士,回国任教、当系主任、院长,再然后转入仕途,做外交大使。之后又转回学术界,在美国当访问学者,每天研究研究学问,讲讲课,和朋友聊聊天,吃吃喝喝。

这种生活,是当今大城市中产以上家庭的80后90后们才可能拥有的。可胡适博士提前100年就享受了。

有句鸡汤是这么讲的:

所有幸福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如果没有,那一定是有人替你承受了这些代价。

100年前,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有那么一群人主动放弃了唾手可得的优渥生活,与四万万同胞一起承受这深重的苦难,并且致力于将他们唤醒、组织起来,为民族和人类的未来而斗争。

还有的人,却提前一百年过上了现代化生活,整日读书写字吃喝玩乐,快活似神仙。

100年后,知识分子们觉得第二种人与他们经历相似,极有共鸣,称之为“厚德君子”“温柔敦厚”“抱热忱以鼓舞人,怀谦虚以礼下人,存慈爱以体恤人”。

而真正替后人承受代价的第一种人,反而被批判“没人性”。

胡适博士为什么没有信仰马克思主义?

可能因为他是26所大学的博士,懂得比较多吧。毕竟,马克思也只有一个博士学位。

97年前,有一群人牺牲自己,替民族乃至人类的未来承担代价与苦难。

2018年7月1日,谨以此文献给他们。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6
0
0
12
1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