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虚无”革命榜样的策略、目的及后果

作者:杨 婷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7-06-02 875

历史虚无主义虚无革命榜样的策略、目的及后果

 

【内容提要】英雄人物作为革命榜样的群体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一个国家的精神标签,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历史虚无主义以形而上学代替辩证的方法论,以抽象的人性论代替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以唯心主义的先验论代替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以碎片的、剪裁的“历史史料”代替历史研究“必须从既有的事实出发”的原则,对榜样人物随意涂抹、肆意篡改,极尽虚无之能事,其手法是卑劣的,其目的是不纯的,其后果是严重的。历史虚无论者竭尽所能地贬损榜样,其实质却是剑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剑指社会主义制度,剑指共产主义的光辉旗帜,意在摧毁我们的精神高地,否定党领导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揭批历史虚无主义,捍卫榜样人物的合法性,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就是捍卫我们的价值观,就是守卫我们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

榜样是时代的楷模,道德的标杆,精神的载体。榜样的精神已经注入我们国家的血脉,构筑起民族的灵魂,成为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历史虚无主义从虚无英雄榜样的作用入手,宣扬“告别崇高,告别英雄”,试图打碎民族的根基,摧毁人们的精神高地。他们以质疑来颠覆正统,用嘲讽来戏谑严肃以戏说来解构经典,用荒诞来替代正说,通过多种策略丑化、虚无榜样。

一、“虚无”革命榜样的策略

历史虚无主义虚无榜样是随意和任意的恶搞,是假借学术研究的外衣,实现其政治意图。历史虚无主义借助各种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策略,抢占话语空间,竭力贬损和矮化榜样。

1.声东击西

声东击西,源自《通典·兵六》:“声言击东,其实击西。”历史虚无主义以“还原历史真相”“公正评价”榜样为幌子,其实质是为了诋毁榜样这个英雄群体,消解革命榜样的合法性。

革命榜样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承载着民族的情感、历史的记忆和时代的印记。榜样的先进事迹在我国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历史虚无主义者利用网络新媒体恶搞、丑化革命榜样,表面上,是为了“唱衰英雄”、哗众取宠,实则是以质疑先进人物的事迹、品质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借以否认革命榜样的精神品质。比如,被毛泽东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在网络上就被恶语诬蔑为“红军连长的小三”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也被歪曲为“渗死于乡亲们的铡刀下”。站在新的时代以新的视角重新认识榜样无可厚非,对刘胡兰个人情感的关注也符合情理。但历史虚无主义以碎片的、经过剪裁的“历史史料”甚至谣言来攻击榜样、抹黑英雄,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历史研究的根本原则。从刻意渲染刘胡兰丰富的情感经历,发展到否认刘胡兰精神的高尚性,进而否定“刘胡兰”作为革命榜样符号的合法性,这正体现了历史虚无主义声东击西的策略。历史虚无主义声言“反思历史”“求历史真相”,恶搞革命榜样,实则隐藏着否认革命榜样、颠覆正史的真实意图,实乃“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恶意中伤

吹毛求疵,恶意中伤,作为一种简单化、绝对化地歪曲事物本质的一种使俩,

与实事求是根本对立。其实质在于怀揣歹毒的用心,把细小问题肆意夸大,将无关紧要的小事提升到吓人的高度。

历史虚无主义攻击革命榜样的这种策略就是将英模人物生活中的细节无限放大,小题大做将历史枝节放大为全局问题,并不加区分地蓄意渲染将革命榜样的失误加以无限夸大、丑化,大做文章。如雷锋买了一块手表,穿件皮夹克就是奢侈浪费,搞小资情调刘胡兰谈场恋爱,就是大逆不道。革命英模人物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也是由普通人成长起来的。在从普通人成长为革命榜样的过程中,有些不足或缺点恰恰是个人成长中难免的事。作为年轻人,雷锋也有对时尚的需求,合情合理。历史虚无主义偏偏抓住雷锋的这些生活琐事,恶意喧染,无限夸大,而大搞批判,以此质疑雷锋精神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更有甚者公开造谣《雷锋日记》皆为造假。

英模人物都是站在大地上,脚上也会沾些尘土。可贵的是,雷锋从不避讳自己的缺点。一位老领导看到雷锋穿皮夹克的照片,回信批评了雷锋。雷锋读后非常惭愧,就把那件皮夹克收了起来,并为那次冲动的消费自责和自省。雷锋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恰恰说明他对待自己行为的正确态度,恰恰印证了他的成长轨迹:从平凡到伟大。但历史虚无主义借这些缺点大做文章,甚至专门去搜集、罗列榜样的缺点或不足,以缺点否定优点,攻其一点,不看本质。进而否定榜样本人,上升到所谓大是大非问题。历史虚无论者罔顾历史事实,无限放大英模人物的某些不足或缺点,甚至把一些正常的人生需求说成是品质问题,把生活中的不足说成是主观故意,把私人情感上升到所谓立场问题,其真实意图可谓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3.本末倒置

本末倒置,出自朱熹《朱文公文集》:“昨所献疑本末倒置之病”。意思是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关系弄颠倒了。历史虚无主义解构革命榜样人物常常采取本末倒置的策略。

人无完人,英烈和领袖人物也是人,任何人都有两面性: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优点的一面和缺点的一面。用革命榜样人物的缺点遮蔽、否定其优点,用次要的一面否定主流和本质的一面,是本末倒置,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一贯策略。比如,一些网络文章以“白求恩脾气古怪”“暴戾”为由,否认白求恩精神的高尚。还比如,他们对毛泽东的评价也是完全不讲辩证法。众所周知,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和建设时期的功劳无以伦比,是一代伟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已有科学定论。纵观毛泽东的一生,确实出现过一些失误,对此,党内有决议,人民有共识,历史有评价。“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中有失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邓小平曾指出:“对于毛泽东同志的错误,不能写过头。写过头,给毛泽东同志抹黑,也就是给我们党、我们国家抹黑。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历史虚无主义者则置历史事实和定论于不顾,无限夸大毛泽东的某些失误,主次倒置,企图从根本上丑化、抹黑和妖魔化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其罪恶目的就是通过否定毛泽东来否定中国共产党,否定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从本质上看问题,这是我们评价历史人物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也是评判榜样人物和历史人物的基本态度,更是回击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武器。我们首先要充分尊重、肯定和如实地评价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革命功绩和伟大的、高尚的革命风范,同时,也不讳言他们的某种失误或不足。我们党对任何人的错误都从不避讳,从

不姑息,而是勇于正视。只有正视错误才能更好地避免犯错误,改进工作,以利于夺取更大的胜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

4.混淆是非

混淆是非,出自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八回:“绍是非混淆,公法度严明,此文胜也。”意思是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混淆是非的策略体现在对英模人物的评价上,就是把假设当前提,是非不分,任意颠覆英模人物的正面形象。历史虚无主义一方面极力贬损、攻击和否定我们党树立的先进典型,另一方面却对已有历史定论的反面人物、卖国贼大肆美化、歌颂。如开历史倒车的袁世凯,被美化为对中国实现近代化贡献最大之人,孙中山则被错误地评价为有强烈的领袖欲,让出临时大总统,不是那么心甘情愿汉奸卖国贼汪精卫彻底被洗白,“蒋介石和共产党能在八年抗战中生存下来,靠的并不是国共两党军队的顽强抵抗,而是靠汪精卫的‘卖国’解围”,而邱少云、董存瑞等英雄人物,则被丑化为狭隘偏执的历史小丑。这类混淆黑白、颠倒是非的荒诞论调,实质上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惯用伎俩,目的是通过丑化英模人物,颠覆人们正确的历史观。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应该放在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我们要走进历史,既要看到历史的局限性,又要看到历史人物的行为、品质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性。还要走出历史,不为历史细节和人物的主观感情所迷惑和制约,要有大视野、是非观。离开了历史背景的宏观视阈、历史过程的整体维度,就会断章取义,把假设当前提,就会对英模人物形成片面的、主观的认识。历史不容假设,假设的历史只能是主观猜想和任意嫁接。历史虚无主义把错误当成真实,把调侃当客观,忠佞颠倒、指鹿为马,实在是荒诞至极。

5.简单比附

将革命榜样人物与普通人简单比附,将过去的人物与今天的简单比附,从而否定革命榜样人物的历史贡献。这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又一策略。比如,历史虚无主义者质疑: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雷锋写出如此美妙的佳句,你信吗反正我不信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你能吗反正我不能丛飞身患绝症却把用于治病的钱捐了出去,你做得到吗反正我做不到。

将革命榜样与普通人进行比较,可以突出其平凡的一面,具有可效仿性也可以体现其高尚的一面,具有激励性。如学雷锋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但历史虚无主义者却将革命榜样人物与普通人简单比附,表面上打着人性关怀的旗号,扬言以普通人的视角审视革命榜样,实则为质疑和否认革命榜样的高尚性寻找托辞。这种简单比附抽离了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否认人物的时空限制,以实用主义或者主观主义的标准将人物进行抽象的比较,得出革命榜样不真实或革命榜样难以效仿的错误结论。如说黄继光堵枪眼故事假度太高董存瑞为什么牺牲因为被炸药包上的两面胶粘住了:丛飞资助的是一群白眼狼,得不偿失丛飞自家还贫困,还要捐助别人,不孝顺等。这些奇谈怪论的实质就是以普通人较低的标准来解构崇高,以今天的价值标准衡量前人,如果不正本清源,很容易滑向历史虚无主义。对比革命榜样人物与普通人物,要放在具体时空视阈内。比如,雷锋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只有小学文化的追求,学历不能与水平完全画等号。再比如,虚无主义者质疑:邱少云被火烧违背生理学常识,根本不可能邱少云身上着火,只要打个滚就能活命。我们要客观分析邱少云的身份。生命诚可贵,军令如山。邱少云作为尖刀班战士,他的行为关系到

整个行动的胜败。而且生理学常识不能解释的问题并非不存在,医学上很多奇迹就是最好的证明。邱少云的高尚之处,就在于他视革命事业胜于自己的生命。邱少云当年的排长亲述当年的火烧过程,击破了谣言。同样,对待丛飞的事迹,我们也不能用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标准来衡量。尽管他在物质上是贫乏的,但他的精神是富足的。丛飞的高尚行为并没有众叛亲离,而是得到了父母和爱人的支持。历史虚无主义将市场经济的交换原则、功利标准搬用于一切领域,用物质利益衡量精神价值,用狭隘的功利意识替代道德动机,从而抹杀榜样行为的无私性和品质的高尚性。

6.选择性虚无

任何时代的英模人物的榜样都往往承载某一方面的精神和价值追求,绝不是说他们在每一领域都是学习的榜样。如最美妈妈,最美大学生,最美教师等。然而,历史虚无主义打着“考证细节”“追求真实”等旗号,有意忽略某方面,偏偏找榜样的“软肋”入手,将其先进事迹置于一边,如说江姐是小三,婚姻生活不道德,赖宁是富二代等或者对历史有定论的反面人物,专门吹嘘“功”,加以美化,却闭口不谈其大“过”,如说李鸿章是大功臣,汪精卫则为人诚实、不贪钱财,特别是在个人生活方面,不抽烟、不酗酒、不赌博、不近女色,非常清高,在国民党内是类似于“圣人”的偶像,是大家非常尊敬的革命老英雄等。历史虚无主义者对革命榜样的虚无有着明确的取舍标准。历史虚无主义是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即选择性虚无。他们虚无的是革命榜样的精神品质和先进事迹,却对榜样人物的情感、身份地位胡编乱造、添油加醋他们虚无反面人物的“过”,极力美化反面人物的所谓“功”。众所周知,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即把历史人物看成特定阶级的代表,将历史人物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研究,而不能仅从抽象的人性角度、超阶级的标准去评判。榜样人物并非十全十美,榜样也有层次、等级之分,如圣人、英雄和其他道德典范。历史虚无主义乘“虚”而入,以圣人的境界苛求榜样人物,或者以生活琐事质疑榜样人物,以道德伦理否定榜样人物,这种低俗的恶搞、庸俗的解构,是为了使榜样人物蒙尘。

二、“虚无”革命榜样的目的

古人云:“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虚无主义者拿榜样人物说事,绝不是为了澄清事实,还原历史真相,而是有着深层的政治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揭示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煽动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然而这些目的并非一目了然,而是隐藏在历史虚无主义的“还原历史”“考证细节”“公正评价”的学术外衣下,渗透在种种阴谋中。实际上,历史虚无主义绝不是学术探讨,而是一种有着明确目的的政治思潮。揭露历史虚无主义虚无革命榜样的实质,必须抽丝剥茧,层层剥离,透过表层目的追溯其终极目的。

1.表层目的

虚无革命榜样,其表层目的是通过否定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而否定革命榜样本身。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是革命榜样的载体,榜样人物的光辉形象主要通过生动、真实、广为传颂的先进事迹彰显出来。历史虚无主义者从虚无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入手,通过过度渲染、捏造事实来质疑其先进事迹的真实性,如历史虚无主义者诋毁狼牙山五壮士不是跳崖壮烈牺牲,而是顺着崖壁溜了下去。历史虚无主义者还以个人主观、随意的标准歪曲历史,进而否定榜样人物事迹的先进性,

如他们指责林则徐销烟抗英得罪英国人,才导致了鸦片战争,造成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历史虚无主义极尽所能,无论是从生活细节上苛求榜样人物、从生理常识上否定榜样人物,还是从道德伦理上质疑榜样人物、以绝对的价值标准衡量榜样人物,目的都是为了否认榜样人物、消解榜样人物的作用。

“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历史虚无主义虚无了榜样的先进事迹,摧毁了榜样人物的高大形象,也就消解了榜样人物的合法性。

2.中层目的

虚无革命榜样,其中层目的是通过否定榜样人物进而否定榜样人物身上所代表的价值观念。榜样人物所代表的价值观念,既是榜样人物的精神精华,又是国家精神的血脉既是善恶美丑的标准,也是社会进步的精神指引。历史虚无主义千般诋毁榜样人物,其实质就是要消除这种价值观念的影响力,引发人们思想的混乱,倡导价值虚无主义。如历史虚无主义者宣称:论起祸国殃民,林则徐绝对位列三甲,甚至很可能夺去状元的桂冠三元里抗英事件,其实经过了长期的演绎加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是“发疯发狂,丧失理性”的行为。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不仅否认了榜样人物本人的正义之举,更否认了榜样人物身上所承载的爱国精神、民族大义,导致“侵略有功、防抗有罪”,“告别革命,回归改良”的伪价值观念大行其道。“一切民族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历史虚无主义虚无了榜样人物,抽空了榜样先进性的内核,也就否认了革命榜样的精神引领作用。

3.深层目的

虚无革命榜样,其深层目的是通过否定榜样人物身上所承载的价值观念进而否定时代的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革命榜样承载的价值观念与时代的主旋律内在相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相通。革命榜样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革命榜样及其事迹所凝聚的民族感情、历史记忆以及所承载的价值观念,深藏于人们心中。这些价值观念铸就了民族的魂魄,夯实了民族文化的根基,凝聚了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和重要内容。然而,历史虚无主义置时代要求于不顾,置人们的期盼于不顾,打着价值中立的旗号,以价值重估为由,从事政治阴谋之勾当。他们故意将榜样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价值理念与时代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割裂,片面强调所谓的人性和本能。比如,当下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中国梦、弘扬中国精神成为时代主旋律,然而有些人对感动中国人物、最美人物的评选说三道四,将其解读为精神洗脑,营造虚假景象,实质上就是与主旋律背道而驰,以阴暗的心理否定社会对于真善美的呼唤。

“弘扬先烈精神,也是在观照现实”。历史虚无主义虚无了榜样人物身上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否认了榜样人物精神的价值导引,也就破坏了时代的主旋律、消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终极目的

虚无革命榜样,其终极目的是通过否定时代的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来否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动摇我党的执政根基,颠覆社会主义制度。

榜样人物通过无言之教承载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借助人物之美传播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一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否定,民族的价值支撑就会坍塌,精神高地就会遭摧毁。当一切美好和高尚遭质疑、被否定,我国难免重蹈苏联的覆辙和噩梦。殷鉴不远。“苏联女英雄”卓娅·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视死如归的精神本应被铭记,然而,50年后她

却被她的同胞们拉上行刑台,接受审判。今天,我国的历史虚无主义者对英雄人物的疯狂进攻,打倒英雄人物只是个幌子,终极目的是通过“毁人之史”来抹黑中国共产党的形象,颠覆社会主义制度。英雄被推倒了,榜样人物的事迹还有几人记忆榜样人物的行为被否定了,革命榜样的精神价值还有几人传承

英雄不仅需要学习,需要关爱,也需要我们来捍卫。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近代以来,一切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一切为中华民族摆脱外来殖民统治和侵略而英勇斗争的人们,一切为了中华民族掌握自己命运、开创国家发展新路的人们,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国家荣光。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他们建立的不朽功勋。”虚无革命榜样的背后,是射向我们民族精神的子弹,是毁灭我们美好生活的毒品,是颠覆我们国家政权的炸药。捍卫革命榜样,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就是捍卫我们的价值观,就是守卫我们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

三、“虚无”革命榜样的后果

英烈的榜样作用是时代的鲜活记忆,革命榜样身上所体现的高尚品质、崇高精神已融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中,成为激励人们前进的精神动力。历史虚无主义无论以什么样的理由虚无榜样人物这个群体,带来的后果都是极其严重的。如果放纵历史虚无主义者肆无忌惮的荒诞行为,埋单的可能就是整个中华民族,代价可能就是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整体坍塌。

1.直接后果——诱导人们认为英雄人物原来是主观“建构”出来的

对历史人物的研究不同于历史人物的艺术创作。艺术创作可以虚构,历史研究必须真实。对历史人物的研究要遵循严格的学术之道:从历史事实出发,还原历史人物的真实面目。从事学术研究活动,合理的质疑是必要的。但质疑历史人物应有底线,要有基本的历史观: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置历史事实于不顾,身披“学术外衣”,扬言“重新审视历史”,却以所谓的“细节发现”来攻击革命榜样,进而否认革命榜样形象的真实性。比如,他们看到雷锋做好事的照片,就推导出“英雄模范普遍造假”的结论。他们因为黄继光堵枪眼不符合他们认为的“科学假设”,就认为黄继光的事迹完全出于当时战争宣传需要,按苏联模式编造出的英雄。历史虚无主义者虚无革命榜样的直接后果就是误导人们认为英雄榜样原来是主观“建构”出来的,彻底颠覆人们的历史认知。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时间是最真的检验器。浩瀚的历史中,许多大红大紫、叱咤风云的人物都经不起岁月的流逝,成了匆匆过客。而真正的英雄榜样却被历史铭记,革命榜样的精神穿越了时空,沉淀下来,融入了人们的记忆。如果真如历史虚无主义者所言,英雄榜样是虚构的,在历史和时间面前,革命榜样早就被淘汰了。事实胜于雄辩,英雄榜样之所以历久弥新、永不褪色,正是在于其不容置疑的客观真实性。

2.间接后果——诱导人们认为历史原来是可以随意“打扮的小姑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能改变历史与事实。”在对待历史、英雄榜样的态度上,历史虚无主义以调侃替代严谨,用捏造的所谓“历史事实”、经过精心裁剪的“史料”“档案”,恣意歪曲、丑化、否定革命榜样,对已有公论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随意涂抹、任意打扮。比如,《炎黄春秋》前执行主编洪振快,公开质疑“狼牙山五壮士”事迹的许多细节:他认为当时的情形并非如官方宣传的那样,是八路军与日军主动接战,而是退路被日军切断后,慌不择路,退至绝地。关于“跳崖”的描述,洪振快也认为,其中幸存的两个人是“溜”“滚”“窜”,而不是主动跳崖。前不久,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已对洪振快侵害“狼牙山五壮士”名誉权、荣誉权作出一审判决。判决

被告洪振快立即停止侵害葛振林、宋学义名誉、荣誉的行为判决生效后三日内,被告洪振快在媒体上刊登公告,向原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列宁说过:“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都不如。”在历史虚无主义者看来,所谓的英雄故事,并没有什么真凭实据,全靠前人编纂、想象、加工而成。这种说法“只强调历史书写的主体性,而忽视历史事实的客观性”。按照他们的逻辑,英雄也可以是历史的罪人,历史的罪人也能成为英雄。在他们看来,英雄是没有标准的,历史是没有客观性的。“如果这样对待历史研究,那除了戏说和虚构外,不可能有严肃认真的科学研究”,其结论自然是值得怀疑的。

3.深层后果——诱导人们为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而否定党和革命的全部历史

毋庸置疑,历史虚无主义者所瞄准的“靶子”都是经过仔细选择的,皆与共产党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都是在党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一批又一批先进典范,他们的事迹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和深厚情感中,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须臾不可分割的精神财富他们的精神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来源,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他们不只是历史的印记,也是当代中国的文化符号,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说已经上升为人们的一种精神信仰。当历史被篡改,英雄被打倒,榜样人物被抹黑,我们沿着英雄和榜样人物的足迹走过来的社会主义道路就会中断,英雄和榜样人物用生命扛起来的社会主义大厦就会倒塌,依凭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风范而挺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沦为伪善,他们所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就会被丑化骗人的把戏,中国共产党的事业的正义性和必然性就会受到玷污。因而,历史虚无主义者竭尽所能地“虚无”革命榜样、贬损革命榜样,我们绝不能等闲视之。他们的所作所为,直接来看是针对榜样人物这个群体,深层的却是剑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剑指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剑指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中国的全部历史,意在摧毁我们的精神高地,否定党领导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总之,时代造就革命榜样,革命榜样顺应时代潮流。英雄人物和榜样人物的群体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一个国家的精神标签,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今天,捍卫英雄,捍卫榜样人物,绝不是无关紧要,而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中华民族保持‘精神基因’纯正性的关键一招,是社会主义中国确立精神自我、界定身份密码的不二选择”。我们揭露历史虚无主义虚无革命榜样的真实意图,有效肃清虚无主义的恶劣影响,目的就是要正确对待革命榜样,营造“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良好氛围,沿着英雄的足迹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原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1期,作者杨婷系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8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