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网微信文章:毛泽东一生悲欢离合的中秋情缘

作者:佚名 来源:求是网微信 2014-09-09 527

  


求是网微信文章:毛泽东一生悲欢离合的中秋情缘

  今年9月8日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9月9日是毛主席逝世38周年纪念日。

  又是一年中秋时。忆往昔天马行空,看今朝中秋明月,感叹他真正闲情树下、饮酒赏月又有几何?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回首他一生中风风雨雨度过的一个个中秋节,有团圆时尽享天伦的欢喜,更有离别时撕肝裂胆的痛苦,这正印证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句传世名言。中秋节,这个中华民族的美好节日,却与毛泽东的一生结下了太多悲与欢、离与合的不解情缘。

  他曾在中秋节扶棺追思母亲,也曾刚刚过完最后一个中秋节就永远离开中秋节出生的爱人

  1976年,83岁的毛泽东已百病缠身,病入膏肓。病床前,他用手指在女儿李敏的面前画了一个满月似的“圆圈”。这个在他和贺子珍亲生女儿手上画的圆圈到底暗示了什么?是指自己将圆满走完人生后就要向马克思报道,还是想再等几天就要到来的中秋节?这成了一个不解之迷。

  后来有人猜测,毛泽东的这个动作暗含了对贺子珍的思念。因为1910年的中秋节,在江西永新南门禾川镇“海天春”小店铺内,诞生了一个女孩,父亲贺焕文因为女儿生在桂子飘香的中秋且有圆月相伴,故为她取名“桂圆”,这个中秋节出生的小女孩,就是后来与毛泽东牵手十年的贺子珍。在毛泽东与死神苦苦抗争的时候,他在疼爱的女儿手上画圆圈,不是指中秋节,不是指贺子珍,还会有什么别的用意呢?

  1976年9月8日,是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也正是贺子珍的66岁生日。毛泽东在生命垂危之际,本应该与曾结发为妻的贺子珍见上一面,重温往日旧情,可就第二天凌晨时分,在万家团圆的中秋节刚刚过去,他丢下了朝思暮想的爱人,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正应了中国一句古话: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时,距贺子珍与毛泽东庐山相会已有17个年头。

  中秋月圆时,对毛泽东来说,更有撕肝裂心的一幕。1919年10月5日,一直在他心目中占有崇高位置的母亲文七妹,因积劳成疾,身患瘰疬,年仅52岁就不幸辞世。噩耗传到长沙,正在领导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毛泽东,悲痛欲绝。三天后,也就是1919年的中秋节,他才从长沙星夜兼程赶回韶山,当时,母亲已入棺,他再也不能听到母亲亲切的唤儿声,禁不住放声恸哭。

  毛泽东跪守在母亲灵前,以泪和墨写下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母文》,赞扬了母亲敦厚诚实、勤劳俭朴的美德,抒发了毛泽东对母亲的爱戴和追思之情。这一年的中秋节,本是家人的团圆节,不想却变成了他的别母节,更是他的痛苦节。1959年6月,毛泽东回韶山故乡时,想起当年中秋的一幕,他向父母的墓地深深鞠躬,说:前人辛苦,后人享福。

  他在充满童趣的中秋节中流击水,也在充满友谊的中秋节与好友相识,激情曾点燃着中秋夜的一轮明月

  毛泽东的性格之一就是太能忍,他从不愿意把自己承受的痛苦向别人坦露心迹,而往往一个人默默饮尽经受的煎熬,因为他始终相信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在毛泽东的一生中,并非每一个中秋节都是黑云压城,暗无明月,很多时候他和常人一样,享受着天赐人间的美好时光。少年和青年时代毛泽东的中秋节,更是有别于常人。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毛泽东胸怀远大志向,探索革命真理,激情点燃了每一个中秋节的明月。

  1925年秋,湖南省长赵恒惕再次通缉毛泽东,他离开长沙到广州时,写下了《沁园春长沙》这篇不朽诗作。诗中的最后一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其实并非写意当时的实境,而描写了更早的一个中秋节。

  据陈赓回忆,毛泽东在这首词里所说的“中流击水”,发生在1914年中秋节。毛泽东等几个青年泛舟湘江,明月朗照之下,心情舒畅,有人提议游泳,陈赓第一个跳下水,激起一片浪花。众人纷纷跳水,毛泽东在水中喊:“莫把我的布鞋打湿了!”当时他刚买了一双新布鞋。毛泽东曾提过“诗言志”三个字,他在写《沁园春长沙》时提及10余年前童年趣事,既是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更是抒发了准备投身伟大革命洪流的坚毅和豪情。

  中秋节,对毛泽东来说有太多的不解情缘。他以“二十八画生”为名征友的故事,早已人人皆知,而当年所征到的三个半朋友中的半个朋友李立三,就是在中秋节认识的。1916年(有文献说是1917年,李立三根据自身经历纠正了这一说法)的中秋节,在长沙南城门看到征友启事的李立三,很拘谨地在湖南第一师范与毛泽东相约,在他的印象中毛泽东是一个“怪人”,所以就没有敢同他谈话,只是看了看,但这却是他第一次与这位伟人相识。

  后来,毛泽东闲谈这段往事说:“原来是你呀!当时我跟你讲话,你没有回答。”他又说:“那次征友活动,只交了三个朋友,现在再加上你,当时我们没有对话,只见了一面,那就算半个朋友吧!”也许,毛泽东早已淡忘了这个相识的日子,而李立三却一辈子记住了这年的中秋节。

  1917年的中秋节,血气方刚的毛泽东和学生聚集在湖南第一师范后面的山上,群情激昂地辩论“救国之道”,一一驳回了别人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他坚定地说:“学梁山泊好汉!”。他们知道,在封建社会的枷锁下,拿起枪杆子去战斗才是救国的唯一出路。这次和同学之间的中秋激辩,为他后来的革命方向确立了方向。

  提及中秋节,还不得不说到与毛泽东关系密切的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后来担任卫生部长的傅连璋。傅连璋出生于1894年的中秋节。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与国民党军在瑞金、会昌等地激战,傅连璋在汀州救治了300多名起义军伤员。红军于1929年到达长汀后,毛泽东与他结下深厚友谊。后来,他长期负责毛泽东的保健工作。1944年的中秋节,毛泽东在延安破格为这位医务工作者举行庆寿大会,这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这也许是一种尊重人才或报恩之心的特殊形式吧。

  中秋节曾充满战斗豪情,销烟中曾悠闲饮酒赏月,乐观诗意和家庭欢笑也曾弥漫战斗岁月中的中秋节

  1927的中秋节,肖家祠堂的天井上空挂着一轮皓月。时任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的青年毛泽东,由安源到达湘赣边陲山城铜鼓。毛泽东指着一轮圆月对与会的人员说:“今天是中秋节,我没有给同志们带来月饼,但我带来了比月饼更好的东西,这就是党的“八七”会议的精神。”他宣布了举行秋收暴动的决定,把二十军独立团的番号改为中国工农革命军三团,毛泽东的动员使人们明显感觉到临战空气。当天,他激情豪吟《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沉,霹雳一声暴动。”

  1940年的中秋节,是毛泽东在战斗岁月中度过的为数不多的欢乐节,也是一个团圆的中秋节。这一年的6月份江青出了女儿李讷,毛泽东年届半百喜得小女,十分高兴。女儿满月后的中秋节,毛泽东特意以他和江青的名义邀请中央医院部分医护人员,到他家里做客。因为当天请来的客人多,除平时的厨师外,毛泽东还让机要秘书叶子龙及其夫人江英过来帮厨,弄出一顿在当时的延安来说绝对算得上高规格的丰盛午餐。看着女儿咧嘴甜甜地笑,毛泽东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度守了一个气氛热闹而欢快的中秋节。

  战争岁月中,毛泽东最著名的《沁园春雪》到底是什么时候公诸与众的,与中秋节有着一段情缘。很多人误认为,这首词是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的作品,最早发表于45年10月《新华日报》。其实,社会上公开流传则是在1945年9月20日红岩村礼堂欢迎毛泽东的中秋节晚会上,当时,南方局和十八集团军办事处一些同志已经读到过这首词。

  1947年的中秋节,毛泽东是在胜利欢庆中度过的,刚刚结束的沙家店战役改变了西北战局。在葭县朱官寨的一个院子里,毛泽东与战士们席地而坐,就着辣椒喝酒、赏月、谈天,山居过节,他们居然也吃到两块月饼和几串葡萄,小院里传来开心的欢笑。夜深人静时,一轮皓月挂在天空,毛泽东抑制不住胜利的喜悦,逸光遄飞,诗兴大发,挥毫赋诗《喜闻捷报》: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诗曰: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1948年的中秋节,毛泽东则是在济南战役的炮声中度过的。他在对许世友全面作出战斗部署后,静静地等待着胜利的消息。1948年9月16日正值阴历中秋节,月明星稀,秋高气爽。根据攻城指挥部的命令,进攻济南的战斗从午夜时分开始,“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呐喊声响彻云霄。

  

求是网微信文章:毛泽东一生悲欢离合的中秋情缘

  中秋节有与外国军事家的和平畅谈,也有奋力击水的长江畅游,更有一丝孤独和无奈在心头

  1957年,65岁的毛泽东已步入晚年,他从内心感受到了光阴的无情。也许是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强健的体魄和“自信人生二百年”的豪迈誓言,这一年的中秋节,他选择了畅游长江和湘江。在品尝彬州梨的同时,他在长江和湘江的激流中展示了他的各种泳姿。之后,他又去了杭州,观看钱塘江大潮,并在钱塘江游泳,从此留下了“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雨台。人山分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的美丽诗篇。

  之后的中秋节来临时,毛泽东还曾巡游大江南北,在激流中畅游搏击。 1961年9月24日,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这一天,毛泽东与来访的蒙哥马利元帅共进午餐,他们谈得极为深入,就领袖的魅力、权威和他所领导人民的关系交换了看法。蒙哥马利元帅不但对这位伟人要了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机会,更是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有了新的深刻的理解。

  暮年的毛泽东,由于错误地发动了文化大革命,他的身边少了昔日的战斗伙伴,林彪则由于夺权未果,叛逃客死他乡。他的跟前,少了亲人,少了朋友,日益显得孤独和无奈,对国家命运也忧心重重,终日也陷入痛苦的情感挣扎之中。

  1974年4月和1975年4月,80多岁高龄的毛泽东最后一次离开北京,先后在武汉、长沙、南昌、杭州停留270天,特别在长沙停留了114天,相信这期间的中秋节,毛泽东是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中度过的,因为期间他作出了一个重大决策:重新选择邓小平接班。

  1975年的中秋节,陆定一的子女请复出后的邓小平转交毛泽东一封信,转达了陆定一被关押之前对毛泽东所表达的坚定信念,并期望毛泽东再次挽救他们的父亲。中秋节过后四天的9月28日,毛泽东批评:请小平同志商有关同志,研究一下,提出意见告我。然而,病入膏肓的毛泽东再也无力过问这一问题,在76年的中秋节过后一天,他永远离开了人间。

  纵观毛泽东一生的中秋情缘,与他的功绩并不成正比。他一生的革命生涯中,功劳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而从他度过的一个个中秋节看,其中的付出、痛苦和离别是远远高于给予、欢喜和团圆的,这也正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为了别人过上一个快乐的中秋节,他自已舍弃了多少个应该得到欢乐的中秋节。中秋节在际,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追思这位伟人?但愿每个中国人中秋之夜树下赏月、品尝月饼时,再寄衷思一缕给伟人,因为天上从来不会随意掉下月饼。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2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