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为史学界开一新纪元”

作者:杨艳秋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3-11-12 745

  以五四运动前后为开端,至1927年大革命失败,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酝酿与初步建立时期,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李大钊、瞿秋白、蔡和森、李达等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和宣传者,对唯物史观理论进行了系统宣传和阐释,并运用其基本原理于历史和社会的研究,将中国史学引向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实现了中国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从此起步。

  马克思主义史学与中国革命紧密相连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从起步开始,便是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的组成部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使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具备了政治组织形式的基础。1922年,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运用唯物史观解析了社会,第一次提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论断,指出中国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当时的形势迫切需要用历史事实来阐释革命纲领,现实的需求推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走上了历史研究之路,这使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当代中国工农运动史、中国近代革命史、中共党史三个革命现实亟须关注的领域。可以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因当时中国革命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

  唯物史观奠定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基础

  起步阶段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以唯物史观为核心的史学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在社会历史领域的运用,即自历史自身的认识得出的见解思想,再运用于历史研究,是一种崭新的历史哲学。它运用历史主义的方法对社会进行考察,从事实出发,历史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从经济上认识历史的发展变化,代表了现代历史发展的方向,“实为史学界开一新纪元”。

  李大钊等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运用它来分析历史与社会问题。李大钊的《史学要论》运用唯物史观,系统阐述了历史学若干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奠基之作。此后,瞿秋白的《社会科学概论》、蔡和森的《社会进化史》、李达的《现代社会学》等论著,对唯物史观的一系列原理进行了更全面、更系统的阐发,并努力阐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研究实践,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科学研究提供了示范。他们以唯物史观为核心的史学思想,使中国的历史研究奠定在了一个新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之上。

  唯物史观强调历史学理论探索

  运用唯物史观的原理,重新探讨了历史学的基本理论与重要的历史理论。在历史学理论的探索中,李大钊作出了突出贡献。李大钊明确提出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指导历史研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本质的认识。他指出,迄今为止的中国史研究,“全为循环的、神权的、伟人的历史观”所支配,必须根据新史观、新史科,把旧历史一一改做。他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学的概念作了比较科学的解释,认为历史是“社会的变革”,是“整个的人类生活”,将史料、历史、史学明确地区分开来。李大钊还对历史学的任务、性质、体系、功能及史学与其他学问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论述,具体分析了历史学的现状,指出其成为历史科学的途径,为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构建出基本的理论框架。

  对历史理论问题的探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探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以往的旧史观不同,它抓住了现代历史认识的本质,从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考察中,确认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人类历史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他们强调“历史的根本理法”,“历史的发展是有因果律的”,社会的发展“具有普遍世界一切民族之通性”。他们突破了中国封建史学的“循环论”,认为历史发展是“循环着前进的、上升的,不是循环着停滞的,亦不是循环着逆返的”。二是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以经济为中心考察社会变革的原故,因为经济关系能如自然科学发现因果律。他们反复阐明,经济条件是社会一切变更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社会的变革,最终是由经济条件来决定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他们指出:历史上种种现象之所以发生,其原动力皆在于经济,“社会进化之原动力实为生产力”。因此,他们在对历史发展动力的认识上,突破了资产阶级的“英雄史观”,批评了 “历史为少数伟大人物的产儿”的观点,认为人类的真实历史,不是少数人的历史,历史的纯正主人“是人民群众,决不是几个伟人”。

  历史研究之所以成为科学,主要是基于对历史规律性的认识。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的历史理论的认识和探讨,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科学研究开启了道路。

  强烈现实性和鲜明阶级性共塑马克思主义史学

  在这一时期里,史学研究的主体基本上是由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所构成,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社会主义运动活动家。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以战斗的姿态涉足史学领域,他们的唯物史观历史实践在解释历史的同时,又反过来用历史促进唯物史观的宣传,证明唯物史观革命理论的现实性及科学性,从而指导当前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这种与当时革命形势和社会实际的紧密结合,体现了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的现实性特征和鲜明的阶级性特征。

  此外,由于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论著大多不是单纯谈历史,史学研究和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的研究彼此渗透结合,这就使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往往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思想联系在一起。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