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剖析苏联解体因果教训 准确把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趋势——苏联解体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

作者:王伟光等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1 504

深入剖析苏联解体因果教训 准确把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苏联解体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  
2011年05月20日10:08   来源:《光明日报》

  ■主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承办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世界历史研究所、政治学研究所、文献信息研究中心和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当代世界》杂志社、红旗文稿杂志社

  ■与会学者、嘉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王伟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中共中央联络部副部长于洪君、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科扬、中共党史研究会副会长陈小津、中央纪委驻中国社会科学院纪检组组长李秋芳、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黄浩涛、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梁柱、中国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越共中央对外部副部长阮孟雄,俄共中央主席团成员、中央书记德·格·诺维科夫,原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埃贡·克伦茨,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经济系教授大卫·科茨,莫斯科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弗·伊·多博林科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国立社会大学校长瓦·伊·茹科夫,墨西哥城市自治大学教授海因茨·迪特里奇,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经济系教授迈克尔·莱博维茨,日本京都大学经济学教授大西广,罗莎·卢森堡基金会批判性社会分析研究所所长、洪堡大学社会哲学教授米夏埃尔·布里,德国《共产主义工人报》记者理查德·克勒尔,保加利亚科学院院士、保加利亚社会党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亚历山大·利洛夫,保裔澳大利亚学者科伊乔·佩德罗夫;俄罗斯、越南、古巴、吉尔吉斯斯坦、阿塞拜疆、蒙古共和国、克罗地亚等7个国家驻华使节等260余人

  ■参与媒体

  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日报、北京日报、前线杂志社、央视俄语频道、中新社、人民网、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者按

  今年是苏共亡党、苏联解体20周年。继李慎明主编的《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专著新闻发布座谈会之后,2011年4月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苏联解体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俄罗斯、越南、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德国、保加利亚等国的18位外国学者和来自全国各地50多个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共260多位学者莅会。与会者围绕“苏联解体原因”、“苏联解体后果”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前景展望”三个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对我们深刻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后果,准确把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趋势,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具有重大启发意义。本刊今天特摘发部分中外学者发言的主要观点。

  大会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王伟光

  20年前,苏联解体曾使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学术“精英”们弹冠相庆。美国学者福山自信地宣称: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实践的失败,标志着西方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最后一种政治形式和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自由民主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在全世界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就是历史的终结。20年过去了,我们看到了什么呢?在这短短20年的历史中,我们眼见了西方国家所制造的局部战争连绵不断、贫富鸿沟日益增大、各类危机频繁爆发等一系列人类社会危机问题。

  苏联的解体并没有终结也没有改变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我们今天生存的世界仍然是一个由资本扩张主导的,人类利益被迫服从于资本意志的世界,这不仅没有超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视野,而且可以说,当今世界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描述和科学预期的世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根据资本积累的实质推断出的全球化、全球范围的两极分化、金融资本的恶性膨胀等现象必然出现,资本主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的激化,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制度性危机越发显现。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的制度危机,西方“自由民主”所标榜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理念、制度无法给予有效解答。要解决这些问题,人类必须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价值观中寻求解决思路,必须要认识到资本主义、个人主义、物质主义、拜金主义、自由主义这些世界观和价值观体系已经造成了人类灵魂的深刻异化和人类社会的深重灾难。我们亟需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智慧。

  苏联解体后的历史进程再次向我们证明马克思主义并没有过时,科学社会主义仍然是解决资本主义现存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人类的未来,而对未来的开拓是建立在对历史正确解读的基础之上的。苏联解体、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解放事业遭遇的重大挫折,而深刻认识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它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提。 

 
经济学“西化”: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何干强

  “500天纲领”是名为《向市场过渡 构想与纲领》这部书的浓缩版。这部书由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共同决定组织撰写。所谓“500天纲领”,就是要在从1990年10月1日起始的500天之内,通过各种“非常”政策措施,彻底改变苏联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结构,转向所谓市场经济,实质是转向资本主义经济。

  贯穿“500天纲领”始终的两个关键词,就是“经济非国有化”和“私有化”。“500天纲领”渗透着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性质特征,对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必然造成严重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把“非国有化”和“私有化”作为改革的首要方针,把构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为改革的目的;混淆经济形态的一般与特殊,用转向市场经济掩盖转向资本主义经济;借口突出“企业家”的经济地位,实质是要培育资本家阶级,等等。

  与此同时,在其他一些层面也存在相应的错误倾向,加速了苏联解体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一是苏共高层领导推行资产阶级虚伪的“普世价值”观。在“普世价值”观指导下,他们启用经济学界的“西化精英”为改革出谋划策;让西化“改革派”进入苏共领导核心,打击、压制马克思主义力量。

  二是经济学界存在背离历史唯物主义的严重倾向。苏联探讨经济改革的学术文献中不乏一些主张公有制经济与商品货币关系相结合的科学观点;但是,占主流地位的,先是把社会主义经济与商品货币关系对立起来,后来则转向另一个极端,用市场经济否定公有制经济。

  三是高校淡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教学和学科建设。这就使经济学“西化”在苏联迅速蔓延,滋生出大量反社会主义的自由化“精英”。

  四是放弃对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这造成了经济学“西化”的社会思想条件。

  苏联政治改革与民主化的教训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张树华

  历史表明,苏联解体是苏共后期蜕化变质的结果。戈尔巴乔夫盲目的政治改组和匆忙的民主化正是这一过程的加速器和导火索。

  一、政治道路:改革而不应改向。1983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考察几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苏东国家共产党人已经失去信仰。这些国家正在崛起的一代领导人,不是思想家而是务实派。戈尔巴乔夫自己承认,他早就不相信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因此在上任后便企图用“西欧式的社会民主思想”来改造苏共。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的手段,改革不能变成“信仰放弃、方向背弃、主义抛弃”,改革不是改向。打着“民主、人道”旗号的民主社会主义政治思潮不仅使得苏联改革误入歧途,而且葬送了74年的苏联社会主义事业,埋葬了国际共运中最具影响力的、有着90年历史的苏联共产党。

  二、苏共领导:坚持不应放弃。苏共是苏维埃政权和政治体系的根本和核心,是整个苏联大厦的支柱和栋梁。然而,戈尔巴乔夫视苏共为“绊脚石和阻碍机制”,采取“非党化、去苏共化”的政策。失去了苏共也就没有了苏联。广大党员对党的前途失去了信心,引发了大批苏共党员退党。大批党员退党或脱党实际上是对戈尔巴乔夫搞垮苏共的不满和抗议。

  三、宪政制度:完善而非拆毁。苏共领导地位、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联盟国家是苏联政治制度的三大根基。戈尔巴乔夫通过激进的政治改组拆毁了苏联国家和宪法的根基。1990年前后,戈尔巴乔夫积极推动修改苏联宪法,取消了苏共领导地位;宣布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设立独揽大权的总统职位。戈尔巴乔夫开启的民主化运动落入陷阱,政治改革也随之走向了绝路。

  苏联解体与世界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李慎明

  苏联解体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历史的大逆转。一是给俄罗斯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卫国战争期间,苏联GDP下降22%,而苏联解体10年间,GDP下降52%。二是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极大的灾难。苏东剧变使原有的15个社会主义国家中的10个国家改变性质或不复存在,经济严重下滑,且给古巴、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也都带来经济上的极大困难。三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民造成巨大灾难。苏东剧变后,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盛行,全球范围内极少数富人愈来愈富,绝大多数穷人其中包括中等收入阶层愈来愈穷,几乎所有国家,其中包括发达国家,愈来愈穷。现在,比尔·盖茨、巴菲特、保罗·艾伦三人总资产比世界上最不发达的43个国家GDP的总量还多。

  近年来,世界左翼和社会主义思潮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有所复兴。冷战结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国利用金融霸权,张着大嘴“巧吃”、“白吃”世界。美国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长期低廉,其所谓“民主制度”才能够得到民众的认可并得到维系,在国际上才得到追捧。贫富差距的拉大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进一步引发广大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民众对资本主义普遍不满,街头抗议增多,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在全球重新得到重视。

  展望世界社会主义前景,我们有如下认识:目前世界各主要大国的主权债务都在急遽增加。新兴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今后几年内也都有可能面临着国际垄断资本新一轮的洗劫。世界各大战略力量在加强合作,同时也有激烈的竞争和博弈直至较量。必要之时,所谓的“国际社会”可能会寻求战争之道去力图摆脱。如果各主要大国应对正确,美国霸权从此有可能逐步跌落。当然也绝不排除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遇到新的更大的困难。21世纪前二三十年,乃至半个世纪的世界格局,都可能处于一种激烈动荡甚至跳跃的状态,这是世界各类重大矛盾特别是生产社会化、生产全球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根本矛盾长期累积冲突的必然结果。笔者坚信,在2050年前后,必将是世界社会主义的又一个艳阳天。  
苏联与东德祸福一体

  前任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埃贡·克伦茨

  我认为有两个观点非常重要:第一,苏联解体是一场世界政治悲剧,给全球带来了严重后果。帝国主义的力量得到了增强。苏联在二战中取得的胜利成果被葬送了。北约组织一直东扩到俄国边境。从1945年到1990年,欧洲度过了现代历史上最长的和平时期。现在,战争的踪迹重新出现,比如南斯拉夫、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

  第二,苏联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祸福系于一体。民主德国的终结与苏联的解体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早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出现某些征兆。1981年10月21日,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向埃里希·昂纳克派遣了一名私人特派员。他带来的消息是:苏联再没有能力承担民主德国的原材料需求,尤其是石油。这触动了民主德国的生命线。

  1949年,苏维埃政权曾称民主德国的建立是“欧洲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同样,民主德国的消失也是欧洲历史的转折点。社会主义模式在那里被毁灭了,这种模式曾经从苏联的远东一直延伸到欧洲的易北河和韦拉河。苏联解体不是人民革命的结果。它被国家领导从上面破坏掉,由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的亲西方派系破坏掉。

  戈尔巴乔夫在他政治生涯的一开始就说已经决定“去除共产主义”。我开始还不相信,但戈尔巴乔夫事后也完全承认是这样,结果更是如此。党和国家脱离了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领导,是因为苏共放弃了纲领和原则。

  对苏联解体有很多种解释。遗憾的是,目前还很少看到从马克思主义角度进行的全面分析。请不同国家、不同学科的专家和这段历史的见证人聚集一堂,共同研究苏联解体的原因是此次会议的一大功绩。1989年、1990年和1991年发生的事件并不是社会主义的毁灭,只是那种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后来变了味的苏维埃模式的失败。任何真正为社会主义理想奋斗的人,今天都不会忽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经验。我们寄希望于中国,相信她能走出一条成功的社会主义道路。

  苏联解体后果再思考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 于洪君

  苏联解体造成的阵痛仍然折磨着俄罗斯、独联体国家和人民。

  普京认为苏联解体是“21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悲剧”。实际上,其影响远不限于此。苏共的继承者俄共的党员持续萎缩;其他独联体国家,除摩尔多瓦共产党、乌克兰共产党在政治舞台尚有一定影响外,共产党的声音日益微弱。俄罗斯独立之初曾对西方合作寄予厚望。但西方趁俄衰弱之机向俄步步紧逼,利用反恐之机,美军进驻中亚和外高加索,撺掇部分独联体国家加入北约,俄安全环境好转与否的主动权掌握在西方手中。

  美国一超独霸的地位有所削弱,但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大行其道,国际安全体系依然严重失衡。冷战和两极格局结束并没有给世界带来普遍安全与和平。冷战结束后,西方共发动了5次战争。如果说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国得到联合国授权和世界多数国家支持还有一点“合法性”的话,那么其他的4次战争都是为了美国和西方的一己私利。只要美国捍卫美元地位的意志不动摇,美国再次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就难以排除。

  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成为国际社会必须共同应对的问题。苏联解体之后,传统安全问题依然是各国关注的重心。同时,非传统安全问题如恐怖主义、毒品走私、经济危机、水资源短缺、非法移民、环境恶化等日益突出,尤其是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恐怖事件,揭开了国际联合反恐的新篇章。解决任何非传统安全问题,都需要国际社会通力合作。

  西方的价值观和自由市场模式破产,世界各国的发展道路选择更趋多元。苏联解体曾使西方以为可以一统天下。多党制议会民主、言论自由、信息开放、市场经济等,成为转型国家效仿的对象。然而,发生在东亚和拉美国家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使这个模式遭到强烈质疑。2008年美国金融经济危机爆发,宣告了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彻底破产。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为代表的非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上升,西方的价值观和发展模式难以再成为国际社会的偶像,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将成为世界各国的选择。

  关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与展望

  越共中央对外部副部长 阮孟雄

  苏东社会主义制度的瓦解引起全世界的政治震动,导致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国际共产主义和工人运动陷入危机。现在情况如何?今后向何处去?为回答上述问题,我们要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作为一个现实运动来看待。它包括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和活动在各国政坛的共产党、工人党,它们有着共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基础,有着共同的政治目标: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胜利而奋斗。

  目前世界上有5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东剧变虽然给它们带来了巨大冲击,但它们今天不但站得稳,而且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新发展,并正在积极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寻求符合本国国情,民族的、与时代变化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越南、老挝三国占全世界GDP的比重从1991年的1.72%增加到2009年的8.64%。这些数字本身已说明目前社会主义势力的发展趋势。

  1960年召开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时,世界上有87个共产党和工人党。苏联解体后,其中的不少党已不存在,或者分裂转化,同时又形成了若干新党。目前有136个共产党和工人党正在世界83个国家活动。除社会主义国家的5个政党外,其他各党基本上度过了危机阶段并保持着组织的稳定;各党都根据时代和国情变化,调整了党的纲领和政策。

  苏东解体后,共产党和工人党之间的关系曾一度间断。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各党之间积极恢复和更新它们之间的团结与合作。新的关系准则是:发挥独立自主,互相平等,克服以往出现的有悖于工人阶级国际主义的现象。

  我认为21世纪头几十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现状和前景如下:其一,运动还没有彻底摆脱危机,但已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正在恢复并有了新的发展。其二,各党在国际上的合作与行动协调是今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主要方向。其三,在向前发展的同时仍有可能出现局部倒退。运动的前途主要取决于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取决于社会主义国家如何体现自己的人道主义和解放的本质,以及利用人类文明成果为群众谋求自由与平等,实现民主、公平和社会进步的能力。  
苏联剧变和解体缘自内部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赵 曜

  20世纪有两件震惊世界并改变世界格局的事件:一件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件是苏联剧变和解体。前者是喜剧;后者是悲剧。苏联模式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反法西斯战争和战后恢复工作曾起过积极作用。由于模式僵化,20世纪70年代后孕育着一场危机,但并没有死亡的迹象。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登上苏共中央总书记的宝座。他改旗易帜,不但没有解决苏联历史遗留的矛盾和问题,反而出现全面危机,只用了五年多时间,一个和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就在地球上消失了。

  苏联剧变和解体缘自内部,“问题出在苏联共产党党内”。戈氏上台以后,看到苏联社会问题成堆,主张社会各方面进行改革是对的。但是,戈氏改旗易帜,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背离了原来“完善社会主义”的宗旨和轨道,改革变成改向和改制,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一是苏共的蜕化变质。各级领导干部脱离群众,养尊处优,关心的只是维护既得利益。到20世纪80年代,占据苏联党政机关要职的“精英”们放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代替以典型的物质主义、实用主义。二是领导集团的背叛。戈氏上台后,形成了以戈氏为中心的右翼势力主导的政治局。这些人有的是民主社会主义者,有的是自由主义者。对他们来说,不只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动摇的问题,而是背叛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问题。三是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颠覆。敌对势力利用苏联的改革和困难,加大了“和平演变”的力度,对苏联软硬兼施。戈氏的民主化和公开性,把反社会主义势力释放出来。反对派降生后,又利用民主化和公开性不断壮大自己,夺权欲望急剧膨胀,最终造成苏联解体。

  苏联在70多年的历程中,制定了宪法和法律,但是没有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行的是人治而非法治,最高领导人一句话比任何法律都管用,宪法等于虚设。它是苏联未能阻止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个重大历史教训。

  苏联崩溃原因:俄罗斯国内争论的若干结论

  俄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成员、中央书记

  苏联的崩溃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很多人认为,指令性管理下的计划经济模式是导致苏联衰败的原因。然而,这种结论没有客观数据佐证。苏联曾是世界最稳定的经济体之一。从1928到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4倍。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年均增长率也达到3%~4%,这种发展速度与发达国家的标准不相上下。关于苏联技术落后的观点也不符合历史事实。20世纪80年代,苏联使用的工农业生产技术或工具基本都是苏联自己研发的,其中符合世界水准的占70%,超过世界水准的占15%。认为军事工业的过度消耗造成苏联经济走向衰败的观点也站不住脚。戈尔巴乔夫多次声明,苏联的国防消耗约占整个国民收入的20%~40%。实际上,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世纪80年代用于军工的支出只占苏联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显然,这种水平的消耗不可能导致苏联经济走向崩溃。

  苏共的危机加速了苏联崩溃。主张“改革”的思想家要求国家“非党化”。删除苏联宪法第六条的做法,粉碎了苏维埃国家管理体制的关键环节。与此同时,苏共党内的意识形态危机不断加剧。苏共领导在二十八大上表现软弱,大会通过的《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声明和关于在党内可以建立各种党派的决议破坏了党的思想统一,使苏共变成一个争论不休的俱乐部。戈尔巴乔夫的左右摇摆更加速了党的分裂。最终,被剥夺实际职权、混乱的苏共中央无法抵抗分裂趋势,导致国家走向解体。

  戈尔巴乔夫的政策使苏联遭受重创。在1985—1988年,国家领导层开启了无法掌控的政治改革进程。“公开性”非但没有推动社会民主化,反而被利用变成了部分人操纵社会舆论的机制。自由主义势力组织了强大的攻势,瓦解了苏联社会的思想基础。“民主派”掌握的大众传媒一浪接一浪地在社会上散布消极信息,歪曲苏联历史,颂扬美国和西方,许多苏联人因而迷失了方向。改革始于“更多的社会主义!”这一口号,却以反社会主义的政变告终。最后,应该指出,西方特工机构的破坏活动和社会主义国家联盟的瓦解也加速了苏联的崩溃。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吴恩远

  我们应当从苏联解体事件中吸取什么教训?

  有种观点认为:“斯大林模式”导致了苏联解体。这种观点忽略了经戈尔巴乔夫改造后的“制度”、“体制”对苏联解体的作用。戈尔巴乔夫猛烈地抨击“苏联社会主义体制”和“斯大林模式”。苏共二十八大决议和纲领性声明中写道:“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已被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明确宣布和苏联社会主义体制彻底决裂。同时修改宪法,取消苏共对社会的领导;制订新联盟条约,取消原苏联名称中“社会主义”几个字……奉行另一种制度。那么,到底“哪一个制度”导致了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不正是按照上述观点批判和改造“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吗?为什么反而导致了国破家亡的后果?

  人类今天已经进入法治社会,因此我们追究任何一个事件的责任,首先必须从法理的角度来探寻,而不是凭主观臆想。

  1990年3月,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关于设立苏联总统职位和苏联宪法(基本法)修改补充法》,对苏联的总统职责作了如下规定:(1)对维护苏联公民权利和自由、维护苏联宪法和法律起保障作用;(2)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的主权、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实现苏联民族国家制度原则。《宪法》对总统在维护国家《宪法》、“主权和领土完整”应当承担的职责规定十分清楚,而戈尔巴乔夫在担任苏联总统一职期间,既没有“保障”苏联《宪法》不被破坏,使苏联公民权利不受侵害,更没有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难道能辞其咎?

  当我们在讨论苏联解体原因时,首先应当听取和尊重俄罗斯人民的意见,因为这毕竟是他们的国家,是他们的切身经历和感受。

  2001年,俄罗斯科学院综合社会研究所就“苏联解体主要原因”进行的民意调查表明:有44%的被调查者认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应对苏联解体承担主要责任;而认为是“苏联社会经济危机”所致只占17.2%,认为是“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危机”所致只占11.2%。  
苏联解体与当今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

  美国麻省大学经济学教授 大卫·科茨

  资本主义因剥削劳工而获得利润,对利润无止境的追求,意味着资本主义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会不可避免地造成贫困、恶劣的工作环境、经济的不稳定、与过度劳累相随的失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帝国主义为争夺主导权而进行的战争。克服这些问题,需要用更高级的人类社会形态来替代资本主义,这就是社会主义。通过消除剥削,将生产的目地从为少数资本所有者创造利润,转变为满足人类需求,社会主义因此可以规避上述所有问题。这个可行、可实现和更优越的替代资本主义的理想,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将一生奉献给了社会主义运动。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并未对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一种具体的分析,早期的社会主义运动还是对社会主义的一些关键要素形成了基本的共识:(1)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代替由少数人拥有它们的私有制;(2)根据人们的需求而制定的经济计划指导社会的生产与分配,而不再是由利润来决定;(3)工人阶级成为新社会的领导者。

  在70多年的历史中,苏联社会主义尽管有不可否认的缺陷,但它仍用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的可能性。有人认为,苏维埃经济体制缺乏可行性和优越性,所以苏联解体。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事实上,自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中期,苏维埃制度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那之后只是增速有所减缓。1990年夏天,中央计划停止执行后,经济增长也停止了。增长速度减缓不表明社会主义失败了,它说明对社会主义进行改革的必要性。苏联解体不是因为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而是由于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含有严重的缺陷。最为严重的、根本性的缺陷在于,劳动人民无法在经济或国家事务中实践主权。一个由精英来保障劳动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制度,无论如何完善,都不是一种稳定的社会主义形式。可持续的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人民对经济事务与国家事务都享有主权的基础之上。

  社会主义运动应当从苏联的实践和导致苏联解体的矛盾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开创出21世纪的新型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发展。我们也应当考虑到通讯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巨大进步,这可以使经济计划更加有效和灵活,更好地回应人民的需求。

  组织路线错误是苏共失败的重要原因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 张全景

  第一,苏共背叛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改变了党的性质和作用。赫鲁晓夫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否定、歪曲苏联历史,否定列宁和斯大林,提出“全民党”、“全民国家”、“三和一少”的错误理论,造成全党全民极大的思想混乱。戈尔巴乔夫又提出“公开性”、“民主化”,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背叛科学社会主义,背叛人民。在严重错误思想指导下,改变了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丧失了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第二,苏共严重背离、最后抛弃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苏共十七大以后,在党的组织生活中,个人集权制逐渐取代了民主集中制。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时期,虽然在形式上对斯大林时期苏共组织路线的错误作了某些“修正”,但在领导体制上,不过是由一个人说了算改成了少数几个人说了算。戈尔巴乔夫时期,则是抛弃民主集中制原则,走向“民主化”的极端。

  第三,苏共严重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干部路线。正是在干部问题上抛弃了民主集中制,苏共在列宁时代确立并实行的选用干部的政治标准和德才兼备原则也随之被任人唯亲所取代。这是苏共从内部被攻破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苏共严重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群众路线。组织路线和干部路线的错误,导致苏共背弃了群众路线。随着统治地位的巩固,苏共逐渐把群众路线抛到脑后,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极大伤害,对党逐渐冷漠甚至仇视。在捍卫党和社会主义政权的力量与反党反社会主义势力对垒的时候,广大人民甚至共产党员无动于衷,有的还为反动势力推波助澜。所以,我们才目睹了苏联人民为苏共亡党举行了一个过于平静的“葬礼”。从这个方面看,背离群众路线使得苏共丧失了最后一道防线。

  苏联解体进程中意识形态的作用及其教训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 曹长盛

  苏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指导地位。但从赫鲁晓夫时期开始,放松和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戈尔巴乔夫时期公然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搞自由主义的多元化,各种错误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来,使得党和国家失去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正确的舆论支撑。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哲学“人道化”的倾向,用抽象人道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80年代,抽象人道主义成为官方支持的哲学主流。这种思潮通过各种渠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推动着苏联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化。

  戈尔巴乔夫等用民主社会主义作为改革的指导思想,倡导实行所谓“民主化”、“多元化”,造成了各种错误思想和反动思潮的泛滥,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导致苏联革命和建设成就遭否定,使人们对社会主义事业失去信心,结果只能是导致社会主义苏联的覆灭。

  当前俄罗斯历史问题

  俄罗斯国立社会大学校长、科学院院士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茹科夫

  正如大家所知,在俄罗斯历史问题上的造假行为已经十分普遍。为了贬低苏联战胜德国法西斯以及在二战胜利中的作用,有人出版了不计其数的书籍来贬低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等的作用,极力宣扬英美等国的作用。在有的书籍中,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用两三行就写完了,而对于北非战场却用了很多章节,描写得非常详细。事实上,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比其他战役都要残酷得多,它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史学家应客观公正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在讨论二战的时候,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在这场战争中“人民”取得了胜利。当然,没有“人民”,胜利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人民需要人来领导。因此,斯大林对于二战胜利的作用是不可抹煞的,同样,苏联共产党的作用也是不可抹煞的。二战中苏共有700万党员,其中300万人战死在前线,后方的党员不分昼夜地工作来保障前线的需要。所以,历史是人民最主要的财富,而政治领袖则是其中的瑰宝。如果我们贬低我们的前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就等于贬低我们自己。

  战争与和平:谁将获胜?

  国立莫斯科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 弗拉基米尔·伊万诺维奇·多博林科夫

  苏联消亡是20世纪地缘政治中的一场浩劫。我们认为只有根据现代战争的理论才能搞清楚它解体的原因。由于美国和西方国家联手搞“冷战”,苏联遭受失败。“冷战”实际上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以全面战胜对手为目的的信息战、意识形态战。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的目的是统治整个世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美国已经发动了第四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沿着三个方向进行,一是向进攻对象国的居民和政治精英的社会意识进行信息心理宣传。二是在这些国家建立代理机构,通过“第五纵队”里应外合。三是对那些强调主权和自主发展的国家,搞颜色革命,建立亲美的政府。自由主义的现代化就是一场不宣而战的大会战。在新自由主义作用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和东方出现了两大文明间的对立。富裕的西方与贫穷的东方相对峙。美国期望通过对峙和斗争,全盘西化东方。这完全是一厢情愿的梦想。俄罗斯和中国需要与其他东方国家一道建立国际反自由主义阵线,只有这样才能遏制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