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错字的尴尬,唯有诚实可以挽救

作者:吴法天 来源:微信“天下说法” 2018-05-06 2345

念错字的尴尬,唯有诚实可以挽救

吴法天

  十几年前,我在北大法学院做博士后兼讲师时,曾经作为法律硕士班主任带过一届学生。第一次上课点名,想认识一下新生。至今我还记得自己犯的那个低级错误。有个学生叫王翀,我犹豫了一秒,给直接念成了“王中”。学生怯生生地给我纠正了,然后我就看到有人捂嘴窃笑,脸一下子就红了。

  当时要面子的我,以继续点完其他名字救场。但第一节课上得我很纠结,总觉得学生会在下课后议论这件事。在下课前,我鼓起勇气说:“对不起,今天点名时我念错了一个名字,因为确实不认得这个字,这说明我没有事先准备好。作为老师,我觉得应该记住一个教训,就是每次上课都要准备充分”。课堂一下子变得很安静,然后,我听到了同学们宽容的掌声。

  那个学期,我的课虽然是研究生的选修课,限选二百人,但每次课堂上都爆满,足足有三百人。我每次都认真备课,讲课的效果也非常好。那真是愉快而享受的学期。

念错字的尴尬,唯有诚实可以挽救

  今年北大校庆时,校长念错了一个字,今天发了公开的道歉信,我觉得非常好。人孰无过,有则改之,善莫大焉。道歉信写得也挺真诚的,我看朋友圈也都是赞誉有加。甚至很多昨天在骂的,今天都转而点赞了。清华校长读诗卡壳,人大校长用错成语,北大校长念错字,知错就改,我们可以接受一个“并不完美的校长”。都认错了,此时再苛求就不好了。

  可是,校长大人把责任推给那个年代,我觉得有点怪怪的。林校长说自己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文革时读的大多数是语录和老三篇,反复读毛选,所以文字功底并不好。他还说自己考大学时语文试卷作文占80分,语法占20分,语文是考前突击的,若不是这样,自己可能就考不上大学了。

  我生于1978年,没经历过文革。但我知道林建华校长1973年至1978年在内蒙古扎赉特旗巴达尔胡农场中学当教员,他是在那里参加高考的。他的记忆可能并不准确。因为现在有据可查的,1977年的高考,是由各省命题,内蒙古是由由自治区统一命题。当年内蒙古的高考作文题有两个,一个是“在红旗下”,一个是“谈实事求是”,二选一。当时语文试卷总分为100分,语文知识占30分,作文占70分。

念错字的尴尬,唯有诚实可以挽救

1977年高考内蒙古地区语文试卷

  文革时熟读语录和老三篇的考生,语文成绩都不差,因为各省作文基本上都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考生不用准备都能写好。虽然林建华校长说自己当时读书有限,但“文革”十年,初二《语文》里就有《陈涉世家》。《陈涉世家》在文革时期就是斗争宝典,传播之广,恐怕只有红宝书可出其右。毛泽东在阅读研究《陈涉世家》章节时提出,陈胜、吴广起义失败的原因:一是功成忘本,脱离了本阶级的群众;二是任用坏人,偏听偏信,脱离了共患难的干部。毛泽东以此告诫后人,任何时候必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都要有一大批素质高能干事的干部队伍,这是取得胜利的基础条件。那个年代的学生对此都很熟悉。

念错字的尴尬,唯有诚实可以挽救

《陈涉世家》,注释里9还标注了“鸿鹄”的拼音。

  《陈涉世家》第一段原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翻译成白话文就是: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胜年轻时,曾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现在我们知道,鸿鹄其实是两种鸟,通常认为,前者为大雁,后者为天鹅。很多人不认得“鸿鹄”,这很正常。但作为熟悉文革时的经典书籍,并上过当时初中二年级语文课《陈涉世家》的林校长,不认得“鸿鹄”,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何况,林先生1978年至1986年,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先后获得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86年起,在北京大学任教。在北大这所全国最高学府耳濡目染几十年,还不认得“鸿鹄”,就更蹊跷了。

  蹊跷之处还在于,如果不认得或者对“鸿鹄”读音不确定,一般人断不会在致辞中把其作为书面语写入。我们现在的输入法大多数是双拼,只有准确的读音才能有正确的输入,拼音不对是无法输入“鸿鹄”的。如果是自己输入,也会在打字过程中检验一下读音是否正确,甚至会在打不出正确的词时换一种表达方式。书面稿中写入“鸿鹄”,却直接念错,就不能排除是有人代笔,或者在发言之前没有通读和检验全文的可能性了。如果这种推测成立,就怪秘书没有在稿件中体贴地注上拼音,坑爹的事不说了。

  如果林校长不甩锅给那个年代,再诚恳一些,我肯定点赞。不过这件事的好处也是有的,至少大规模地普及了“鸿鹄”的知识,甚至让《陈涉世家》这篇课文并再度被热传,而且让更多的领导在发言前自查生僻字读音,避免潜在的坑,牺牲一人,造福大家。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5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