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毛主席一样尊师重教

作者:刘晓 来源:天下韶山网 2014-09-13 660

天下韶山网讯(记者 刘晓)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古代就强调“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并且把教师同天地君亲并列,称为“天地君亲师”。毛泽东作为我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一直以来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但不管在任何时候,对教育和引导过他的老师,毛泽东都不忘师恩,始终如一地敬重、报答,他尊师敬师的感人事迹更是不胜枚举,毛泽东曾深有感触地说:“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党、同志、老师!”在尊师重教方面,毛主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世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不忘恩师、尊师敬师

  

像毛主席一样尊师重教

  1959年6月,毛泽东和他少年时代的启蒙老师毛宇居携手而行。


 

  在毛主席众多尊师敬师的故事中,较广为流传的是毛泽东和他的私塾老师毛宇居的故事。毛宇居是毛泽东的堂兄,也是毛泽东的启蒙老师。1906年,13岁的毛泽东曾在他的门下就读。虽然只读了10个月的书,但这位启蒙老师的恩情他始终不能忘记。1950年5月,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要回湖南办事,他特地叮嘱儿子去看望乡亲,去看望毛宇居。1950年9月,毛泽东派人送信到韶山,邀请恩师毛宇居到京叙旧。毛宇居一行抵达北京当晚,毛泽东在他的住处设家宴为毛宇居一行接风洗尘,热情招待。毛泽东还安排毛宇居参加了国庆一周年的观礼和宴会,陪他参观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又派员陪同他乘飞机鸟瞰了古长城。因毛宇居是第一次从南方到北方,毛泽东怕他不适应北京的气候,特地为他买了皮大衣、皮鞋等,看他牙齿不好,又为他全部换了假牙。毛泽东将自己对老师的那一片感激之情,全部凝聚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之中……1959 年, 已是党和国家主席的毛泽东回到故乡, 请韶山的老人吃饭, 其中就有毛宇居老师.当毛泽东向這位老师敬酒时, 毛宇居老人說: "主席敬酒, 岂敢岂敢! "毛泽东却說: "尊老敬贤, 应该应该! "

  毛泽东对湖南第一师范的几位老师的深情厚谊更是被传为佳话。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时候, 最敬佩两位老师, 一位是杨怀中先生, 一位是徐特立先生。

  杨昌济,杨开慧的父亲,是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教授伦理学和哲学的老师,对毛泽东十分器重。在向北京大学章士钊举荐毛泽东时曾说:“吾郑重语君,二子(毛泽东、蔡和森)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吾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毛泽东对杨先生也极其尊敬,“涵宏盛大,以为不可及”,对先生“弘通广大,最为佩服”。他在回忆一师生活时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员是杨昌济,他是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后来我同他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他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在我的青年时代,杨昌济对我有很深的影响。”

  

像毛主席一样尊师重教

  1936年,毛泽东与老师徐特立在陕北保安

  徐特立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老师,比毛泽东长16岁,他只有六年半学历,靠自学而精通古文、历史、地理和数学等知识。他的生活作风和治学方法对毛泽东有很深的影响。后来,徐特立积极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和延安一直从事革命教育工作,为无产阶级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称徐老是他“最敬佩的老师”,对他敬如长辈。

  徐老60华诞时,毛泽东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表示了自己的敬佩之情,信上说:“你是我3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你是革命第一、他人第一,而有些人却是风头第一、休息第一与自己第一。你总是拣难事做,从来也不躲避责任,而在有人则只愿意拣轻松事做,遇到担当责任的关头就躲避了。所有这些方面我都是佩服你的,愿意继续地学习你的,也愿意全党同志学习你。当你60岁生日的时候写这封信祝贺你,愿你健康,愿你长寿,愿你成为一切革命党人与全体人民的模范。”

  新中国成立之初,徐特立应毛泽东邀请,从南方来到北京毛泽东在中南海家中专门做了湘笋和青椒等湖南家乡菜为老师洗尘。毛泽东说“没有好菜吃”,徐特立表示“人意好,水也甜”。上桌时,毛泽东要徐特立坐上席,徐老说:“您是全国人民的主席,应该坐上席。”毛泽东谦让道:“您是主席的老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您更应该坐上席。”硬是让老师坐了上席。几天后,毛泽东还把自己的呢大衣给老师,作为送别礼物。

  亦师亦友的师生情

  《师说》中:“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仿佛老师只是教授知识,解答问题的人,不苟言笑。其实,自古而今,亦师亦友的典范不胜枚举。黎锦熙和毛泽东就是其中的两位。黎锦熙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老师。自1913年在湖南第四师范任教始,到1976年止,黎锦熙和毛泽东之间的交往保持了半个多世纪。在这漫长的岁月里,虽然人世苍茫,时事变迁,但他们师生加挚友的那份情谊,并未见因此而淡薄。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就读时,黎锦熙是历史老师,因俩人是湘潭同乡,毛泽东只比黎先生小3岁,历史又是毛泽东最感兴趣的课程,所以他们关系十分亲密。毛泽东很尊敬这位年轻有为的老师,经常到黎锦熙住处请教,而黎锦熙也非常器重毛泽东这位气质非凡的学生,总是循循善诱,耐心教导。两人经常在一起研究学问,说古道今,纵论天下大事,很快成为相见恨晚的挚友、兄弟。毛泽东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听说黎劭西(黎锦熙字劭西)喜欢学习,便前去讨教。并认为黎先生的思想与自己的想法很相合,而条理更加严密,着手的方法更加完备。黎锦熙对毛泽东的评价也非常高,在1915年7月31日的日记中写道:“晚,在润之处观其日记,甚切实,文理优于章甫,笃行俩人略同,皆大可造,宜示之以方也。”由此可看出,黎锦熙慧眼识才的能力以及作为一位教师对培养青年人的强烈责任感。

  1915年,黎锦熙到北京任职后,他与毛泽东见面的机会少了,可他们之间书信不断,或互报平安,或交流思想,相互之间的了解更进一步的加深。毛泽东在一师毕业后,第一次来到北京,一边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一边到北大旁听学习。这期间,据萧三回忆说,毛泽东“常到黎先生家拜访,同黎先生谈论时事及世界问题,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中的中国地位问题”。阴历年时,黎锦熙把毛泽东请到烟筒胡同4号的家里,大家一起动手,包饺子过年,师生感情之深,关系之密切,由此可见。

  自年幼接受启蒙,毛主席接受过多位老师的教导,在他一生中,也给世人留下了许多尊师重教的感人事迹。他曾对张干(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校长)诚挚地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这样的‘寸草心’,是怎么也难报答尽老师‘三春晖’的啊”。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育为本,是国之根本,也是未来之根本,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教育的强大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社会的前进步伐。借着第30个教师节的到来,让我们重温毛主席当年尊师重教的事迹,像毛泽东那样,尊重老师,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当下使尊师重教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15
0
0
0
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