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岛孙锡良:中国解决东盟南海问题的一揽子方案

作者:孙锡良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1 283

  孙锡良:中国解决东盟及南海问题的一揽子方案(简版)

  前按:讨论南海问题,如果只把眼光盯在某个岛屿或者某个热点,不算是真正的思考问题,也无助于解决问题,南海问题必须有一个整体框架性战略,维护权益要理直气壮,决定打仗要打得效果明显,被西方势力牵着鼻子去打仗打不出个好结果。

 

  一、中国如何正确认识“东盟”?

 

  东盟定位:一个由十根木头搭起来的舞台,没有一根象样的立柱,没有一支象样的护卫队,没有一个说话算数的主人,再加上相互之间千头万绪的内耗,注定它最重要的任务是给别人搭台,请别人唱戏。如果失去这个戏台,恐怕这十个国家连看戏的机会也没有,既然他们为别人搭起了戏台,当然也会得到相应的演出回报,谁要是傲慢看不起这个舞台,可能就面临无戏可唱,甚至有可能成为戏台上的“被表演者”。

 

  历史上不管是哪个时代,想做大国,就要有勇气面对一群不简单的邻居,美国的邻居有朋友,也有敌人,中国想做八面玲珑的大国也很困难,中国必须适时地从南海找突破口,必须将维护并收回南海失地制定实质性规划,中国必须率先在南海对充当美国枪手的敌人说不。

 

  东盟的战略优势:(1)涉及的国家众多,人口众多,单力不大,合力不小;(2)核心威胁不大,但是国际影响巨大,是亚太地区大国必争的表演舞台;(3)没有象样的武力,但是有可怕的信仰力量,经常成为文明冲突和政治摩擦的火药点,也为其落后的国民提供了惹事生非的角斗场;(4)广阔的海洋资源是未来海洋争夺的良好码头。

 

  东盟的战略劣势:(1)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群龙无首;(2)没有组建一支有战斗力的联合作战部队,注定无法维护自身的基本安全;(3)十国间的领土争端和文明冲突本身也无法调和,十国间面和心不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十分有限;(4)经济总量的单薄决定了他们无法在国际事务上赢得受尊重的发言权地位;(5)缺少一群有科学素养的国民,注定没有一流的科技,从而无法摆脱实质上的依赖地位。

 

  二、中国恰如其分地演出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已经与“东盟十国”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有着多年的磨合经历,“大双边关系”框架已经成形。然而,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利益的冲突也在与日俱增,与西方大国争夺舞台的斗争亦愈演愈烈,如何保证中国能在较长时间内拥有对这个舞台并得心应手的表演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对待东盟的态度需要有新思维。

 

  1、中国对待东盟的态度

 

  如果对“东盟十国”进行一一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国家都很难成为中国的诤友,不少国家与中国存在着隐性矛盾,少数国家对中国仍缺乏信任。个中原因非常复杂,除开历史原因和信仰因素之外,边界争议和经济冲突也许影响较大,由于矛盾并没有尖锐化,形式上讲,友好关系能够维持下去,但这种“友好”非常的脆弱,处理不好,一捅就会破。单就国家实力而言,中国不必有太多顾虑,然而,对于象“东盟”这样一个多边体系来说,必须非常慎重地处理各种矛盾,不干涉他国内政是非常正确的选择。中国对“东盟”的外交必须是“参与”而非“主导”,越想主导,中国就越被孤立,不主导并不意味着中国放任东盟的任何行动,尤其是涉及到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决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果断介入,中国不谋求做任何性质的宗主国,但要敢于对“东盟”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供战略利益的行为说“不”,必要时也可以进行适度“提醒”,决不能允许“东盟”以一个整体的方式向中国核心利益发起挑战,要敢于果断介入一些影响中国核心利益的突发性事件。

 

  2、中国必须坚定地给东盟进行“装修”

 

  “东盟”这个舞台虽然搭起来了,但是,他们自己没有能力进行装修,比较粗造,需要参与国对其进行装修和设计,怎么设计、怎么装修需要中国付出更多的财力物力。“东盟十国”一直都希望建立“地区共同体”的目标,这个目标对中国是个挑战,但更多的是机遇,中国要想办法促成该构想,越多的国家加入进来,舞台就越豪华,越是豪华就越适合高层次的演出,同时,越是豪华的舞台就越值得大家珍惜,那些想破坏舞台的国家也很难单独搅混泥水,如果“十国的东盟”变成了“二十国的大共同体”,那么“形式上的东盟”其实就变成了“实质上的亚洲共同体”,中国可以不主导东盟,但是,要有雄心主导亚洲。有人会认为,东盟都主导不了,怎么能主导亚洲呢?这不是笑话吗?不,这不是笑话,是真实的可能,不主导东盟是为了回避尖锐矛盾,要主导亚洲是希望在一个大的集团中消化矛盾于无形之中。体系越大,伸缩性越强,中国腾挪的空间越广,关键是中国如何掌握好一个大系统的平衡艺术。

 

  3、“东盟机制”之外的双边关系

 

  中国如果想要成为大国,走向盛世之路,有一个问题不能回避:与东盟诸国的边界问题,包括陆地和海洋边界。近年来,中国的海陆两个边界都在不断地遭受东盟部分国家的侵扰,甚至是被蚕食,如果不加以遏制的话,遭侵扰的范围有可能不断延伸。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必须坚定地脱离“中国——东盟”机制,只能利用双边关系进行解决,部分“麻烦制造者”不是以维护东盟的利益身份出现,而是借“东盟”这个平台给中国施压,对中国来说,要旗帜鲜明地反对 “东盟”以主体身份干涉中国内政。从理论上讲,东盟要形成“共同声音”也关非易事, “东盟十国”之间也存在类似的争端。在处理与“东盟十国”的关系上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是边界谈判的问题,应该说,多年以来,中国是在此问题上是理性的,是智慧的,完全照顾了相关各方的利益诉求。但是,要实现真正的持久和平,边界问题必须得到最终解决,这一点必须成为各方共识,从中国角度来讲,指导思想最为关键,在与东盟部分国家解决边界问题谈判时,至少有几种思想不能长期存在:经济换和平的思想;家大业大的思想;“宗主国”的思想,中国不谋求霸权,所以不存在宗主国的地位;无国界论的思想,国家没有消亡,国界绝不能虚化。

 

  4、中国今后在边界谈判问题上的策略探讨

 

  边界问题虽然是个与历史相伴的永久性问题,但是,也是一个在特定阶段可以解决的问题,如果时机合适,策略得当,边界问题就能得到大部分解决,所谓时机合适是指国家综合实力是否达到维护自尊严的能力,所谓策略得当,是指国家是否具有解决领土问题的智慧和勇气,下面提供几种探索性的策略参考。

 

  果断遏制周边国家“既成实事”的蔓延态势。受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从东海到南海再到黄海,中国的领海被周边国家“既成实事”的区域不在少数,态势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中国为了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极大限度地保持了容忍,然而,中国的良苦用心并没有得到相关国家的善意回报,海洋争端日益突出,有效遏制势态恶化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中国反“既成实事”的最好办法也许是“去实事化”,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将近几十年来周边国家的非法侵占还原真相,恢复原状,即使面临危险和阻力,也要当机立断地“去实事化”,否则,“实事”的长期存在很可能使中国在未来处于被动状态。

 

  明确国家武装力量的边界使命就是将边界“实事化”。中国在坚持“去实事化”的同时,还要主动性地将边界“实事化”,“去实事化”是一种被动应对策略,“实事化”则是一种主动固守策略,中国在自己的领土领海行使管理权就是在相应范围内保持国防力量的存在。这个阶段不一定要很快,但一定要有动作,不要求快是力求稳中推进,要有行动是宣示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军队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权力和义务,不执行法律使命,不保护领土完整,武装力量存在的价值就虚化了。 “渔政船”管理模式是众多模式中的一种,但不是解决争端的最好方式,这是一个暂时性的折中作法,美国的军舰敢于在中国周边海域畅游,中国的海军当然可以明正言顺地在自己的领海走动。

 

  边界谈判不要看对方说了什么,而要看对方做了什么。边界争端与日俱增的态势证明有关国家的承诺并不认真,中国与其听它说了什么,不如看它做了什么。长时间围绕同一个问题反复纠缠将会使国民意志弱化。如果对方把谈判桌的“保证”一次次变成“实事上的占领”,这种“保证”没有任何意义, “和平共处”会变得一文不值, “战略伙伴”也会变成“战略对手”,周边国家说什么不重要,不挑衅、不侵蚀中国的领土才是硬道理。维护南海主权,中国应当有在所有岛屿驻军的打算。

 

  5、“东盟”舞台上的中美对台戏

 

  美国虽然对东盟组织的整体影响不是特别的深,但是,美国对东盟部分国家的单独影响力是绝对的、是决定性的,譬如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这就决定了美国不可能成为“东盟”旁观者的角色,美国的影响力是无法排斥的。既然美国是注定要与中国同台演出,那中国就必须聪明地准备好演出戏本。我们必须看到:美国对于“东盟”的最大利用价值是军事干预力,而不是经济干预力。随着中国经济总量和人口优势的增强,中国有信心在东盟内部展示与美国同样的经济影响力,甚至可以超越美国的影响力,中国作为一个庞大而又独立自由的全球最大市场,其“无底洞式”的市场流动性可以解决世界上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一点美国就无法做到。美国能与东盟站在一块的粘合力无非是东盟对美国军事上的“依赖情绪”。中国如果想在舞台上表现得比美国更精彩,最需要要做的事情是经济上将美国从东盟市场赶出去,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可能帮助中国实现这个理想。

 

  由于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存在相当多经济上的同质性,低端产业重合度较大,在这一点上是美国利用的重点,但是,随着中国近年来高科技产业的不断壮大,中国经济结构进入了一个相对较快的转型期,中国可以逐步向“东盟”各国输出更多的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品,尤其是中国的地理优势要紧紧扣住,要利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中国——东盟”全面一体化,力求达到陆地接壤国双边人流物流实现自由流动的开放状态,特别是经济、金融和人员往来的自由流动相当重要。从军事角度看,美国已经占得先机,在部分国家已经有军事基地,并对中国形成了一定的制衡作用,但是,这并不可怕,中国也可以解放思想,争取能够争取的对象,打开深层次军事合作的安全保障之路,要敢于和善于给有关国家提供安全保障,间接来讲也是给自己提供安全保障,美国可以在新加坡有基地,中国为什么不能在另一个“坡”建基地呢?东盟需要中美,没有中美的对台戏,东盟存在的价值也就很小,中美的表演将决定东盟各国的明天。

 

  二、南海冲突的中国式理解

 

  1、南海需要设定红线

 

  2010年8月11日,美国“华盛顿”号航空母舰及另外两艘美国军舰停靠在越南,参加美越史上首次举行海军演习。作为曾经是敌对国家的两个“对手”,这次非同寻常的海上联合军演计划意义不同一般。另据《环球时报》2010年8月9日消息,美国与越南进行了核协议谈判,根据这项协议,美国可以与越南分享核技术和核燃料,并在核安全、核存储以及相关教育领域进行合作。

 

  种种信息表明:美国正在以一种极端快速的步伐武装越南,核合作决不仅仅在于民用领域,美国表露出的意图十分清楚,就是针对中国、牵制中国,美国的动作有拉拢越南并展现其为东南亚国家撑腰的姿态。美国是否试图在中国周边再制造一个核国家仍值得深思。对中国而言,有理由要求美越核合作透明化,并全方位关注监督此事的进展,一旦发现美国在越南的行为破坏了地区安全,必须果断地给予揭露和制止,但如果有关方面一意孤行地走向不归路,中国应当可以毫不迟疑地中止它。

 

  美国武装越南的另一个重要力量就是越南海军,越南方面近二十年来极度猖獗,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占据了中国南海的24个岛屿,美国武装越南是为了借越南之手围剿中国,而越南则幻想携美自重在南海称霸,双方的如意算盘打得都非常美妙,但是,中国不可能对双方的行为无动于衷,中国最迫切需要维护的利益就是中国南海,南海利益的被侵害程度已经超出了中国人民可以容忍的最大限度,南海国家的任何挑衅行为都将触努中国人民的敏感神经,尤其是个别国家想借美国的霸权行径搞狐假虎威,中国不能任由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国容忍的时间越长,中国的形势就越被动,为了维护南海海域的权益,中国必须设定红线,如果有人单方面硬要勇闯中国红线,首先在南海扣响扳机也许是必须的——枪打出头鸟。

 

  2、南海局势走向何方?

 

  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亲自指导下,中越两国人民曾经是患难与共的好兄弟、好朋友、好同志,并携手并肩打败了美国对越南的侵略,后来因某些原因,中越之间由朋友变成了敌人,并由越南方面制造了一场冲突。

 

  下面不妨先回顾一下那场战争,“冷战”后期,中国与苏联关系依然紧张,而中美关系则开始正常化。苏联出于牵制中国的目的,1978年11月3日与越南签订了带有军事援助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支持越南实施“地区霸权主义”,建立“印度支那联邦”。越南在苏联的默许下侵略了中国的盟友之一柬埔寨,推翻了红色高棉政权。同时,在越南国内进行大规模的“排华”行动;对中国的领海、领土提出主权要求,宣布把属于中国领海范围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屿纳入其版图范围,并出兵占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屿;在中越边境集结大量军队,制造边境冲突,侵犯中国领土。中国以“上述种种举动威胁了中国的边境安全和影响了东南亚的局势稳定”,“为了捍卫主权,惩治侵略者”而发动了“自卫还击战”。实事说明:越南如果错误估计形势,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

 

  中越之间的这场战争在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之间已经造成了很难愈合的创伤,战争的始作俑者越南并没有从这场战争中吸取教训,继续扮演“大国打手”的角色,只不过这一次的后台换了,“冷战”时代它选择的后台是苏联,“热战”时代,它选择的后台是美国,美国从战略目标上讲比苏联更加远大,对越南的要求也会更高,美国不会只要求越南在南海干扰中国,它还试图把越南培养成象日本一样的“大国”,南海只不过是越南挑衅中国的一个阵地而已。越南如果不顾中越两国的友好关系,充当美国的先锋队,可能将是一条不归路。

 

  中国在南海要实现四大战略目标:第一、南海海域被侵占岛屿必须全部收回,不留死角,筑牢南海通道;第二、要及时震慑南海制造事端的行为,要让携美自重的想法落空,和平谈判才是唯一之路;第三、要让美国在南海的如意算盘落空,让美国的“热战”计划在中国南海遇阻;第四、必须完全切断东海与南海诸国的结盟,日本必须打断与越南共同遏制中国的想法,否则将要失去部分海洋上的生存路线。

 

  南海何时会有冲突?这将取决于中、美、越三方对形势的判断和规划。

 

  美国因素处于第一位。南海本无事,因为美国才有事,美国本也无须如此急迫的要在南海闹事,但因为有了经济危机和“热战”的要求,美国就无事找事,美国需要选择合适的战略目标来对抗,从而达到其转移危机的目的。奥巴马的第一任期将在2012年到期,2012年是他为第二个任期进行拼搏的重要一年,要想连任,奥巴马需要政治炒作的空间和外交政治成绩单,美国经济短期内不可能在他手上出现特别大的奇迹,能够作选举依靠的只有外交,而美俄外交已经不是美国选举的最重要话题,“中国因素”肯定将是主导美国选举的重要变量,奥巴马不会不懂这个道理,奥巴马上台后的一系列动作已经让中国人看清楚了他的思维动向,他比布什家族更加敌视中国,为了政治利益,他很有可能在他的第一任总统末期制造重大的中美对抗事件,而选择的对抗点不在朝鲜半岛,就在南海区域,而南海是重点中的重点,如果南海某国愿意给奥巴充当炮灰,局势会发生惊天巨变,未来几年,既是美国利用某些国家扰乱中国的不安静期,也是中国利用美国打击麻烦制造者的时机,美国利用谁,中国就巧用美国。

 

  中国因素是第二位的。未来不管中国怎么变化,以保护国家核心为行动出发点的主张毫无疑问占主导地位, 民意政治的认同度可能会有质变,国家意识会逐步加强,主权意识会得到深化,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新生代很可能更富有挑战思想,为了适应新“热战”时代国际板块间的竞争,政治韬略显得尤其重要,强力领导人是未来几十年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中国也不例外。经过近十多年来的改造和重构,中国军方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过去那种怠战、厌战、拒战、怕战的情绪逐步也得到了改观,军人的国家使命在逐步加强,军队担当国家利益捍卫者的角色在进一步巩固,当国家领土完整遭受挑战的时候,政治人物和军队会在恰于其顺的时候保卫祖国。

 

  南海诸国自身必须有一个符合时代的新思维:长期用不正当手段占有中国领海是无法持久的,做美国的打手则更危险。如果个别国家愿意做美国的“积极因素”,走得越远,结局就越惨,从政治成熟度来讲,某些国家新一代政治人物越来越亲美化,越来越排中,越来越好战,这是极度可怕的幼稚病,会给地区带来巨大风险。中国一直在奉行“与邻为伴、与邻不善”的外交政策,而某些国家则奉行“与邻为敌”的错误路线,不管从哪方面讲,幼稚的亲美政策给相关国家带来的后果比“冷战”时期的后果更惨烈。

 

  结束语:中国不打南海保卫战,就可能四面临战,中国不果断敲打南海闹事者,周边就会出现更多的美国枪手,何时打、何处打、怎么打既是外交艺术又是军事艺术。

 

  本文摘选于《热战时代》第四部分其中一节的缩略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孙锡良
孙锡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