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节的本质,消费主义下的世界人民大团结

作者:刘梦龙 来源:新潮沉思录 2021-11-02 808

洋节的本质,消费主义下的世界人民大团结

刘梦龙

  今天是西方人的万圣节,还是中国人双十一购物季的开幕第一天。虽说环球同此凉热,疫情之下大家都辛苦,和中国人的购物季相比,如今疫情导致物流危机的美国人民,恐怕要度过一个更比虚假的鬼怪更真实恐怕刺激的万圣节了。

  如今,美国疫情感染已经突破四千万,死亡人数近77万,合法的大麻糖又充斥市面,再加上物流危机导致的社会紧张,空空荡荡的货架可比什么妖魔鬼怪可怕多了。虽然新大陆的人民一贯顽强,久经考验,不怕病毒、骚乱和通胀,也不怕邮递员下岗和蛮族雇佣军取代帝国公民兵,但还是上点心吧。这种时候,小朋友们还上门要糖,是不怕串门感染,还是大麻要从娃娃抓起?等人们扮鬼转悠狂欢结束,这个万圣节难免再创新冠传染小高潮,真叫上演现实恐怖片了。

洋节的本质,消费主义下的世界人民大团结

  万圣节这节日,我们以前也说过,说它是传统节日之类都是扯淡,它就是新大陆的再创造。到现在美国都还是一个地广人稀,骨子里渗着弱肉强食,野蛮黑暗,特别适合邪教生长,发生各种恐怖故事的地方。美国文化有他特别进步的一面,也有他格外落后一面,精英主义的对立面是愚民统治。在新大陆,你不信点阴谋论和神秘传说,能算合格的红脖子?

  美国人民喜欢怪力乱神没什么奇怪的,新大陆的宗教氛围始终是它的核心价值观,越是教徒越喜欢这套。基督教里本来就藏着万神殿,不然你以为圣诞节和圣诞老人是怎么来的。但美国人比隔壁一样喜欢怪力乱神的墨西哥人是高一点的,要不人家怎么叫发达资本主义呢。万圣节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当然商业价值,是赚钱。你看它和本月底的感恩节,又一个不要脸的扯淡节日相呼应,简直是完美的销售季。

  从这个角度说,这就是我们双十一的前辈。中国的双十一购物季从今天开幕,要持续到下个月的双十二,和美国人的十一月购物季相比,算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继承发展了。工厂、电商、消费者,大家一起加班加点,世界经济的两颗心脏一起跳动,跨越太平洋共创营销额新高,这就叫消费主义下的世界人民大团结。

洋节的本质,消费主义下的世界人民大团结

  双十一是俗了点,要按美国人的逻辑和国内替美国人涂脂抹粉那套包装,就高大上了。比如可以附会成领导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中国人民,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庆祝和平降临。还有个保卫和平牌坊做证明,真正是主题深刻,积淀深厚的传统佳节,可比美国大兵解放奥斯维辛真多了。

  以前我们也讨论过中国人过洋节这事,那过的不是节,是流不尽的人民币。街上卖婚纱的,如今都是西式的来一套,中式的再来一套,要是上完教堂上祠堂,这叫双倍的快乐。当然,要是上了教堂,回头把祠堂砸了,要西式不要中式,那就确实出问题了。

  比如你中国人过感恩节,那就真的不太合适了。哪怕是你是卖火鸡的,总不能宣传和美国人一起庆祝他们杀人夺地,拿土著祭天还感谢上帝赐我火鸡玉米饼吧?起码要换个感恩祭祖,烧完香顺便再给祖先上个烤全鸡之类名目,主要是火鸡它大,烤鸡越大越孝。绝不能像某些人一样,一边开除狗的六畜籍,一边来个中华传统家禽火鸡,这就真的叫数典忘祖,崇洋媚外了。

洋节的本质,消费主义下的世界人民大团结

  洋节大行其道,是不是外国文化渗透的一部分,不能说不是。但这种渗透本就无处不在,过洋节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罢了。现实中,国内确实存在崇洋媚外人,存在过洋节高大上,过中国节就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每年春节都有这样一群上蹿下跳的玩意。但总体上说,随着中国的发展,崇洋媚外这帮人是在走下坡路的,西方文化在去魅化,洋节最终都会被剥离了最初的意识形态内核而成为消费的噱头,而中国的本土节日也是顽强的。

  以中国人一贯对宗教文化的态度,要有点拿来主义和为我所用的文化自信,汉奸买办之流的危害比老百姓过洋节吃苹果值得注意的多了。盲目的上纲上线只是大问题不敢管,小问题逞威风,故作姿态的官僚把戏罢了。

  不过说起,洋人的万圣节,中国人也有自己的鬼节,其实条件不比万圣节差,没做起来就属于IP浪费了。传统的三大鬼节,清明肃穆,寒衣衰退已久早和冬至合一了,只有中元在夏夜的热闹和恐怖中,和万圣节的精神是最像的,暗含着狂欢的元素。万圣节经过美国人改造,它的优势是文化兼容性,什么妖魔鬼怪都能塞进去,而多元文化的狂欢更是重要的商业卖点。很多地方都是把中元当迷信残余来处理的,其实这节日影响力挺大,生命力顽强,长期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本身是大有利可图的。节日也是文化的一部分,一样是发展变迁的,按美国人那么包装改造,中元何尝不能成为中国人的新节日经济增长点。

  当代的节日,典型像七夕,就等于是死而复生。经过当代的包装,就完全摆脱了乞巧这个文化背景,被情人节化了,男女的钱最好赚。中元,或者说恐怖、神秘、狂欢这类娱乐元素的开发,我们一直不如西方。其实群众对这块是一直喜闻乐见的,恐怖、神秘题材本来就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母题,是影视娱乐的最主要类型。过去港台发展过这类题材,也出了一些精品,但后来被过度消费,加上市场格局的问题,逐渐低潮了。近些年来,这类文化要素倒是开发了一些IP电影和娱乐周边,还是粗制滥造多,旧题材重复的腻味了,新题材又出不来好作品,大器未成。

  其实亚洲在这块也有做得好的,日本的恐怖文化一直做得好,它的中元也是大型节日,是属于国家级的黄金周,因为这个时间段确实很适合放松娱乐消费,这是客观存在的。不然中元也不会存续在东亚上千年,还能保持生命力。当然,我国的国情特殊,包括流行文化中的恐怖,灵异,甚至是狂欢这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长期都属于我们社会不受欢迎乃至避讳的部分。但经济在发展,社会文化也在改变,当年觉得离经叛道的摇滚、一夜情,脱口秀,现在也都司空见惯了。

洋节的本质,消费主义下的世界人民大团结

  当代中国在应对流行文化的高速发展融合,确实长期猝不及防,格外滞后。这种滞后,导致中国的文化常常变成鱼龙混杂的大杂烩,好的学的也快,坏的学的也快,管理赶不上变化。保守起来,恨不得按小学生守则来,开放起来,大家都吓一跳,一抓就死,一放就乱。但随着发展,中国迟早要从接收者,变成创造者。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影响力扩张,中元也未必不能通过再包装,成为可以匹敌西方万圣节的狂欢节。

  万圣节本身囊括了原本收获节的一部分狂欢职能和冬日的肃杀,和东方盂兰盆会夏日祭那种忙里偷闲式的游行聚会,在精神内核上是不太一样的,有点东西方的差异性,但经过现代的商业加工,倒是能取得异曲同工的效果,或者说在同一题材上体现东方的特殊魅力。过去这是日本人擅长的,我们迟早也要迎头赶上,不能守住金饭碗讨饭吃。

  实际上,世界人民的情感大体都是相同的。对本土文化题材的推广创作,本身就是话语权的一部分。怎么守护,并扩大自己的文化话语权,本身就是当代文化主权的一个重要部分。有些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视角可能也会发生变化。比如纸钱,够封建迷信吧,努力禁了多少年了。过去都说外国人鲜花祭祀文明先进,现在外国人知道了中国纸钱,喜欢的不得了,改成流行文化元素了。所以看待传统文化,要用发展的眼光,不要刻板印象,不要妄自菲薄。

洋节的本质,消费主义下的世界人民大团结

  一边当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空前的便捷了,但另一面,中国还是长期在普通西方人视野里保持简单的固化印象。除了杰克陈 ,李小龙,中国菜,舞龙、功夫,人海战术、中国的文化元素,当代中国的现状,对多数西方人来说还是很陌生的。这其实很不利于东西方交往,甚至可以说不利于东西方真正保持和平,一群低素质选民和政客,他甚至不知道中国的购买力有多厉害,还觉得中国人留着大清朝的辫子,发展全靠偷西方科技,能尊重的起来,能和平的起来吗?

  有时候这种陌生是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比如几天前,有荣誉勋章的原画设计师抱怨,他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玩家不喜欢扮演同为黄种人的日韩角色,反而更喜欢华约背景的苏联军队。一方面,这是西方的傲慢,做这个工作的居然还能这么无知,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另一方面,我们长期在这个领域也没有拿得出来的东西,西方普通人也没有第二个渠道去了解。我们长期在做的是什么,不是去发挥自己的特长,建立自己的特色,而是努力去模仿西方人的作品,向西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靠拢,最后把自己的东西丢了,还弄个东西方都觉得别扭低级的四不像。

洋节的本质,消费主义下的世界人民大团结

  但中国市场这么大,而且还在不断成长,要让西方必须重视这个市场。资本家是有国界的,但钱没有啊!比如全战三国以前,谁能想象,中国人在这个题材上的消费能力已经这么强,等到战锤3的时候,震旦天朝就被钞能力强行变出来了。

  Steam上的中国玩家已经是越来越无法被忽视的一股力量,西方人做的DLC很多时候比我们本土做的不伦不类的东方题材更贴地气,更用心,那就该让我们的文化创作者惭愧了。

  总之,我们可以更自信一些,我们过我们的中元节,西方人过西方人的万圣节,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我们的更光明一点。但另一面,我们也确实有值得向西方学习,努力进步的地方。把旧和新结合起来,我们一样能在文化上反超乃至征服西方,让他们沉浸在东方神秘炫丽的文化魅力里,而不是老是停留在被动的猎奇与僵化印象中。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3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