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生:从货币的角度聊聊限电

作者:安生 来源:卢瑟经济学之安生杂谈 2021-10-02 543

从货币的角度聊聊限电

  

安生:从货币的角度聊聊限电

安生:从货币的角度聊聊限电

安生:从货币的角度聊聊限电

安生:从货币的角度聊聊限电

安生:从货币的角度聊聊限电

  读过《卢瑟经济学》和《纸牌大厦》的读者应该知道,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所以社会总产能和社会总需求永远无法匹配。

  要么是周期生产过剩,大量产能被毁灭,然后进入垄断;要么是长期萧条,大量产能被闲置,大批劳动力失业。

  贫富差距越大,产能被毁灭越多,萧条期失业人口越多。

  政府不愿承担失业爆棚的压力,所以推出凯恩斯主义,以政府信用提前透支未来的消费。

  于是,一面是债务堆积,一面是利润堆积。

  具体说来,一面是大量大量的贷款和债券,一面是大量存款和债权,双方互为表里,对称增加。因为贷款和债券,存款这债权,属于不同的人群,所以不能自动湮灭。

  无论是债务,还是货币,两座高山都在越积越高。

  这两座高山都是很危险的。

  第一座高山一旦坍塌,债务黑洞爆发出来,就是金融危机。大批的债务无法按期偿还,大批的金融机构会陷入坏账之中,大量的存款无法提现,金融机构瘫痪,使用银行划转的支付结算的时代回归现金交易的时代。信用支持的社会化大生产退回到商品经济早期,经济循环停滞。

  第二座高山一旦坍塌,大量法币会涌入经济循环,猛烈冲击物价,物价上涨有自加速的倾向,物价会进入上涨螺旋,货币失去一般等价物功能,“商品——货币——商品”循环无法实现,经济循环回归“商品——商品”时代,社会化大生产回归中世纪小农经济。

  解决两座山的方式,是矛盾的。

  要让债务高山稳固,就需要放松货币供应,降低利率,让负债的政府、资本家和个人以越来越低的成本能不断借新还旧。

  要让货币高山稳固,就需要收紧货币供应,提高利率,让手握重金的极少数人存款吃息,让负债累累的债务人不能通过新增贷款的方式创造货币。

  这就很尴尬了。

  由于政策的冲突,所以,只能保住一座高山的稳固,不能同时保住两座高山的稳固。

  长期不稳固,不代表短期不能维持一个岌岌可危的局面。

  比如,创造一种财富幻觉,让大量货币进入某个投机货币池,暂时不冲击物价。于是,一方面是大量货币被创造出来,被债务人用低廉的价格借来借新还旧,一方面是大量的货币进行投机,推高某种投机品的价格,暂时不冲击物价。

  股市和房地产,是容易创造财富幻觉的媒介。相比之下,股市属于快钱,快而激烈,房地产属于慢钱,慢而持久。但是,不论那种投机货币池,都不可能长期维持,而不破裂。

  试想,如果抛售一两套房产,就能垄断一个地区的粮食或其他生产生活必需品并攫取更高的利润的话,这些生产生活必需品的价格还能稳定吗?所以,溢出只是时间问题。

  两座高山都稳固不可能,两座高山都不稳固却完全可能。

  美国次贷危机就是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大批债务人,包括大批地方政府、前期贪婪的一些含华(华尔街的华)量不够的投行和大批炒房者破产,大批养老基金血本无归;另一方面,大量的资金从房地产市场流出,石油一度突破100美元一桶,黄金直接冲击1800美元一盎司。

  拥有大量现金的人,并不会主动用自己手中的现金去收购破产者的资产,替破产者偿还债务,而是会投机生产生活必需原材料,牟取暴利。某甲手中的钱,不会用来替某乙还债,这是很明显的事情。当某甲预期到政府很可能会增加货币供应,挽救大而不倒的投行,货币必然进一步贬值的时候,他必然用自己手中的货币去购买好投机的紧缺原材料,尤其是某甲本身就是大投行或者大宗商品供应商,对大宗商品供需关系了如指掌的时候。

  要从根本上避免次贷危机式危机的发生,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换句话说,就是要否定少数人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推翻生产资料私有产权制度,对非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这不是可选项。

  那么自然只能从其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比如,让货币池更深,更宽;比如,让本币在更大的范围流通,减缓通胀压力。

  这两种解决方案,都有上限:货币池更深、更宽,不过是延缓溢出而已,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不断增加的货币和相对稳定的物价之间的矛盾;本币流通范围,终有极限,继续扩张本币范围必然与其他货币发生冲突,再说,即使如同美元那样成为全球流通货币,仍然受制于全球商品流通上限。

  所以,除非有无限爆发的科技进步,引发无限连续的投资高潮,使少数人拥有的大量货币不断投入经济循环,否则,增加货币供应,同时增加投机货币池的方式下,金融危机或通货膨胀爆发,甚至同时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爆发性的科技进步,往往需要长期的积累。正常情况下,许多技术,或者停留在理论阶段,或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短期内都难以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可控核聚变、二氧化碳制造淀粉,目前都处于实验室阶段,离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其他黑科技,在短期内投入实用,更不现实。至于其他打着科学发明名义的骗子,更不用说。

  《纸牌大厦》之中,对通货膨胀的分析包括两部分:《飞舞的蝴蝶》《脱缰的野马》,分别对应中高速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

  在中高速通胀阶段,通货膨胀不是一瞬间到位同步的,而是逐次发生的。如果通货膨胀是政府订单开始,那么首先上涨的是政府订单产品,然后是好垄断的生产生活必需原材料,随后是生活日用品,最后是劳动力。如果我们把作为蓄水池的资产作为第一步的话,也可能出现蓄水池资产价格第一步上涨,随后是好垄断的生产生活必需原材料,随后是生活日用品,最后是劳动力。不论投机货币最初出现在哪里,都会很快用于投机好垄断的生产生活必需原材料。

  通货膨胀时期,物价也不是同比例上涨的。越是好垄断的关键原材料,越容易上涨。反过来,劳动力人人都有。所以,工资如果不是最难上涨的,也是极难上涨的,甚至可能是下跌的。

  原材料大幅上涨传导到消费端只是时间问题。原材料小幅上涨,生产商可以牺牲一部分利润保持制成品价格不变。原材料大幅生长,如果原有利润不能覆盖成本涨幅,生产商继续按照原有价格卖出,那就只有赔钱停产一个结局。

  非洲猪瘟原因,中小养猪场的猪纷纷团灭,猪肉成为好垄断的商品。猪肉就迅速暴涨。非洲猪瘟得到控制,出现可以做空的期货工具以后,投机资本马上转换战场,或者转手做空。

  资本放弃坐庄猪肉,换庄其他商品,不意味着事情过去了,往往意味更有威胁性了。当一群人看到猪肉价格下跌暗自庆喜的时候,却不知道投机资本已经给了他们警告的信号,并转换了战场。这些人对报警信号视而不见,继续自欺欺人。

  关闭小煤窑,整合煤炭供给端,为加强煤炭行业的垄断创造了条件。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功能,为投机资本使用面包榨干净围城中的最后一个铜板提供了工具。整合了供给侧,确实不容易发生生产全面过剩和全面亏损,也导致了供给端的价格工容易上涨。结合宽松的货币供应和期货工具,出现生产生活必需原材料大幅上涨,一点也不新鲜。

  煤炭价格小幅上涨,电力企业的利润可以覆盖成本上涨的部分,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电力企业的利润不能覆盖成本上涨的部分,那就只能减产、停产。煤炭价格不下去,要么没电,要么涨钱。在一些地方财政都忙于四处筹措资金偿还地方债的时候,发电厂如果亏损,显然也不能要求银行无限提供贷款,维持生产运作。

  当然,放开小煤窑,打破煤炭垄断也是一种解决思路。不过,即使煤炭的价格因为小煤窑恶性竞争而下跌,仍然不能消灭四处流窜的寻找投机热点的货币。这就如同资本放弃猪肉,转战煤炭等大宗商品一样。

  一种商品退出好垄断的生产生活必需品的行列,并不影响多余的货币资金投机其他好垄断的生产生活必需品。一种商品的退出生产生活必需品的行列,无非是给其他生产生活必需品更猛烈上涨创造条件。

  即使在极端条件下,所有商品的供给都回到原始的恶性竞争时代,那么随着商品全面过剩,生产商全面倒闭,很快也会迎来新的垄断。

  财政补贴,可以让某环节既不涨价,也维持基本的供应。这必然导致巨额的财政支出。经济萧条期,联邦政府也好,州政府也好,能不能拿出这笔钱,都是未知数。

  另一方面,由补贴维持的低价必然导致其他相关产品的消费者,在类似商品价格上涨以后,转而消费这些价格稳定的产品。那时,必然面临更多的财政补贴需求。比如,如果航班有补贴而汽油没有,那么就会出现商贩乘飞机倒腾土豆的事情。比如,如果面包有补贴而饲料没有,那么就会出现农民用面包喂牲口的事情。

  如果完全煤炭国有化,按计划指标生产,不考虑利润,或者对煤炭施行统制,按照指定计划和价格生产供应,那是另一回事,这就意味着对市场经济的部分否定,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部分否定市场经济,同样会产生价格双轨制、统制经济政府赤字堆积等一系列问题,目前不讨论。

  所以,只要不想出现债务山大规模崩塌,货币供给持续增长,物价迟早会涨上去的,如果不允许物价上涨,那就会在某个环节出现供给的短缺,直到这个环节短缺到一定程度,该环节拥有更强的博弈能力为止。

  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工业化国家,停电对社会的威胁甚于猪肉涨价推动食品价格上涨的威胁。

  煤炭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电力是工业的血糖,电力短缺会导致现代社会低血糖。

  电力不足首当其冲影响就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各种工业企业的生产都离不开电能。电力短缺直接导致停产。采矿、钢铁、机械、化工、制造这些重工业不说,就是食品、服装、家电这些轻工业一样离不开电力。不仅工业,农业也是一样。化肥、农机、机灌、养殖,都离不开电力。越是现代化的工业国家,生产循环越离不开电力。不仅如此,现代生产线大都是按照24*7设计,生产线开关程序复杂,耗时漫长,突然停电,必然损失惨重。当年,日本雪印牛奶生产线骤停,导致菌群超标,直接引发恶性群体中毒事件,损失475亿日元。抛开生产线停下来,给企业主造成的损失不说,市场经济,工人停止劳动,没有产品,自然就没有工资。绝大多数无产者都没有多少积蓄,短期没有工资还能维持生活,长期没有工资形同失业。

  电力不足,会刺激通货膨胀。如果全社会的生产都停滞下来的话,即使有钱也没有商品可以买,或者可以购买的商品很少,那就是有工资,也难维持生活。进一步考虑,电力不足必然影响其他大宗商品的生产,减少其他大宗商品的供应,加剧生产生活必需原材料的短缺。电力供应不足,即使电价不涨,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会推高通货膨胀。换一个角度看,钱还是那么多,但是流通中的商品少了,物价必然上涨。

  失业增加,生产下降,必然面临财政问题。无论是各省内部的财政收入,还是中央财政收入,或者转移支付,都会下降。如果发生通货膨胀,即使名义收入、支出不下降,也会导致财政困难。无论是维持国家机器的运转,还是社会的稳定,离不开一个相对稳定的财政。不仅如此,工厂长期停工,在职年轻人无钱缴纳社保,养老金发放也会成问题。

  市场经济国家,与国际接轨越深,越不能自给自足。越需要出口产品,换取外汇,购买消费品(比如石油)和核心部件(芯片)。如果本国的制造业停顿,那么就没有产品可供出口,换取对应的消费品和核心部件。生产停顿,可以不要核心部件,必要的消费品短缺,必然导致国民生活困难。

  这种情况下,必然大量消耗外储进口生活必须物资。坐吃山空,很快就会消耗大量外储。这种情况下,想坚持本币的汇率也坚持不住。放弃本币汇率,则必然面临进口原材料价格的暴涨,进一步推高通货膨胀。

  工业国家的社会化大生产不能停,一旦停下来,会引发一系列经济、政治问题,现代社会不能靠喝西北风维持——代价是可以接受一定程度的物价上涨。只要物价上涨的幅度没有造成全社会商品价格重估,打断社会化大生产即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现代城市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力。现代大城市如同一个巨大的生命体,每天摄入大量物资,供应每一个细胞,从每一个细胞那里回收大量废物,排出体外,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电力。失去电力,这个巨大的生命体就会低血糖、尿毒症并发,城市生活很快就会陷入物资极度紧缺,垃圾废物极度泛滥之中。

  没有电力,基本生活无法保障,绝不是黑灯瞎火那么简单。每天爬楼,半月板严重磨损。高层用户,没有水。无法保持正常的通风,更遑论空气调节,地下建筑无法通风,二氧化碳沉积,进入地下建筑就有窒息的风险。地下建筑和低洼地区的污水,无法排出。大型超市黑灯瞎火,无法正常营业。消费者即使购买了商品,也无法收银。即使能够收银,消费者也没有现金可以支付。消费者即使去银行提取现金,银行也因为停电歇业。冷库储存的食品,无法保存,对食品供应的要求更加苛刻。垃圾转运站停止工作,垃圾无法按照原有流程收集、集中、储存、运出。地铁、轻轨无法工作,电动车无法充电,交通停滞。手机无法通讯,上网、购物全部停止。铁路电气化程度越来越高,物资运输越来越依赖电力,如果铁路所需电能也无法保障,那就是事实上的围城。

  那时,所有的生活,仿佛回到工业化社会早期,甚至比那时还糟糕,因为那时的城市从来没有今天这样的规模。动辄百万人口规模的城市,在电力化时代以前,无法维持基本的运转。没有电力,根本无法维持人口数量如此之多、人口密度如此之高的大城市的正常的井井有条的生活。

  现代城市的管理,更离不开电力。信号灯、摄像头、路灯、基站,都需要电力运转。没有电力,交通阻塞。汽车违章,无人管理。摄像头失灵,无法监控。即使有应急电源,天黑之后,没有路灯,摄像头还是无法正常工作。所有基于无线通讯的社会管理,必然全部停顿。有线通讯能否顺利维持都是未知数。

  现代化城市失去电力以后,用不了多久就会粮食短缺,饮用水断绝,垃圾遍地,污水四溢,交通瘫痪,治安混乱,当街行凶,无法无天,社会秩序荡然无存。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只要别触发恶性通货膨胀,默许电价上涨,弥补发电厂亏损,必然是选项之一。

  没有电能,就没有现代社会,会引发巨大的灾难。所以,要么让小煤窑遍地开花,让煤炭生产陷入恶性竞争,要么在一定程度上默许发电企业涨价,弥补煤价上涨导致的亏损。两种政策,都有可能被选择,后者的概率更大。当然,也可能双管齐下。

  知道电力有多么重要,用途有多么广泛,就知道电力价格上涨,会对物价造成多大的影响。因此不难估计如果电价上涨10%,整个社会成本会上升多少,会对整体社会物价造成多大的影响。

  电价上涨10%,绝不仅仅是每月自己家的电费上涨10%,而是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会上涨。一二三产业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都会上涨,有些涨幅高,有些涨幅低。好垄断的、生产生活必需原材料涨幅高,不好垄断的、非生产生活必需原材料涨幅低。劳动力虽然是生产生活必须原材料,但是因为不好垄断,所以劳动力价格涨幅最低。

  如同煤价上涨,电价不动,就会出现电能短缺一样。电价上涨以后,哪种商品不涨价,哪种商品就会出现短缺。短缺,为该种商品涨价提供条件。但是,另一方面,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也必然下降,需求下降抑制价格上涨。从供给的角度看,某种商品供给的垄断性越强,竞争对手越少,越容易出现短缺。从需求的角度看,生产生活必需程度越高,需求量下降越少。

  加息的初期,甚至会刺激通货膨胀。利息上涨,负债者脆弱的金融链条,但是仍不足以与投机生产生活必须原材料的利润相提并论,于是,大批资金涌入大宗商品市场,推高物价。美国次贷危机初期,即是如此。房地产泡沫破灭,大量的投机资金溢出,进入石油、黄金市场。短期内,虽然金融危机爆发在美国,但是美元汇率也同步暴涨,这是因为美元是国际货币,大批债务人需要不计成本借新还旧。

  物价上涨伴随生产规模的下降。一部分行业不压缩生产规模,是无法提高本行业产品最终销售价格的。这些行业最终必然出现一部分企业倒闭,幸存企业提高出厂价的现象。这些企业的名义售价会上涨,实际利润会下降。正是因为实际利润下降,把一部分同行淘汰,才能保证幸存者以微薄的利润维持基本生产运转。

  对劳动力来说也是如此。生产规模下降,必然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互联网和AI的流行将进一步削减对劳动力的需求。届时,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会进一步萎缩,劳动力名义价格会上涨,但是实际购买力会萎缩。

  通货膨胀有自我加速的倾向,这一点在《脱缰的野马》里有分析,这里就不展开讲了,以免不必要的麻烦。

  货币蓄水池崩溃,大部分货币溢出,是刺激通货膨胀的存量货币方面。避免金融危机,不断给予金融机构贷款,是刺激通货膨胀的增量货币方面。

  完全不允许金融危机出现,任由物价上涨,是不可能的;完全控制不了物价,默许金融危机不受限制的蔓延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最终出现的结果,必然是在物价上涨和金融危机同步爆发之间的一种折中。

  这就需要定一个界限。在这个界限以内的金融企业不倒。在这个以外的金融企业也听天由命。增加货币供应,死守这些金融企业,这是第一步。提高利率保证物价不完全失控,这是第二步。降低汇率、避免大量资金外逃,耗光外储,这是第三步。降低汇率必然导致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进一步刺激通货膨胀,这就导致短期之内利率下降是不太现实的。这进一步压制对资金有高度需求的企业的生存。

  高通胀、高息和低汇率将在短期内并存,两方面绞杀缺少议价权的市场参与者,对劳动力来说,日子并不好过。上世纪末,存款利率一度两位数,物价居高不下,许多企业经历过这样的绞杀,年纪略长的读者应该对此有印象。

  说到底,通过增加货币供应的方式,无法平衡市场经济生产循环,即使能在短期内平衡,也必然酝酿金融风险并对物价造成影响。

  既然是市场经济,就要面对流通中的价值符合的价值与流通中的商品的价值成正比,与商品流通速度成反比,与法币发行量成反比的规律。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3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