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亿刺激究竟刺激了什么?

作者:海啸后的希望 来源:作者博客 2014-04-14 2801

  2008年美国爆发了严重的金融、经济危机,并在全世界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国际需求短期快速下跌,出口依赖严重的国家受到更加严重的影响。

  中国当时出口也受到严重冲击。为了稳定经济。政府很快出台了4万亿人民币的建设投资政策,同时,出台了更多刺激消费的优惠政策。

  随后,中国经济不仅摆脱了衰退,反而掀起新一轮的经济“繁荣”。4万亿的刺激怎么有这么大的威力。2009年——2013年中国的GDP从33万亿增长到56.89万亿,政府4万亿刺激真的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吗?不是,4万亿背后的“故事”才是这次经济“繁荣”的真正推动力。

  1、老百姓储蓄大量减少,并背负巨额债务用于消费或投机;

  政府大规模建设导致货币投放增加、低端劳动者(主要是体力劳动者,大学生一直是严重过剩的,中国一直是结构性劳动力紧缺和过剩)需求大量增加,导致通胀严重。而为了支持投资减少,政府人为的压低贷款利率。并让负利率的长期存在。再加上房价等长期大涨、政府出台消费税收、降息贷款利率和贷款首付比例等优惠政策推动消费。一边是通胀下的货币负利率,一边是房价不断上涨,还配合了优惠的消费政策。人们加大杠杆进行投机或投资。不仅消耗了以前的大量储蓄,很多人还背负了几年至几十年不等的债务。这些储蓄加上贷款的总额很难估计。但这个数字一定是远远大于中央四万亿的刺激规模。我一个朋友在银行负责拉存款,以前很容易就超额几倍完成任务,现在他说完成任务基本是不可能的了,因为大部分人已经没有多少存款了。人们已经用资产或投资代替了储蓄。意思是富人看起来很多,但持有的现金的人却不多。大家都认为存钱的是傻子。任何人都会找一大堆理由告诉你货币会贬值,存钱是愚昧和无知的人做的事情。

  2、地方政府靠财政收入的增长和增加债务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建设;

  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6万亿元

  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6.8万亿元 赤字7400亿元

  2010年全国财政收入8.3万亿元 赤字8000亿元

  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 赤字6500亿元

  2012年全国财政收入11.7万亿元 赤字8000亿元

  2013年全国财政收入12.9万亿元 赤字1万亿元

  5年之间全国财政收入增加超过19万亿元,但同时赤字增加3.99万亿元。而地方政府债务增加大概15万亿左右(因为这个没有权威或准确的数据)。这还不包括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增长。

  仅仅以上几笔数据加起来就大概38万亿人民币。其中很大一部分资金政府再次用于投资建设。这个投资的规模远远大于中央提出的4万亿投资的规模。

  3、短期大量快速增加的需求和暴利,刺激了社会产能扩张投资的大幅增加,并形成第二轮投资;

  由于政府投资大量增加,国民大量保值或投机贷款消费。社会部分需求大幅增加,比如:钢铁、水泥、光伏、汽车等。社会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并出现价格暴涨,导致生产利润暴涨。产能扩张投资疯狂进行,这些产能投资形成了第二次间接投资。全国到处都能看见大规模扩建或新建的钢厂、水泥厂、光伏生产基地、汽车基地。在投资建设期间,这些投资本身也是一种社会需求。这个规模难以统计,但也远远超过四万亿。

  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后,经济银行的贷款余额就增长接近40万亿人民币。如果再计算影子银行和民间借贷的贷款,那将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天文数字。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8年危机爆发以后推行的四万亿刺激,实际规模远远超过了4万亿不知道多少倍。四万亿刺激的结果是国民几十年的储蓄被耗尽,并背负巨额的负债,政府和企业负债大量增加。

  国民的储蓄是内需最重要的保障,但我们却在轻易之间耗尽了这些储蓄。等于我们还透支了国民未来的消费力。而政府或企业增加债务投资是应对危机的短期特效药,我们也提前使用了。这等于提前耗尽了我们应对将来世界经济危机资本。世界经济危机并没有结束,因为危机的本质是产能过剩。2008年世界爆发经济危机以后,产能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全世界众多国家一起刺激需求才暂时平衡了供应。一旦刺激力度减弱,危机必将再次来临。

  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减少美国国民的债务,同时淘汰过剩产能和消耗过剩产品。现在美国国民的债务状况已经是近30年的最好状态,美国的过剩房屋已经消化的差不多了。再加上美国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储备的大量基础建设,奥巴马上台前承诺的用建设投资解决就业问题至今也没有大规模实施。美国所谓的高铁建设已经提出了好几年了,至今也没有任何动工的迹象。美国为什么会这样做呢?因为美国在为下一次经济危机准备干粮和冬衣。就是国民的消费力和建设投资项目。

  现在老百姓储蓄大幅减少、负债也大幅增加;地方政府和企业债务增加空间大幅减少;社会过剩产能非常巨大,即使再次向以前一样的刺激。也不可能出现大规模的产能扩张。比如:钢铁、光伏、船舶制造产能利用率只有60%左右,即使大规模再次刺激也不可能引起产能投资的增加。

  意思是即使再次大规模经济刺激,上次出现的3大推动经济的动力也难以大规模启动。上次中央4万亿刺激带动了至少10倍以上的投资。这次即使中央投资20万亿也难以达到当初刺激投资的效果。当然,这样大规模的刺激反而会导致更大的副作用。

  李克强总理说的不强刺激虽然是很大的进步,但不能化解累计的经济内部矛盾。而且,经济矛盾还会继续增加,只是累计矛盾的速度增加的相对变慢。

  我们不仅提前透支了国民的消费能力,还制造了更多的产能过剩和过剩产品。而且政府债务的增加也透支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企业债务的增加降低了企业应对经济下滑的承受力。冬天就要来了,我们究竟准备了什么呢?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