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为何会盯上青年群体?

作者:佚名 来源:安全研究 2024-11-15 29

近年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以“合法掩护非法”“公开掩护秘密”等方式,针对我国公民甚至青少年开展的渗透策反活动层出不穷,手段卑劣、毫无底线。

间谍为何会盯上青年群体?

借“捐资助学”开展渗透活动

我国某重点院校大四学生小韦自幼在福利院长大,在当地有关部门和社会爱心人士帮扶资助下,顺利进入高校就读。和其他受资助学生不同的是,小韦读高中时,一名自称“L老师”的人突然出现,并提出以每年5000元对他进行资助,直至其大学毕业。

大学毕业后,按照“L老师”的推荐,小韦考入我国某重要部门。入职后,“L老师”经常向小韦打探我国经济发展及政策制定方面的内部敏感信息,并以开展研究、撰写报告等名义,要求小韦提供一些涉密数据资料。随着“L老师”索要的资料越来越关键敏感,小韦逐渐觉察到了其中的问题,最终决定向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

经国家安全机关查明,“L老师”的真实身份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多年来一直在我国境内物色、培养像小韦一样出身贫苦、成绩优秀、具备较好发展前景的青少年,妄图“放长线、钓大鱼”。他们假借“捐资助学”之名,利用受助人员的“报恩”心理,怂恿其报考党政机关、科研院所或参军入伍,借此打入关键核心岗位,进而指挥其非法搜集窃取内部敏感资料,开展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间谍窃密活动。

间谍为何会盯上青年群体?

借“网络兼职”进行勾连窃密

在大连务工的赵某通过网络查找招聘信息时,一条招聘兼职咨询员的信息引起了他的注意。赵某拨通招聘电话后,一个自称姓叶的女子表示,自己是搞城市规划设计的,急需招聘兼职人员拍摄城市风景照片,辅助她完成设计任务。

起初,这名叶姓女子以“测试拍照技术”为由,要求赵某在居住的地方拍一张照片。赵某按照要求,将拍摄的照片通过QQ传输给叶姓女子。经过这次试拍,赵某顺利通过了这名叶姓女子的考察,并确定了日薪200元人民币的工资待遇。

工作第一天,在叶姓女子的遥控指挥下,赵某先后来到大连的港口、造船厂周边拍摄照片,并记录下沿途的地理环境,通过手机发送给叶某。当天中午,赵某就通过支付宝收到了200元转账。有了这次经历,赵某也逐渐对叶姓女子产生了信任。

之后,这名叶姓女子布置的任务不断加码,甚至要求赵某到船厂周边的高层公寓租住,并称如果其找机会进入造船厂工作,还能获得更多报酬。面对叶姓女子的要求,此前看过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内容的赵某逐渐警觉起来,意识到所做的这份兼职与间谍活动非常相似,随后在家人陪同下,主动向国家安全机关自首。鉴于赵某主动投案,且尚未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实质危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免于追究其刑事责任。

间谍为何会盯上青年群体?

青年群体为何会被间谍盯上?

从现实案例来看,境外间谍将青年群体作为目标,以资助、交友、兼职等为诱饵,对青年群体实施拉拢策反,手段多样,其中不乏涉世未深的未成年(可参考微信公众号“安全研究”第896期《开学季!注意避开这些 “陷阱”和“圈套”》相关内容)。境外间谍盯上青年群体,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是青年群体经济能力普遍不足,境外间谍会利用青年群体勤工俭学、求职心切的心理,以提供“高薪兼职”的名义,“量身定制”拍摄、观搜等任务,并许诺高额薪酬,以“小付出高回报”施以甜头,更容易与青年群体形成勾连。

二是青年群体社会经验阅历欠缺,面对境外间谍在日常生活中的嘘寒问暖、礼品赠送等,很容易对经过身份伪装的境外间谍产生信任,面对境外间谍提供的就业指导等诱骗,很容易落入境外间谍的“职业规划”陷阱。

三是青年群体安全防范意识较弱,大多没有接受过专门的保密教育或培训,因此遇到网络勾连策反等间谍活动时,难以有效辨识,特别是大学生群体,能够接触到涉及经济、技术、材料等领域的资料,或参与与之相关的课题项目,在境外间谍的拉拢下,很容落入境外间谍设下的“圈套”。

间谍为何会盯上青年群体?

受境外间谍拉拢的青年,一旦开始执行间谍任务,就会沦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棋子”,此时若想摆脱,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则会一改之前“友善”面目,利用年轻人担心人身安全、担忧学业和工作的心理,通过威胁恐吓、讹诈欺骗等手段强迫落入其圈套的年轻人按照其指令开展活动,使之沦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危害我国家安全的帮凶。

青年群体在求学求职交友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尤其更要擦亮眼睛,对于一些明显超出正常范畴的报酬更要小心辨别。面对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各种拉拢策反活动,要把牢防线、守住底线,并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避免在外间谍情报机关预设的陷阱中越陷越深。

本文内容由微信公众号“安全研究”整理,转载请注明。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