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乱象:“拉人”可免自身贷款利息

作者:宓迪 来源:新京报 2016-09-18 1977

校园贷乱象:“拉人”可免自身贷款利息

  9月11日,北京魏公村地铁站随处可见某校园贷广告。新京报记者 宓迪 摄

  火热的校园贷市场在高压政策下开始有了新变化。

  当前时值新生报到、学校开学之际,新京报记者9月11日走访北京几大高校,发现在个别高校附近地铁站内有大量网贷广告。部分学生告诉记者,去年这个时候在校园内能看到很多校园贷类的推广信息,今年则较多通过QQ等线上推送信息。

  8月银监会普惠金融部网贷处处长许晓征表示,对校园网贷整治提出“停、移、整、教、引”。在高压政策下,开始有校园贷企业宣布转型。9月5日,趣店集团(原校园分期平台“趣分期”)宣布已暂停了校园地推业务,今后将专注于消费金融业务。

  网贷之家CEO表示,近一年来校园贷平台数量整体上呈现增长,但随着竞争的加剧、社会的关注、监管的趋严以及行业规范的逐步落地,未来校园贷的平台数量会减少。校园贷领域研究者、91征信联合创始人薛本川预测,整体看今年校园贷平台市场形势表现相比往年预计会有很大的变化。

  【走访】

  高校附近地铁站遍布网贷广告

  9月11日,新京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均未在显眼处看到相关张贴的海报。不过新京报记者留意到,分期乐在北京魏公村地铁站(附近有多所高校)投放了大量的海报、壁画等广告,为其购物节进行宣传。

  多位北京理工大学的同学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去年这个时候还能够看到很多校园贷的广告,但今年感觉销声匿迹,并未看到宣传。几位中国石油大学学生也向新京报记者表示,没有注意到大规模推广校园贷的现象。不过有学生反映,这段时间QQ好友动态上会不断出现校园贷类的推广信息,“看起来诱惑很大”。

  9月6日,趣店(原趣分期)方面也向新京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已经逐步停止了校园地面推广,今后将专注于消费金融业务。

  【暗访】

  “不会告诉父母你在贷款”

  9月9日,新京报记者以学生身份进入一北京大学生贷款QQ群。之后有两名网友询问是否需要贷款,并留下电话。新京报记者以大学生要贷款的名义联系上述人员,并获悉两人均为北京同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推广人员,负责校园贷款业务。

  “我们是线下金融公司,比一些线上校园贷款公司更安全。”工作人员李明(化名)称,其公司校园贷款利息原来为每月5%,也就是年化利率60%。“目前我们线下为了寻找优质客户,降到了2%,一百块钱一个月只需要两块钱利息,我们这个利息不挣钱。”该推广人员表示。

  另一名工作人员张信(化名)则表示,每月利息在0.99%到1.99%之间浮动:“客户资质不同,每月利息也不同。如果客户家庭条件好、每月生活费高、学历高、借款用途明确、还款来源清楚,利息较低。”

  张信介绍,贷款额度同样存在浮动,由客户的地域、还款能力等来决定。“你是北京人吗?如果是北京人,一次可以借款3万以内,如果外地人,最高借款一万。”张信解释,之所以由此规定,担心外地学生毕业后离开北京,“我们不可能去外地催收还款。”

  还款能力越强,学生可贷款额度越多。“家里生活费给的多,可以多放款,”张信表示需要查询学生的银行卡流水记录,以核实其生活费用。

  李明向记者介绍,学生入学模式不同,贷款额度也不同。“相比较全日制学生,成教、网络教育的学生贷款5000元以上比较困难。”李明说,该类学生可能随时离开学校,“不易控制”。

  两人均表示,贷款额度较大时,需要到公司面签。“带着学信网账号密码、学生证、身份证、银行卡等四样东西,对客户资质没太严格要求,面上过得去就行。”但张信表示,出于风控的把控,还需要安排下户人员去学生宿舍一趟,“要知道学生的具体住址,比如哪天不还钱,方便在宿舍找到。”

  但在审核父母电话时则相对宽松。“会侧面确认下是否是你的父母,不会和你父母说你在我们公司做贷款,我们也知道上学孩子不想让家里人知道,”张信向记者表示。

  万一出现逾期,滞纳费如何计算?两人均表示,其公司滞纳费每天为借款钱数的2%。“我劝你别有这样的想法,二外有个学生借了1万元,逾期6天,缴纳了逾期费1200元。”张信说。

  【链条】

  鼓励学生“拉人”,提成可达2%

  在向记者介绍公司校园贷业务时,李明鼓励记者做其公司的校园代理。“我们分组,每个组有领导,目前我们定的是每个学校有三个代理,你们学校客户可发掘,但目前没有代理。”

  “带来一个人,每个月减去1%的利息,带来两个人给你免这次贷款的利息。拉来四个客户底薪1000元加提成、五个客户底薪2000元加提成,提成是介绍来客户的贷款额度的2%。”李明“鼓励”记者,现在适逢iPhone7面世,正是推广的好时机。“我们已经算好了,iPhone7每期分期只需528元,可以向你的同学介绍分期,利息超低。”

  除了学生代理,校园贷公司还与一些手机店、驾校、培训机构等合作。

  烟台一高校内手机店的老板许丹向新京报记者介绍,其曾先后与多家校园贷公司合作。“这些年,校园贷公司层出不穷,有的已死、有的刚出来,我们目前合作的平台是烟台当地的金融公司。”

  据了解,手机店、学生、贷款公司三方形成合作模式。“我只负责推广,其他的由贷款公司和学生联系,出现什么后果我也不清楚。我并不支持学生贷款买手机,没钱不买就行了,但我不能有钱不赚。”据许丹透露,“学生用贷款公司的钱购买我的手机,同时贷款公司还给我提成。”许丹说,如果贷款公司能够挣10个点的钱,其可以分成一到两个点。

  两年前校园贷“最火”时,许丹一天可办理七八个贷款购机业务。“据我估计,可能10个学生里就会有两三个使用校园贷。”许丹说。

  企业

  爱学贷学生代理提成千分之十五

  由爱财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爱学贷2014年上线,其宣称是“深受欢迎的大学生信用分期平台”,主要服务对象为在校大学生。

  爱学贷官网称,其对接3000万在校大学生群体和相关商家企业,提供购物、旅游、培训等分期消费服务。“已经拥有1500名员工和6万人的地推团队”。

  江梧(化名)去年在爱学贷校内推广人员处得知公司招校园代理,其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当时爱学贷工作人员在校内大量宣传。”

  成为代理后,江梧就经常去各个学生宿舍发传单,做宣传,以及负责签单,“起初每个月有工作业绩要求,现在改革不要求量了。只是推销的越多,提成就越多,每一单按签单的金额提成千分之十五。”

  江梧介绍,之前代理挺多的,但是后来由于公司给的工资减少了,不怎么挣钱,所以很多代理都不做了,“目前学校大概还有5、6个代理。”

  “用爱学贷的,真正借款的很少,一般都是分期付款买东西,用的学生挺多。”江梧称,“借款提现会有3000元的上限,月利息2%。”

  江梧称,每个人的量不一样,其最多一个月做过20单。

  至于是否和学校社团合作,江梧介绍,这需要看个人选择,有的和社团合作,给对方提成,主要也就是社团学生帮忙发传单。江梧表示,她主要的工作是发掘有意向的同学,让其填信息表,负责面签,然后由后台审核。

  据江梧了解,也有学生出现逾期,但逾期问题主要由后台处理,和他们这些代理没有关系。

  新京报记者获得的一份《爱学贷分期服务授信申请表》显示,办理借款的学生,需要填写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及联系方式。该申请表并未就一旦产生逾期,处罚金额会怎么计算等问题做出回复。

  9月12日,新京报记者以学生的身份致电爱学贷客服,客服人员介绍,逾期还款将每天收取当期累计账单的1%。逾期过长将派出法务人员联系当事人及相关联系人。

  名校贷实际借款成本可达1.23%

  新京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借款成本和借款流程是名校贷遭到“吐槽”较多的两个部分。

  名校贷官网称,作为大学生借款平台,提供给在校大学生消费、创业、助学、应急等方面的无抵押借款服务。

  新京报记者浏览名校贷手机App、官方网站,都能在显眼处看到名校贷月息0.99%(折合年利率11.88%)的广告,但实际上据多位人士在互联网上反映,实际付出的成本并不止这些,还包括第三方支付手续费以及名为“咨询费”的“押金”。一位知乎名为“李江河”的用户称,“这些(校园贷)软件会培养我们超出自己能力的消费习惯,跟高利贷没啥两样。”

  名校贷称,所谓咨询费是指针对不同风险等级人群收取的“押金”,费率在5%-20%之间,如果借款人按时归还,这笔钱可以退还。举例来说,借10000元,实际到手8000元,借款本金按10000万元算,其中2000元如果没有逾期则可以退还。

  浙江煜华律师事务所林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根据法律规定,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实际出借的金额认定为本金,名校贷0.99%的月息有涉嫌虚假宣传的嫌疑。

  新京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借10000元,按照名校贷0.99%的月利率,要付出约1188元的年利息;如果实际到手9500元,“月息”就达到了1.04%,如果到手8000元,实际“月息”就达到了1.23%。另外,如果逾期,还将面临不超过总借款额20%的服务费“罚金”。

  名校贷有关负责人9月13日回应新京报记者表示,对于没有逾期的情况,名校贷会以信用奖励的形式返还与咨询费同等的金额到用户账户,相当于免除了咨询费,同时进行了信用激励。不过她也表示,0.99%利率的本金并没有扣除咨询费。

  学生说1

  “每天打工6小时 还10万校园贷”

  “我每天工作最少6个小时,还不够还的。”女生小陈叹气。为了偿还所借的校园贷本息,这种上课加打工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半年,小陈告诉新京报记者,“现在还有7万多的欠款没还。”

  在青岛读大三的小陈9月8日刚刚过完20岁生日,然而这个生日没有聚会,没有唱K。那天晚上她在一家餐厅做服务员,工作到晚上10点。

  欠了10万依然能贷

  一年前,小陈接触了校园贷。分期付款带来的“便宜、省事”,还有购物的快感让她喜欢上了这种借贷模式。半年内,小陈分别在趣分期、分期乐等15家校园贷平台上借贷消费,购买了多种苹果电子产品、名牌包包、化妆品、尼康相机等。每次的金额都不大,一千、五千,但很快,她发现自己不经意间已经积累了10万左右的欠款,每个月要支付四千左右的本金和利息。

  新京报记者根据这15家校园贷平台的公开借贷信息综合统计,小陈的借贷成本在30%,也就是说她10万元左右的欠款,有3万是需要支付给平台的利息。

  校园贷平台会记录她的学校、专业、家庭情况、个人身份信息,会联系朋友进行电话回访。“但他们并不了解我的财务情况”,小陈说,没想到渐渐累积到了10万这个数。“虽然我欠了10万,但我现在还是能用校园贷借款。”

  “还不上款听见手机铃声就害怕”

  “如果我不能按时还款,他们就会给我、我的家人朋友打电话催还借款。稍有延误,他们就会给我打电话。”小陈说,还不上款听见手机铃声就害怕。

  小陈开始打工,主要在餐厅当服务员,有时和上课时间冲突,“那就只能逃课了。”每天最少工作6小时,但每月还需要再从生活费中挤出一些还欠款。

  除了上课就是打工,这种状态已持续半年。“还有7万左右的欠款,希望能早点还清。”电话里,传来啜泣的声音,小陈挂断了电话。

  学生说2

  三个平台交替使用 “拆东墙补西墙”

  “一开始贷款少的时候,觉得很爽,后来欠钱越来越多,就开始焦虑,持续到现在。”今年夏天本科毕业的王雪(化名)从2015年1月份开始接触校园网贷平台并借款。一年半时间,她交替使用3家网贷平台,累计借款4.7万元,目前尚未偿还的金额仍有1.7万。

  “以贷还贷”

  联系到校园代理后,王雪拿着填有身份信息、父母电话的申请单和身份证在学校标志性的地点拍了照,提交后便成功提现3000元。

  在贷款还不上的压力面前,王雪选择“以贷还贷”,通过另一家网贷平台提现数千元。

  除了生活花费,王雪借款中的两万多元是用于考研所需的补习班和复习资料,而母亲当时并不太支持考研。王雪说自己也有攀比的心理,有钱了手就比较松,会不计后果地去买东西。

  王雪交替使用分期乐、趣分期等三个平台来维持资金的畅通。她形容这是“拆东墙补西墙”,她称,这些平台不会看前期有无贷款,自己也特地在央行征信中心进行查询,结果显示“征信良好”。

  2015年底,考研结束后王雪用家里存在自己账上的3万元钱补了贷款的空当。但还是不够,最终通过网贷填补剩余的几千元借款。

  “因为害怕一直没说”

  遇到资金周转不开的时候,王雪的母亲也接到过催债电话。“态度特别恶劣,上来就开始骂人”,王雪向母亲称是诈骗电话。

  “目前还有一万七的贷款,打算跟我妈说,”王雪称,之前也考虑跟母亲讲,但因为害怕一直没说。

  “我觉得校园贷这种东西利用了学生的弱点,主要是自控能力,”王雪说,“比如广告会写,只要花一点点钱,就可以随便去玩了,也不用承担一些后果。广告里把好的一面说得比较重,把那些具有危害性、不好的东西巧妙避开,让你看不到。”

  学生说3

  “三次贷款消费都没告诉父母”

  “目前我同学用校园贷挺多的,但主要是买东西,而不是借钱,”大三学生小林说,同学常通过校园贷分期购买各种消费品,大到电子产品,小到运动鞋、甚至网站会员等。

  第一次是帮朋友“刷单”

  大一时,小林的朋友兼职做分期乐的校园代理,校园代理收入与推销出去的“单数”挂钩。为帮助朋友“刷单”,小林在分期乐上用3元购买了一个移动wifi。

  小林也曾在学校内手机店用分期形式购买了一个iPad。“一些本地金融公司和我们学校的手机店合作,学生购买手机时,手机店推荐学生用贷款分期购买,”小林介绍,其学校内所有的手机店均与金融公司有合作。

  2016年4月,小林在分期乐上买了一个iPhone6 plus,活动价5888元,共分12期还钱。彼时,iPhone6 plus市场价在5400元左右。“这个手机在实体店买,没有那么贵,”小林解释,在分期乐贷款购买时还需要付手续费。

  “说是零首付,但不可能贷款没有利息,手续费就是利息,”小林已经记不起每期具体的手续费用。

  审核人员没向父母说明在办贷款

  无论线下、线上办理校园贷款,都需要填写父母、同学电话,并且核实父母电话的真实性,但小林三次贷款消费均未告诉父母。

  “他们也给我家人打电话了,但是说是快递或者编造其他理由,只是要确认我留的父母电话的真实性,”小林说,负责审核的相关人员均未向其父母说明其在办理贷款。

  小林每周六日在学校外饭馆兼职,一天100元。除了兼职打工,也有学生从生活费中省钱还款。小林说,未曾听说有同学逾期还上贷款的情况。“一般情况下,还不上也不会去贷款,大学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要面子,不好意思欠钱。”

  

校园贷乱象:“拉人”可免自身贷款利息

  3月,河南一大学生因赌球陷“校园贷”巨债而跳楼,6月,“裸贷”事件曝光。近一年来,校园贷恶性事件不断。而近日,校园贷平台趣分期宣布暂停校园贷地推,转型消费金融。

  校园贷何去何从?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学生贷款以消费分期为主,存在着利率过高、多重负债严重、暴力催收等问题。未来,随着竞争的加剧、社会的关注、监管的驱严以及行业规范的逐步落地,校园贷的平台数量会减少,也会迫使一些平台进行转型。

  消费分期为主,校园贷利率高

  “不得向不满18周岁的学生发卡,”2009年,随着银监会整治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大部分银行停发学生信用卡。而在互联网的催生下,近年来校园贷平台开始抢占大学生市场。

  据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校园消费金融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6》显示,从2010年到2015年,全国高校的总数约3600家,如按照2600多万名学生,每人每年分期消费5000元估算,分期消费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人民币量级。

  巨大的市场潜力之下,校园贷平台的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目前,除了近日宣布暂停校园贷地推的趣分期,还有分期乐、麦子金服、爱学贷等校园贷公司,电商平台京东也布局校园贷市场,于2016年3月推出“校园白条”。而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推出消费借贷产品“花呗”。

  “学生贷款还是主要以消费为主,消费分期形式占据主要部分,”校园贷领域研究者、91征信联合创始人薛本川介绍,按照放贷平台的资金成本计算,学生获得贷款的总和成本应该在12%以上,部分平台年化成本高达100%。“而在额度上,学生的借款金额一般都较小,以3000元左右为主,当然也有部分消费分期授信是根据商品价格确定的。”

  网贷之家CEO石鹏峰表示,整体看大学生贷款金额和周期都比较小,一般用于购买新潮的商品。“正因为如此,学生群体对实际承担的利率并不太关注,但是各种费用叠加之后,校园贷的实际成本很高,往往会在月息三分以上。”

  除了过高的利率,薛本川认为,校园贷还存在多重负债严重、暴力催收等问题。

  据薛本川介绍,目前放贷平台之间信息共享薄弱,导致放贷方无法确认学生的实际负债导致多平台重复授信。“学生本身自控能力弱,但其可以在多个平台申请贷款,这样可能会产生各种不良后果。”

  校园贷平台数将减少,部分转型

  今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银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主要对一些不良网络借贷平台进行监管和整治,同时要求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8月,银监会普惠金融部网贷处处长许晓征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发布会上表示,前期银监会对校园网贷进行了初步的摸底调查。许晓征表示,银监会对校园网贷整治提出五字方针“停、移、整、教、引”。

  “目前的监管主要侧重在对学生的信用教育上,增加了需要第二还款来源签字的确认方面,但这实际上加大了校园贷平台的业务难度,”薛本川直言,监管政策是否能够实际落地,并进行有效的监督惩罚等需要期待。

  未来校园贷将何去何从?网贷之家CEO石鹏峰表示,近一年来校园贷平台数量整体上呈现增长,但随着竞争的加剧、社会的关注、监管的趋严以及行业规范的逐步落地,未来校园贷的平台数量会减少。

  据媒体报道,今年4月份,分期乐宣布进军白领市场,同时还在开拓蓝领用户。此前,优分期宣布进军非校园消费金融市场。最近的则是9月5日,知名校园贷平台趣分期停止了校园线下推广工作,转做非信用卡人群的消费金融业务。

  薛本川预测,整体看今年校园贷平台市场形势表现相比往年预计会有很大的变化。“不论是舆论上还是监管层面上的要求,都会迫使一些平台进行转型。”薛本川认为,趣分期的转型是校园贷转型的标志性事件,但并不是所有的校园贷都具备像趣分期一样的转型能力。

  京东校园白条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校园白条的业务正在梳理中,有进一步消息及时披露。“校园白条在京东金融中占比较小,校园白条的重点不在校园,而是线下场景的拓展。”

  麦子金服旗下的名校贷CEO曾庆辉表示,名校贷不会退出校园贷市场,“我们正在进行品牌升级,之后贷款范围会扩大服务群体至白领。”

  专家对话

  “校园贷不能助长无止境的消费”

  校园贷的发展要注意什么问题?监管趋严会带来什么影响?新京报记者对话了易观金融研究分析师李子川、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

  10%-13%的利率水平比较合理

  新京报:目前校园贷的实际发展情况如何?

  张叶霞:P2P网贷平台为提供“校园贷”服务主要有两个方式,一是直接为大学生提供信用贷款,二是与分期购物平台合作,作为分期购物平台的融资渠道。还有少部分P2P网贷平台和分期购物平台同属于一家集团。

  李子川:2013年校园贷在国内起步,目前全国从业平台已有上百家,业务上近90%的信贷交易是建立在学生分期消费基础上。

  新京报:许多诸如名校贷之类的APP号称几分钟就能决定放款,这个审核的机制和流程是怎样?是否可能存在缺陷?

  李子川:针对学生的信贷,少数“微小额”时间较短,线上申请、提交资料,线上审批、放款,无论从成本或是风险角度都可以承受,不过多数仍会搭配线下审核及面签环节,以偏概全的“分钟计”适合营销,不代表企业真实风控能力。

  新京报:此前也有极端事件曝出,目前监管部门对催收的政策怎么样?校园贷企业如何执行催收?是否符合相应规定?

  张叶霞:对于逾期不还的大学生,平台可以将借款人的资料备案在“不良信用记录”中,还可以向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法律机关披露逾期大学生的有关信息,必要时还可能对借款人提起诉讼。如果有些平台擅自将大学生的隐私信息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传播,可能会侵犯他人的隐私,严重的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新京报:网络上部分校园贷被指责高利贷,利率多高才算合适?

  李子川:除银行系统发放的资金成本相对较低外,市场间始终处在高位,平均成本一般到30%左右。对于无收入保障的学生群体,合理的利率水平并不易确定,否则银行面向学生群体的信用卡市场也不至于停掉。

  张叶霞:部分校园贷被指责高利贷,主要是部分平台变相收取各种费用,如保险、保证金、滞纳金等,这都导致借款费用的增加。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行业内的平台利率水平大概在10%-13%之间,部分平台还提供分期免息。如果平台不变相收取各种费用,则10%-13%之间的利率水平是比较合理的。

  完善大学生征信体系是重点

  新京报:有激进人士认为校园贷应该被取缔,你怎么看?校园贷未来的发展要注意什么问题?

  张叶霞:不能完全否认校园贷存在的价值。但是需要规范学生的借款用途,不论是银行还是P2P平台如何加强风控防控,是重点,即不能助长大学生无止境的消费。

  未来完善大学生的征信体系是重点,不论是P2P网贷平台还是信用卡市场不良事件的发生,关键是目前针对大学生的征信机制并不完善,一个学生可能除了多张信用卡,在不同的P2P网贷平台还进行了借款,如果将来这些信息都互通了,那么会避免很多问题。

  新京报:在监管趋严的情况下,做校园贷信用贷款的企业利润空间是否被压缩,转型消费金融是不是唯一的出路?

  张叶霞:从今年4月开始,监管层就开始对校园贷加强了监管,随着监管政策的进一步收紧,直接为大学生提供信用贷款的平台的生存空间和利润空间都存在被压缩的可能。目前很多的平台向消费金融转型,平台还可以向“三农”金融等方向转型,还可以向综合类理财平台或者综合类贷款平台转型。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0
0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