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正确评估日本未来,避免几个认识误区

作者:孙锡良 来源:作者博客 2014-07-07 414

 随着日本“解禁自卫权”决议的阶段性落幕,东亚媒体界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风浪,尤其是在中国大陆产生了较大震动,以至于不少人发出“对日一战”的呼声。事实上,从整个国际反应来看,事情并没有国内想象得那么有影响,即使是在亚洲内部也没有激起太大的水花,原因何在?希望中国人认认真真地思考一下。

 

  日本部分解禁自卫权带有非正义性是显然的,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中国人民发出强烈的反对声音也是必须的,尤其是中国官方,应该有比较缜密且有效的外交及国防后续动作,不过,从目前观察来看,中国对日本政治安排的反应显然缺少层次性,既没有引起国际共鸣,又没有得到周边国家的实质性回应,当正义事业被非正义行为羞辱却显得孤立无援,我们有必要用最快的速度思考问题出在哪儿?之前的预案是否有准备不足之嫌?

 

  从专家、媒体和普通国民的角度看,也应该多一些独立思考,不要盲目因循旧式思维,始终用类似的看法评估同一条狗,狗也是会变的,食物变化和环境变化,都影响着它咬人的方式与对象,因而,在日本解禁部分自卫权以后,应该结合新型国际格局进行新的方向评估,避免错估形式使自己更加被动。

 

  我个人认为,国家的对日规划应由国家去做,国防应对规划自然也应由国家去做,不会什么事情都需要公之于众,从民间角度讲,至少应该走出以下几个重大误区:

 

  第一个误区:日本解禁自卫权只是为了准备战争

 

  解禁自卫权,军事考量只是其中一环,政治考量则是经久的规划,也是日本更为重要的规划,这样说并不是为日本解禁自卫权辩护,相反,是提醒国人全方位认识日本更为成熟的新世纪政治变局。

 

  熟悉日本历史的同志都知道,自上世纪50年代起,日本一直在努力让自己成为正常国家,日本历任首相都为此动过很多脑筋,从鸠山到池田,再到田中、小泉,都曾有过渐进式正常化愿望,安倍不过是比较典型激烈一点而已,日本民众的大多数也持有强烈的正常化呼声,解禁自卫权是正常化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环,每解禁一环,正常化就向前进一步。

 

  美国是不是真的对归还日本正常国家身份特别在呼呢?恐怕未必。上世纪60年代池田勇人内阁执政期间,美国实际上就开始有逐步让日本走上正常化的道路,美国深知不可能永远控制日本,现在,为了重大的战略性需要,在美国看来,早归还可能更有利于美国的国际战略安排,决不是中国人自己认为的不符合美国利益。美国外交的两个特点是“变”与“不变”,不变是霸权目标不变,变则是利益指向的变,一旦利益指向变了,它的外交说变就变,今天还是朋友,明天可以跟你翻脸,甚至是打仗,极强调利用价值。

 

  日本解禁部分自卫权事实上为参与战争清除了一些障碍,也具有战争导向的可能性,直接绷紧了中国准备战争的心弦,但这都只是它未来作为正常国家的一部分功能,日本正常化以后,最大的理想应该是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强国,它的目标是大范围参与管理世界,绝不止于对抗中国。

 

  第二个误区是:日本必将报复美国

 

  有些人认为,日本解禁部分自卫权是美国纵容的结果,并以此认为美国是在放虎归山,说美国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还以“日本必报复美国,日美必将你死我活”来“唤醒”美国,这些想法极为天真,也富有陈旧的历史惯性思维,美国确有对日本使用原子弹,美国确实压抑了日本几十年,但是不是就意味着日本一定会报复美国呢?几百年的远期不敢肯定,从几十年的长度看,日本应不会对美国采取行动,即使日本与美国有同等的综合竞争力,日本仍会在相当长时期内把战略重点放在地缘政治上,尤其是领土领海纷争,一个国家优先对谁施加战略力量决不凭哪个政治家想当然。

 

  很显然,美国支持日本的解禁行动是经过慎重思考的结果,不是短时期的应对之策,中国人大可不必向美国发出“善意”的提醒,美国战略真的不需要中国人操心,那些说“一旦日本正常化会成为美国死敌”的人感觉是在为自己壮胆,心虚的表现,会被外界解读为中国缺乏自信。“日美同盟”仍将是两国中长期战略,不要寄希望其会解体,因为中日间的死结并不容易解开。

 

  第三个误区:中国已经主导东亚和太平洋秩序

 

  为什么中国人会突然产生这种错觉?很可能源于一种对比效应,前二三十年,中国一直韬光养晦,忍辱负重,对强权发出了多年的“抗议”,吞下了太多的眼泪,失去了很多岛瞧,反观近两年,中国突然改变风格,偶尔也敢出去转转,还敢于直接围绕争议区域演习,外交表态也是渐显强硬,大大鼓舞了人心士气,加之外交访问动作不断出新,“大国”和“强国”意识又慢慢进入了很多人的头脑,发热的人多起来了,信心膨胀的人也多起来了,大有“亚洲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

 

  然而,中国地位是不是真的突然提高了很多呢?恐怕未必。太平洋的变局可能比大多数人想象得要复杂得多,说美国已经衰落绝对为时尚早,说“美日韩同盟”已经解体也为时尚早,说“中美共管太平洋”更是可笑。尽管中国近期采取了改变传统的新外交动作,但这并不能真正改变美、日、韩三方的同盟关系,韩国的“靠拢”与其说是对中国的支持,还不如说是想在大国中间找位置,籍此边缘化朝鲜,中国若操作不当,假以时日,一旦朝鲜铁了心离开中国,十年之内,很有可能出一个“美日朝韩”四国联盟模式,这可能是现在很多人想都不愿意想的问题,但,必须提出的是,未来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非中国单方面可控,所谓“联韩抗日”的人应该收起设想。我甚至认为,中国现在为亲密韩国所做的一切,最终都将失去战略价值,韩国不是一个值得深交的朋友,变数和争议很多,虽然中国人已够真诚。

 

  第四个误区:亚洲邻国会喊出“日本威胁论”

 

  从历史事实看,日本的确侵略了许多亚洲领国,对亚洲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按理说,很多亚洲国家的人民应该敌视日本,至少应该对日本保持高度警惕,然而,日本在亚洲并没有遭遇更多亚洲国家的普遍性敌视,原因何在?除了其几十年“非正常国家”的地位之外,还有很多复杂的原因,请大家参看《战后世界史》。“威胁”这个词在战后发生了很多诠释上的新意,战争威胁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意识、文化、信仰、制度、经济都有可能被它国理解为“威胁”,何时、以何种威胁作为主要看点取决于各国的政治生态,被中国看成威胁的国家未必在它国能引起共鸣。

 

  亚洲邻国不喊“日本威胁论”并不意味着日本不是亚洲的威胁,日本显然是未来亚洲乃至世界的重要威胁,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用何种方式能够让更多国家感受到日本的威胁?或者说能让多数国家意识到中国比日本更值得信任?光靠讨好小国弱国能实现这一目标吗?肯定不能。怎么办呢?外交部要动点脑筋。

 

  第五个误区:日本人口不足又缺少战略纵深,开战必亡

 

  “战略纵深”也是一个传统的概念,对于传统战争可能仍然是有效的,但是,未来战争天知道会是什么样?如果战争形式与纵深无关,那纵深又有何意义?未来可能开发出什么特殊武器暂不清楚,即使用现在的新型核武器打仗,战略纵深的意义也不大了。有人说,中国现在有核武,日本没有,先打了再讲,可行否?经验告诉我:中国人若不是被打得太对不起自己的脸,是不会主动打别人的。

 

  日本人就不一样,如果有百倍千倍于核武的新武器诞生,中国有再多人口、有再大的纵深恐怕都无济于事,地球都能炸几遍,你往哪里躲去?上一次,“731部队”没有灭亡中国,未来,谁能保证日本不出现灭绝人类的“831部队”?

 

  这样提醒并不是说日本真有那样的能力,也不是说中国就达不到日本的水准,我的本意是,中国准备未来的对日关系时,必须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必须基于任何可能的新变化制定预案,任何轻视日本只做单方面臆想的后果都是毁灭性的。

 

  日本联美遏制中国的战略是坚定而又长期性的,任何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作法都误国误民,中国应该毫不妥协地对等回击,在对日交往和国际舞台上,始终要体现“遏制”二字,中国政治、经济、金融等转型过程必须把“逐步清除日本痕迹”作为重要目标,无论国内还是国际都一样,以短期经济数据需要为理由间接做大做强日本企业本质上是对日战略性投降,不能再长此以往。本人过去在博文《未来中日双方到底该走什么路》中表达了回应日本的若干建议(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d10dc801018rrq.html),不重述。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孙锡良
孙锡良
0
0
0
1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