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粮食安全不能靠拉大旗

作者:刘锐 来源:观察者网 2013-12-09 350

  11月27日,习总书记在山东农科院座谈时提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解决13亿人吃饭问题 ,要坚持立足国内”。联想到前段时间关于转基因技术与粮食安全问题的热论,习总书记的讲话不无深意,既有对社会热点的侧面回应,也有对粮食安全的战略思考,我今天关于粮食安全的拉杂话,也主要受习总书记讲话的启发。

  转基因技术是科技进步的成果,了解它、研究它、驾驭它、运用它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基本职责,本身不值得大书特书。社会各界对转基因的反应之大,主要是怕它与外来资本相勾结,打着提高粮食自给率的幌子,昂首阔步占领粮食生产各环节,粮食领域资本化的后果不可估量。饶毅、张启发等院士专家为科技运用和科普推广的不懈努力,值得社会各界尊重和理解。

  但技术研究是一回事,生产销售又是一回事,二者有截然不同的差别。方舟子与崔永元两大名人的对战,从某方面说明技术与社会的固有张力,及专家学者对社会民意的忽视。也因此,一些学者搞“人民食物主权宣言”的联署签名,从学理和现实角度谈论粮食安全的社会性与民族性问题,可谓对农业科技者的当头一击。民众对转基因技术仓促运用的质疑,及对外来资本渗透农业的忧虑,确实值得相关研究者、决策者从国家战略高度认真考虑。

  其实,转基因论战只是噱头,背后是粮食安全与资本化、新技术的关系平衡问题。论战双方摆出的观点与证据,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也都不那么无懈可击。关键之处在于,粮食安全的核心是什么,如何保证粮食安全,双方都没有过多涉及,只是借“转基因”的大旗,说着各自的粮食安全正解。

  今年夏天,61名院士上书吁转基因水稻产业化。从研究者本身的职业成就感,及对粮食安全的担忧来说,对之进行过分苛责,并不怎么明智。问题在于,研究与运用是两码事,将转基因与资本化捆绑,更是挑战了国人的神经。如果看看2012年两会,农业企业家、农业院士对“谁来种田”的困惑,就不难理解为何张启发院士的措辞如此急迫。从他们的逻辑来推导,在具体粮食生产上,似乎实现科技技术与经营主体的对接,只有依靠资本的介入和新技术的运用。转基因作为前沿科技,被引进也是自然之事。

  问题在于,将13亿人的吃饭问题立足于农业大资本和尚未向所有民众说清的转基因技术,小农的生存底线谁来保障?人民的消费主权谁来保障?国家的粮食战略谁来保障?

  粮食生产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有足够的耕地,二是有优质劳动力。我国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农地征用需办理严格手续。舆论吵嚷的“谁来养活中国”问题,与具体粮食生产状况有关。2013年粮食产量实现了连续“十年增”,从社会各界的反应来看,俨然粮食增产难度很大。问题是,粮食产量与粮食安全有关系吗?

  笔者认为,粮食安全的核心不是看具体生产状况,而是看农业生产能力。

  在人多地少且农业生产力提高的背景下,农业生产收益不可能大幅增长。务工收入比务农收入高,粮食增产并不带来增收。理性的农民于是将两季改为一季,实行半工半耕的家计模式,抛荒的地域性及耕种的粗放性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被置于公众的视野中。

  粮食既是国家的战略物质,又是国人生活必须品,更是市场流通的商品。粮食市场弹性较小,生产得多就会不值钱,生产得少就有安全问题。如果仅从经济角度考虑,粮食供需达到平衡最好。市场平衡达不到,有些人就想着多产粮食,然后储存进粮库。但年年增产,存储也成为问题。何况国家实行粮食保护价,且农民的外出机会增加,季节性抛荒是当前农业生产的常态。

  抛荒是对市场的反应,并不是失去生产能力,也不是小农种田有问题。若粮食市价提高,农民会重新捡田种。当前中国的粮食自给率较高,市场配置农业资源是粮食产量波动的根源,不值得专家院士、农业资本大惊小怪。当不管多高的价格都难以引导粮食增产时,粮食安全才会成为天大的问题。

  当前不少专家学者跟着媒体大呼粮食安全问题,不对农业生产实际做扎实调研,不对粮食安全做周密分析,不对人民生活做深入思考,只是想通过改变经营主体,改进生产技术来为粮食安全占卜,却在不经意间挑战了民众的安全底线,伤害了人民的生存尊严。从粮食生产能力角度讲,只要建立起社会化服务体系,小农作为主要经营主体,完全可以保障粮食安全。

  农民经营土地是否有效率,是个很含混的问题,因为效率涉及两个方面: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当中国在未来20-30年依然存在以中老年为主的农业人口,老人农业、中农农业依然广泛长期存在时,劳动生产率就要让位于土地生产率。单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会掠夺小农狭窄的生存空间,最终将损害粮食安全。但舆论声音一边倒,认为小农是落后的、低能的、应该被遗弃的,只有工商企业、先进技术能拯救农业。事实是,不少工商资本,打着创新科技,提高生产率的幌子,堂而皇之的进入农业领域。

  虽然在生产领域,农业企业化没有不亏本的,因为它无法标准化生产,工人监督也难奏效。但资本经营农业本图的不是增加粮食产量,而是套取国家巨额的项目补贴,控制产前的农资供应、产后的粮食销售。短期来看,抛荒问题得到控制,粮食产量得到保证,但农民的利益遭蚕食,消费者的利益也难保证,长期来看,国家的战略安全也会有问题。

  马克思曾说,“有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资本的逐利本质决定了保障粮食安全的荒诞性,转基因技术的产业化路径决定了其与国外资本的亲和性。当资本与技术捆绑在一起时,国人反对的将不再是技术,而是政治与权益。

  习总书记提出粮食安全的三个原则,一是立足国内解决吃饭问题,二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培养新型的职业农民。笔者以为,农村人口进不了城,农业人口难转移,才是农业经营规模小,现代科技推广难的根本原因。但这并不表示,小农不能与现代农业相结合。当前的中西部农村,有不少以种粮为业的农民,他们渴望使用先进技术,实行规模经营,只要政府确保产中环节通畅,他们是能够保证精耕细作和土地产出的。粮食安全与小农经济,是可以共生共荣的。

  粮食安全战略应该依托农民来完成,新技术的运用也应与他们对接。政府为小农提社会化服务,资本依靠市场信号进入流通销售环节,粮食安全才会走会可持续,国人对转基因技术的认识才会平和理性。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