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

作者:成其圣 来源:《求是》 2013-12-03 5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围绕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对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体现了我们党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的高度自觉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就本质而言,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是用主流意识形态所蕴含的社会理想、价值观念、信念信仰、道德准则凝聚共识、统一意志,形成全社会共同思想基础的过程。国不可无支柱,民不可无灵魂。任何一个社会要向前发展,都需要科学思想的引领和引导,这是社会需要,更是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旗帜鲜明地以人类解放为己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社会发展。这是共产党人的思想主张即意识形态,更是共产党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指导人民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不论人们承认与否,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不仅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同时也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融入到我们民族的血液里。9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说,就是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的结果。可以说,这是我们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不断夺取事业新胜利的精神基因。

  必须看到,当前的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平静。一些人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宪政民主”等理论,试图把价值绝对化、宪政抽象化,这不过是西方价值的“普遍化、普世化”。真理是普遍的,但价值却是以主体为尺度的,具有主体性,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作为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是经过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科学,它包含价值诉求,但首先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所以才能成为全世界无产者解放的思想武器。那些把“普世价值”与“普遍真理”相混淆的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就是为了把西方的制度模式和价值理念“普世化”。一句话,“普世价值”论者并不是像他们宣传的那样,追求超越意识形态的“共赢”、“共荣”,他们要推行的“全球化”也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不等于西方化,更不等于文化一元化。西方一些势力仍抱着意识形态偏见和冷战思维不放,把我国的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对此我们必须保持足够警惕。

  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就是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成功摸索出来的,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显著的优势。如果我们偏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华盛顿共识”无法拯救拉美等地的危机,而中国道路却能够成就“中国奇迹”,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当一些西方国家长期深陷金融危机时,中国却“风景这边独好”。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这既体现了我们党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历史自觉,也体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

  二、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要求

  意识形态工作坚强有力,人们才会知道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目标和方向前进,才会焕发出攻坚克难的精神伟力和创造活力,才能把社会各阶层的人团结到一起。

  依靠强有力的意识形态工作走好中国道路,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方向、道路至关重要。当年毛泽东同志把不问方向、不问路线的人比作“倒骑毛驴的张果老”,虽然面朝东方蓬莱,但路走错了,永远都到不了目的地。红军战士过雪山草地时,早上睁开眼睛问的第一句话就是“向南还是向北”,因为北和南代表了两条不同的路线,决定着红军的命运。曾有人问邓小平同志,长征中都做了些什么?他只说了三个字“跟着走”。这短短三个字,体现的是一个革命者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道路是走对了,还是走错了,与指导思想的正确与否直接相关。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苏联经验教条化,使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文革”十年内乱,也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指导下发生的。今天我们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这是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

  依靠强有力的意识形态工作弘扬中国精神,这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鲁迅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中国精神,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灵魂工程”、“动力工程”。9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是突出而具体的表现,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精神底座。新形势下,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弘扬中国精神,就是要用这些精神和价值追求鼓舞人、教育人、团结人,不断巩固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依靠强有力的意识形态工作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前进动力。“人心齐,泰山移”。如果各打各的算盘,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那就根本谈不上“心齐”。特别是在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的时代条件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整合中国力量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但社会思想越是多元多样多变,就越需要巩固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越需要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只有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团结带领人民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正能量。

  在这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我们一定要准确定位、保持定力,始终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为改革开放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胜利作出新贡献。

  (作者:中共天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0
0
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