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入侵:开放条件下的农业产业安全

作者:叶梓 来源:人民网 2013-11-15 1020

  一、外资进入主要农业产业现状

  1.大豆加工及食用油领域

  大豆领域开放于入世前的1996年。当时中国大豆出口量占世界80%,而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及豆油进口国。国内现有的90家大型大豆加工企业中,64家具有外资背景。控制世界80%大豆资源的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已经掌控我国大豆85%的加工能力,中国食用油三大品牌中金龙鱼100%外资,鲁花49%外资。跨国粮商深入种植、贸易、流通各个领域,扩张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国内大豆产业被外资控制。

  2.粮食流通加工领域

  目前,外资粮商对我国小麦、大米市场渗透完全覆盖原粮收购、仓储加工和销售终端,且进展迅速。近年来,各地粮食企业改制力度加大,一些地方粮管所面临生存压力。拥有雄厚资金实力的国际粮商选择一些粮食主产区的粮管所,采取租赁、控股甚至购买等方式,利用原有的“国字号”粮食收储网络,大量收购小麦、玉米等粮源,进而建立各种加工厂,巩固粮食收储网络,加强对粮源的控制。在国内主要产粮区不断复制这种模式的同时,在国内企业已经进驻的地方,国际粮商开设面粉加工企业,利用掌握的优质粮源以及低价策略挤压国内企业生存空间。有的跨国粮商还与当地农户签订水稻种植合同,尝试订单农业,直接将势力范围渗透到种植领域。与此同时,嘉吉等巨头已在粮食产业链上的重要环节化肥市场开始布局。除了种植领域外,嘉吉在华的链条基本搭建完成。

  业内人士认为,由国际粮商控制的包括粮源、仓储、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供应链,正在不断完善,其对我国小麦生产和加工领域的控制权和定价权的影响正在凸显。然而,除了大豆领域的情况比较明显,在其他领域,这些进入中国市场多年的外资粮商,到底蕴藏了多大实力,究竟在中国粮食市场渗透到什么程度,由于他们布局低调,目前还无法用具体数据说明。外资企业进入粮食购销领域后,有可能使政府部门不能及时掌握粮食库存和销售状况,难以作出正确决策。业内人士称,粮食生产对外依赖度还不高,跨国公司想用低价粮冲击生产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掌握了加工流通,就掌握了粮食制成品定价权,这会影响我国的市场调控。目前跨国公司掌控中国粮食加工流通意图已经显露,他们不仅有强大的资金优势,而且通过食用油已经建立起营销网络,并创建了一系列品牌。他们与中国粮食加工企业竞争,会有很强的杀伤力。如不采取措施,几年后局面可能将无法控制。

  3.棉花流通及加工领域

  中国进口棉市场被国际大棉商控制。目前,路易·达孚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威尔兄弟棉花公司、伊卡姆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和达利文、保罗莱因哈特、奥兰、嘉吉等国际大棉商一起,控制了大部分中国进口棉市场。

  跨国巨头大举进入棉花收购领域。鉴于大量进口棉花集中涌入我国,造成国内棉价波动频繁,堵塞近亿农民增收渠道,国家近年来实行了“滑准税”政策,稳定了国内棉价,进口棉花数量也大大减少。跨国企业开始调整策略,逐步介入中国棉花收购领域。目前,路易·达孚等几家大型外资棉商取得了在中国参与棉花收购、经营业务的许可证。在国内棉企普遍为销路发愁的情形下,路易·达孚等跨国企业却大量收购国产棉花,并在期货市场获得丰厚收益。有关专家说,我国棉花期货价格现在已基本取决于纺织品出口的形势和这些跨国巨头在国内市场的“操作”。而当前在国内棉花期货市场翻云覆雨的路易·达孚,正是几年前中国大豆产业“悲剧”的制造者之一。

  眼下很难判断这些跨国企业是否已对我国棉花产业形成了足够威胁。有专家指出,如果国内棉花市场的散乱局面无法得到有效治理,外资棉商击溃中国棉企、垄断国内市场将可能不是危言耸听。

  4.养猪业

  在我国居民肉类食品消费结构中,猪肉占整个肉类消费的一半以上,市场潜力巨大。正是基于对长期发展看好和养殖业规模化经营趋势的判断,外资企业纷纷进入养猪业。

  2008年美国高盛斥资近3亿美元在湖南、福建全资收购了10余家专业养猪场;随后,德意志银行注资6000万美元获取上海宏博集团公司养殖场30%股份。美国艾格菲国际集团通过在福建、广西、海南和江西收购养猪场,从“预混料生产商”成功转型为“预混料商+生猪生产供应商”。美资企业深南控股集团在山东投资养猪项目,并独资建设100万头规模的养猪场,包括生猪养殖场、种猪繁育场和饲料加工厂等子项目。截至2008年,外资投资生猪养殖和加工企业共142家,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西、广西、湖南和江苏等养猪重要省份,占养殖企业总数的62%以上。

  不少外资企业选择了以种猪育种为突破口。全球最大种猪育种公司美国PIC公司在山东拥有龙大、万福等祖代猪场后,又在东营通过美国深蓝集团投资建设3000头母猪的曾祖代、祖代猪场,荷兰和加拿大也在山东积极布点。育种是畜牧业的制高点,也是我国畜牧业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国的种猪基本以外来种为主。

  而作为养殖业的重要饲料来源,有专家称,现在中国绝大多数的豆粕厂都已经有了外资背景,单从饲料入手就可以染指中国猪肉价格的话语权。

  追求最大利润的外资资本在猪价下行时纷纷进入养猪业,显然并不是图一时的利润高低,而是在进行战略布局。饲料原料――品种――养殖场――屠宰加工――零售,外资养猪企业正向着完整的产业链进军。由于中国的生猪多以散养为主,且市场庞大,外资短期内很难形成完全垄断。他们看中的是3、5年甚至10年后的市场。而且,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生猪生产和消费国,却迟迟未推出生猪期货,外资大举进军养猪业还希望在日后的期货市场上占得先机。所以,过早过快开放整条产业链弊大于利。

  5.种业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中国种业年贸易额约350亿元,潜在市场规模在900亿元左右。正是这个庞大的市场,吸引了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等跨国巨头,布局销售渠道、建立研发中心、参股本土市场的优势种子企业。目前在我国登记注册的外商投资农作物种业公司已有76家。跨国巨头逐渐在中国的棉花、蔬菜、玉米等领域拥有越来越多的种植面积,占据了中国种业市场的半壁江山。

  2000年我国颁布《种子法》后,首先对外开放蔬菜、花卉种子市场。跨国种业公司迅速在中国注册公司,以蔬菜和花卉种子为突破口,进军中国种子市场,10年时间里已控制了我国高端蔬菜种子50%以上的市场份额,几乎涉及所有蔬菜作物,有些品种甚至被洋种子完全垄断。“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如今已沦为国外种业巨头的产品“博览会”,外资种子占到当地近90%的市场份额。

  随后,国际巨头开始进军大田作物种业市场。在玉米产业,美国杜邦先锋的布局尤为引人关注。这个全球最大玉米种业公司2002年与我国最大玉米制种企业――山东登海种业成立了合资公司山东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2003年在辽宁设立铁岭先锋育种站成立合营育种公司;2006年与具有20多年种业历史的我国大型种子生产企业之一的甘肃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敦煌种业――先锋海外有限公司。

  2006年杜邦先锋的玉米品种“先玉335”全国种植面积才26万亩,2008年骤升至816万亩,已列国内第三位。2010年已达3000多万亩。该品种目前已经在玉米主产区吉林省完成布局,占到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40%。随后,先锋公司又推出了多个先玉系列品种,打出组合拳。

  同时,先正达、孟山都等外资企业也纷纷加大了投资合作力度,在科研、基地、市场等多方面进行更深度的渗透。孟山都公司于2001年与中国种业集团合资成立“中种迪卡杂交玉米种子有限公司”,培育适宜中国南方种植的热带杂交玉米品种,开始涉足中国玉米市场。在广西,孟山都的玉米种子已占到当地市场份额30%左右。2010年孟山都在广西启动“飞腾计划”,欲随后扩展到贵州和云南的玉米市场。另外,据称,孟山都正在研发可以在中国东北和华北主产区大规模推广的玉米新品种,将与已经占据优势的杜邦先锋正面交锋。2007年5月,世界排名第三的先正达种业公司通过收购河北省三北种业49%的股份,拥有了三北种业丰富的玉米种质资源和一系列优良玉米品种,并可以直接使用三北公司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的营销网络。

  在水稻制种方面,2007年9月,世界排名第四的法国利马格兰种子公司通过旗下VHK公司与湖南隆平高科第一大股东长沙新大新集团合作,专家认为,其真实意图是通过这种方式涉足中国水稻种子市场。

  在棉花种业方面,1996年,世界上最大的转基因种子公司孟山都与河北省农业厅下属的河北种子站成立第一家合资企业――河北冀岱棉种技术有限公司,两年后,又在安徽省成立第二家合资企业――安徽安岱棉种技术有限公司。1996年,孟山都将第一代转基因抗虫棉引入中国,1998年时,一度垄断了中国95%的棉花市场份额。随着中国自主研发的抗虫棉的推广,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本土棉花种业用了10年时间逐步夺回了这部分市场。目前,孟山都转基因棉所占市场份额约为10%。

  目前,在大田作物种业方面,由于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刚起步,暂时并不占优势。但国内种业普遍存在杂、多、乱、小、散的现状,综合实力差,我国8000多家种子企业,没有一家市场份额达市场总量的5%,前20强的销售额加起来还不如一个孟山都。而且,种业是需要大量投入加上漫长研究时间造就的,一个良种的培养需要长达10年时间。要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强大民族种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中国企业比,跨国公司雄厚的研发实力和不断推出的高产良种、母公司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设备,其良好的上升态势是可以预期的,给国内种业带来很大威胁。

  6.跨国公司开始直接投资我国农业的生产环节

  日本顶级酿酒商朝日啤酒公司同伊藤忠商事公司和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在山东莱阳租下86.7hm2土地,计划采用有机种养的方法进行温室大棚和奶牛养殖。并计划在中国克隆二三十个同样的项目。在内地经销水果为主的澳门恒河果业2003年在重庆江津建起了0.67万hm2的柑桔生产基地,变卖为种。法国威望迪环球公司是全球500强企业之一,旗下的康纳橙汁饮料在世界果汁行业首屈一指。1997年此公司开始在世界上最适合柑桔生产的三大地段之一的重庆忠县和农民合股建柑桔果园基地,项目包括1万hm2的果园基地、世界一流的技术中心等。

  由于缺乏监管,各地竞相以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建设高科技农业园区,专家估计,在政府扶持下,目前在全国已有数万个这样的园区。土地是我国稀缺资源,要防止外资大规模进入农业生产环节,大面积租种我国耕地,把我国变为其农产品海外生产基地。还应警惕,外资利用我国廉价土地和劳动力将生产出的农产品出口海外,把持我国农产品海外市场。

  二、外资进入农业产业的突出特点

  1.我国农业领域成为外资投资的热点,外资进入速度加快,投资规模大幅度增长。在最近5年,尤其是2005年以后,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上半年,外资进入农业种植业同比增长了109.6%,进入农产品加工业增长了27.3%。农业部对江苏、山东、福建、广东等省市的典型调查显示,外资进入农业领域的项目和资金数量均呈高速增长态势。

  2.外资进入的环节大多是集中度高、消费市场广、利润空间大、发展潜力好的优势产业。从已经进入的108家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企业看,有99家集中在粮油、林特产(含水果)、肉类(含鸡、牛、猪)、牛奶、水产、蔬菜产业,比重达到91.7%。

  3.外资进入的领域不断拓展,遍布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等产业链各环节。

  4.外资企业在一些行业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截至2009年年底,食用植物油的外资市场占有份额就达到了85%,果蔬加工达到30%,饲料加工23.6%,肉类加工22%。

  5.并购成为外资进入的主要方式。跨国公司一般不与国内龙头企业或实力企业直接竞争,而是采取斩首战略,先并购同行企业中龙头企业或几个国内实力企业,改变市场竞争格局,再凭借其技术、资金、规模和品牌优势排挤国内同类企业,抢占市场份额,进而垄断市场。

  在外资进入手段方面,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四点:

  第一,虽然外资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有外资禁入或者限制进入的行业,外方股东表面上符合规定,股份只占49%,但由于中方股份非常分散,或者外方不断增资扩股改变股权比例,外方就拥有了对企业的实际控股权。

  第二,外资通过收购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来控制上市公司,或者通过融资等方式间接控制中方企业。表面上,国内农业企业只有少数股权属于外资持有,但是外资实际拥有控制权。

  第三,针对外资进入种业的限制,外资绕开监管曲线进入。一是通过“代理人”注册公司进行并购;二是以低成本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合作开发,支持课题形式,外资出钱获取我国研究成果和种质资源,并将触角延伸至省级甚至市级研究机构;三是外资花钱买断中方成果在国际上的专利权。这样做的隐患在于,一方面会削弱我国对自主粮食安全和种业安全的控制能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可能出于局部利益支持或默认此类投资行为,形成对国内种业投资获取该地区优势种业资源的实质性障碍,与国家培养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等具体扶持措施背道而驰。

  第四,出现外资通过私募基金等公司控制农业产业的苗头。据悉,美国黑石投资集团牵头的几家国际财团去年斥资6亿美元,投资一家拟上市公司地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30%股权,该公司的核心资产是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地利控股将以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等批发市场为依托上市,并构建一个遍布全国的蔬菜及农产品批发物流网络。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1
1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