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毛泽东为何伤感说,再也见不到张国华了!

作者:金一南 来源:华山穹剑 2017-07-17 2709

毛泽东为何伤感说再也见不到张国华了!

金一南

党性与血性:无条件、无水分的忠诚

什么叫党性与血性?就是说:党性必须依靠血性来支撑和捍卫对共产党员来说,党性就是党员的组织性、纪律性、原则性、战斗性。以血性支撑的党性,是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来源,如果没有血性支撑,组织性、纪律性、原则性、战斗性就成一纸空文。1955年授衔的175名中将,开国将领张国华是其中之一。

金一南:毛泽东为何伤感说,再也见不到张国华了!

革命战争年代,在强手如林、战将如云的人民解放军内部,张国华虽然打仗不错,战绩也可以,但表现并不突出。他领导的18军组建时间并不很长,在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第二野战军中,还没有进入主力行列。

但使张国华的威望超过其他许多卓越将领、将其名字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册的,是什么?

是他坚如磐石的党性! 

金一南:毛泽东为何伤感说,再也见不到张国华了!

1950年初,中央决定提早进藏。毛泽东说:西藏人口虽少,但战略地位和国际影响极其重要,必须尽早占领。最初考虑这一任务以西北方面为主,西南方面为辅,因为当时西南战事尚未完全结束。

西北方面彭德怀提出:战线太长,兵力分散,战事虽然基本结束,但少数民族地区广大,情况复杂,原有兵力本来就少,难以抽出太多兵力进藏;且从青海格尔木方向进藏的道路多年破损,仅修路就需很长时间。毛泽东当时正在苏联访问,看到这个电报是不太高兴的,随即指示:由青海及新疆向西藏进军,既有很大困难,则向西藏进军及经营西藏的任务应确定由西南局担负。

刘(伯承)、邓(小平)本来是进藏的辅助方向,现在一下子变成了主要方向,而且不但向西藏进军,还包括经营西藏的任务,压力陡增。

当时62军驻西康,距西藏最近,理所当然成为进藏部队首选。但刘伯承考虑62军来自一野,让他们进藏不妥,一野方面会说让我们的部队啃骨头,你们自己部队去吃肉。所以一定要让自己部队去。那一代人的领导风格就是如此:越是自己的部队,越是主力,越要承担艰苦任务。

金一南:毛泽东为何伤感说,再也见不到张国华了!

刘、邓最后商定:62军不进藏,调自己指挥的二野一个主力军承担进藏任务。但未料到的事情发生了:该军军长因身体状况不佳等原因,难以进藏,未能谈通。西藏条件艰苦,是尽人皆知的。革命胜利了,谁不愿意享受革命果实,谁还想到那片不毛之地去吃苦受罪,这也是当时普遍存在的想法。

僵局就这样出现了。毛泽东一直在等待西南方面的报告,种种原因又迫使刘、邓的选择一变再变,给中央的报告反复推迟,领导人的确忧心如焚。

张国华的18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领受进藏任务的。

18军原定的任务是接管富庶的川南。军长张国华已被定为川南行署主任,军政委谭冠三被任命为自贡地委书记。195017日,张国华在赴川南行署上任途中收到刘、邓急电:就地待命,军领导及各师一名负责人速赴重庆领受最新任务。

110日,刘、邓接见张国华等18军领导。邓小平第一句话:今天谈话凭党性。张国华回答:一切听从党安排。邓小平:“×××不去西藏,你指挥部队去。张国华:坚决完成任务!单刀直入的几句话下来,张国华的党性光彩照人。今天谈话凭党性小平特别强调这一点。因为前面一次谈话没有谈成,人家不愿去。

我们说,真正的党性并不表现在平时滔滔不绝的政治表态,而是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的勇气和担当。坚强的党性就是坚决完成党赋予的任务。

军长同意、军领导班子同意,不等于全军都同意。18军由去天府之国的川南突然改去高原严寒的西藏,部队一时转不过弯子来。谁不想去富庶的地方驻扎,很多干部还没有结婚,还想到川南去发展事业、组建家庭。突然一道命令要转而去西藏,部队逃兵数量猛增。严重的时候,一天一个班跑得只剩班长、副班长。连队干部夜里不敢睡觉,轮流把门,营团干部天天追问逃兵数量。

跑的不仅是士兵,一些干部也出现动摇。1852154团副政委刘结挺张国华最欣赏,准备重点培养、重点使用的干部,也写信提出身体不好,不能进藏(注:刘结挺即"文革"中在全国都留有恶名的四川革委会刘结挺、张西挺夫妇,1982年刘被判处有期徒刑20)

张国华看信气得手发抖。政委谭冠三说:把刘结挺绑起来!他不去,捆也要给老子捆进去!正是这句气话提醒了张国华。他后来要求:凡是逃兵一律不许进藏。他说:我们进藏的光荣绝不能让这些逃兵玷污了!

18军进藏动员大会上,张国华说:你把西藏看成是不毛之地,可英帝国主义却从不嫌它荒凉,百余年来拼命往那里钻,现在美帝国主义又积极插足。难道我们对自己的国土反倒没有帝国主义热心?”“如果西藏真被帝国主义分割出去,我们的西南边防后退到金沙江,恐怕我们在四川也坐不安稳吧!他还说:进藏确实苦,可是西藏人民世世代代在农奴主残酷压迫之下生活,岂不更苦?人民解放军以解除人民痛苦为己任,我们怎能眼看他们受苦而无动于衷?

这就是张国华的党性,18军的党性。在革命已经胜利、大家开始享受果实、回避危险和艰辛的时候,张国华挺身而出,担起千钧重担。共产党员的党性,不仅仅表现在服从党的安排,更表现在以自己的牺牲去解除人民痛苦,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

小平同志亲自坐镇18军动员会,对张国华的讲话带头鼓掌,并给18军将士题词:接受与完成党赋予的最艰苦的任务,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个革命军人无上的光荣

1950年的青藏高原现成的公路几乎一片空白,当时部队走的还是千百年来马骡踏出来的茶马古道。十八军军长张国华手中连准确的地图都没有,只能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和西藏有关的图书资料。一本1930年出版的《西藏始末记要》上,这样描述西藏地理:山有千盘之险,路无百步之平。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状。” 

将路修到拉萨去,十八军为此新组建了支援司令部,战士们领到的武器不是钢枪,而是铁锤,钢钎和十字镐。从康藏线(现在的川藏线)进军西藏的十八军部队的三个师,五十二师、五十三师、五十四师中,绝大部分官兵都在修路。十八军官兵用绳索拴着身子在悬崖峭壁上凿石开路、蹚冰河架桥,在这片亘古荒原及高寒冻土上,沼泽、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随时发生。

据后来测算,几乎每前进一公里都有一名战士倒下,十八军走过了二郎山、雀儿山、色季拉山等14座大山,跨过了岷江、大渡河、金沙江、怒江等大江大河。历时一年零九个月的漫长艰难行军,1950年春,张国华以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党性,率领18军部队进军西藏。

人民解放军进藏,印度的尼赫鲁政府表示不安疑虑,要求新中国政府解释。中国驻印度大使申健答复: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藏是人民解放军的权力。毛泽东得悉,19501028日做出批示:周(恩来)并外交部:申健答得很正确,态度还应强硬一点,应说中国军队必须到达西藏一切应到的地方,无论西藏政府愿意谈判与否及谈判的结果如何,任何外国对此无置喙的余地。

金一南:毛泽东为何伤感说,再也见不到张国华了!

毛泽东这段话让我们感觉到领袖大无畏的气魄,更让我们感觉到支撑领袖气魄的18军将士大无畏的英勇。张国华坚定不移的党性,同样在构筑新中国的铮铮硬骨。

代价也是巨大的,张国华一个女儿因感冒发烧,病逝于进藏途中。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党性不是表现在只让别人牺牲,而是表现在自己率先牺牲。

后来又发生所谓五大部上书事件19573月,西藏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干部部、财务部五个部门给中央写报告,没有经过司令员张国华和政委谭冠三,一位军区领导到北京开会,把报告作为情况反映递上去了。其中的主要内容是反映部队存在的问题:因驻藏条件太艰苦,能否实行分批轮换,三年或五年,让干部们缓一缓。

这份报告没有不实之词,对存在的问题也没有夸张和夸大。参与报告的有副司令员李觉、副参谋长陈子植、政治部副主任洪流、后勤部政委李华安、财务部部长秦卓然,干部部处长方其顺、王达选,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郑震等。

报告上去后,总部有领导批示,指责这些干部革命意志衰退”“不安心西藏工作,有右倾逃跑主义倾向,要严肃处理。这些人都被调离岗位,有的还受了处分,被不公正对待。 

金一南:毛泽东为何伤感说,再也见不到张国华了!

例如李觉,18军少数知识分子之一,原是西南军区作战处处长,18军进藏跟他并无关系,但他积极主动要求进藏,先后任18军副参谋长、参谋长、西藏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五大部上书事件后,李觉调离西藏军区,到二机部任核九院第一任院长,在大西北荒漠戈壁一待就是8年,为新中国核武器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政治部副主任洪流,调到藏北海拔4500多米的无人区杜加里,在极端艰苦的生命禁区,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和藏族民工挖硼砂,偿还新中国欠苏联的债务。副参谋长陈子植,去了中国与尼泊尔的边境,在世界屋脊修建第一条高原国际公路。

他们在1979年全部获得平反,恢复名誉,撤销处分,清理档案中的不实记载。

这件事情的处理过程中,张国华是有责任、有错误的。说李觉、洪流、陈子植等人夸大坚持西藏地方斗争的困难,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确是左了、过了,对他们的处理也重了、错了。但张国华从始至终不是在跟哪个人过不去,不是想打击谁,报复谁。他觉得这个报告违背了毛主席的指示,甚至还怀疑过军区政委谭冠三不够坚定,是否也参与了这份报告,产生一些误会。他只把定一条:毛主席让我们守西藏,要走你们走,我死也死在这里!

即使是犯错,也让人看见他坚如磐石的党性。

1962年中印自卫还击作战前,再次出现类似处境。当时中国刚刚经历三年经济困难,国力虚弱。军事斗争主要方向又在东南沿海,重点防范蒋军窜犯大陆。与苏联老大哥刚刚吵翻,对方撤专家、停援助,中苏同盟已成废纸。得到西方支持的印度则气焰嚣张,一进再进。不得不做出自卫还击的决定做出后,因我军从未与印军作战,并不摸底。

毛泽东与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之间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毛泽东问:“听说印度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我们打不打得赢呀?张国华肯定地回答:“打得赢,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能打得赢。

毛泽东说:“也许我们打不赢,那也没有办法,打不赢,也不怨天怨地,只怨我们自己没有本事。最坏的结局无非是印度军队侵占了我国的领土西藏。西藏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是世人皆知,天经地义,永远不能改变的。总有一天,我们会夺回来。毛泽东沉思良久,忽然喷出一口浓烟,指着印军据点大手劈了一下,同时提高声音说道:扫了它!

张国华受命后即刻飞返前线,在战前军事会议上张国华站起来,传达毛泽东的指示,他学得惟妙惟肖,包括毛泽东用手缓慢一劈的动作。他讲得很快:事关重大,影响深远。我的决心是:准备干掉他1300人,根本不要考虑伤亡,1300也好,2300也好,打一个补一个,始终保持四个大团满员。”“为了加强指挥,我们都可以下去,必要时,副司令员可以到团里去加强。他环视会场,话语里充满了鼓动性: “现在是非常时期,一切都要围绕打仗,一切服从前线,把自己担负的责任落实下去,负责到底。现在北京就看我们的了,是共产党员表现的时候了!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胜利结束后,19632月,张国华奉命进京,毛主席点名让他汇报边境自卫还击作战的情况。当张国华说道,战胜敌人,我们的战士靠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时,毛主席给予了肯定: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因为长期高原工作引发的心脏和血压问题,1972年张国华去世,不满58岁。骨灰空运回北京,周恩来总理亲自到机场迎接。寒风中的周恩来接过张国华的骨灰,伤心得不能自持,潸然泪下:中央正要重用他的时候,他却过早地走了……”。周恩来一生只为两位将领迎过骨灰,一位是多年患难与共的战友、黄埔一期毕业的陈赓大将,另一位就是虽然历史交往不多、但周恩来特别欣赏的井冈山司号员张国华中将。

不久中央召开解决四川问题的工作会议。周恩来询问毛泽东是否接见干部。一般情况,毛泽东总是满足地方干部的愿望,但这次却执意不从,他拍了一下沙发把,神色黯然,许久,叹了一口气:不见了,再见也见不到张国华了!

新中国175位开国中将,其中军事能力、作战水平比张国华高的不在少数,但名声像他这样响亮的,为数寥寥。历史就这样完成选择:关键时刻,张国华以共产党员的党性彰显革命军人的血性,铸起新中国西藏回归过程中千古不朽的时代丰碑。

 

金一南:毛泽东为何伤感说,再也见不到张国华了!

习近平同志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说:有灵魂就是信念坚定,听党指挥。不论何种艰难困苦的场合,坚决完成党赋予的任务,靠党指挥枪的原则,靠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靠由信仰和信念结成的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对党的忠诚。

什么叫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对党的忠诚让我想清楚、看明白这个问题的,就是张国华。他就是这句话的注解,就是走在这支军队前面的光辉榜样!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金一南
金一南
4
96
0
0
0
0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