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清平乐•六盘山》
作者:何成山
来源:《党史信息报》
2014-09-22
884
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宁夏厅,一幅长3米、宽1米,用楠木作框,精心镌刻于褐色贺兰石屏上的《清平乐•六盘山》以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这是毛主席1961年应宁夏人民的请求亲笔书写的。整幅作品刚柔并济、挥洒自如。驻足屏前,一幅感天地、泣鬼神的革命画卷沿着历史的长河被缓缓打开……
1935年10月,巍峨的六盘山层林尽染,万里长空雁声阵阵。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固原青石嘴战役中痛歼前来堵截的国民党骑兵团,打通了通往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道路,在经历了无数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后,毛泽东率部翻越长征途中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
时值仲秋,天高云淡,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人一同健步登上六盘山主峰。秋风带着黄土高原固有的泥土芳香迎面吹来,主席停下脚步,招呼身边的随从人员休息一下。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摘下帽子,点燃一根烟深吸一口,回头高兴地对身边的同志说:“这里可观三省,雄踞要塞,历来是兵家要地,翻过去我们就快到陕北了!同志们,胜利就在眼前!”
塞北的秋天,天空蓝得明净透亮,望着一排排南飞的大雁,回想长征的磨难,展望革命的前途,毛泽东思绪万千,一首气势豪迈的《长征谣》诞生了:“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二万!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今日得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长征谣》展示了中央红军长征金戈铁马、风雷激荡的雄姿,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和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反蒋抗日的决心,成为红军战士奔赴陕北的巨大精神动力。后来,《长征谣》在抗日根据地和八路军、新四军中广为传唱。
在以后的革命岁月中,《长征谣》几经易稿完善,到了1957年,以《清平乐•六盘山》为题在《诗刊》创刊时首次公开发表,宁夏的六盘山也因此享誉世界。1959年,为了布置人民大会堂宁夏厅,宁夏回族自治区领导通过董必武副主席向毛主席转达了索要亲笔手书的大胆想法。1961年,毛主席在江西庐山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利用开会之余亲笔书写了《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并在给董必武的回信中说:“必武同志:遵嘱写了六盘山一词,如以为可用,请转付宁夏同志。如不可用,可以再写。顺祝健康!”
毛主席手书的《清平乐•六盘山》,充分体现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在六盘山精神的鼓舞下,宁夏百万回汉儿女奋力建设美好家园,红绿六盘已经成为宁夏对外交流、打造文化旅游产业的一张名片,成为推动南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撑。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666期,摘自2014年8月20日《党史信息报》)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