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兴:毛泽东四次演绎“上兵伐谋”巧胜敌人

作者:刘继兴 来源:作者博客 2013-12-13 578

  《孙子兵法•谋攻第三》云: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上兵伐谋,是战争的最高境界。

  毛泽东正是这方面的千古高手,他曾先后四次演绎了“上兵伐谋”的兵法韬略。对于毛泽东的伟大军事才能与高明战略,连他当时的所有国内外对手都不否认。

  一纸吓退十万国民党军队

  1948年10月,中共中央驻西柏坡。驻守在北京的国民党将领傅作义探知情报以后,准备出动近十万大军和骑兵突袭中共首脑机关。当时国共主要战场在东北和西北,而党中央周围卫戍部队仅一万多人,形势十分危急。

  10月26日,毛泽东忙完手头的工作后,自言自语道:“要给傅作义一点厉害看看。”周围的人不明白:“我们身处险境,还要给别人厉害看?”只见毛泽东拿起笔,很快以新华社记者名义写了一篇评论:《动员一切力量,歼灭可能向石家庄进扰之敌》,交中央电台向全国广播。

  毛泽东在这篇评论中说:为了紧急动员一切力量,配合人民解放军歼灭可能逃向石家庄一带的蒋、傅军,党中央已向保定至石家庄沿线及其两侧各县发出了命令,限令3天内动员一切民兵及地方武装,准备好一切可以使用的武器,以利于作战,尤其要注重打击骑兵。闻蒋、傅进扰石家庄一带的兵力,除第九十四军外,尚有三十五军和骑十二旅及新编骑兵第四师,共约10万大军,并附爆破队及汽车百余辆,企图捣毁我后方机关、仓库、工厂、学校、发电厂等建筑物。据悉,该敌将于27日集中保定,28日开始由保定南进。进扰部队为首的是第九十四军军长郑挺锋,新编第四骑兵师师长刘春芳,骑兵第十二旅旅长鄂友三等。请各界作好充分准备,诱敌深入,聚而歼之,不让敌人有一兵一卒逃回老巢,等等。

  这篇文章马上由新华电台广播,傅作义见中共方面对他们的计划什么都知道了,还做了准备,并有了歼灭部署。他深怕遭到埋伏,只好偷偷将刚开出来的部队撤回北平。这出现代“空城计”就这样结束了。

  以后中共中央一直驻在西柏坡,直到进北京。

  一篇文章,打退10万重敌。如此谋略,古今有几?

  炮击金门“围魏救赵”

  1958年夏季,美国入侵黎巴嫩,海空力量云集中东,准备武装干涉中东革命,国际形势十分紧张。1958年8月23日17时30分起,解放军3万多发炮弹猛轰金门,震惊了全世界。尤其是美蒋都慌了手脚。美国急忙调动五艘航空母舰、八十几艘巡洋舰、驱逐舰急赴台湾海峡,出现了二战以后美国在远东的最大海空力量集结,艾森豪威尔不知道毛泽东想干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台湾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经归还中国。然而,在反人民的内战中,全面溃退的国民党撤到台湾后,由于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的插手,使台湾再次与祖国大陆分离。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武力介入台湾海峡。1954年12月,美台订立《共同防御条约》,使原本属于中国内政的问题复杂化,也使毛泽东深思熟虑:从战略高度判断台湾海峡的局势,首先是“美蒋协防”保台湾,要准备美国空军、海军卷入。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将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1955年3月,美国和蒋介石签订的所谓《共同防御条约》生效。在美国的支持下,台湾当局年年发出“反攻大陆”的叫嚣,不断骚扰大陆。

  1958年7月15日,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附近登陆,武装干涉黎巴嫩和伊拉克内政,中东燃起战火。台湾当局伺机摆出反攻大陆的姿态。1958年夏,国际形势骤然紧张。美国在黎巴嫩登陆,扼杀黎巴嫩人民起义;英国出兵约旦,威胁伊拉克民族革命。在远东,美国重申不承认中国,并支持台湾当局在台湾海峡进行战争挑衅。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决定炮击金门,以牵动全球战略格局,震慑美蒋顽固势力。他说道,不要怕鬼,你越怕鬼,你就越不能活,他就要跑进来把你吃掉。我们不怕鬼,所以炮击金门、马祖。

  7月18日晚,毛主席召集有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海、空军领导人参加的会议,作出炮击金门的指示:金门炮战,意在击美,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7月19日,叶飞率福州军区前线指挥部疾驰厦门。兵力部署如下:以17具炮兵营组成莲河地区炮兵群,以15个炮兵营组成厦门地区炮兵群,分别负责打击小金门和大金门的国民党军;以6个海岸炮兵连配置在围头、莲河、厦门前沿阵地,打击大金门料罗湾的国民党军舰。7月20日,中央军委批准组成以叶飞为首的福州军区前线指挥所。

  8月20日,毛泽东决定:立即集中力量,对金门国民党军突然猛烈打击(不打马祖),把它封锁起来。8月21日,毛泽东在北戴河召开会议,作出8月23日17时30分发起炮击金门的决定。

  8月23日,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以空前猛烈的炮火轰击金门,仅2小时内,就有4.5万多发炮弹密集倾泻到金门岛。金门炮声,举世震惊。美国人慌了。艾森豪威尔苦思冥想了三天三夜,也没搞懂其中的玄机。于是他那丰富的想象力开始发挥作用:金门、马祖失守,台湾也就保不住了,这将威胁“日本、菲律宾、泰国、越南,甚至冲绳未来的安全……因而将使美国的根本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失”。他不敢再往下想,急急忙忙下令从部署中东的第6舰队调出两艘航空母舰加入第7舰队。美国人终于随着毛泽东的指挥棒动作起来。

  金门守军海上补给线被截后,美台海军组成了联合舰队进行护航。福建前线部队请示打不打美台联合舰队?毛泽东命令照打,以试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效力到底有多大,美军在台湾海峡的介入到底有多深。结果,解放军一通大炮,美舰顿时撕下了“盟友”的假面,丢下台舰及运输船只,掉头遁去,急得蒋舰大骂“美国人混蛋”。事情再明白不过了,美国是不会冒同人民解放军发生直接冲突的危险的。

  在这一新形势下,毛泽东决定以民族大义为重,暂缓收复金、马。10月6日,毛泽东亲自撰写的《告台湾同胞书》,以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发表,指出“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美国人总有一天会抛弃你们的”,“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并宣布暂停炮击7天。25日,毛泽东再次新撰《再告台湾同胞书》,指出“中国人的事情只能是我们中国人解决。一时难以解决,可以从长计议”,宣布“逢双日”不打炮,让金门等岛屿“得到充分供应”,“以利你们长期固守”,“一致对外”。

  文告的发表,严正宣告了中国人自己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从此,金门炮击战进入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的新阶段,成为中外军事史、政治史上的奇观。

  金门炮击,不仅使美国“划海而治”的分裂图谋被最终挫败,而且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可谓一石二鸟,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典范。

  寥寥数语退苏军

  在苏联同我国关系紧张的岁月里,苏联大兵压向阿尔巴尼亚边境,随时都有出兵的危险。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后,在卧室里好长时间一言不发。忽然,他一脸严肃地叫来秘书,提出:我要马上见苏联大使。工作人员劝主席刷刷牙、洗洗脸,换身衣服,然后到会客厅。毛泽东依然一脸严肃,说:就在这儿见。既没刷牙也没洗脸,更没换衣。

  后来秘书偷偷告诉大家:主席这次火可发大了!指着苏联大使的鼻子,毫不客气地说:“你们不是要出兵阿尔巴尼亚吗?欧洲离我们这里很远,我们不会去。但是,我们跟你们有那么多的边界线,去哪里都可以,战争真正打起来是没有边界的!”结果,苏联没敢打一枪,很快撤了兵。

  “氢弹”平中苏边境风波

  1969年中苏边界大小摩擦迭起,最终发生了震惊世界的珍宝岛事件。苏联调兵遣将,在中苏边境部署了55个步兵师,12个战役火箭师、10个坦克师。4个空军团,总兵力达到100万。面对苏联的大军压境,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要准备打仗”。在这种浓烈的战争气氛下,北京及许多大城市开始疏散人口,大挖防空洞。

  6月13日,苏联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两三个月之后”即不晚于9月13日,开始边界谈判。7月26日,苏联政府又在一封秘密信件中,建议中国人通过两国总理会晤来解决冲突。苏联领导人认为,中国人只有实际感到最可怕的威胁,即苏联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之后,才会坐到谈判桌前。

  8月27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赫尔姆斯秘密地向少数记者透露,苏联代表向东欧盟国通报了可能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情况。

  这时,中国国庆20周年眼看就要到了,面对苏联的核威胁,当年的集会是否举行?周总理向毛泽东提出:主席,四老帅认为今年国庆节苏联偷袭的可能性很大,我看,这次国庆节的群众集会怎么搞法,是不是再研究一下?

  毛泽东说:“哦!不搞集会,我看不太好吧!这是不是告诉人家,我们有点怕?集会还是要搞的,我还是要上天安门。我倒想开开眼,看看原子弹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周恩来紧皱眉头:几十万人聚集在广场上,一旦出现情况。怎么疏散,怎么隐蔽?

  毛泽东笑道:“如果实在不行,可不可以两颗原子弹吓唬吓唬他们呀?让他们也紧张两天,等明白过来我们的节日也过完了。”

  周恩来会意地说:“放完后,我们再来个秘而不宣。”

  毛泽东点点头:“对嘛!‘兵不厌诈’呀!”

  周思来接着问道:“主席,你看安排在什么时间比较好?”

  毛泽东说:“不能早也不能晚,28日、29日两天就可以。这事还要和荣臻、爱萍同志商量一下。”

  1969年9月28日和29日,美国地震监测站,苏联地震监测中心,以及两国的卫星,几乎同时收到了能量巨大的震动信号。他们不约而同地作出判断:中国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和高爆核试验。

  以往中国的几次核试验,当即发表消息,并热烈庆贺,可是这两次核试验,中国新闻媒介连一条简短的新闻都没有发表。

  毛泽东的这一招,有力地打击了苏联的嚣张气焰。从此后,一直想在中苏边界上做文章的苏联收敛了许多。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5
0
1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