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仁立:一位对红色旅游卓有贡献的实干型学者

作者:张坚钟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3-08-17 2746

《徐仁立教授》文选序言

张坚钟

徐仁立教授

认识徐仁立教授,是在吉林四平举办的东北地区红色旅游培训班上。说起来也有近20年的历史了。虽说与一位高校教授平日交往不多,更何况是一位远在南疆诸省的专家。但是,仅有的一些了解尤其是本文选的研读,更加深了一个基本认识:他是一位实干的攻坚克难的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专家、教授;是一位思路开阔、有实绩的策划专家;是一位有实力的红色文化研究专家;是一位走南闯北、四处传道播火的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情感真挚的诗人。我愿在文选付梓之际说一点心里感受,权作序言。

总览徐教授丰富多彩、跌宕起伏一生的概况,不由得让人得出如下看法:

(一)我想说:他是一位实干的红色旅游专家,而且是全国知名、著名。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基本理论方面:

1、创立红色旅游系统理论和教学体系。

徐教授起初是在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系学习的是中共党史专业,读书期间还得过“三好学生”奖励。应该说,学习基础还是比较扎实的。毕业工作后,起初在高校理论教学中以土地革命、新四军、尤其是教学改革为主要研究对象,但是并未获得预想之中的成功。那个时候,公开发文写书并不易,党史审查更严。加之复杂的人际关系,出头更难。随后去北京从事中国教育峰会,开启了大型会展策划工作并转身到旅游业教学队伍,从而开始一个新征程。本世纪之初,红色旅游逐渐兴起,虽然起步稍晚,但2008年开始研究红色旅游,重新点燃红色文化情结。这种情结,起源于小时候对人文地理的偏爱,尤其是晋升讲师时候需要翻译一本外文出版社的德文红色景区介绍一书,并在转入旅游业高校教学时看到的“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一项规划项目。于是,次年就发表红色旅游文章达6篇之多,尤其是一开始就开始系统思考构建红色旅游系统理论。终于克服多种困难,写出《中国红色旅游研究》一书,并引起有关方面关注,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培训班主讲专家。与别人年年“炒剩饭”不同,徐教授按照理论体系的构想,每次讲课内容不同,逐步构建起一个整体深入研究体系,并感觉到全国红色旅游培训需要一本讲课教材,于是受全国红办的专项委托,独著《红色旅游发展概论》一书。将碎片化、经验化的东西理论化、系统化,并最终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书不仅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和教学体系,更是有许多创新。得到许多专家好评。在中国红色旅游建设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2、在红色旅游研究中、尤其是融合创新研究中,多有创新。

他发了许多文章,既是理论体系一部分,也是实践需要。在红色旅游研究对象、溯源与历史分期、红色旅游功能尤其是思想教育及红色基因、社会建设、资源评价、产品开发与开发模式及融合发展与区域合作、红色旅游文化、节事活动、书屋建设、国际市场开发、智慧旅游与数字化平台建设、创新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保护体系等方面多有创新,并不断深入。如在红色基因传承方面,较早提出红色基因不是红色文化,需要一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才符合开展红色旅游的初心和教育学规律,才能高质量发展。融合发展首先是研究者自身知识结构的融合,与国家重大融合课题;创新尤其是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创新,其内涵、层次架构、评价等,主持和承担完成了国家课题。

3、在研学旅行、会展胜地研究方面有创新。

徐教授利用会展策划方面的经验,先是组织队伍撰写了《会展胜地开发策划理论与实证研究》一书,对会展胜地理论有相当充实和发展。后又发文对红色文化旅游与会展融合进行了系统总结,在当时红色会展活动陷入低潮的档口,具有一定警示作用。并提出充分利用节庆纪念日等开展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活动的思路。他主编的研学旅行著作多有创新并广为传播。

4、提出武夷山和左右江革命老区资源开发构想。

他利用红色文化与旅游知识服务于地方发展,撰写了上万字的报告,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他利用对广西百色地区的了解,在西江旅游论坛和百色网站呼吁充分重视和开发左右江革命老区包括红色旅游在内的丰富文化资源,并带头组织力量撰写了一本《左右江革命老区民族文化旅游研究》的书稿,以落实国家革命老区振兴规划。

5、较早提出文旅融合思想,对文旅机构的融合产生重要影响。

早在福建工作时,他就注意到十分丰富的地方区域文化,如闽北的理学文化、茶文化、闽中的妈祖文化、闽南文化、龙岩的红色文化、闽东的畲族文化以及广东的潮汕文化等十大文化,并组织学生毕业论文陆续选题,以准备系统研究。他开始关注文旅融合,并在《宏观经济管理》上发表的文旅融合论文,不仅对机构融合有影响,在学术上引用次数达142次之多,赶得上早年入行的旅游大家。随后研究大武夷旅游开发等福建省重点课题;主持、或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或重大招标课题,研究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融合与创新。

6、提出海西绿色腹地旅游经济长廊的构想;首提大武夷国家文化公园的构想并现实。

不仅重视理论研究,更关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早年就在《福建日报》理论版发表长篇文章,提出构建海西绿色腹地旅游长廊的构想,有力支持了海西开发建设的国家政策。尤其是在文章中,首提大武夷国家文化公园的构想,不仅是管理体制的转变,更成为当今的现实。

7、受邀到处宣讲红色文化旅游,不辞劳苦,走遍大半个中国。

他起初以研究抗日战争新四军和土地革命为主,付出多但收获少;后又以会展、特别是红色旅游为重点,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后又研究革命老区精神和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构想,产生一些有影响的文章。特别是他不局限于书斋,受邀走遍国内上海、湘潭、黄冈、安庆、榆林、四平、南平、桂林、瑞金、井冈山等116个地方,参加了一些重要授课活动,并与有关领导和著名专家教授合影留念。

8、在长期的高校教学实践中,他创立新教学法,并从课堂推向社会。

作为一名高校教授,对于教学法的研究从未停止。早年在教学实践中,创立“多向式”教学法的理论为十多家报刊报道、采访和介绍,特别是很早就提出了知行合一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予以推广;提出多向考核理念,在社会上引起关注;他创立旅游实训质量标准体系,提出岗位“超市”构想,以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无缝隙链接;他首先创立红色旅游教学体系,并首先推向高校课堂和社会等等。

9、他也是一位红色文化研究专家。

他在长期的中共党史、红色文化研究中,发表了不少研究文章,尤其是对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新四军以及整风运动、老区精神、红色文化等都有相当研究。不仅较早提出了“红色文化学”的构想,而且还比较深入研究了革命老区精神等具体问题。因此当选为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因为老区精神研究被中共中央党史与文献研究院邀请参加中宣部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研究。

10、他是一个社会活动家,搞过许多大型活动。

无论是“打捞中山舰”、还是举办中国教育峰会,不管是提出大武夷国家公园构想,还是成立红色旅游研究院,多受到有关领导和著名专家教授参与合作。可他并不看重名利。

11、他还是一名诗人。

闲暇时,作为一种兴致和爱好,年轻时写了不少诗歌,虽说水平有待提高,但也情感真挚,语言流畅,直抒胸意。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一点感受

综观徐教授几十年丰富而庞杂的方面,就会发现他,一是知识渊博,涉及面广。普通人一个方面就可以,他在许多方面都有建树。二是不断学习、刻苦钻研。 知识渊博并华丽转身以红色文旅为主,就源于此。三是思路开阔,结构宏大。也算是大胆构想,小心求证。四是认真负责,不计名利。无论公私,不管国家或地方,凡事都是认真负责的。记得去吉林东北地区红色旅游培训班授课,11月初,厦门骄阳穿单衣,到北国四平时,大雪纷飞冷的嘴唇发青,大家以为生病了;酒喝了饼子吃了才重新“活”过来。他长年废寝忘食,没有休息,为的是留给社会一点东西,也不在意领导想法。五是他是中共党史专业,边干边学管理学专业。没去深造读博,导师给他有关书籍也没去;基础有短板。尤其是许多管理学方面的图表、数据模型比较短缺。六是他只想做独立学者。不愿投机钻营、不为官,更不想和官场打交道,蔑视所谓奖评,默默实干,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七是他不仅目标宏大,注重实干,而且还意志坚强,内心强大,不论遇到任何困难险阻,“咬定青山不放松”,让时间和事实说话。八是他在中国红色旅游理论建设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不容置疑。做学问需要广博的知识、扎实的功底、不懈的追求和艰辛的付出!绝不是写几篇文字、甚至喊几句政治口号就可以的。总之,他不同于一般的众教授,而是一位有追求、有实力、有实绩、有影响、值得敬仰、研究、有名有实的研究大家、大咖。

粗浅谈一点感受,权且为序并与诸君分享。                    

2023年6月8日于北京

(作者系原全国红办常务副主任、《中国旅游报》社原社长、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专家组成员、中国红色旅游研究院名誉院长等)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10
6
1
1
3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