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民族精神与毛泽东诗词

作者:乌兰华 来源:红歌会网 2018-06-08 1307

毛泽东民族精神与毛泽东诗词

乌兰华

毛泽东民族精神与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同志是在多个领域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做出重大历史贡献的伟大人物。毛泽东民族精神是一代伟人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诗词既是流光溢彩的艺术宝库,又是能量巨大的思想宝库,也是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发掘、继承、创新毛泽东民族精神依然是培育新时代民族精神的迫切需要。

一、民族精神及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繁衍生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渗透在其思想文化、思维方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心理结构、语言文字之中的共同的价值观。”“民族精神的形成是自然环境、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综合作用、长期塑造的结果”,来源于一个民族的生存环境、生产方式、生活和文化传统及其创造性,是人民群众生产和社会实践中主观能动性的反映,反过来又影响本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及其创造性、进取心,塑造民族特征,促进社会进步,为社会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提供主观推动力。

民族精神是优秀民族文化的积淀,体现了本民族文明的精华和发展定力,是一个民族与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文化自信的根源。在多民族国家,也是构成各民族共同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维系民族团结统一的情感纽带。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敢于斗争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各民族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长期生息繁衍、共同生产劳动、相互交流融合,进而在共同的人民革命斗争和反侵略、反民族压迫斗争中逐渐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淬炼而成的,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传承,演绎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衬托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构成了五十六个民族的共同价值观基础,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共筑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凝结着强大的中国力量。

正是有了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文明才能够五千年生生长流,中华民族也才能在近代以来的严重磨难和挫折中顽强拼搏,勇敢战斗,百折不挠,浴火重生,谱写出一曲曲悲壮的精神之歌,彻底推翻三座大山,再次回到世界政治舞台中心,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式上庄严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新高度上对民族精神的科学诠释,揭示了民族精神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8年,在新征程的新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总结提炼,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使中华民族精神展现出了新时代的新风貌。

二、毛泽东民族精神

在探索、领导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同时,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开拓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昂首挺胸,群情激扬,团结一心,战胜国内外强大敌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现代化的征途中飞奔,实现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革命性跃进。融汇贯穿于毛泽东思想中的毛泽东民族精神,已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价值认同,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凝聚力量,鼓舞人心,团结奋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可或缺的最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毛泽东同志一贯主张“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批判地吸收一切民族的优秀文化。因此,毛泽东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积淀着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精华,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融合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创造,对传统民族精神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改造,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鲜活的革命元素,添加了时代最强音,使中华民族充满无穷活力,登上精神世界的巅峰,迸发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万丈革命豪情,创造出了不同时期各具特色的巨大精神财富。例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老西藏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等等,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原则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最好的继承和弘扬,构成了毛泽东民族精神的鲜明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历史上涌现出的无数民族英雄,无一不是爱国主义的典范。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他从青年时代就把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人民团结统一作为革命的首要任务,并倾注一生的心血和全部的精力致力于这项伟大事业,付出巨大牺牲,做出巨大贡献,把中华民族引上了复兴之路。最为可贵的是,他把传统爱国主义思想与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相统一,把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总揽在伟大的共产主义运动中,从而升华了传统爱国主义,使爱国主义包含了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

2.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国际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根本原则。毛泽东同志不仅高度赞扬白求恩精神,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向白求恩同志学习,并且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始终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有机统一,坚决支持世界被压迫民族的独立解放斗争和人民革命运动,义无反顾地反对世界霸权,在自身十分困难的条件下,无私支援落后国家和民族的革命与建设,在国家关系上实行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不仅为维护国际正义,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也迅速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开拓了新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国际空间。

3.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精华,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在近代以来长达百年的屈辱历史中,饱受了丧权辱国的痛苦。党的历史上也曾遭受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共产国际主导下的“左”倾盲动主义的危害。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导,离不开世界革命支援,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在对外关系上,不怕外来压力,不怕帝国主义封锁,坚持独立自主、反对大国沙文主义,坚决支持世界人民革命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独立运动,坚持民族自尊、反对霸权主义,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表现出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威武不屈的民族形象。

4.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精神。中华民族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近代以来帝国主义的侵略瓜分与国内反动封建统治阶级、官僚买办资本主义的残酷压榨,更加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爆发了一次又一次大规模人民革命运动和反侵略斗争。这些革命斗争虽然大都遭到失败,但中国人民屡败屡战,愈挫愈勇,顽强拼搏,反抗斗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极端艰苦岁月里,怀着必胜的信心,历经千辛万苦,几度九死一生,最终以弱胜强,战胜国内外凶残的敌人,克服党内的错误路线和许许多多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摆脱帝国主义的封锁,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表现出了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敢于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的铮铮铁骨。

5.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基于中国社会的落后性和中国革命的艰苦性,中国共产党人自然地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号召中国共产党人做艰苦奋斗的模范。在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毛泽东同志始终坚持“争取外援,但不依赖外援”、“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方针,相信和依靠本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并一再告诫全党,始终保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团结群众、鼓舞人民的精神利器。

6.实事求是的精神。毛泽东同志不仅博览群书,也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苦读“无字之书”,一生都把调查研究抓在手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脚踏实地地研究考察中国的社会状况,为最终形成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井冈山道路就是在这种基础之上克服主观主义和本本主义的束缚艰辛探寻出来的,从而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他认为,实现国家的独立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只有用实事求是这种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并对实事求是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阐释。经过毛泽东同志的提倡和躬身践行,并经过延安整风运动的洗礼和党的七大的总结,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但为全党所遵行,也逐渐为中国人民所普遍遵行。

7.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中国古代有“天下为公”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子精神。毛泽东同志从青少年时为救民于水火而踏上革命道路,终其一生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把一切贡献给他深深热爱的人民,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鉴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时期就享有的崇高威望,美国记者斯坦因曾发问:“你凭什么指导你的政府和军队?”毛泽东同志不假思索就给出了答案:“凭人民的信任!”也正是人民的信任,使他深深感到党对人民的无尽责任。所以他一生只为人民争主义,不为个人谋私利。他认为只有为人民服务才是一个政党长期生存的基础。他告诫全党要热爱人民,尊重人民,敢当人民的小学生,敢做人民的孺子牛,并坚定地执行群众路线,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为人民服务也成了新中国的道德规范和精神符号。

8.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英雄,中国历史上也涌现出了无数民族英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艰苦卓绝的人民革命斗争和艰难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更是英雄倍出,可歌可泣,历练出了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的一个政党和一支军队。他们具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具有高度的革命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怕任何困难,不怕流血牺牲,敢于应战任何来犯之敌,敢于挑战任何艰难困苦,用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谱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壮丽史诗。毛泽东同志是彻底的唯物论者,对理想的坚定信仰、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使他对革命的前途充满了希望,面对再凶恶的敌人、再艰难的困难都无所畏惧。这正是党的队伍里洋溢革命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的坚实思想基础。

三、毛泽东诗词与民族精神

毛泽东诗词不仅是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诗人思想和精神的艺术结晶,用它的豪迈奔放、大气磅礴和博大精深铸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丰碑,蕴含着毛泽东民族精神的全部内涵。

1.毛泽东诗词大气豪放,气势恢宏,意境深远,前无古人,完美表达了诗人的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柳亚子盛赞毛泽东诗词是“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这种豪放大气,既有着诗人独具魅力的人格特性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更有着诗人博大的革命家胸怀,特别是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哲学家的深邃,使他站在人类思想的巅峰俯瞰世界,洞察社会历史,具有超人的远大眼光和气魄,从而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思想家和诗人,反映了诗人坚毅的性格、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乐观的革命精神,表现出了强大的自信力。

2.毛泽东诗词是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结合的光辉典范,既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又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诗词来源于活生生的革命实践和诗人的亲身体验,来自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诗人独特个性与宏伟心志的自然流露,每一首诗词,每一句诗句,都反映了当时的客观现实,表达了诗人情怀和志向。同时,继承并发展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浪漫主义风格,无论写景、写物、写人、叙事以及抒情,都表现得热烈奔放、富于想象、自然洒脱、一泻千里,场面之宏大,意喻之深远,想象之夸张,情感之浓烈,思维之活跃,境界之崇高,穿越时空,充满无人能及的大爱大美,散发着绚烂的艺术光芒。

3.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英雄史诗,艺术地再现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全过程,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画卷。他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五四”运动和大革命时期、井冈山斗争时期、瑞金革命根据地时期、长征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等六个主要时期。除了抗日战争时期作者潜心理论研究而“毫无诗兴”,作品较少外,其他时期诗作相对较多,都是对当时火热的革命斗争和生产实践的由衷抒情和艺术记录,以及对人民事业未来的满怀豪情的畅想。例如《七律·长征》,就是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艺术记录与总结。《水调歌头·游泳》中对社会主义建设美好前景的浪漫想象与描摹,如今都变成了现实。

4.毛泽东诗词是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千古绝唱。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书生意气,“霹雳一声暴动”的革命豪情,“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长征气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彻底革命精神,“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的壮心不已,“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无坚不摧,“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英雄壮举,毛泽东诗词中洒满了革命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气息。特别是他的几首长征诗词,更集中体现了这种风格,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表现得酣畅淋漓。

5.对壮美山河的激情抒怀,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从“橘子洲头”的秋色,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的秦晋高原,再到“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战场悲情,以及“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胜利喜悦,毛泽东诗词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先写景后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景自然朴素,气吞山河,抒情豪气勃发,激情万丈,一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把这种情景交融的表达手法表现到了极致。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既表达了作者的人民观,又为我们展现了人民革命的美好胜利前景,也把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表达到了极致。

6.贯穿始终的人民性。毛泽东的一生是为人民的一生,对人民的挚爱之情感天动地。他主张“诗言志”。所以他的诗词自始至终贯穿了人民性,充分表达了他的人民历史观。他赞美古代农民起义:“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他热情讴歌人民革命:“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十万工农下吉安”,“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唤起工农千百万”。他深情咏唱人民解放、民族团结:“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奏乐有于阗”,“六亿神州尽舜尧”,“遍地英雄下夕烟”,“中华儿女多奇志”,“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他在《七律二首·送瘟神》的序言中深情写道:“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关心人民冷暖的真情日月可昭。可以说,毛泽东诗词是为人民书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歌唱的。

7.毛泽东诗词格调高尚,乐观向上,激昂奋进,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战斗力。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无论多么艰苦的岁月,诗人所创作的诗词都向人们展示着一种乐观向上、积极奋发的情调,没有丝毫悲观自闭,更没有丝毫萎靡不振。在大革命的失败阴影里,他“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长征前夕,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危难,国民党残酷围剿和党内错误路线带来的党和红军的生存危机,自己遭受错误打击的几重压力,他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写下《清平乐·会昌》,憧憬革命前景,依然充满胜利信心,为伟大的红军长征谱写了序曲。《卜算子·咏梅》“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成为咏梅之绝妙佳作。《沁园春·长沙》、《采桑子·重阳》一扫古代文人悲秋的低沉情绪,把秋天描写得生机盎然,“胜似春光”。正是这种昂扬的格调,毛泽东诗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克难致胜。

8.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芒。诗人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诗词中也深刻地反映着他的思想。“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是毛泽东的历史观,所以毛泽东诗词贯穿着他的世界观,以如椽大笔塑造人民形象,“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以盖世豪情讴歌人民革命,“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贺新郎·读史》是毛泽东唯物史观的诗意表达。“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再一次诗化地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念奴娇·昆仑》中“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词句,更是把作者的理想表达得无比透彻。

9.洋溢着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毛泽东诗词是中国古典诗词发展的新高峰,开创了中国古典诗词发展的新里程。从内容到形式、语言到意境、题材到风格,毛泽东诗词都对传统诗词进行了多方面的革新,既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又饱含时代精神,既富有传统性又充满革命性,既突出通俗性又不失艺术性。撇开诗词中浓烈的革命、革新思想不说,对古典诗词形式上的创新之一,既严格遵守传统诗词格律要求,又不拘一格大胆突破和创新。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语言简洁,近乎直白,甚至俗语入诗,大多使用本时代语境的语言,使抒情达意更加形象生动,语言更加准确、凝练。第三个创新是“旧瓶装新酒”,用传统诗词的形式,讴歌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表现了时代性,为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总之,毛泽东民族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最好的传承和发展,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与人民的心声,继承、弘扬毛泽东民族精神仍然是新时代的一大文化主题。毛泽东诗词也是一代伟人留给世界的宝贵的精神遗产,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是我们继承、弘扬、创新民族精神最宝贵的素材和原料,仍然焕发着不灭的生机,跳动着时代的火焰。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2
0
2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