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庆华:我办红色老年公寓

作者:卓成华 来源:中红网 2020-06-19 1200

闫庆华:我办红色老年公寓

卓成华

闫庆华:我办红色老年公寓

中组部老部长张全景与闫庆华在一起亲切交谈。(中红网江山摄)

闫庆华:我办红色老年公寓

百岁女红军王定国为闫庆华题字。(中红网江山摄)

闫庆华:我办红色老年公寓

北京万寿阳光老年公寓在八宝山打出横幅,展现女红军王定国生前为他们的题字内容。(中红网江山摄)

闫庆华:我办红色老年公寓

罗援将军(后排中)的岳母、离休老干部田瑞英(前排中),入住万寿阳光老年公寓四年多了,这是罗将军夫妇到万寿阳光看望老人。(中红网红色图库)

闫庆华:我办红色老年公寓

毛主席女儿李讷为闫庆华题字。(中红网江山摄)

闫庆华:我办红色老年公寓

毛主席侄女毛小青与闫庆华合影留念。(中红网江山摄)

闫庆华:我办红色老年公寓

周总理侄女周秉德大姐到万寿阳光老年公寓看望入住老人们。(中红网红色图库)

闫庆华:我办红色老年公寓

叶帅小女儿叶向真(凌攷)同闫庆华亲切握手。(中红网红色图库)

闫庆华:我办红色老年公寓

画界泰斗侯一民大师为万寿阳光老年公寓和周秉德同志题字。(中红网红色图库)

闫庆华:我办红色老年公寓

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经常来万寿阳光义务演出,很受老人们的欢迎。(中红网红色图库)

    中红网北京2020年6月18日电(卓成华)

    一家开在街边只有100多张床位的老年公寓,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来慰问演出;老红军、老八路、老将军的子女带着刚上市的水果来探视看望;爱心企业为他捐款捐物,嘱托一定要照顾好老人。

    开办仅5年的老年公寓如此引人瞩目,除了题名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的夫人、老红军王定国,开办者是老红军的子孙,入住者大多是为共和国辛劳一生的老红军、老八路、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属、老教育工作者、老知识分子及其辖区困难老人。

    “我全家都曾经是革命军人。替党和政府分忧,为不在父母身边的战友们尽孝,是我开办它的初心。”北京市万寿阳光老年公寓创办者闫庆华对记者说。

    让指战员们冲上战场无后顾之忧

    “万寿阳光”是今年已经108岁的老红军王定国104岁时给闫庆华题写的。作为老红军的后代,闫庆华父子把老年公寓布置得像一个红色展厅,书籍、纪念册布满了活动室和楼道内,一本描写周恩来总理生平的《丹心谱》台历摆在接待室的中央。

    闫庆华常用周总理的高贵品格教育员工,服务老人。每有老革命入住,他都用微信告诉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周秉德说:“庆华同志了不起!70岁把红色老年公寓办的红红火火,有多大困难也都顶得住,有再多老革命也都关注到!没有一颗红心,没有人间大爱,是无法做到的!致敬!也向全体员工致敬!衷心祝愿这些老革命们生活愉快!身体健康长寿!”

    与新中国同龄的闫庆华下乡插过两年队,当兵十几年曾参加过西沙海战。转业后下海赶上国家政策好挣了些钱。60岁退休准备去国外安享晚年时,却突发脑溢血,因送医及时,保住了性命。

    生病时,北京丰富的医疗资源,多年积累的人脉和家底,使得他就医、陪护几乎没费什么力气。但也就是那次生病之后,他看到和想到那些同龄的老战友、老知青他们或者他们父母遇到突发情况,谁来陪着就医拿药,谁来照顾接下来的康复呢?

    生于军人之家,闫庆华对部队、对战斗英雄、对军烈属老人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他想到,很多家庭的高龄老人、失独老人及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往往都得不到很好的照顾,现在世界并不太平,一旦祖国需要指战员们冲上战场时,他们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中父母、家中年迈的爷爷奶奶。那么,自己为什么不办一所老年公寓,既接收老军人、老干部、老教师、老知青,同时为辖区内的“三无老人”和困难老人做低价的“兜底”照护,让这些为共和国辛劳一生的老人们,能够有尊严无遗憾地安享晚年呢?

    于是,国不出了,闫庆华决定办一所养老公寓,给战友们同学们一颗定心丸。

    不能建个医院,可以把老年公寓开在医院边

    “我们老年公寓定位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失能、失智的高龄老人,这些老人是家庭照护的难点,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希望解决的重点。这也算我退休后替别人子女尽孝,为政府分忧发挥点余热吧。”闫庆华说。

    在地点的选择上,闫庆华费了心思。那年他脑出血经过抢救醒来,还跟人家医生开玩笑,说自己昏迷后见到了阎王爷,因为是同姓,又给撵回来了。医生却严肃地说,“你这个病非常严重,送医院晚一点就没命。你现在躺的地方刚送走一名40多岁跟你大脑同样部位出血的病人,因为来晚了点,走了。换上新床单,你就躺在这儿了,现在怕了吧?”

    闫庆华笑着说,“我当时对医生讲,当了十几兵,还参过战,什么也不怕。但现在想想,那时只有60岁,还能做一些事,太早走了有点可惜。”

    正因为有这段死里逃生的经历,让他下定决心做养老。为了找地方,闫庆华骑着车跑遍了北京所有大医院的周边,他把离大医院近、交通方便作为选址的“底线”,最后,在西长安街万寿路地铁西北口十米处,发现有半座空着的座北朝南的楼房,它被解放军301、302、304医院、武警总医院、空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世纪坛医院、航天中心医院等三甲医院环绕着,真是一处得天独厚的养老福地。

    2014年,在万寿路街道办事处和海淀区民政局的支持下,闫庆华自筹资金一千多万元,把这半个原本不具备养老条件的破旧楼房,改建成通风有远大新风净洁机,饮用水有4级渐进式过滤机,日用的由国外引进的助浴器、多功能护理床、环境消毒设备等适老设备。因为紧靠长安街,活动场所较少,他们把楼顶改造成“四季见绿三季见花”,既可晒太阳、锻炼身体,也可以俯瞰街景、眺望西山的空中花园。

    老帅的亲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老将军的子女、老八路、抗美援朝老兵以及一些老艺术家等许多人,因这里比较完善的适老化硬件改造和充满红色基因的人文环境,纷纷选择入住。

    倾情投入、执着坚持,实属不易

    全国政协委员伊丽苏娅长期热心养老事业,她到万寿阳光老年公寓调研后说,“这些年来,国家对养老服务行业越来越重视,不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但是,只有作为养老投资者真正参与其中,才能切实体会到从制定政策到政策落地,有着多长的路要走。这期间,有的人坚持住了,有的人望而却步,更多的人无奈放弃。而闫庆华能这样倾尽全力,倾情投入、执着坚持,实属不易。”

    为了老年公寓,闫庆华把挣的钱全都花在上面,不够,他把学区房卖了,还不够,再将唯一的老宅进行了抵押借款。他不仅自己拼命干,还让儿子闫子瀚辞掉了原来的工作,来和他一起做养老。

    闫庆华说,“办老年公寓时,我找父亲商量。没想到这位90多岁老八路,他不但大力支持,还告诉我:‘你们现在赶上了最好的时代,中国进入老龄社会了,养老事业是为国分忧、代人尽孝的大好事,应该有重新创业的闯劲和迎难而上的勇气’。所以,我跟儿子说,你姥爷是老红军,你爷爷是老八路,姥爷如果还活着的话也会像爷爷一样的。我们选择的路是对的,认准的事就拼命去干。”

    在老年公寓里,不仅老红军、老八路后代前来看望,老知青们也常来团聚叙旧,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李大钊孙女李小玲带领特型演员文工团、新凤霞的女儿吴霜带领她的学生们等,纷纷前来慰问演出、送礼拜访,延安梁家河村的张卫庞、张瑞莲夫妇和当年的老知青们,也专程来看望老八路、老教师,让入住的老人们时时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温暖。

    海淀区税务局万寿路所党支部、翠微大厦党支部、北京铁路局某部党支部还把党课安排到万寿阳光老年公寓来举行,并聆听李世培讲述父亲李一氓在中央特科的惊险往事。

    中科院92岁的离休干部田瑞英的子女常来看望她,一家人每年都要在这里给母亲过生日。田瑞英过去每年都会生病住院,来这里4年连感冒都没有,老人女儿说,“妈妈不仅身体上得到精心呵护,精神上也得到很多抚慰,因为这里住的老革命多,称呼都是军人子弟的一口一个老妈妈,使她感到十分亲切、并有一种自豪感。”老人女婿罗援说:“尊老敬长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老年事业既是追思慎远,向过去致敬;也是面向未来,晖照夕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人都有老的时候,这是不可逆的自然规律,关键是让人在老年时活得有尊严,活得愉快,活得有朝气,活得有质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退役老兵闫庆华同志为社会办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大善事,为他点赞!”

    地理环境和专业护理的优势,老红军题词和“红色基因”的传承,让万寿阳光成了许多老军人、老知识分子及其后代入住的首选。除此之外,这儿还担负着万寿路街道养老照料中心的任务,为周边社区的居家老人和残疾人提供上门送餐、维修、照护等服务,对辖区内“三无”老人无偿安置,对特困老人低价接收,做养老兜底保障工作。短短几年,他们已经为辖区提供各种服务3000多次,广受群众好评。

    去年,这儿还为一位入住的90多岁的老八路与几个儿女做了遗嘱公证。闫庆华感慨地说,“作为遗嘱的见证人,看着老人在自己创办的养老公寓里完成晚年心愿,觉得十分欣慰,感到所付出的一切辛劳都很值得。”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4
3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