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继公知群体后,新兴买办集团在世人心中也发霉变臭了

作者:张志坤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4-04-05 760

张志坤:继公知群体后,新兴买办集团在世人心中也发霉变臭了

当今中国社会各种过眼烟云、变幻莫测的事情多得很,一些人的兴衰荣枯、起落沉浮尤其耐人寻味,其中突出的一个,就是继公知群体后,中国新兴的买办集团在世人心中也发霉也变臭了。

曾几何时,中国公知群体在中国社会风光无两,这些人号称具有强烈国际意识、超前思维,有突出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挟西方先进思想之利器,在改革开放的舆论场上舞文弄墨、招朋引类、呼风唤雨,以现代中国的启蒙者自居,其中一些人甚至公开放出话来说,他们的目标,就是要成为现代中国的帝师,也就是说,在思想意识上要让中国最高领导层都听从他们的摆布,成为他们手里的工具。为此,公知群体在中国上下着实作妖了好一阵子,譬如“宁可十年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之类。

但现如今的情形却十分凄惨。作为一个群体,公知们已陷入灭顶之灾,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如今没有什么人再敢以“公知”名号自诩,相反倒是避之唯恐不及,虽然一些人其言其行仍是公知那一套,但如果你要给他贴上公知的标签,那他就要坚决否认、极力抗辩,甚至可以说,现如今中国几乎没有任何人敢于自认是中国公知,这是一种多么干净彻底的情形!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公知这个名号已经成了臭不可闻的垃圾,现在中国几乎人人都知道公知这种东西的本质、本色与本来面目,因而它也就成了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了。

中国公知这样一种命运并非是独一无二的个例,现在,人们惊奇地发现,当代中国的新兴买办集团正在重蹈中国公知的覆辙,也在走一条相同或相似的发展道路。

张志坤:继公知群体后,新兴买办集团在世人心中也发霉变臭了

同公知群体一样,曾几何时,新兴的买办集团在中国也一度趾高气昂、空目一切,成为万众仰视的高端人物。在“致富光荣”的大潮下,他们成了当代中国脱颖而出最成功的人士,成长为现代中国的“精英”,被人们看做是发展中国的主力、中国进步的象征,成为人们争相效仿学习的榜样,肩负着引领中国社会前进方向的历史使命(参阅笔者2011年文章《中国已成为富豪的天堂——也说中国为什么盛产亿万富豪》)。总之,人们曾普遍对这些大富大贵的人寄予了厚望。

但人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有钱就变坏”在这些人身上同样成了普遍现象。几十年间,中国的新兴的买办集团把“财富直线上升、道德直线堕落”的升降规律演绎得淋漓尽致,人们一般都用骄奢淫逸来形容历史上那些暴发户,可当代中国的新兴的买办集团的所作所为已经不足以用这四个字来表达了,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家国情怀,这些人都一概作妖“作”得花样翻新,在中国演绎出很多古今中外都未曾有过的人间活剧,什么海天盛宴,直喝人妻鲜奶,带幼女养大享用,用脚投票,RUN出国外,等等,至于衣食住行等日常豪奢,则更是每每都能创造出普通老百姓做梦都想不出来的奇迹……

经过这样一番穷奢极侈地作妖,无需他人来批判攻击,新兴的买办集团自己就给自己掘好政治与历史坟墓。现在的情形是,他们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已经相当暗淡了,人们都清楚他们到底是些什么东西了,因而再也无复过去那种高大上的荣光;他们的政治与精神影响减弱了,过去他们走到哪里人们都对之毕恭毕敬,现在除了那些想从他们身上揩油水的掌权者还继续热衷与之为伍打得火热外,有理性有气节的人都开始对他们敬而远之,唯恐因此染上铜臭味;他们社会价值微薄了,过去人们以为这些人在发展市场经济上贡献很大,现在看,这样的认知相当片面,人们还越来越多与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其鼠偷狗盗、坑蒙拐骗的另一面。综合衡量下来,他们的贡献远远抵不上他们的破坏,相应地,其正面作用与负面作用已开始反转了,即负面大于正面。一个接一个树立起来的楷模纷纷倒塌崩溃,使得整个新兴的买办集团的社会形象集体性地沦陷。中国真的需要这些买办、真的离不开这些富豪吗?中国人民正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全面地思考这个重大的政治与历史问题。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公知是公知,买办归买办,为什么把这两个群体捆绑在一起加以议论评判呢?

我们说,原因在于这两个群体之间高度关联,因为他们都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都是在新自由主义土壤上孽生出来的东西,同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精英”,简单地说,就是一个藤上的两只瓜,本质基本一样,只是长出来的型状各自不同而已。这一点,决定他们必然走出一条相同的历史道路,尽管各自的节点有先有后,但却归宿相同。现在,中国不需要公知,这已经成为定论,未来对于新兴的买办集团也必然归于这样的结论。

继公知群体后,新兴的买办集团在世人心中也发霉变臭了,这样一种天地翻覆的世事轮回令人感慨万端,尤其不能不承认的是,中国社会的自我修复与修正能力还真的是很强大,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真的很顽强,为此我们只能重温前人的一句名言,那就是“人间正道是沧桑”。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1
1
0
4
2
0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