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在这里说文化传承发展·湖南岳麓书院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3-09-05 203

巍巍岳麓,浩浩湘江,悠悠书院,弦歌不绝。

2020年9月,在湖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面对热情洋溢的青年学子,总书记饱含深情地说:“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同学们一定要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总书记在这里说文化传承发展·湖南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创办于北宋年间,从宋代的“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到清代的“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再到上世纪80年代成为湖南大学二级机构,历经千年,学脉绵延。

新时代,岳麓书院在弘扬“传道济民”的书院文化上下功夫,在研究和推进“真理本土化”上下功夫,在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上下功夫,坚定文化自信,谱写当代华章。

实事求是,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丽日当空,阳光透过古木,映照在“实事求是”的匾额上。

上世纪初,青年毛泽东曾住在岳麓书院,从他的寓所推开窗,就能看到这块匾额。

2020年9月,在书院中心讲堂前,习近平总书记望着檐上的“实事求是”匾额,久久凝思。

“毛主席当年就是在这里熏陶出来的,实事求是就来源于这里。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书院作为展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思想成果的重要窗口,持续给人们以思想的启迪。

从岳麓山、爱晚亭,到老图书馆遗址、新民学会旧址,再到《岳麓书院记》木刻、朱熹诗碑,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成为湖南大学“移动”思政课的教学点。“我们要真正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就不能脱离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不能脱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片面而孤立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龙兵通过情景式教学,把思政课堂从教室搬到社会,以更生动的方式宣讲红色文化,深受学生喜爱。

“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能在中国大地上闪耀真理的光芒,我们将围绕‘两个结合’持续开展研究,形成一系列成果,并主动面向全社会展示这些成果,把实事求是精神传播得更深更远。”岳麓书院党委书记陈宇翔说,书院成立“岳麓书院与实事求是宣讲团”,走出校门在全国各地宣讲“实事求是”的深刻内涵;推出“岳麓书院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专题陈列”,吸引社会各界人士、中小学生前来参观学习。

数据显示,今年3月以来,湖南大学的移动思政课宣讲团队,已为省内外大中小学研学团队、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培训班宣讲超10万人次。

名山坛席,文化交流互鉴

7月,刚踏入岳麓书院大门,就汇入熙熙攘攘的游客队伍中。其中,不少孩子在父母的带领下、在研学老师的讲解中,边走边看边学,领略古老书院的魅力。

文化如水,浸润人心。

庭院深深,赫曦台、御书楼、斋舍、文庙、园林,无声叙述着讲学、藏书、祭祀的故事。每一块匾额、每一副对联、每一条学规,都散发着学术的气息、文化的馨香,连接起过去与未来。

“在古代,书院是读书人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时至今日,书院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仍是中国人心中的文化底气和情感根脉。”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说,“历史佳话‘朱张会讲’是一种跨地区的学术交流,今天我们面对的是跨国家的文化交流,要推动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影响力。”

名山坛席,砥砺学问。

《礼记·学记》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八百多年前的“朱张会讲”,两位文化巨匠如同两条河流互相激荡、交融,汇成一股文化思潮奔腾向前。21世纪以来,“千年论坛”“明伦堂讲会”“岳麓书院讲堂”“国学大典”,岳麓书院的讲学活动为世人所瞩目。流动的是时光,一脉相承的是对思想的敬意,对文化的礼赞。

立德树人,培养时代青年

岳麓书院楹联有言:“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走过宋、元、明、清,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从传统教育组织到现代高等学府,这个积淀厚重的文化殿堂,为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提供了范例,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宗旨和育人理念。

目前,岳麓书院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格局,设有历史学系、哲学系(宗教学系)、考古学系3个教学机构,入选国家级创新平台2个,拥有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人文高等研究院、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10余个;现有专职教师80余人,多人入选国家人才计划名录。

继往圣、开来学,矗立千年的岳麓书院,丰富了教育思想,也涵养出卓尔不凡的精气神。

“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每年9月,在岳麓书院新生入学礼上,全文108字的《岳麓书院学规》是全体新生集体诵读的内容,写在了湖南大学学生守则第一页。

“盖欲成就人才,传道而济斯民也”,在岳麓书院讲堂正面屏壁上,镌刻着《岳麓书院记》,明确了书院传道济民的责任担当,熏陶培育了一代代心忧天下的经世济民人才。

2020年,在岳麓书院,面对莘莘学子,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希望同学们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珍惜时光好好学习,掌握知识本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

“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特别有感触,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回忆起当时场景,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博士生张人中历历在目,“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要坚持实事求是,努力做好经世致用的学问。”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岳麓书院内,苍天古木郁郁拔节,淙淙溪水源远流长,山水之间,“实事求是”的匾额熠熠生辉,记录着不忘历史的辉煌过往,揭示出民族复兴的精神密码。

(人民日报客户端 吴丹 王云娜)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