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感受天汉风韵 传承中华文明

作者:佚名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7-30 181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感受天汉风韵 传承中华文明

  陕西省汉中市,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汉中市考察,参观汉中市博物馆有关历史文物展陈,了解汉中历史文化、文物保护情况。他指出,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今天走进汉中市,感受天汉风韵,传承中华文明。

  汉家发祥地 中华聚宝盆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与四川省接壤,因汉水流经此地而得名,古时又被称为“天汉”。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感受天汉风韵 传承中华文明

△汉中地区出土的文物(总台央视记者程铖拍摄)

  早在旧石器时代,汉中就有原始先民存在。当地的龙岗寺遗址、疥疙洞遗址等,曾出土大量的石器、陶器等历史文物,印证着汉中曾经的文明与辉煌。

  夏朝时,秦岭以南的有褒氏在汉中建立了褒国,成为早期的华夏一员。自此,汉中开启了辉煌的夏商周三代文明。

  秦朝灭亡后,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成就了汉室四百多年基业。汉朝、汉人、汉族、汉语等称谓一脉相承至今,形成了灿烂的汉文化。

  “每一块砖石都记录着历史的沧海桑田。”汉中的拜将坛、古汉台、饮马池、褒斜栈道及其摩崖石刻等历史遗存,默默向人们述说着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褒斜栈道 穿越千年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的汉中市博物馆,是依托“西汉三遗址”组建的群落式博物馆。其中的古汉台,曾是汉王刘邦驻跸过的宫廷遗址。这里不仅有“一览兼收秦蜀景”的望江楼,还展示着驰名中外的褒斜古栈道。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感受天汉风韵 传承中华文明
△位于汉中市博物馆的望江楼(总台央视记者程铖拍摄)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感受天汉风韵 传承中华文明
△汉中市博物馆的石刻(总台央视记者程铖拍摄)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为了穿越秦巴山地,古代先民在途经的悬崖绝壁处穴山为孔,插入横梁,铺上木板,修成栈道。

  汉中是古时连接巴蜀与长安的交通枢纽,境内共有七条栈道,被誉为“栈道之乡”。其中的褒斜古栈道开通时间最早、修建规模最大、使用时间最长,被称为“蜀道之冠”。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感受天汉风韵 传承中华文明

△秦蜀古道示意图(总台央视记者黎兵拍摄)

  作为古时沟通中原与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汉中栈道促进了地区经济繁荣和文化交流,展现出古人辟路通疆、开拓进取的精神气概,还留下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历史典故。

  石门蕴辉 国之瑰宝

  在褒斜古栈道南端,有一孔人工开凿的隧道,名为“石门”。石门隧道是东汉永平年间采用“火烧水激”而成,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条人工开凿的通车隧道。

  石门隧道开通后,过往的仕官商贾、文人墨客络绎不绝,在石门内外的崖壁上留下许多镌刻题咏。其中的十三方石刻尤为珍贵,被称为“石门十三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兴修水利,“石门十三品”凿迁至汉中市博物馆,经修复后陈列至今。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感受天汉风韵 传承中华文明

△《石门》摩崖拓片(局部)

  “石门蕴辉,跃出书坛摩崖宝;汉上有幸,犹存历史无价珍。”“石门十三品”不仅是我国古代交通史、水利史、科技史的重要文献资料,而且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和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方寸之间,一览千年。从三星堆博物馆的“古蜀之光”,到汉中市博物馆的“天汉风韵”,我们看到的是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传承中华文明,守护文化根脉,这所“大学校”肩负神圣使命。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