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次春节前夕考察,习近平走出“暖心”路线图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2-01-28 262

  中新社北京1月28日电 (记者 梁晓辉)中国农历春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月26日至27日在山西考察。

  农历春节,在中国人心中有着特殊的意涵。对于中国领导人来说,春节前的国内考察是中国特色的政治传统,也有着深刻的符号意义。十年十次节前考察,习近平走出“暖心”路线图,却也不止于“暖心”。

  “暖心”,习近平走近“最牵挂的人”。

  “我一直牵挂着灾区群众,今天到山西第一站就来到这里,是要实地看一看灾后恢复重建情况。”此次山西考察的这个画面,定格了习近平此行的温情一瞬。

  2021年10月,山西遭遇最强秋汛,全省11市受灾。当地灾后重建如何、民众受灾后的首个春节能不能过好,成为习近平此行挂心之事。在实地察看后,习近平欣慰地说:“我心里有了底。一定要把这个年过好!”

  这一镜头,是习近平十次春节前夕考察的缩影。受灾民众、困难民众的生活情况,一直是习近平新春足迹中的优先考量。

  2013年2月,习近平履新总书记后首次春节前夕考察,去到因特大地质滑坡受灾的甘肃东乡族自治县。在重建工地现场,习近平一线部署:坚持统筹安排、安全施工、确保进度和质量。

  2015年1月,习近平新年首次离京考察,首站选在云南鲁甸地震灾区。习近平直问关切:“现在我特别关心你们越冬和灾后重建情况,能不能尽早搬进新居?”

  2018年2月,习近平在四川考察专程去到汶川特大地震震中映秀镇。在听取灾后恢复重建及发展情况汇报时,习近平进一步强调,要在推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继续发力。

  “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习近平曾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如此坦陈。

  十年里,在最能感知人情温度的时节,习近平始终与困难民众在一起,予人以“暖心”力量。

  “暖心”背后,习近平的新春足迹也折射中国发展方略之变。

  贫苦甲天下的陇原大地、天寒地冻的边陲草原,山深路远的大凉山腹地、黔贵大地的苗族村寨……十年回望,这些中国当时“最贫困的角落”,都留下了习近平的足迹。它们都有一条突出主线——脱贫攻坚,这也是数次习近平春节前夕考察的突出主题。

  透过考察,习近平既从大处入手,不断因时因势向全国释放脱贫攻坚的最新信号——“多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打开局面”“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也以小处着眼,从一顿饭、一床被,一本账入手,实地“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如今,随着脱贫攻坚任务完成,中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的考察也有了新的着力点——察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情况。

  在中国眼中,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也毫无意外成为中国下阶段发展的大方略之一。

  着眼于此,习近平在山西着重了解当地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等做法。在听完相关汇报后,他与当地村民面对面,再次向全国释出信号:

  “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暖心”之中,习近平传递中共不变初心。

  2022年,中共二十大将要召开。此次山西之行,也带给外界不同的观察视角。

  5年前的中共十九大,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初心无穷期”……在习近平最近十年的新春足迹中,这些话体现着中共的初心。

  此次山西考察中,习近平再次向外界宣示,“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党百年来的执着追求”“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群众办好事”。

  中共已走过百年,外界一直关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作为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其实已一次次向外界分享答案。

  外界也捕捉到了中共成功的“密码”。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于近年进行的一项民调显示,中国人对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满意度超过93%,并认为,这些调查结果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能够长期执政并得到人民支持的“密码”:“那就是以人民为中心”。

  站在新一个百年,“中国共产党未来如何继续行”?习近平的另一番话,或许可以视作答案。

  “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习近平在2022年的新年贺词中如此说: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